記錄平凡與真實,這部萬達員工拍攝的紀錄片憑何入圍平遙電影節?

2020-10-23 這胖子愛看電影

近幾日,隨著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揭開帷幕,唯一入圍紀錄片《我們四重奏》以黑馬之姿驚豔亮相,獲得一致好評和廣泛關注。特別是在13日晚首映結束後,其微博話題閱讀量短時間內便達到了7.4萬,引發所有觀影人的討論與共鳴。究其原因,或可用該片導演王磊的話來解釋,"追夢人太多了,《我們四重奏》也許是在看'他們'的故事,其實也是在看'我們'自己的故事。"

夢想與真實,貫穿著《我們四重奏》由內到外的整個脈絡,從影片裡的四組人物到該片新晉導演王磊,再到影片出品方——萬達影視,都在完整演繹著夢想照進現實的故事,這或許也是這部影片能大獲成功的根本原因。

《我們四重奏》,講述小人物的悲歡離合

在北京朝陽區最東端,離北京首都機場不到10公裡的地方,這裡聚集了過去十幾年間來京的外地務工人員,以及越來越多來自城區的外溢人口。用這裡人的話講,"這裡是另一個北京,一個屬於他們的北京"。可以說,這裡是中國城市化進程中外來務工人員生活現狀和精神面貌的一個縮影,他們的故事,正是大多數人外出奮鬥、拼搏的故事。

而《我們四重奏》則生動展現了這裡四組人物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面對升學、追愛、築夢、婚嫁的不同狀態:"許多"懷揣著音樂夢來到北京,經歷曲折坎坷,就想組建一個工人樂團;打工仔"小海"渴望愛情,卻因一個北京女孩陷入反覆無常的虐戀之中;熱戀情侶"珊珊"和"家亮"相愛四年,已經到了談婚論嫁的階段,最終卻必須面對10萬元彩禮的現實問題;六年級女孩"小芸"因學籍問題必須回雲南老家上學,然後獨自面對成長中遇到的不解與困惑、難過與悲傷。

這四組人物本身講述的就是在北京逐夢的故事,而從這樣生動且具有代表性的四組人物故事中,大家或多或少又都能找到自己的身影,從而被擊中內心,引起深深的共鳴與感慨。

王磊的追夢路:從鐵西區三好街到北京建國路93號

回溯導演本身,《我們四重奏》的導演王磊,其實只是一個從小懷揣電影夢的普通青年。在拍攝《我們四重奏》時,他已經馬上要到35歲了。讓夢想落地,他用了三年,而播下夢的種子,他用了20年。

20多年前,16歲的王磊收到了一份生日禮物——爺爺用攢了很久的工資買來的三碟連放VCD機。從此,王磊的零花錢和課餘時間都用在了租碟和看電影上,而能淘到各種物美價廉的國外影碟的三好街,成了他電影之夢的朝聖地。《碟中諜1》《阿甘正傳》等一部部優秀電影,不僅開拓了這個少年的眼界和學識,更讓他堅定了自己的電影夢。

大學畢業後,王磊加入著名的都市報《京華時報》,其2011年的攝影作品《森林裡的人》,入圍過"荷賽的多媒體評選"前三甲。這些雖然看似與電影不沾邊,但新聞人追求真實的底色,以及優秀的拍攝技能,都為其拍攝《我們四重奏》奠定了深厚的基礎。

此後,北京建國路73號——萬達集團總部所在地,成為了王磊離開媒體行業後新的選擇。在萬達企業文化中心,王磊主要負責電視廣告、宣傳片或者大型活動的攝影直播之類的工作,看似與電影和媒體行業漸行漸遠,但豁達的王磊覺得,"用自己喜歡的專業謀生,也是種幸福的事情。"而他自己,"一刻也未遠離夢想"。

2017年,35歲的王磊決定落地自己的電影夢。而朝陽區最東端這塊小區域的天然親切感,讓王磊有一種回家的感覺,而以誠懇、真誠的態度走進這裡的王磊,也成了十幾年來唯一一個真正融入當地的"外來人"。也正是這種真誠的態度,決定了跟拍人物的真誠,也決定了《我們四重奏》真實的基調。

微博大V"電影通緝令"評論說,"真的很佩服(《我們四重奏》)導演能找到這幾位極度有趣、可愛、戲劇性的人物,獲得被拍攝對象的充分信任,記錄下他們人生裡最抓馬的時刻,在海量素材中篩選出精彩的瞬間。劇情片演都演不出如此豐富、多層次的生活質感。"

萬達影視:聚焦社會角落,關注"平凡"群體

《我們四重奏》除了是導演王磊的處女作,更是2017年萬達集團推出"菁英+"五年戰略的一項成果。"菁英+"五年戰略旨在發掘和培養影視行業內各專業人才,全力助推中國電影工業化升級。早在2018年,其就推出了首部作品《過春天》,且上映後獲得業內一致好評,更榮獲平遙國際電影展費穆榮譽最佳影片、費穆榮譽最佳女主角等多項國內外大獎,可謂是一鳴驚人。

今年《我們四重奏》作為萬達該項目推出的第二部作品,仍然不忘初心,聚焦當代現實題材,反應了城市化進程中的眾生追逐夢想的現實與困境,讓原來被忽視的群體得到關注。新穎的題材和立意,再結合王磊個性化的影像風格和詩意表達,不僅使《我們四重奏》這部電影大獲成功,也使萬達集團推出的戰略計劃順利落地,是企業孵化青年導演、並普惠大眾的的積極表現。

自此,也期待有了萬達集團這種集團+菁英的先例和模式,能激勵更多平臺和新生代導演勇於逐夢,創造更多更好的作品。

相關焦點

  • 一位萬達員工的圓夢之旅:從鐵西到北京,如今走進平遙電影節
    今年8月,王磊收到了來自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的消息,由他導演的紀錄片《我們四重奏》入圍了主競賽單元。得知這個消息的時候,王磊正站在貴州黔東南丹寨萬達小鎮的一片茶園裡,拍一部產業扶貧宣傳片。當時他的腦子裡只有四個字:不敢相信。
  • 從北京建國路93號到山西平遙:一個萬達員工的電影夢
    8月27這天,收到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確認自己導演的《我們四重奏》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消息時,王磊正站在貴州黔東南丹寨萬達小鎮的一片茶園裡,拍一部產業扶貧宣傳片。對他而言,這原本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出差工作日。王磊的身份,是萬達集團企業文化中心的一名員工。
  • 從北京建國路93號到山西平遙:一個萬達員工的電影夢
    8月27這天,收到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確認自己導演的《我們四重奏》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消息時,王磊正站在貴州黔東南丹寨萬達小鎮的一片茶園裡,拍一部產業扶貧宣傳片。對他而言,這原本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出差工作日。王磊的身份,是萬達集團企業文化中心的一名員工。
  • 拍紀錄片的萬達員工,除了夢想,支撐他站上國際影展的還有什麼?
    從北京建國路93號的萬達集團總部出發,去到山西平遙的平遙國際電影節,要花多長時間?在萬達集團企業文化中心工作的王磊會告訴你:三年。王磊耗時三年,用微單相機拍攝的反映北京外來務工人員生活題材的紀錄片《我們四重奏》,在中國五大國際電影節之一的平遙電影節全球首映,隨即引發網友熱議。
  • 萬達"老員工"王磊的電影之路
    那一年,王磊的攝影作品《森林裡的人》,入圍"荷賽的多媒體評選"前三甲。轉年,他離開媒體,來到了北京朝陽區建國路93號,如今已經是一位萬達"老員工"了。,正式收到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確認自己導演的《我們四重奏》入圍主競賽單元。
  • 《我們四重奏》入圍平遙電影展主競賽單元 萬達積極關注現實題材
    近日,備受期待的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揭開面紗,公布本屆電影展主題為「電影,從來不是孤城」,緊緊圍繞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電影行業現狀,入圍主競賽單元的影片片單也一同揭曉。由萬達影視出品的新導演作品《我們四重奏》入圍本屆平遙電影展主競賽藏龍單元。
  • 一個萬達員工的跨界電影夢
    當收到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確認自己導演的《我們四重奏》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消息時,萬達集團企業文化中心的王磊,正在貴州丹寨萬達小鎮的一片茶園裡,聚精會神地拍攝一部產業扶貧宣傳片。而他萬萬沒有想到,夢想來敲門的這一刻,如此猝不及防,這份幸福來得有些突然。
  • 就算被刪減40分鐘,它也是我的平遙最佳
    8月27這天,收到平遙國際電影節組委會確認自己導演的《我們四重奏》入圍主競賽單元的消息時,王磊正站在貴州黔東南丹寨萬達小鎮的一片茶園裡,拍一部產業扶貧宣傳片。對他而言,這原本是一個再尋常不過的出差工作日。
  • 李鴻其兩部新片入圍PYIFF 洪尚秀新片平遙影展首映
    《空間》入圍了本屆電影展「臥虎」單元,今天下午在平遙電影宮舉行亞洲首映。導演採用運用公路電影的方式,展現轟炸期間塞爾維亞的境況,並巧妙地將巴爾幹半島歷史貫穿其中。多倫多獲獎影片《幸福城市》首映 李鴻其備受關注「藏龍」單元入圍影片《幸福城市》演員李鴻其與丁寧出席了新聞發布會,值得一提的是,兩位演員憑《幸福城市》分別獲得了今年金馬獎最佳男配角和最佳女配角提名。
  • 《我們四重奏》平遙影展首映 關注平凡人物引共鳴
    主競賽藏龍單元入圍作品——《我們四重奏》,於10月13日在平遙舉行盛大的全球首映禮。一部微單相機 四組人物 161天拍攝記錄三年生活從2017年開始進行準備調研工作,到2020年平遙電影節首映,導演王磊用一部微單相機和兩個四千元的鏡頭,跟蹤拍攝四組主人公長達三年之久;通過充滿生命力的鏡頭語言和高超的影視化技巧,生動展現了在京外來務工人員的生活現狀和精神狀態,引發了現場觀眾和媒體的集體共鳴。
  • "不期而遇的夏天"入圍平遙電影節
    時光網訊第四屆平遙國際影展將於10月10日拉開帷幕,今日影展官方公布了「首映」單元片單。電影《不期而遇的夏天》入圍,同時首次曝光了影片「唯一的朋友」海報。畫面中兩個「少年」並肩而立,橙黃色的夕陽彰顯出影片溫暖的基調。
  • 中國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入圍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澎湃新聞 義大利當地時間7月31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VR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成功入圍,成為全球首部入圍國際A類電影節的疫情題材
  • 這部VR紀錄片記錄愛和希望,威尼斯電影節入圍影片《我生命中的60秒...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傑群)9月11日,由VeeR(北京為快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VeeR)和大象紀錄出品,入圍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VR競賽單元」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舉行首映禮。
  • 電影《來處是歸途》平遙電影節首映 探討家庭議題
    導演劉澤電影《來處是歸途》講述了主人公夏天普通人的平凡故事。該部電影結合老年人阿爾茲海默症的社會熱點問題,緊扣關愛老人的時代脈搏,搭建百姓生活的故事節奏,突出溫暖有愛的主題,展現小人物及普通家庭的真實命運,從藝術形式上與觀影的主力群體尋找情感共鳴。不僅情節跌宕起伏、感人入勝,更是一部對人性倫理、社會熱點的藝術寫照和真實縮影。
  • 中國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入圍第77屆威尼斯電影節
    新京報訊(記者周慧曉婉)8月1日,第7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公布「VR競賽單元」入圍名單,來自中國的VR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成功入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本屆威尼斯電影節VR競賽單元影片將於9月2日至9月12日全部在線上放映。
  • 紀實周報|紀錄片《方舟》入圍IDFA,趙婷獲洛杉磯電影節榮譽獎項
    來源:新華網 紀錄片《方舟》入圍IDFA 將於11月在IDFA全球首映 荷蘭阿姆斯特丹國際紀錄片電影節(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IDFA
  • 呂聿來導演處女作《桃源》入圍平遙國際電影展
    由呂聿來編劇執導的愛情文藝片《桃源》入圍了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華語新生代」單元。電影《桃源》是文藝片寵兒呂聿來首次執導的劇情長片,由耿樂、齊溪、呂星辰、楊奇鳴等主演。劇本改編自張楚的《七根孔雀羽毛》和《地下室》兩篇短篇小說,故事講述了一個平凡的小城裡幾名青年男女在當下生活節奏中的迷茫、掙扎和抉擇。談及為何將片名定為《桃源》,片名和陶淵明的《桃花源記》是否有關係,呂聿來解釋稱:「『桃源』是一座城,也是一顆心,真正的桃源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人們心甘情願為它付之一生。」
  • 從柏林到平遙,這部新片太強了
    第四屆平遙國際電影展「藏龍」單元。在開拍前往南京,與片中的父母吃住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與他們培養了深厚的情感,也為日後拍攝營造了更為「真實」的相處環境。所以《平靜》裡展現了一年四季,輾轉四地進行拍攝,這些元素完整體現了時間的流逝和主人公情緒的變化。
  • 李鴻其兩部作品入圍平遙電影節 獲賈樟柯高度讚賞
    網易娛樂10月17日報導 第二屆平遙國際電影展於近期在山西晉中平遙古城舉行,演員李鴻其攜兩部作品《寶貝兒》及《幸福城市》亮相。在賈樟柯導演主持的《幸福城市》發布會上,李鴻其分享了自己的拍攝體驗:「這次的膠片拍攝對於我來說是一個很大的經驗和學習,因為膠片的時長有限,每一次我都需要把情緒醞釀得更加精準。」李鴻其在發布會現場也表白賈樟柯導演:「我是賈導的影迷,他的電影對我影響很大。」賈樟柯導演對李鴻其的演技和他對電影的看法讚賞有加,發微博稱「好喜歡李鴻其,演的好,談吐好」。
  • 疫情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疫情紀錄片《我生命中的60秒》入圍威尼斯電影節 時間:2020.08.03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