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歲患癌女的生命感悟:人活一生,應該看透這幾件事!

2020-12-22 百味人生的666

33歲患癌女博士臨別留言:人活一生,應該看透這幾件事

32歲復旦女博士臨終感言:只有今生,沒有來世。別把最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一個天資聰穎的女孩,她從小就成績優異還很努力,於是她一步步考上名校,進修研究生,出國深造。

回國後,她成為復旦大學年輕的講師,也走進幸福的婚姻,生兒育女。

愛情事業雙豐收,在她成為人生贏家後,命運卻和于娟開了個玩笑。

32歲的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

更殘忍的是,她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

她就是優秀的海歸博士于娟,得知病情後的她,將生病後的生命感悟寫成了書——《此生未完成》,給無數人帶來了啟示。

在生命的最後,于娟在書中記錄反思:

「第一,我沒有遺傳;第二,我的體質很好;第三,我剛生完孩子餵了一年的母乳;第四,乳腺癌患者都是45歲以上人群,我那時只有31歲啊。那是什麼原因呢?

她在博客中說:

「我也曾為了一個不知道是不是自己人生目標的事情拼了命撲上去,不能不說這是一個傻子幹的傻事。得了病我才知道,人應該把快樂建立在可持續的長久的人生目標上,而不應該只是去看短暫的名利權情。名利權情,沒有一樣是不辛苦的,卻沒有一樣可以帶去。」

死去元知萬事空,或許人只有走到最後一步才能真正看清生命的意義吧!就像于娟說的那樣,名利權情沒有一樣可以帶去的。

在生死臨界點,她感悟道:

「你會發現,任何的加班、給自己的壓力、買房買車的需求,都是浮雲,如果有時間,好好陪陪孩子,把買車的錢給父母買雙鞋子,不要拼命去換什麼大房子,和相愛的人在一起,蝸居也溫暖。」

故事的最終,于娟在32歲那年溘然長逝。

留下了年邁的父母,悲痛的丈夫,年幼的孩子。

此生未完成,這五個字寫的是無盡的遺憾。

美好不停留,像春風來又走。

一輩子不長,很多東西,只有當我們快要失去的時候才倍感珍貴,所以別把最好的留到最後。

因為等你有時間的時候,也許已經沒有了心情,而你有心情的時候,卻發現一切都晚了。

正如森山大道在《邁向另一個國度》 中說:

我們終此一生都得迎接最後的大限之日,無法回頭,因此當下根本無需介意年齡,只要努力、任性地活著就好,生命的滋味就在於此。

前段時間,給姥姥買了一箱蘋果,邊角有幾個被積壓的已經腐爛,還滲出了汁液。

我們都告訴她不要吃這些壞蘋果,這樣不健康,但老人家年紀大了,節儉的日子也過慣了,不捨得扔掉,說:

「不就壞了一塊嘛?我拿小刀剜掉,還可以吃呢!」

她小心地用水果刀把爛掉的地方削去,再津津有味地吃掉剩下的部分。

誰知第二天,這箱好好的蘋果又有一隻爛掉了一小塊,姥姥還是這樣,把壞的剜掉吃剩餘的。

結果,一箱蘋果吃到最後,姥姥一直吃的是爛掉的部位,竟然沒有吃過一隻完好的蘋果。

我們告訴她應該先吃最好的,姥姥卻說:

「我就是想把最好的留在最後。你們想啊,爛了一塊的蘋果還不趕緊吃,就全爛完了,這不浪費嘛。」

我們面面相覷,竟無言以對。

正如眼前的生活,總是充滿了變數,不知道哪一刻好東西就變成了壞東西。

我們常常說珍惜眼前的一切,所以為什麼不珍惜握在手裡的好東西?

花開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這是所有人都懂得的道理,卻鮮少有人去做。

莫言講了朋友的一段經歷:

朋友的太太去世了,收拾遺物時,看到了一條絲質圍巾,連標籤都沒去掉。因為這條圍巾很漂亮很昂貴,太太一直不捨得用,想等到特殊的時刻再用。

結果一直到去世都沒戴上。

朋友感慨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就像捨不得戴圍巾一樣,人們總是把願望攢著,結果事與願違:

年輕時想去爬山沒去成,結果老了,只能看著山嘆氣;

逛街時喜歡的連衣裙太貴,攢夠了錢,衣服已經過時;

年幼的孩子想放風箏,等你有了時間,她早不喜歡風箏了。

食物會過期,幸福也會過期。

生活就像一籃新鮮的蘋果一樣,新鮮的時候,你不捨得去吃,後來,蘋果在腐爛,你開始吃壞了一點的蘋果,吃完了壞蘋果,好的又壞了,你又接著去吃壞的。

把最好的留在最後,到頭來卻是吃了一輩子的爛蘋果,受了一生不該受的苦。

幸福不光會過期,還會在忙碌中消失。

白巖松在《你幸福了嗎?》一書中,這樣解讀「忙」字。

「忙」就是「心」和「亡」字的組合,忙著忙著,心就死了。

很多人就是在無謂的忙碌中,丟掉了本心。活著活著就只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

一邊付出,一邊失去。一輩子趕路,一輩子都享受不到沿途的風景。

對於不少打工人而言,在「30歲財務自由」、「比你優秀的人還比你努力」的焦慮感下,生活除了上班工作,在沒有別的其他時間,996、熬夜加班等早已司空見慣……

儘管我們自我安慰地告訴自己「成年人的世界裡從來沒有『容易』二字」,但是不時襲上心頭的疲憊感和早已透支的身體還是時不時的提醒著我們這群疲於奔命的打工人——

「我們究竟希望怎麼樣地活著?」

關於這個問題,早在2011年出版的一本小書《此生未完成》中作者于娟對此進行了深刻的思考。

看完于娟的一生,你能說她不「努力」嗎?

不,或許她的人生悲劇就在於她太努力了。

因為太努力,她忘記了適可而止,用一個個搏命的深夜揮霍自己的健康因為太努力,她忘記了順其自然,用一個個前進的目標消耗掉原本可以陪伴家人的時光。

她總以為一切都還來的及,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再多的來日方長都抵不過人生苦短。

或許,在某一個路口,我們就會與最愛的人走散,再也找不到回家的方向了。

所以,放棄那些不必要的名利,珍惜那些最可貴的情感,適當的放慢你執著前進的腳步,不要讓「太努力」拖垮你的人生和幸福!

這本于娟的《此生未完成》是2019年的增訂新版,內文雙色印刷,在原書的內容基礎上增補了上萬字的遺稿。

儘管這本書已經出版了八年之久,但是「如何過好我們的人生」這樣的話題依舊直戳社會的痛點,是選擇996還是陪伴家人?或許當你讀完這本書,或許你心中就有了屬於自己的答案!

相關焦點

  • 33歲復旦女博士臨別留言:人活一世,最應該看透的幾件事
    在生命的終點,彌留之際,于娟曾在無數個被病痛折磨的夜晚垂問自己:「為什麼,我明明這麼年輕,才33歲,為什麼患癌的人會是我。」追溯過往的經歷,後來的她將病後的人生感悟,著成了一本書,書名《此生未完成》,意在用她的親身經歷警示世人,人活一世,走了,萬事皆空。活在當下,知足常樂,才是一生的課題。
  • 33歲復旦女博士——于娟:人活一世,最應該看透的幾件事
    一個患了晚期乳腺癌的青年女教師在生命終結前對人生做出的懺悔和反思——這是我未接觸這本書前對它的唯一印象,也許是想看看一個臨終病人對人生會做出怎樣的反思,也許是希望它能夠解開自己對生命的迷茫和無助,我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初次拿到這本書,看著封面上的一句話:「我們要用多大的代價,才能認清活著的意義?」
  • 女人的一生應該看透的三件事情,越早知道越好
    每個人的一生都像是一場旅行,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風景,漫長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許多困難。有些事,有點看透,有些人,早點看清,人生路上才走得更安穩。女人的一生當中,最應該看透的三件事,越早知道越好。02女人,要永遠保持獨立的個性人的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可以相伴一生,而有的人註定成為過客。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結局感悟:女人一生最該看透這9件事
    正如阿朵在《浪姐》裡所說的,「勇敢去夢,永恆去愛,是我們一生最美的功課!」02 年齡從不是枷鎖,它是禮物太多人會提醒你,30歲是一道坎。可姐姐們告訴你,30歲才是重新開始!人這一生,不論何種場合,最怕的就是高估了自己在他人心裡的位置。《浪姐》第二次公演前的組團現場,白冰因為之前的合作,信心十足的期待加入藍盈瑩的隊伍。她以為「姐妹情深」,藍盈瑩會選擇自己,不料藍盈瑩卻選了吳昕。
  • 兩位抗癌名人的忠告:千萬別做這3件事,看完一生受益
    無論富貴還是貧窮,無論是著名還是無名,在癌症面前,生命都是平等且脆弱的。多少大紅大紫、如日中天的著名成功人士和明星,平時看著前擁後簇,光鮮照人,仿佛集世界寵愛於一生,但當癌症降臨時,人們才驟然發現,原來生命是平等的。是啊,生命就一次,在健康和生命面前,一切的榮華富貴、功名利祿都只是身外之物。
  • 人這一生,究竟為了什麼?答案就在這幾件事中
    但不管怎麼說,人這一輩子,無非是為了「三件事」而努力,一是活得舒心自在,二是有一個健康的體魄,三是精神世界的富足。每個人都想活得舒心些,過得自由點,可現實的生活並不會給人以喘息的機會,人們往往為了追求理想與美好的生活,而忽略了舒心自在。人就是如此,為了更好的生活,又不得不去奮鬥奔波,從來不會注意自己的身體,只要沒有什麼大毛病,都覺得無所謂。
  • 王陽明大智慧: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
    你人生最大的弱點就是,沒看透這5件事01、不要在意得失王陽明曾說 :吾輩用功,只求日減,不求日增。減得一分人慾,便是復得一分天理,何等輕快灑脫,何等簡易!有些話聽過就好,切莫當真;有些事知道就好,切莫說破;有些人看清就好,切莫拆穿;有些情隨緣就好,切莫執著。
  • 《陳情令》原唱患癌:我才35歲,不想死!後悔沒有早做這件事!
    還有幾首之前錄完與收尾的曲子,應該會在近期發出。希望大家能為我加油……希望能有專家看到並幫助我,我不到35歲,至今雖過得幸福滿足,但也不想就此告別。我想抗爭,我還有很多心願沒有完成,也不捨得父母,不捨得我的朋友們……請大家幫幫我!」印戒細胞癌被稱為最難治的胃癌,並且是「皮革胃」,也就是晚期胃癌。
  • 人一生最該看透的3件事!
    回國後,她成為復旦大學年輕的講師,也走進幸福的婚姻,生兒育女。愛情事業雙豐收,在她成為人生贏家後,命運卻和于娟開了個玩笑。31歲的她,被確診為乳腺癌晚期。更殘忍的是,她只剩下一年半的時間。她就是海歸博士于娟,得知病情後的她,將生病後的生命感悟寫成了書——《此生未完成》,給無數人帶來了啟示。
  • 《知否知否》大結局:人一生最該看透的3件事
    俗話說:讀書多了,言語自然改變,周身的氣質也隨之改變。更重要的是,讀書還可以充實一個人的頭腦,從而遇事不慌,處事運籌帷幄。 還記得快要科考時,莊學究讓大家辯論「立嫡長乎,立賢能乎,孰佳」。 眾人紛紛站在各自的立場上各抒己見,爭辯個不休。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結局刷屏:人一生最該看透這9件事
    有人說,終於見證了姐姐們的高光時刻,也有人說,最看好的幾位小姐姐沒能出道,終究是「意難平」。但比起這些,在這場「乘風破浪」中,姐姐們教會我們的9個道理,其實更值得珍藏!生而為女,每一輪都在乘風破浪一個女性成長要經歷多少風暴?
  • 《乘風破浪的姐姐》大結局刷屏:人一生最該看透這9件事
    人這一生,不論何種場合,最怕的就是高估了自己在他人心裡的位置。人這一生,總會遇到很多人,有的人正能量滿滿,有的人負能量爆棚。這一輩子能否過得順心遂意,除了自身的努力外,更在於你和誰在一起。所以,遠離那些負面的人和事,去靠近積極正能量的人。
  • 人生這9件事,讓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三件不能等的事,三件不能怕的事,三件不能悔的事…看似簡單容易,卻完整的構成了每個人的一生。也許很多人都曾因其中的一兩件事迷茫、煩惱;也許這會是我們每個人都要經歷的必然。唐朝有個姓楊的人,家貧如洗,但十分孝道,靠討飯養其父母。故人們叫他楊乞。他所討食物,都帶回家中奉獻雙親。父母沒有嘗過,他雖然飢餓也不敢先嘗。
  • 娛樂大亨林建名患癌離世:84歲交33歲女友,一生風流離婚3次
    1月8日從港媒方面傳來關於娛樂大亨林建名的離世消息,84歲的老爺子在家人與親屬的證實之下,確認已經因患淋巴癌病逝,享年84歲!
  • 人過50歲,還在做這三件事的人,往往晚景悽涼
    人過50歲,風也過,雨也過,應該明白人生的一些感悟。我們的一生很短,沒必要和生活過於計較,有些事弄不懂,就不去懂,就不去想。走向50歲,我們開始領悟成熟自有成熟的風景。所以,讓過去的過去,珍惜當下的美好時光,慢慢變老,我們會更加踏實。尤其是在這個時候,我們也應該做一些準備,學會放下,改變。知道了什麼是自己能做的,什麼是自己不能做的。
  • 《延禧攻略》大結局:人一生中最該看透的5件事
    換一句話說,她是一個求生欲極強的人,無論遇到什麼危險她都會想法設法自保。 很多人喜歡魏瓔珞「天不怕地不怕」的性格,其實大家潛意識裡羨慕的是那種一直處於主動地位的超強防禦能力。 「人心存良善,更應懂自保。」女主的處事原則,對我們也同樣適用。
  • 人一生的患癌機率是多少?世衛組織:澳大利亞排名第一,中國……
    作為重病之王,癌症是每個人的恐懼,它代表著痛苦、絕望和死亡,甚至還意味著整個幸福家庭的破碎。人人都幻想過自己患上癌症會怎麼樣,但這似乎又太過遙遠,畢竟,癌症的罹患率那麼低。可是,真的很低嗎?人一生「患癌機率」有多大?
  • 人過50,就別在這三件事上鑽牛角尖,否則晚景悽涼
    我們的一生,分為前半生和後半生,有的人前半生一生都在為了家庭操勞,而一旦人過了50,生活就進入了下半場,50歲之後,生活經歷了磨難和挫折,嘗盡了人生的百態之後,我們對生活多或許有了另外一番體會。 人生的前半場,我們要和時間比速度,但是人生的後半場,我們卻要和時間比耐心。
  • 寫給漸漸老去的自己,聽別人的事,感悟自己的人生!
    靜靜的躺在床上,回憶走過的路,遇到的酸甜苦辣,有快樂,有悲傷,有幸福,有孤獨,每個人都想快樂的生活,然而,痛苦,悲傷,快樂,總是摻雜在一起的,這就是人生。人生的路,總有坎坷;生活的味,總有苦澀。有些事,無能為力,;有些人,不能強求;有些路,躲避不開。所以,我們應該在陽光下燦爛,風雨中奔跑,對自己說一聲:昨天挺好,今天很好, 明天會更好!希望一天更比一天好!!!
  • 夜讀丨《都挺好》大結局:人的一生,最該看透的四件事
    過年的時候,她對父親說:「這是我過得最幸福的一個春節,有家真好,謝謝您陪著我。」是啊,我們努力生活,到了最後,也不過是為了一句家人「都挺好」。看完這部劇,想要把生活過得都挺好,得看透這4點。並且家庭的事,永遠難以對外人說出口。這些,都是原生家庭帶給她的負面影響。明玉一心想要逃離這個家,但最後發現,自己竟然和母親越來越像,這讓她陷入了無比的恐慌。《歡樂頌》中有句臺詞:一個家,就是一個人的宿命。我們幾乎每一個人,都深受家庭的影響,身上或多或少有著父母的影子,有著他們留下的烙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