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明星
梁興初(1912.8.23~1985.10.5),江西吉安人,紅軍歲月裡擔任過紅1軍團團長,抗日戰爭中擔任過新四軍旅長,解放戰場上擔任過第四野戰軍軍長,成長為人民軍隊知名戰將。抗美援朝時,他歷任志願軍第38軍軍長、志願軍第20兵團代司令員、西海岸防禦指揮所副司令員。對於梁興初的抗美援朝徵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梁興初」詞條裡特別指出:「在第二次戰役中,所部受到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特令嘉獎。」
的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梁興初指揮第38軍發揮關鍵作用,受到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特令嘉獎。彭德懷親自起草的嘉獎電文中評價至高的「三十八軍萬歲」六個字,讓第38軍成為享譽全軍的「萬歲軍」,梁興初本人大名鐫刻紅色軍史:指揮第38軍一戰封神。
一、「彭總還認我們軍是主力!一定要打出威風來!」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序戰打響,利用「聯合國軍」(含南朝鮮軍)不意不備,彭德懷精心運籌:西線(狼林山脈以西)集中志願軍第40、第39、第38軍(附第42軍第125師)在溫井、雲山、熙川以北地區,分別求殲南朝鮮軍第6、第1、第8師;東線(狼林山脈以東)布置第42軍主力(欠第125師)在黃草嶺、赴戰嶺一帶,阻擊美第10軍及南朝鮮第1軍團,保障西線主力側翼安全。戰役期間,第39軍取得雲山大捷,重創美騎兵第1師;第40軍取得溫井大捷,痛殲南朝鮮第6師;第42軍實施運動防禦,成功阻滯東線之敵。只有第38軍表現不佳:先是攻擊熙川城失機,再是隔斷清川江不力。直到11月4月下午,第38軍112師才打到軍隅裡東北龍登裡、飛虎山諸地,距離清川江口甚遠。由於第38軍未能隔斷清川江南北之敵聯繫,西線敵人迅速撤至清川江南,損失不大。當時,彭德懷曾對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說過:「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動作遲緩,沒有按時完成阻敵任務,讓敵人逃跑了,使整個戰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戰果十分的不理想。」
11月5日9時,志願軍首長考慮到殲敵機會已失,志願軍所攜糧彈已經消耗殆盡,下令各軍停止攻擊,結束抗美援朝序戰——第一次戰役。
飛虎山位於清川江畔,俯瞰价川、軍隅裡,扼制平壤通往滿浦公路,地勢險要,直接威脅美第8集團軍戰線的核心部位安州。因此,志願軍第38軍雖然停止擴張戰果,敵人卻不肯片刻休兵。11月5日起,南朝鮮第7師、美第2師對飛虎山志願軍陣地發起多次反撲,第112師第335團堅守不退。
由於未發現大量志願軍參戰,「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定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又做起一統朝鮮半島迷夢,下令:西線美第8集團軍再渡清川江,捲土重來;東線美第10軍繼續北進,拊擊中朝軍隊側翼;東西兩線「聯合國軍」會師江界以南武坪裡,一舉圍殲中朝軍隊,繼而揮師鴨綠江。11月6日,西線之敵開始全線反攻,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拉開戰幕,飛虎山上惡戰更熾。
面對敵人洶洶而來,彭德懷胸有成竹:「麥克阿瑟不是很狂妄嗎?不是瞧不起我們嗎?不是不相信我們的大部隊已經過了江嗎?我們就利用他這個判斷的失誤,示弱於敵,誘敵深入,然後尋機殲滅之。」
誠如洪學智所言,誘敵深入,一般都是用非主力部隊。但彭德懷這次卻決定用「主力軍中的主力師」擔任,「用最強的部隊是因為敵軍戰鬥力很強,打阻擊的部隊,既要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又能頂得住敵人。」在選擇擔任阻擊的部隊時,鄧華、洪學智向他建議,如用最強的部隊,那麼第38軍第112師(原第四野戰軍第1師)不可或缺,得到彭德懷同意。
西線誘敵,第38、第39、第40、第42軍各有1個師擔任,第38軍第112師方向則是重點,恰如洪學智所言,主要「以38軍112師在熙川至球場的公路線上邊頂邊退,把敵人引進來」。
東線誘敵,則以第42軍一部在黃草嶺以北地區與敵保持接觸,遲滯美陸戰第1師北進速度,掩護第9兵團秘密設伏長津湖地區。
這樣,志願軍首長選擇第112師以「主力軍中的主力師」形象誘敵,梁興初激動不已,指示第112師首長:「彭總還認我們軍是主力!一定要打出威風來!」在梁興初函電指導下,第112師揚威飛虎山:
從11月5日起,「聯合國軍」在密集炮火和飛機的支援下,每日以1~3個團輪番進攻,炸彈將志願軍陣地炸成鬆土,凝固汽油彈將山丘燒得一片火海。第112師第335團堅守陣地,以「人在陣地在」的精神,與敵反覆爭奪陣地,以頑強的防禦頂住了敵軍的猛烈進攻。經過5天的激烈爭奪,至11月9日放棄飛虎山陣地止,第335團共擊潰敵軍100餘人以上的攻擊57次,牢牢地守住了陣地。(《抗美援朝戰爭史》)
◆(左起)志願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政治委員劉西元在入朝初期合影。
當時,有人不理解:「第112師頂得太厲害了吧?」梁興初見識過人:「這是力戰!下一步,我們大步後撤,敵人會得出『志願軍力戰不支』印象,誘敵深入才能成功!」
梁興初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反思不足。1950年11月13日,中共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在朝鮮北部大榆洞召開,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通報了第一次戰役戰果,一一表揚了第39、第40、第42軍。對於第38軍和軍長梁興初,他則委婉而又中肯地提出批評:「特別是熙川戰鬥,南朝鮮兩個團本來已被我軍截斷了退路,但113師則遲遲不發動進攻,結果讓敵人跑掉了……有些軍動作太慢,白天不敢行動,主要是怕飛機,夜裡本來是殲敵的好機會,結果由於對敵估計過高,又不敢大膽地截斷敵人的退路,延誤了戰機。」鄧華說到這裡,彭德懷怒從中來,又狠狠批評了梁興初!
從鄧華、彭德懷的批評中,梁興初誠懇意識到:熙川戰鬥失機,有點謹慎保守;迂迴敵後不力,有點擔心敵機!認識到自己不足,對於梁興初打好下一仗意義重大。
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知道梁興初心情沉痛,誠懇慰勉:「老梁,這次沒打好,下次好好打嘛!」
梁興初擲地有聲:「下一次我們一定要打好,一定打出威風來。」
11月17日起,根據志願軍首長指示,梁興初電示第112師且戰且退,要求誘敵部隊故意在陣地上、道路旁丟棄部分裝備,製造「狼狽撤逃」的假象。果如梁興初所言,「聯合國軍」總部得出「志願軍力戰不支」結論,瘋狂北犯。
至11月21日,東西兩線的「聯合國軍」部隊均進入了志願軍既設戰場,志願軍的誘敵深入取得了圓滿成功,梁興初和第38軍蓄勢待發。
二、「臨戰準備有聲有色,包打德川一氣呵成!」
在指導第112師擔任誘敵任務同時,梁興初派出第38軍近1/2的偵察力量,結合第112師誘敵深入行動展開偵察,重點對德川、价川、順川方向進行了偵察,大體上摸清了這些地區敵軍兵力、番號和兵要地誌等情況,為打好下一仗奠定了基礎。
按照預定作戰方案,西線敵人上鉤之後,第38、第42軍(完成東線誘敵任務,主力西移作戰)擔負著打開戰役缺口、迂迴敵後的艱巨任務:首先,第38軍攻殲德川南朝鮮第7師、第42軍攻殲寧邊南朝鮮第8師;而後,兩軍分別沿軍隅裡——三所裡、順川——肅川方面攻擊前進,實行內外雙層戰役迂迴,切斷美軍第8集團軍退路,配合正面4個軍從運動中殲滅向北進攻的美軍2至3個師。
當時,毛澤東特別強調「德川方面甚為重要」。
德川,位於朝鮮北部妙香山脈中部東麓,是朝鮮北部山區的門戶。德川以東、東南分別是寧遠、孟山,各距德川大約20公裡。這一地區恰好是朝鮮半島蜂腰部東西海岸連線的中間位置,向南距元山——順川鐵路線約50公裡,向東南距元山、向西南距平壤各約100公裡,向東距鹹興、向西距安州各約80或70公裡。不言而喻,佔據這一地區,志願軍就可以徹底切斷「聯合國軍」東西兩線的聯繫,打開戰役缺口,或向東南卷擊元山、鹹興,或向西南迂迴順川、平壤,截斷東西兩線進攻之敵的後路。此外,德川地區正好位於「聯合國軍」東西兩線部隊接合部。由於狼林山脈阻隔,西線美第8集團軍、東線美第10軍在德川以東形成了一個寬約130公裡的空隙地帶。而在美第8集團軍的戰役布勢中,德川、寧遠地區部署又是南朝鮮軍,這也有利於志願軍在進攻中殲滅之,打開戰役缺口。
顯而易見,志願軍總部賦予第38軍攻打「甚為重要」的德川,說明彭德懷對梁興初和第38軍還是高看一眼。
志願軍總部賦予第38軍攻打德川、迂迴敵後的重任,在該軍廣大指戰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軍長梁興初、軍政委劉西元喜笑顏開,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在球場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一面傳達彭總指示,一面鼓氣。梁興初在會上說:「彭總批評我們了,說我們38軍的動作太慢了,一再拖延攻擊時間,沒有將敵後路截斷。在二次戰役中,我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插到敵人後面去,消滅敵人,完成戰役迂迴任務。」
本來,志願軍首長決定以第38軍在第42軍一部配合下殲滅德川之敵,但該軍主動請戰,包打德川,得到志願軍首長的批准。不用說,第38軍最「主動請戰」、誓言「包打德川」的,當然是梁興初。
◆第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圍殲德川之敵。
戰鬥發起前,梁興初、劉西元認真研究了任務和敵情,在細緻偵察所得情報基礎上,準確判明了當面之敵的部署和接合部,決定:以第112、第113師從南朝鮮第7師的兩翼發起攻擊,迅速前出至德川以西、以南地區;以第114師從正面突擊,將南朝鮮第7師合圍殲滅於德川地區。
梁興初知道敵人一打就縮,抽調第38軍軍直偵察連、第113師偵察連及2個工兵排,組成第38軍偵察支隊,於11月24日深夜隱蔽滲透敵軍後方,執行破路炸橋任務。
11月25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反擊作戰打響,梁興初指揮第38軍動作神速:
在陣陣松濤呼嘯中,第38軍將士們兵分三路,沿著人跡稀絕的崎嶇山徑,攀陡崖,越深澗,從兄弟峰、金谷德山一帶悄悄地南下。
當夜,中路第114師在江擁輝副軍長率領下,不畏炮火攔阻,從正面向德川展開了猛烈攻擊。該師第341團以神速動作,突然插入沙坪裡,一舉殲滅南朝鮮軍第7師炮兵群,消除了正面攻擊部隊的炮火威脅。
東路第113師從古城江、新坪裡涉過大同江,在行進中擊破敵人的數處抵抗,於26日晨佔領了德川南邊的左上裡、遮日峰、濟南裡,截斷了南朝鮮軍第7師南逃之路。
西路第112師(欠335團)一夜奔襲70多華裡,於26日清晨進到德川西邊的雲松裡、錢山裡,從西面關死了第7師向球場、軍隅裡的逃路。
第38軍偵察支隊於26日8時,進至德川西南之武陵裡,炸毀公路大橋,擊毀、截獲敵軍汽車40餘輛,封閉了敵軍南逃北援的通道。
激戰到26日上午9時,第38軍攻佔了德川城北、城東諸高地,將第7師主力5000餘人,壓縮在德川河谷一個只有10幾平方公裡的狹小地段。
本來,梁興初計劃黃昏發起總攻,可是敵人突圍跡象明顯,不能再犯謹慎保守的毛病了!26日下午3時,他斷然下令發起總攻,經4個小時的戰鬥,殲滅第7師大部近3000餘人,繳獲火炮156門,汽車218臺,俘虜美軍顧問團成員7人。
捷報傳來,鄧華點評:「臨戰準備有聲有色,包打德川一氣呵成!梁興初還是好樣的!」
在第38軍殲滅德川守敵的同時,第42軍也殲滅了寧遠守敵南朝鮮軍第8師的兩個團。
戰役的缺口被打開了!與此同時,正面4個軍碾向美第8集團軍!
三、「猶如鋼柱釘在三所裡和龍源裡兩條交通要道上」
27日,敵人為堵塞這個戰役缺口,急調美騎兵第1師一部由順川向新倉裡方向,調土耳其旅由价川向德川方向機動,企圖阻止我軍迂迴、進攻。
為此,彭德懷緊急電令第38軍:留1個師在德川打掃戰場,軍主力向軍隅裡、三所裡方向迂迴進攻。「彭總在命令中強調38軍一定要插到三所裡,插斷价川與平壤的聯繫,強調插到了插斷了就是勝利。」(《洪學智回憶錄》)
三所裡是价川——順川公路上的一個小村鎮,所處地勢險要,北依山巒,南臨大江,西傍公路。這條公路,是美軍北犯南逃的主要交通線之一。
任務艱巨,梁興初機斷專行,大膽用兵:
彭德懷指示留1個師打掃戰場,他要集中最大兵力,只留下第113師第339團第1、第2營及各師教導隊在德川一帶繼續清掃戰場,軍主力於27日17時開始向西疾進。
◆第38軍在龍源裡追擊美軍。
為提高第38軍內層迂迴速度,形成多層迂迴,保證有力截擊清川江以北之敵,梁興初、劉西元果斷決定兵分兩路:以軍主力沿德川至軍隅裡公路及其北側攻擊前進,構成截擊敵軍的對內正面;以第113師(欠第339團)沿安山洞、船街裡、龍沼裡的山間小路,向三所裡實施穿插迂迴,構成截擊敵軍的對外正面;第339團第3營隨第113師主力行動,抵達三所裡之後西插安州、肅川間,執行破路炸橋任務,阻敵後撤。
在給第113師首長布置任務時,梁興初擲地有聲:「知道為什麼讓你們師穿插三所裡嗎?你們在熙川丟的臉,要在三所裡給我找回來!」在中共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鄧華曾點名批評第113師打熙川行動不力,梁興初適時用起了激將法!第113師首長毫不含糊:「我們保證在三所裡把臉找回來!」同時,梁興初還提醒113師首長:「序戰中,我軍迂迴敵後不力,擔心敵機轟炸,不敢白天行動,這是重要原因。你們這次行動,沿途遇敵不要戀戰,要敢於白天行動,直插交通要道三所裡,這是我軍截斷敵軍南逃北援的一道『閘門』,一定要按規定的時間插到底。」
在梁興初激勵下,第38軍第113師主力沿安山洞至三所裡的山間小路疾速前進,途中不顧疲勞,不顧敵機威脅,反常用兵,大搖大擺白天行軍,反收意外之效:由於第113師行動無所顧忌,頭頂敵機盤旋偵察,最終認定這支隊伍是「自己人」!28日7時,該師前衛第338團14小時前進了145華裡,成功抵達三所裡,以突然的衝擊全殲南朝鮮軍1個連。部隊剛剛佔領陣地,擔心後路安全的美騎兵第1師所屬第5騎兵團即於10時30分進至三所裡,雙方展開激戰。
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由軍隅裡經三所裡向順川南撤通路,對整個志願軍西線作戰具有重大的意義。收到第113師佔領三所裡電報,梁興初幾近哽咽:「你們找回臉了!可不能丟了!」不言而喻,飛兵佔領三所裡實在露臉,守不住還是丟臉!
11月28日15時40分,志願軍總部接到第113師電臺暗語報告:「我部已佔三所裡。」之所以這時才打開電臺,一則擔心美軍偵測,重兵來奪;二則擔心先頭部隊守不住,讓志願軍首長空歡喜。打開電臺,證明第113師有信心控制三所裡。得到這個好消息,彭德懷指示:「好!要他們像鋼釘一樣釘在那裡。」
至28日16時,第112師部隊相繼抵達三所裡,先後擊退了美第5騎兵團的10餘次進攻,同時擊退由順川北援之敵。
梁興初深知,第113師方向承受最大壓力,遂指揮第38軍主力立即向价川及其以南地區攻擊前進,爭取儘快靠攏第113師:以第114師沿德川——軍隅裡公路、第112師在公路北側向西開進,奔襲天險嘎日嶺,殲滅土耳其旅1個營,於28日上午進至瓦院地區,切斷軍隅裡——順川的公路,截擊軍隅裡之敵南逃。至此,志願軍西線部隊已經開始對美9軍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特別是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9軍退路,震撼了美第8集團軍的整個布勢。
第113師首長牢記梁興初教誨,死守三所裡這道「閘門」不退。這時,梁興初通過第38軍司令部提示第113師:在三所裡以西約幾十公裡處,還有一條要道龍源裡,此路北連价川,南通順川。美第9軍在三所裡被堵後,極有可能轉道龍源裡南撤!第113師首長聞令而動,果斷決定:第338團繼續堅守三所裡,不得有誤;第337團西進,搶佔龍源裡;第339團第3營西插安州、肅川之間,執行破路炸橋任務。
28日黃昏,第337團疾速西進,先頭分隊於29日4時剛剛進至龍源裡,美第2師偵察連突然出現!在第38軍先遣支隊配合下,第337團果斷攻擊,搶佔龍源裡,炸毀公路橋梁。之後,第337團堅守陣地,頂住了美第2師的進攻。龍源裡就像一座巨大的鋼鐵閘門聳立在美軍面前,使數萬美軍膽戰心驚,束手無策。
至此,第113師勝利完成了迂迴敵後,切斷美第9軍南撤退路的任務。
就在11月 29日,由於前有重兵4個軍來襲、後有奇兵2個軍斷後,西線美第8集團軍開始全線退卻:左翼美第1軍撤至安州地區,準備經肅川向平壤方向撤退;右翼美第9軍收縮至价川、軍隅裡地區,企圖經龍源裡、三所裡向順川突圍。得知美第2師部隊在龍源裡受阻,美第9軍軍長庫爾特命令平壤之敵英第29旅立即北上,接應美第2師南下。
「11月30日是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最關鍵的一天,也是戰鬥最激烈的一天。被圍困在价川、安州以南,三所裡、龍源裡以北狹小盆地內幾個師的敵人四處亂竄,拼死突圍。」當天,英第29旅進至龍源裡以南地區,美第2師則以第9團開路,由軍隅裡地區南下。在大量飛機、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美英軍2萬多人南北夾擊,向志願軍第113師三所裡、龍源裡陣地猛攻。第113師官兵牢記梁興初的叮囑,頂住了美英軍潮水般的輪番進攻,「猶如鋼柱釘在三所裡和龍源裡兩條交通要道上,堅持了50多個小時,使南突北援之敵,雙方相距不到1公裡,卻始終可望而不可及,無法會合。」(《彭德懷傳》)
四、「這次戰役勝利,三十八軍起了關鍵作用,打得好」
30日晨,第113師壓力最大之時,梁興初指揮第38軍主力及時趕到龍源裡西北地區,將南撤的美第2師和土耳其旅攔腰截成數段,與敵展開激戰。面對美第2師南逃洪流,梁興初指示第112、第114師:我們已到龍源裡以北,要儘量截住敵流,給龍源裡「分流」,給第113師減壓!
第112師第335團第1營第3連進至松骨峰(龍源裡以北1公裡處),與敵遭遇。3連牢記軍長為龍源裡「分流」「減壓」指示,立即佔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英勇阻擊南逃之敵5個多小時!彈盡糧絕之際,所有能戰鬥的人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託、刺刀、石頭、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後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第3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從此,祖國人民把一個崇高的稱號——「最可愛的人」,送給了志願軍全體將士,這是第38軍的光榮。
◆彭德懷親自起草的38軍嘉獎電報原稿。
這時,志願軍西線各軍在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東至軍隅裡,南至龍源裡、三所裡地域中,對美第8集團軍發起猛烈進攻,展開了激烈的圍殲戰鬥。可惜,第42軍受阻於順川以東新倉裡,迂迴(奪佔)順川——肅川遂不可能,美第8集團軍左翼美1軍見勢不妙,遂經安州、肅川退向平壤。
戰至12月1日19時,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損失慘重,志願軍西線部隊殲滅美第2師主力、土耳其旅大部和美第25師、南朝鮮第1師各一部。眼見從龍源裡突圍無望,為擺脫被各個殲滅的命運,第38軍當面之敵美第2師被迫放棄大量輜重裝備,先西轉安州,再南折肅川,狼狽南竄。
據美國陸軍官方戰史透露,在第38軍等部打擊下,美第2師在清川江地區遭受殲滅性打擊:該師按戰時編制18000人,戰後收攏人員時,只剩下8662人,重裝備丟失殆盡,單兵裝備丟失達40%。
第二次戰役,由於第38軍等部將士用命,志願軍東西兩線大捷,一口氣把「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以南!在第二次戰役中,第38軍英勇作戰,對戰役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彭德懷喜不自禁,親自起草嘉獎電稿,於12月1日與鄧華等志願軍首長聯名發出嘉獎令,嘉獎第38軍:
此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某些過多顧慮,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佔領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敵機坦克各百餘終日轟炸,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致昨三十日戰果輝煌,計繳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當時有人勸說:「在我軍歷史上還沒喊哪個部隊萬歲的,這樣寫不好吧?」彭德懷說:「這次戰役勝利,38軍起了關鍵作用,打得好,就可以喊萬歲嘛!」
梁興初和第38軍如此出彩,彭德懷由衷高興,洪學智回憶:
彭總意猶未盡,又興衝衝地問:「是不是可在38軍召開個現場會,讓西線的幾個軍長都去一下,一是對他們的勝利表示祝賀,二是總結一下經驗。」
我們都說:「很有必要。」
於是,鄧華代表彭德懷與會,現場會盛況空前。「梁興初介紹了經驗以後,大家紛紛向他祝賀,都同他開玩笑,說:『萬歲軍啊,祝賀你們萬歲軍呀!』」「梁興初樂得嘴都合不上,把他們繳獲的好吃的東西都拿來,盡情地招待大家。」(《洪學智回憶錄》)
1950年12月16日,志願軍司令部向各軍電傳了現場會上總結的第38軍作戰經驗,同時上報中央軍委。12月18日,毛澤東批示向軍區(軍)以上黨委轉發第38軍作戰經驗總結,並在電報上豪情滿懷地寫道:
茲將我志願軍三十八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的經驗總結,轉發給你們,這是極重要的經驗,望注意研究。在志願軍的作戰經驗中證明,我軍對於具有高度優良裝備及有制空權的美國軍隊,是完全能夠戰勝的。
一時間,梁興初成為新中國最知名的將領之一。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