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第38軍軍長,血戰三所裡一戰封神,彭德懷寫下「38軍萬歲」

2020-12-25 騰訊網

文/夏明星

梁興初(1912.8.23~1985.10.5),江西吉安人,紅軍歲月裡擔任過紅1軍團團長,抗日戰爭中擔任過新四軍旅長,解放戰場上擔任過第四野戰軍軍長,成長為人民軍隊知名戰將。抗美援朝時,他歷任志願軍第38軍軍長、志願軍第20兵團代司令員、西海岸防禦指揮所副司令員。對於梁興初的抗美援朝徵程,《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的「梁興初」詞條裡特別指出:「在第二次戰役中,所部受到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特令嘉獎。」

的確,在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中,梁興初指揮第38軍發揮關鍵作用,受到志願軍司令員兼政治委員彭德懷特令嘉獎。彭德懷親自起草的嘉獎電文中評價至高的「三十八軍萬歲」六個字,讓第38軍成為享譽全軍的「萬歲軍」,梁興初本人大名鐫刻紅色軍史:指揮第38軍一戰封神。

一、「彭總還認我們軍是主力!一定要打出威風來!」

1950年10月25日至11月5日,抗美援朝第一次戰役——序戰打響,利用「聯合國軍」(含南朝鮮軍)不意不備,彭德懷精心運籌:西線(狼林山脈以西)集中志願軍第40、第39、第38軍(附第42軍第125師)在溫井、雲山、熙川以北地區,分別求殲南朝鮮軍第6、第1、第8師;東線(狼林山脈以東)布置第42軍主力(欠第125師)在黃草嶺、赴戰嶺一帶,阻擊美第10軍及南朝鮮第1軍團,保障西線主力側翼安全。戰役期間,第39軍取得雲山大捷,重創美騎兵第1師;第40軍取得溫井大捷,痛殲南朝鮮第6師;第42軍實施運動防禦,成功阻滯東線之敵。只有第38軍表現不佳:先是攻擊熙川城失機,再是隔斷清川江不力。直到11月4月下午,第38軍112師才打到軍隅裡東北龍登裡、飛虎山諸地,距離清川江口甚遠。由於第38軍未能隔斷清川江南北之敵聯繫,西線敵人迅速撤至清川江南,損失不大。當時,彭德懷曾對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說過:「在第一次戰役中,38軍動作遲緩,沒有按時完成阻敵任務,讓敵人逃跑了,使整個戰役沒有達到預期的目的,戰果十分的不理想。」

11月5日9時,志願軍首長考慮到殲敵機會已失,志願軍所攜糧彈已經消耗殆盡,下令各軍停止攻擊,結束抗美援朝序戰——第一次戰役。

飛虎山位於清川江畔,俯瞰价川、軍隅裡,扼制平壤通往滿浦公路,地勢險要,直接威脅美第8集團軍戰線的核心部位安州。因此,志願軍第38軍雖然停止擴張戰果,敵人卻不肯片刻休兵。11月5日起,南朝鮮第7師、美第2師對飛虎山志願軍陣地發起多次反撲,第112師第335團堅守不退。

由於未發現大量志願軍參戰,「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認定中國只是象徵性出兵,又做起一統朝鮮半島迷夢,下令:西線美第8集團軍再渡清川江,捲土重來;東線美第10軍繼續北進,拊擊中朝軍隊側翼;東西兩線「聯合國軍」會師江界以南武坪裡,一舉圍殲中朝軍隊,繼而揮師鴨綠江。11月6日,西線之敵開始全線反攻,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拉開戰幕,飛虎山上惡戰更熾。

面對敵人洶洶而來,彭德懷胸有成竹:「麥克阿瑟不是很狂妄嗎?不是瞧不起我們嗎?不是不相信我們的大部隊已經過了江嗎?我們就利用他這個判斷的失誤,示弱於敵,誘敵深入,然後尋機殲滅之。」

誠如洪學智所言,誘敵深入,一般都是用非主力部隊。但彭德懷這次卻決定用「主力軍中的主力師」擔任,「用最強的部隊是因為敵軍戰鬥力很強,打阻擊的部隊,既要達到誘敵深入的目的,又能頂得住敵人。」在選擇擔任阻擊的部隊時,鄧華、洪學智向他建議,如用最強的部隊,那麼第38軍第112師(原第四野戰軍第1師)不可或缺,得到彭德懷同意。

西線誘敵,第38、第39、第40、第42軍各有1個師擔任,第38軍第112師方向則是重點,恰如洪學智所言,主要「以38軍112師在熙川至球場的公路線上邊頂邊退,把敵人引進來」。

東線誘敵,則以第42軍一部在黃草嶺以北地區與敵保持接觸,遲滯美陸戰第1師北進速度,掩護第9兵團秘密設伏長津湖地區。

這樣,志願軍首長選擇第112師以「主力軍中的主力師」形象誘敵,梁興初激動不已,指示第112師首長:「彭總還認我們軍是主力!一定要打出威風來!」在梁興初函電指導下,第112師揚威飛虎山:

從11月5日起,「聯合國軍」在密集炮火和飛機的支援下,每日以1~3個團輪番進攻,炸彈將志願軍陣地炸成鬆土,凝固汽油彈將山丘燒得一片火海。第112師第335團堅守陣地,以「人在陣地在」的精神,與敵反覆爭奪陣地,以頑強的防禦頂住了敵軍的猛烈進攻。經過5天的激烈爭奪,至11月9日放棄飛虎山陣地止,第335團共擊潰敵軍100餘人以上的攻擊57次,牢牢地守住了陣地。(《抗美援朝戰爭史》)

◆(左起)志願軍第38軍軍長梁興初、副軍長江擁輝、政治委員劉西元在入朝初期合影。

當時,有人不理解:「第112師頂得太厲害了吧?」梁興初見識過人:「這是力戰!下一步,我們大步後撤,敵人會得出『志願軍力戰不支』印象,誘敵深入才能成功!」

梁興初一邊指揮作戰,一邊反思不足。1950年11月13日,中共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在朝鮮北部大榆洞召開,志願軍第一副司令員鄧華通報了第一次戰役戰果,一一表揚了第39、第40、第42軍。對於第38軍和軍長梁興初,他則委婉而又中肯地提出批評:「特別是熙川戰鬥,南朝鮮兩個團本來已被我軍截斷了退路,但113師則遲遲不發動進攻,結果讓敵人跑掉了……有些軍動作太慢,白天不敢行動,主要是怕飛機,夜裡本來是殲敵的好機會,結果由於對敵估計過高,又不敢大膽地截斷敵人的退路,延誤了戰機。」鄧華說到這裡,彭德懷怒從中來,又狠狠批評了梁興初!

從鄧華、彭德懷的批評中,梁興初誠懇意識到:熙川戰鬥失機,有點謹慎保守;迂迴敵後不力,有點擔心敵機!認識到自己不足,對於梁興初打好下一仗意義重大。

志願軍副司令員洪學智知道梁興初心情沉痛,誠懇慰勉:「老梁,這次沒打好,下次好好打嘛!」

梁興初擲地有聲:「下一次我們一定要打好,一定打出威風來。」

11月17日起,根據志願軍首長指示,梁興初電示第112師且戰且退,要求誘敵部隊故意在陣地上、道路旁丟棄部分裝備,製造「狼狽撤逃」的假象。果如梁興初所言,「聯合國軍」總部得出「志願軍力戰不支」結論,瘋狂北犯。

至11月21日,東西兩線的「聯合國軍」部隊均進入了志願軍既設戰場,志願軍的誘敵深入取得了圓滿成功,梁興初和第38軍蓄勢待發。

二、「臨戰準備有聲有色,包打德川一氣呵成!」

在指導第112師擔任誘敵任務同時,梁興初派出第38軍近1/2的偵察力量,結合第112師誘敵深入行動展開偵察,重點對德川、价川、順川方向進行了偵察,大體上摸清了這些地區敵軍兵力、番號和兵要地誌等情況,為打好下一仗奠定了基礎。

按照預定作戰方案,西線敵人上鉤之後,第38、第42軍(完成東線誘敵任務,主力西移作戰)擔負著打開戰役缺口、迂迴敵後的艱巨任務:首先,第38軍攻殲德川南朝鮮第7師、第42軍攻殲寧邊南朝鮮第8師;而後,兩軍分別沿軍隅裡——三所裡、順川——肅川方面攻擊前進,實行內外雙層戰役迂迴,切斷美軍第8集團軍退路,配合正面4個軍從運動中殲滅向北進攻的美軍2至3個師。

當時,毛澤東特別強調「德川方面甚為重要」。

德川,位於朝鮮北部妙香山脈中部東麓,是朝鮮北部山區的門戶。德川以東、東南分別是寧遠、孟山,各距德川大約20公裡。這一地區恰好是朝鮮半島蜂腰部東西海岸連線的中間位置,向南距元山——順川鐵路線約50公裡,向東南距元山、向西南距平壤各約100公裡,向東距鹹興、向西距安州各約80或70公裡。不言而喻,佔據這一地區,志願軍就可以徹底切斷「聯合國軍」東西兩線的聯繫,打開戰役缺口,或向東南卷擊元山、鹹興,或向西南迂迴順川、平壤,截斷東西兩線進攻之敵的後路。此外,德川地區正好位於「聯合國軍」東西兩線部隊接合部。由於狼林山脈阻隔,西線美第8集團軍、東線美第10軍在德川以東形成了一個寬約130公裡的空隙地帶。而在美第8集團軍的戰役布勢中,德川、寧遠地區部署又是南朝鮮軍,這也有利於志願軍在進攻中殲滅之,打開戰役缺口。

顯而易見,志願軍總部賦予第38軍攻打「甚為重要」的德川,說明彭德懷對梁興初和第38軍還是高看一眼。

志願軍總部賦予第38軍攻打德川、迂迴敵後的重任,在該軍廣大指戰員中引起了強烈反響。軍長梁興初、軍政委劉西元喜笑顏開,立刻行動起來,他們在球場召開了團以上幹部會議,一面傳達彭總指示,一面鼓氣。梁興初在會上說:「彭總批評我們了,說我們38軍的動作太慢了,一再拖延攻擊時間,沒有將敵後路截斷。在二次戰役中,我們一定要克服一切困難,堅決插到敵人後面去,消滅敵人,完成戰役迂迴任務。」

本來,志願軍首長決定以第38軍在第42軍一部配合下殲滅德川之敵,但該軍主動請戰,包打德川,得到志願軍首長的批准。不用說,第38軍最「主動請戰」、誓言「包打德川」的,當然是梁興初。

◆第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圍殲德川之敵。

戰鬥發起前,梁興初、劉西元認真研究了任務和敵情,在細緻偵察所得情報基礎上,準確判明了當面之敵的部署和接合部,決定:以第112、第113師從南朝鮮第7師的兩翼發起攻擊,迅速前出至德川以西、以南地區;以第114師從正面突擊,將南朝鮮第7師合圍殲滅於德川地區。

梁興初知道敵人一打就縮,抽調第38軍軍直偵察連、第113師偵察連及2個工兵排,組成第38軍偵察支隊,於11月24日深夜隱蔽滲透敵軍後方,執行破路炸橋任務。

11月25日黃昏,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反擊作戰打響,梁興初指揮第38軍動作神速:

在陣陣松濤呼嘯中,第38軍將士們兵分三路,沿著人跡稀絕的崎嶇山徑,攀陡崖,越深澗,從兄弟峰、金谷德山一帶悄悄地南下。

當夜,中路第114師在江擁輝副軍長率領下,不畏炮火攔阻,從正面向德川展開了猛烈攻擊。該師第341團以神速動作,突然插入沙坪裡,一舉殲滅南朝鮮軍第7師炮兵群,消除了正面攻擊部隊的炮火威脅。

東路第113師從古城江、新坪裡涉過大同江,在行進中擊破敵人的數處抵抗,於26日晨佔領了德川南邊的左上裡、遮日峰、濟南裡,截斷了南朝鮮軍第7師南逃之路。

西路第112師(欠335團)一夜奔襲70多華裡,於26日清晨進到德川西邊的雲松裡、錢山裡,從西面關死了第7師向球場、軍隅裡的逃路。

第38軍偵察支隊於26日8時,進至德川西南之武陵裡,炸毀公路大橋,擊毀、截獲敵軍汽車40餘輛,封閉了敵軍南逃北援的通道。

激戰到26日上午9時,第38軍攻佔了德川城北、城東諸高地,將第7師主力5000餘人,壓縮在德川河谷一個只有10幾平方公裡的狹小地段。

本來,梁興初計劃黃昏發起總攻,可是敵人突圍跡象明顯,不能再犯謹慎保守的毛病了!26日下午3時,他斷然下令發起總攻,經4個小時的戰鬥,殲滅第7師大部近3000餘人,繳獲火炮156門,汽車218臺,俘虜美軍顧問團成員7人。

捷報傳來,鄧華點評:「臨戰準備有聲有色,包打德川一氣呵成!梁興初還是好樣的!」

在第38軍殲滅德川守敵的同時,第42軍也殲滅了寧遠守敵南朝鮮軍第8師的兩個團。

戰役的缺口被打開了!與此同時,正面4個軍碾向美第8集團軍!

三、「猶如鋼柱釘在三所裡和龍源裡兩條交通要道上」

27日,敵人為堵塞這個戰役缺口,急調美騎兵第1師一部由順川向新倉裡方向,調土耳其旅由价川向德川方向機動,企圖阻止我軍迂迴、進攻。

為此,彭德懷緊急電令第38軍:留1個師在德川打掃戰場,軍主力向軍隅裡、三所裡方向迂迴進攻。「彭總在命令中強調38軍一定要插到三所裡,插斷价川與平壤的聯繫,強調插到了插斷了就是勝利。」(《洪學智回憶錄》)

三所裡是价川——順川公路上的一個小村鎮,所處地勢險要,北依山巒,南臨大江,西傍公路。這條公路,是美軍北犯南逃的主要交通線之一。

任務艱巨,梁興初機斷專行,大膽用兵:

彭德懷指示留1個師打掃戰場,他要集中最大兵力,只留下第113師第339團第1、第2營及各師教導隊在德川一帶繼續清掃戰場,軍主力於27日17時開始向西疾進。

◆第38軍在龍源裡追擊美軍。

為提高第38軍內層迂迴速度,形成多層迂迴,保證有力截擊清川江以北之敵,梁興初、劉西元果斷決定兵分兩路:以軍主力沿德川至軍隅裡公路及其北側攻擊前進,構成截擊敵軍的對內正面;以第113師(欠第339團)沿安山洞、船街裡、龍沼裡的山間小路,向三所裡實施穿插迂迴,構成截擊敵軍的對外正面;第339團第3營隨第113師主力行動,抵達三所裡之後西插安州、肅川間,執行破路炸橋任務,阻敵後撤。

在給第113師首長布置任務時,梁興初擲地有聲:「知道為什麼讓你們師穿插三所裡嗎?你們在熙川丟的臉,要在三所裡給我找回來!」在中共志願軍黨委擴大會議上,鄧華曾點名批評第113師打熙川行動不力,梁興初適時用起了激將法!第113師首長毫不含糊:「我們保證在三所裡把臉找回來!」同時,梁興初還提醒113師首長:「序戰中,我軍迂迴敵後不力,擔心敵機轟炸,不敢白天行動,這是重要原因。你們這次行動,沿途遇敵不要戀戰,要敢於白天行動,直插交通要道三所裡,這是我軍截斷敵軍南逃北援的一道『閘門』,一定要按規定的時間插到底。」

在梁興初激勵下,第38軍第113師主力沿安山洞至三所裡的山間小路疾速前進,途中不顧疲勞,不顧敵機威脅,反常用兵,大搖大擺白天行軍,反收意外之效:由於第113師行動無所顧忌,頭頂敵機盤旋偵察,最終認定這支隊伍是「自己人」!28日7時,該師前衛第338團14小時前進了145華裡,成功抵達三所裡,以突然的衝擊全殲南朝鮮軍1個連。部隊剛剛佔領陣地,擔心後路安全的美騎兵第1師所屬第5騎兵團即於10時30分進至三所裡,雙方展開激戰。

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由軍隅裡經三所裡向順川南撤通路,對整個志願軍西線作戰具有重大的意義。收到第113師佔領三所裡電報,梁興初幾近哽咽:「你們找回臉了!可不能丟了!」不言而喻,飛兵佔領三所裡實在露臉,守不住還是丟臉!

11月28日15時40分,志願軍總部接到第113師電臺暗語報告:「我部已佔三所裡。」之所以這時才打開電臺,一則擔心美軍偵測,重兵來奪;二則擔心先頭部隊守不住,讓志願軍首長空歡喜。打開電臺,證明第113師有信心控制三所裡。得到這個好消息,彭德懷指示:「好!要他們像鋼釘一樣釘在那裡。」

至28日16時,第112師部隊相繼抵達三所裡,先後擊退了美第5騎兵團的10餘次進攻,同時擊退由順川北援之敵。

梁興初深知,第113師方向承受最大壓力,遂指揮第38軍主力立即向价川及其以南地區攻擊前進,爭取儘快靠攏第113師:以第114師沿德川——軍隅裡公路、第112師在公路北側向西開進,奔襲天險嘎日嶺,殲滅土耳其旅1個營,於28日上午進至瓦院地區,切斷軍隅裡——順川的公路,截擊軍隅裡之敵南逃。至此,志願軍西線部隊已經開始對美9軍形成了三面包圍之勢,特別是第113師搶佔三所裡,切斷美第9軍退路,震撼了美第8集團軍的整個布勢。

第113師首長牢記梁興初教誨,死守三所裡這道「閘門」不退。這時,梁興初通過第38軍司令部提示第113師:在三所裡以西約幾十公裡處,還有一條要道龍源裡,此路北連价川,南通順川。美第9軍在三所裡被堵後,極有可能轉道龍源裡南撤!第113師首長聞令而動,果斷決定:第338團繼續堅守三所裡,不得有誤;第337團西進,搶佔龍源裡;第339團第3營西插安州、肅川之間,執行破路炸橋任務。

28日黃昏,第337團疾速西進,先頭分隊於29日4時剛剛進至龍源裡,美第2師偵察連突然出現!在第38軍先遣支隊配合下,第337團果斷攻擊,搶佔龍源裡,炸毀公路橋梁。之後,第337團堅守陣地,頂住了美第2師的進攻。龍源裡就像一座巨大的鋼鐵閘門聳立在美軍面前,使數萬美軍膽戰心驚,束手無策。

至此,第113師勝利完成了迂迴敵後,切斷美第9軍南撤退路的任務。

就在11月 29日,由於前有重兵4個軍來襲、後有奇兵2個軍斷後,西線美第8集團軍開始全線退卻:左翼美第1軍撤至安州地區,準備經肅川向平壤方向撤退;右翼美第9軍收縮至价川、軍隅裡地區,企圖經龍源裡、三所裡向順川突圍。得知美第2師部隊在龍源裡受阻,美第9軍軍長庫爾特命令平壤之敵英第29旅立即北上,接應美第2師南下。

「11月30日是志願軍第二次戰役最關鍵的一天,也是戰鬥最激烈的一天。被圍困在价川、安州以南,三所裡、龍源裡以北狹小盆地內幾個師的敵人四處亂竄,拼死突圍。」當天,英第29旅進至龍源裡以南地區,美第2師則以第9團開路,由軍隅裡地區南下。在大量飛機、坦克和炮兵的支援下,美英軍2萬多人南北夾擊,向志願軍第113師三所裡、龍源裡陣地猛攻。第113師官兵牢記梁興初的叮囑,頂住了美英軍潮水般的輪番進攻,「猶如鋼柱釘在三所裡和龍源裡兩條交通要道上,堅持了50多個小時,使南突北援之敵,雙方相距不到1公裡,卻始終可望而不可及,無法會合。」(《彭德懷傳》)

四、「這次戰役勝利,三十八軍起了關鍵作用,打得好」

30日晨,第113師壓力最大之時,梁興初指揮第38軍主力及時趕到龍源裡西北地區,將南撤的美第2師和土耳其旅攔腰截成數段,與敵展開激戰。面對美第2師南逃洪流,梁興初指示第112、第114師:我們已到龍源裡以北,要儘量截住敵流,給龍源裡「分流」,給第113師減壓!

第112師第335團第1營第3連進至松骨峰(龍源裡以北1公裡處),與敵遭遇。3連牢記軍長為龍源裡「分流」「減壓」指示,立即佔領路旁高地,在毫無工事依託的陣地上,英勇阻擊南逃之敵5個多小時!彈盡糧絕之際,所有能戰鬥的人員,帶著滿身的火焰,奮勇撲向敵軍,用槍託、刺刀、石頭、牙齒,與敵人展開了殊死肉搏。後來,著名作家魏巍主要依據第3連的英雄事跡,寫成了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於1951年4月11日在《人民日報》上發表。從此,祖國人民把一個崇高的稱號——「最可愛的人」,送給了志願軍全體將士,這是第38軍的光榮。

◆彭德懷親自起草的38軍嘉獎電報原稿。

這時,志願軍西線各軍在清川江畔西起新安州,東至軍隅裡,南至龍源裡、三所裡地域中,對美第8集團軍發起猛烈進攻,展開了激烈的圍殲戰鬥。可惜,第42軍受阻於順川以東新倉裡,迂迴(奪佔)順川——肅川遂不可能,美第8集團軍左翼美1軍見勢不妙,遂經安州、肅川退向平壤。

戰至12月1日19時,美第8集團軍右翼第9軍損失慘重,志願軍西線部隊殲滅美第2師主力、土耳其旅大部和美第25師、南朝鮮第1師各一部。眼見從龍源裡突圍無望,為擺脫被各個殲滅的命運,第38軍當面之敵美第2師被迫放棄大量輜重裝備,先西轉安州,再南折肅川,狼狽南竄。

據美國陸軍官方戰史透露,在第38軍等部打擊下,美第2師在清川江地區遭受殲滅性打擊:該師按戰時編制18000人,戰後收攏人員時,只剩下8662人,重裝備丟失殆盡,單兵裝備丟失達40%。

第二次戰役,由於第38軍等部將士用命,志願軍東西兩線大捷,一口氣把「聯合國軍」趕到三八線以南!在第二次戰役中,第38軍英勇作戰,對戰役的順利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彭德懷喜不自禁,親自起草嘉獎電稿,於12月1日與鄧華等志願軍首長聯名發出嘉獎令,嘉獎第38軍:

此戰役,克服了上次戰役中個別同志某些過多顧慮,發揮了三十八軍優良的戰鬥作風,尤以一一三師行動迅速,先敵佔領三所裡、龍源裡,阻敵南逃、北援。敵機坦克各百餘終日轟炸,反覆突圍,終未得逞,致昨三十日戰果輝煌,計繳僅坦克、汽車即近千輛。……特通令嘉獎,並祝你們繼續勝利。中國人民志願軍萬歲!三十八軍萬歲!

當時有人勸說:「在我軍歷史上還沒喊哪個部隊萬歲的,這樣寫不好吧?」彭德懷說:「這次戰役勝利,38軍起了關鍵作用,打得好,就可以喊萬歲嘛!」

梁興初和第38軍如此出彩,彭德懷由衷高興,洪學智回憶:

彭總意猶未盡,又興衝衝地問:「是不是可在38軍召開個現場會,讓西線的幾個軍長都去一下,一是對他們的勝利表示祝賀,二是總結一下經驗。」

我們都說:「很有必要。」

於是,鄧華代表彭德懷與會,現場會盛況空前。「梁興初介紹了經驗以後,大家紛紛向他祝賀,都同他開玩笑,說:『萬歲軍啊,祝賀你們萬歲軍呀!』」「梁興初樂得嘴都合不上,把他們繳獲的好吃的東西都拿來,盡情地招待大家。」(《洪學智回憶錄》)

1950年12月16日,志願軍司令部向各軍電傳了現場會上總結的第38軍作戰經驗,同時上報中央軍委。12月18日,毛澤東批示向軍區(軍)以上黨委轉發第38軍作戰經驗總結,並在電報上豪情滿懷地寫道:

茲將我志願軍三十八軍在第二次戰役中的經驗總結,轉發給你們,這是極重要的經驗,望注意研究。在志願軍的作戰經驗中證明,我軍對於具有高度優良裝備及有制空權的美國軍隊,是完全能夠戰勝的。

一時間,梁興初成為新中國最知名的將領之一。

本文為《黨史博採》原創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侵權必究

維權支持:河北冀能律師事務所

相關焦點

  •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
    他是第38軍政委,率第38軍打出「萬歲軍」威名,38歲時成開國中將韓戰爆發後,我國打響了「抗美援朝」,志願軍表現非常出色,尤其是第38軍,第二次戰役是他們的第三次成名戰,一舉扭轉整個朝鮮戰局,彭老總在嘉獎令中寫到「第38軍萬歲!」
  • 跨過鴨綠江:一戰揚名朝鮮!38軍贏得「萬歲軍」稱號之由來
    《跨過鴨綠江》裡的彭德懷元帥 在志願軍正式入朝作戰後的一個月,也就是1950年11月25日,志願軍發起了反攻,第二次戰役拉開帷幕! 事關整個戰役的勝敗,彭德懷元帥當時打算自己親臨前線,被鄧華、洪學智、韓先楚等阻攔,但派出了志願軍副司令韓先楚坐鎮前敵指揮部,一番激將之下,再加上38軍本來就積蓄著一股力量,他們從軍長梁興初、政委劉西元到基層官兵,都是嗷嗷叫,誓要打個大勝仗!
  • 麥克阿瑟叫囂吃火雞,我38軍奔襲145裡,給他包了頓餃子
    1950年11月13日,在朝鮮大榆洞的中國人民志願軍司令部裡,以彭德懷為首的全體成員神情嚴肅,氣氛顯得十分緊張。突然彭德懷猛然拍了一下桌子,指著38軍軍長梁興初大罵道:"梁興初,你為什麼不敢攻擊敵人,真是膽大包天,我彭德懷別的本事沒有,揮淚斬馬謖我還是做得到的!"
  • 雲山戰役39軍主打,40軍頭功,38軍再次錯失立功的機會
    120師在雲山阻擊了南朝鮮第一師三天,等來了39軍的接防。接著,他們在戰鬥中又重創了南朝鮮第八師和第六師的三個營。可以說,在雲山戰役前40軍居功至偉。然而,隨著南朝鮮軍一次次被志願軍打垮,右翼已趨向崩潰,而沃頓卻仍然要求雲山的騎兵一師和南朝鮮第一師向前進攻,這就給志願軍殲滅騎兵一師提供了戰機。1950年10月31日上午9點,彭德懷下達了雲山戰役的作戰方案:1、38軍迅速殲滅球場之敵,沿清川江左岸向院裡、軍隅裡、新安州方向突擊,斷敵退路。
  • 志願軍入朝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第一仗打得怎麼樣
    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的先頭部隊有幾個軍?軍長都是誰?各軍的戰鬥力怎麼樣?入朝後各自的「第一仗」打得怎麼樣?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這幾個志願軍軍。 這個4軍分別38軍、39軍、40軍和42軍。是四野的老部隊。他們各自的「戰鬥力」和「戰績」是這樣的: 38軍,前身是東北野戰軍第1縱隊。解放戰爭中,以「三下江南」、「四戰四平」名揚天下。後改為四野第38軍。
  • 漢江防禦戰中志願軍50軍
    60軍參戰人數35132人,陣亡13869人、受傷5000多人,平均每天陣亡1000多人,其中有少將旅長陳鍾書,團長嚴家訓、董文英、莫肇衡、龍階、陳潔如,副團長黃雲龍。一線團長几乎全部死亡。邳縣禹王山阻擊戰後,著名音樂家冼星海為這支家鄉勁旅所感動,為此寫下《六十軍軍歌》。
  • 38軍為何被稱為萬歲軍?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務,輕步兵的巔峰之作
    據三十八軍副軍長江擁輝回憶:「11月15日晚上,我們部隊由球場洞向北轉移途中,志願軍副司令員韓先楚同志帶著參謀和警衛人員乘坐吉普車來到了我們軍指揮所。志願軍首長親臨前線,這使我們感到一場大戰就要開始了!」而三十八軍也果然不負眾望。38軍113師在林海雪原之中冒著嚴寒一夜急行軍140餘裡,成功繞道敵後,佔領三所裡,完成了這一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 血戰打出來的王牌軍!38軍「萬歲軍」地位,不是輕鬆得來的
    尤其是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還獲得了「萬歲」的美名,這在整個抗美援朝中都是獨一份。 日後,38軍所謂的「萬歲軍」稱號也就是從這裡來的。 38軍的老底子是彭老總平江起義的部隊,之後是紅一方面軍的主力。抗戰時期和解放戰爭時期,又分別是115師和第四野戰軍的主力。
  • 38軍,挨得起最狠的罵,也經得住最難的考驗,受得起最好的嘉獎
    在志願軍司令部組織的第一次戰役總結會上,卻只有一個人高興不起來,相反還挨了最狠的罵,那就是38軍軍長梁興初。三十八軍還沒來得及慶祝,就收到了副司令員韓先楚的命令:四十二軍負責外層迂迴,三十八軍負責內層迂迴,因此,113師要在今夜明晨插向三所裡,112師要火速搶佔嘎日嶺。這是一個非常艱巨的任務,尤其是插向三所裡。離規定的時間還有不到15個小時,而三所裡離這裡還有百裡開外!
  • 解放軍的王牌第38軍,改編為集團軍之前,歷任軍長都有誰呢?
    有著「萬歲軍」之稱的部隊是原解放軍第38軍,這一支部隊是在抗美援朝中打出了軍威,當時38軍在第二次戰役中擔任穿插人物,它們成功拖住了美軍,給全局作出了巨大貢獻。時任志願軍司令員的彭老總,親自發電嘉獎,並在嘉獎電的最後親筆寫下「第38軍萬歲!」,從此「萬歲軍」名揚四海,《誰是最可愛的人》就是根據38軍下面一個團的事跡寫的。
  • 抗美援朝「東北三隻虎」,38軍、39軍和40軍,誰是真正虎王?
    東野1縱三下江南,四戰四平,戰績輝煌。1948年11月,改為38軍,軍長李天佑。遼瀋戰役擔任預備隊,平津戰役與39軍西線主攻,殲敵2.7萬,活捉陳長捷。 渡江後,38軍從松花江打到中緬邊境,縱橫萬裡轉戰11省市,殲敵16萬。
  • 抗美援朝70周年 | 那一戰,38軍得名「萬歲軍」
    「沒有空軍掩護,汽車只能晚上摸黑前進,武器裝備也沒有敵人先進……」孫孝忠說,就是這樣,志願軍硬是把敵人打回到三八線以南。「打仗最終還要靠那股子精神。」  老人回憶起他所在的38軍在朝鮮戰場雪恥的故事。作為主力的38軍在出國作戰的第一次戰役中因為慢了一步,沒有完成預設的合圍,讓一部分敵人跑掉。
  • 抗美援朝中第一批入朝的是這四個軍,軍長都是誰
    ,杜平任政治部主任,第一批入朝軍隊主要為13兵團四個軍及邊防炮兵司令部三個炮兵師,這四個軍分別為38軍、39軍、40軍、42軍,均為戰功赫赫的英雄部隊。 38軍即著名的「萬歲軍」,為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改編而來,1950年由軍長梁興初率領進入朝鮮作戰。梁興初是江西吉安人,是解放軍著名「虎將」,其1930年參加紅軍,參加過長徵,抗日戰爭期間曾任八路軍115師教導第五旅旅長、新四軍獨立旅旅長等職,抗戰勝利後赴東北,曾任東北野戰軍十縱司令員、38軍軍長等職,指揮了著名的黑山阻擊戰。
  • 彭總嘉獎「萬歲軍」38軍,眾人歡欣鼓舞!為何兩位司令卻不作聲?
    1950年第二次戰役,志願軍第38軍一雪前恥,尤其是所轄主力113師,連續十四小時強行軍堵住美軍南逃去路,起到關鍵作用,最終幫助志願軍殲滅3萬多敵人。由於38軍在第二次戰役的表現太突出,彭總在隨後的嘉獎電報中加上了著名的「38軍萬歲」一句,萬歲軍的名號從此廣為流傳。
  • 志願軍王牌三誤戰機,彭德懷氣得改叫老子,一個月後全軍通報嘉獎
    38軍跟彭德懷的緣分還不淺呢,其前身正是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說起來可以算是彭德懷的老部下。解放戰爭時,他們奉命調入東北,發展成為1縱。可是,彭德懷對老部下絲毫沒有顧及情面,在第一次戰役當中,差點把38軍的軍長梁興初給斬了馬謖。因為「38軍動作遲緩,三次延誤軍機,致使敵人逃出我軍的包圍圈」。
  • 63軍血戰打光家底,傅崇碧心疼得直跺腳,彭德懷:打光我給你補
    在第五次戰役一開始便遭遇如此困境,這讓彭德懷非常焦急,當時美軍第1軍及其所屬的第1師,第25師,加拿大和南朝鮮等部隊直逼漣川、鐵原。為了確保漣川、鐵原萬無一失,彭德懷專門打電話給第19兵團司令員楊得志,再三說明:必須要確保漣川、鐵原兩地的安全,並掩護兄弟部隊轉移,第65軍務必要完成阻擊任務,在此地堅守15-20天。
  • 彭老總為什麼要稱38軍為萬歲軍,在當時很有必要
    抗美援朝第二次戰役後,因為38軍的穿插及時,阻擊得力,志願軍又打了一個大勝仗。捷報傳來,彭老總笑顏逐開,說了三個字:打得好!然後把捷報遞給鄧華。鄧華說道,畢竟是主力嘛,畢竟是我們很有戰鬥力的部隊嘛。他也是志願軍的副司令員啊。韓先楚在前線呢,他坐鎮38軍督戰,這份捷報就是韓先楚發過來的。鄧華和洪學智都表態完了,彭老總親自拿起毛筆,起草了對38軍的嘉獎令。然後也是讓鄧華和洪學智看了看。他們都說沒有意見。彭老總就讓參謀拿出去發了。
  • 白馬山戰役:志願軍38軍打了敗仗,6000人犧牲,誰的負責?
    白馬山在鐵原西北的藥山洞地區,由一群山嶺組成,與第38軍的北山陣地相對峙。它南面是聯合國軍的主要軍事補給線,能直達他們的重要兵站基地。所以,不管是對聯合國,還是中國志願軍來說,白馬山都是必爭之地。聯合國軍在白馬構築了很堅固的防禦工事,韓軍自稱是「鋼鐵陣地」,加上有飛機、坦克的炮火支援,使得之前第42軍進攻此地時損失慘重。
  • 梁興初調任38軍軍長後,是誰接替他任47軍軍長的?後授了啥軍銜?
    大家都知道,梁興初是被譽為「萬歲軍」的38軍軍長,開國中將,但他在任38軍軍長之前是第47軍軍長。1949年5月,梁興初調任第38軍軍長,那麼是誰接替他擔任第47軍軍長的?後來授了啥軍銜?接替梁興初擔任第47軍軍長的,是原38軍的副軍長:曹裡懷。曹裡懷是湖南資興人,1909年出生。他雖出身農家,但他的父母一想要讓他讀書,高小畢業就送他縣城裡上中學。在中學讀書期間,他接受到了進步新思想的薰陶,於是經常參加進步組織活動。
  • 血戰上甘嶺,秦基偉:為了祖國,為了勝利,15軍打光了在所不惜
    上甘嶺之戰時,60歲的範佛裡特的對手是36歲的志願軍第15軍軍長秦基偉。血戰上甘嶺,第15軍27個連隊中有16個連3次打光重建。秦基偉誓言錚錚:「為了祖國,為了全局勝利,15軍打光了也在所不惜!」就是這種堅定信念戰勝了敵人。 一九五二年下半年,韓戰進入了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