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3月22日電 (記者 高凱)3月21日,由北京京劇院、北京晨報社共同舉辦的「春分話國粹青春綻梨園」北京京劇院第五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高端文化沙龍在宋慶齡故居舉行。
北京市文化局黨組成員、北京京劇院院長李恩傑,北京晨報社副社長、總編輯謝星文,譚門第六代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清華大學美術學院教授、書畫大師李燕,歌劇製作人、國家大劇院製作部部長韋蘭芬,義大利知名歌劇編導、國家大劇院藝術顧問朱塞佩·庫恰,以及梅花獎得主、梅葆玖先生弟子、北京京劇院優秀青年演員張馨月和青年演員裘識出席活動。
沙龍上,北京京劇院市場開發部主任朱甲首先介紹了「魅力春天」青年京劇演員擂臺賽的基本情況,「魅力春天」自2011年啟動至今已舉辦五屆,是在李恩傑院長指導、推動下發展起來的。八年間,除了擂臺賽還舉辦了四屆擂臺邀請賽,從中獲益、成長起來的青年演員有近百位之多,這些青年演員已經成為劇院人才梯隊「青年領軍」和「魅力新星」的中堅力量,甚至向「領銜主演」、「劇院中堅」兩個梯隊上升,充分說明擂臺賽為劇院人才梯隊培養和建設作出的貢獻。
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 戲夢 攝
「今年的比賽時間是從3月12日到3月31日,包含15場比賽和5場展演。從目前售票情況看,單場票房可以達到400張左右,年輕演員獲得觀眾如此關注,是非常不容易的。這也充分說明,劇院經過多年的努力和對市場的引導,已經在市場和觀眾中形成了口碑和影響力。」朱甲說。
作為從「魅力春天」這個平臺走出來的優秀青年演員代表,裘識說:「2013年我畢業進入劇院工作,2014年就趕上『魅力春天』,當時很緊張、分數也不高。緊接著我又參加了兩屆,分數上去了,演出也自信多了。」
作為第一屆「魅力春天」的參賽演員,張馨月感觸頗多,她說:「第一屆是邀請賽,參賽演員來自全國各地甚至臺灣地區。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國家體育館舉辦的頒獎晚會,我們都穿著特別漂亮的禮服、走紅毯,忽然發現原來京劇演員也可以這樣!」
張馨月還談到了京劇文化傳承發展與創新的問題:「創新一定是京劇的本體不變,只能把其他藝術門類的元素加進來,但是它還姓京,還叫京劇,絕不是改變了一種形式,因為京劇有京劇的程式,有很多的套路,包括曲牌都是不一樣的。我們也在一步一步地做,尋求跟現代的社會接軌的形式,拉動更多的觀眾。」
譚門第六代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譚孝曾表示:「『魅力春天』我有幸既當過指導老師又當過評委,同時我也是一名演員,也經歷過從跑龍套到站在舞臺當主角的過程,這確實是青年演員積累和學習的過程。」
譚孝曾談到了京劇如何傳承和發展的問題,「去年8月份北京京劇院舉辦了紀念譚鑫培誕辰170周年、譚富英誕辰111周年流派經典精品劇目系列展演,當時李院長提出了一個口號,『歷史輝煌、今日精彩』。這個恰如其分,老祖宗留下了豐富的文化遺產,留下了幾百出戲的寶貴資料和經典劇目,樹立了京劇在國內外的地位。老祖宗歷史輝煌,今日的後人是不是精彩?需要我們拿舞臺來驗證,京劇這門藝術,演員非得有舞臺才能獲得真正的成長。一方面年輕演員需要在舞臺上才能真正成長,另一方面,如今京劇不缺觀眾。去年的展演就驗證了一個事實,京劇不是沒人傳、沒有人看。展演十一場戲,幾乎場場滿。」
北京京劇院李恩傑在發言中首先跟大家分享了舉辦「魅力春天」擂臺賽的初衷,「『魅力春天』其實就是為了解決京劇演員的培養問題。當時大家普遍認為,京劇面臨非常嚴重的人才斷檔,有些年輕演員從小學京劇卻沒地方演,所以我們搭建這個平臺,讓演員們練完可以演,演好還可以當主演。有了這個平臺,他們都非常興奮,非常重視,努力練習,爭取演出機會。」
李恩傑說,「『魅力春天』包含兩個板塊,一個是擂臺賽,一個是擂臺邀請賽,擂臺賽是劇院演員內部比,擂臺邀請賽是和外院比。兩個版塊,八年間舉辦五屆擂臺賽、四屆邀請賽,一屆武戲擂臺賽,通過這些比賽,演員得到了非常充分的鍛鍊,有了長足的進步。」他說:「擂臺賽就是每個演員一出大戲,這個標準很高。這要求他們自己得努力,經過專家們判斷夠上臺水平了,才能參加,培養競爭意識。」
李恩傑直言,「我們要建成世界馳名劇院。京劇是國粹,北京京劇院如果不能在京劇藝術的傳承發展中作出突出成績,有負於我們的前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