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圈-向世界報導潮汕】
「你現在還保持隨身攜帶現金的習慣麼?」
「嗯!」楊受成點點頭,在沙發上側過身,從西褲兜裡掏出一疊面額1000的黃色港幣,起碼有三四十張。他得意地笑笑:「這個習慣我從沒改變。」
這個場景如此不真實,但確確實實發生了。楊受成,《福布斯》香港富豪榜第32名,一位名氣、財富與爭議同樣巨大的香港富豪,在他位於香港島中心地帶的辦公室裡,隨手從身上掏出幾萬元現鈔。
這是一間足夠空闊的辦公室,坐落於香港灣仔軒尼詩道上的英皇中心頂層。幾百米之遙,就是著名的時代廣場。每天數以百萬計的人流都會經過這裡,抬頭就能看見碩大的「英皇集團」4個大字。
在寸土寸金的香港,擁有如此巨大的辦公室,堪稱奢侈。房間裡有座一人高的關公像,對面供著觀音,牆上還掛著藏地風格的唐卡,還有一些別人寫給他的人生格言。在那張寬大的寫字檯上,3臺電腦顯示器屏幕閃動著英皇首頁和即時股票信息,還有一臺,是房間外幾個攝像頭的畫面。
這裡是69歲的楊受成工作的地方,他的次子、被外界看作繼承人的楊政龍在隔壁辦公。楊受成的一位朋友說,即使他晚上應酬到兩三點鐘,第二天一早還是會準時來到辦公室,開始不少於8小時的日常工作。
他給人的第一印象是客氣而謹慎,房間裡氣溫偏低,他不動聲色調高空調溫度。他身材有些清瘦,行動相當敏捷,沒有這個年紀的香港男人常見的肚腩,這該歸功於多年以來堅持遊泳。楊受成個子不高,臉上皺紋不多。他習慣把東西收拾得乾乾淨淨,每次坐飛機收拾好毯子,這給空姐留下了深刻印象。採訪時,他發現西服的扣子上有一點脫線,立刻快步走進套房的洗手間處理。
作為一名典型的潮汕籍富商兼媒體老闆,楊受成很少接受媒體的採訪。儘管他的知名度極高,但各種傳聞也極多。這一次,他終於決定坐下來,對外面系統地說點什麼。
他難得地透露出一些個人信息:他不打高爾夫球,他喜歡的手錶品牌是百達翡麗和勞力士,不過今天戴的是江詩丹頓。他喜歡看大陸電視劇《江山風雨情》、《雍正王朝》,從中感悟管理之道和處理家族問題的靈感。他是一個大家族的長子,有1個父親,4個母親,5個弟弟,10個妹妹,2個兒子,3個女兒,直系親屬六十多人,幾十年來風雨無阻地組織家庭聚會,經常被媒體拍到周末帶母親出門喝茶。他的長子楊其龍是一個playboy,讓他無比羨慕。
總體而言,楊受成是一個極能體現「香港精神」的商人。他的自傳作者、香港著名文化人陶傑說:「『香港精神』絕對不止勤奮拼搏,還有盡情享受。『香港精神』不只是清教徒,還有大豪客。苦幹和豪享,是銅幣的兩面。」作為一個鐘錶行老闆的兒子,楊讀書不多,但卻胼手胝足打造起一個「英皇帝國」,旗下擁有5家上市公司。另外,他有私人飛機,喜歡喝好酒,穿名牌衣服,熱愛一切美好的物質享受。他被外界所熟知,很大程度要歸功於旗下的娛樂產業,謝霆鋒、容祖兒、古巨基、Twins都是他籤約的藝人。娛樂業已是並仍然會是他今後工作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之一。
作為一位場面上的知名富豪,楊受成並不諱言自己的人生觀:人必貪財好色,貪生怕死,追求名利,這十分正常,問題是追求的方式。這是競爭的時代,不進則退,每一天都必須奮進。
談話中,他很有禮貌,講話一字一句,思路清晰,語調平穩。他說最生氣的事情是至親的背叛,令他到現在也難以原諒。在龔如心和公公王廷歆的「世紀爭產案」中,楊受成說自己受至親牽連,被迫與江湖中人打交道,甚至有生命危險。只有談到這件事時,他的聲音才變得激動起來。
在香港的傳媒和網絡上,關於楊受成的新聞形形色色,但從來沒有坐實。很少有哪位香港富豪像他這樣具有爭議性。
楊受成的發跡史與香港經濟騰飛進程密切相關,陶傑在傳記中寫道:「後世人若要讀懂香港,必先讀懂楊受成。」這雖有誇張的成分,但楊無疑是研究香港近五十年變遷的樣本。
他的發跡與香港歷史角色息息相關,「東方明珠」承載了東西方經濟水乳交融的想像。時至今日,香港仍是大陸客人最愛的購物勝地之一。每天,在尖沙咀彌敦道上金碧輝煌的英皇表行中,操大陸口音的客人絡繹不絕。就像50年前,那些被帶到天文臺表行的日本客人一樣,為楊受成帶來財富。
一位曾經為他工作過的中層員工評價他是一個「非常仗義」的老闆,為人和善,不幹涉屬下員工的具體業務,而且不吝分紅給員工。
不過,這位員工也說,楊受成有一點「香港杜月笙」的味道。
英皇娛樂得力幹將霍汶希今年起開始長駐北京,著力開拓公司內地業務。為此,楊受成將自己的各路人脈資源與經驗傾囊相授。他曾說,「Mani(霍汶希)是真心為公司好,我沒有道理不把這些給她。」
姜文拍攝《太陽照常升起》時,遭遇資金困難,託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找到楊受成。欣賞姜文才華的楊投資3000萬元補足預算,但電影的敘事結構在當時過於超前,導致票房慘敗。
經此電影,楊受成了解了姜文。電影下線後,他讓英皇電影行政總裁利雅博拿著合約,準備和姜文再籤5部戲,而此時姜文還沒有一部像樣的商業片問世。
姜文的回答是:「只要我姜文這輩子拍戲,就一定先找楊先生。」楊受成聽到匯報後說,以後姜文開戲,題材、開支預算、演員一概他做主,資金我負責。
2010年,《讓子彈飛》的傲人票房見證了姜文和楊受成的合作。姜文私下對朋友講:「這筆錢該楊先生賺,我欠他的。」
在楊受成的辦公室,有關公也有觀音,還有和尚題寫的書法作品。他說自己「逢廟就進,遇神就拜」,並不掩飾自己在信仰上的務實,相信「這世界是有報應的」。
2003年,重要朋友陳朗去世,最後一夜,楊受成陪伴在旁。在陳朗生命的最後階段,楊受成專門包下國際SOS救護專機從成都把救回,送到養和醫院。李嘉誠趕到時,對楊受成的決定非常讚許,「楊先生真是義氣中人,你出了力,那麼就讓我出點錢。一切醫療費用,由我獨自包下,這一點,楊先生,你不反對吧。」
和李嘉誠、鄭裕彤、霍英東等香港戰後第一代企業家相比,楊受成晚了半輩,他們從老式作坊走向現代公司,完成了一代企業家的使命。和內地以及後輩同行相比,這一代香港企業家身處華洋雜居的殖民地,不乏全球意識,同時身上也帶有舊時代的傳統色彩。
所以,當楊受成談到陳朗的去世時,會黯然神傷地說:「他洩露天機太多。」
在一次飯局上,一個眉清目秀的小夥子被陳朗看出有巨星潛質,向楊受成推薦,「你以後一定要籤下他,他會大紅。」他就是謝霆鋒。自英皇娛樂成立至今,他一直都是當家「一哥」。外界一直流傳,謝霆鋒是因為要替父還債,因此加入英皇娛樂。楊受成與謝賢都否認了這樣的說法,楊受成說:「我也當霆鋒是兒子。」謝賢則說:「楊受成是我多年好友,所以我才把兒子籤給他。」謝霆鋒自己不置可否,不過,在與英皇合作了漫長的15年長約後,他去年再次與英皇續約。問及原因,他說:「別家公司不可能給我如此多的自由。我想做什麼,不想做什麼,公司都習慣了,不會管我。」
如果不是娛樂業,楊受成怕是在華人世界難以有今天這樣的影響力。他自己也承認娛樂業利潤不大,但受關注度高,收穫了人脈資源。
1992年,楊受成好友兼飛圖娛樂老闆葉志銘做卡拉OK生意,苦於無法從銀行貸款,找楊受成作擔保人。孰料葉並不擅長經營,令財政難以為繼,整間公司瀕臨倒閉,不得已將公司作為欠款補償,給了楊受成。1996年,楊受成正式成為飛圖娛樂老闆。「我是一個不服輸的人,自己請人去做。1998年,把公司名從飛圖娛樂改為英皇娛樂,就這樣我入了這行。」
時至今日,英皇娛樂已成為華人娛樂圈的中堅力量之一。旗下歌手容祖兒、謝霆鋒、古巨基、Twins等都為炙手可熱的明星。2011年末,葛優宣布籤約英皇娛樂,5年內預計製作3部大製作電影。成龍早在2003年8月就與楊受成合資成立了成龍英皇影業有限公司,《新警察故事》、《神話》、《十二生肖》等賣座影片背後,都有這家公司的身影。
圍繞英皇娛樂最大的爭議,通常集中在其對藝人的高份額抽成上。在娛樂圈,通用的做法是經紀公司抽傭比例為3成至5成,一線明星的抽傭甚至有1成的。但英皇的抽成比例往往高達七八成。與其他公司不同,英皇走的是日本尊尼事務所路線,藝人大多由公司培養,在二十歲左右被發掘,經過嚴格培養推入市場。有些如容祖兒,迅速獲得成功,還有些如與容祖兒同期出道的何嘉莉,因為始終不受歡迎,已然退出娛樂圈。
梁洛施曾經也是英皇集團明日之星,12歲即加入娛樂圈,16歲正式出道,18歲就拿到國際電影節最佳女主角獎。20歲那年,她與富商李澤楷相識,要求與英皇解約。此事隨後被訴諸法庭,英皇求償。雙方於當年年底庭外和解,一家第三方公司出錢購下梁洛施剩餘合約。事後,李澤楷曾在香港媒體面前暗諷楊受成。但楊多年後再談及此事時說:「我們處理得很成熟,對方要求解約,最好合理去談,終於談成。你不讓她走,她不接工作做。告她,又有什麼賠償?又沒有朋友做。」
2008年「豔照門」讓Twins遭遇重創,英皇安排兩人單飛,此後阿嬌發力影視圈,英皇投拍系列電影,她都有份參與。
楊受成說:「藝人成名前我是他們的老闆,他們成名後,就是養起公司的老闆。其實戲子最有情有義,最無情的是觀眾。」
在香港,楊受成的另一公眾標籤是:媒體老闆,他旗下有5本雜誌和1份報紙,最知名的當屬娛樂雜誌《東方新地》和報紙《新報》。擁有5本雜誌的新傳媒公司還是香港的上市公司。
不過,傳媒業也讓楊受成遭遇了一大劫。2002年10月底,楊受成過境吉林省延吉市去視察朝鮮的酒店,手下匯報:本期《東周刊》的封面出大事了。
據楊受成說,他那時才知道封面是劉嘉玲受辱報導。但行程已定,來不及改了。隨後得知,此事在香港已經沸反盈天,連時任特首董建華的夫人董趙洪娉都公開發表譴責講話,指責《東周刊》不尊重婦女。
「無良媒體」的指責讓楊受成如坐針氈,他是集團主席,下屬雜誌的封面並不需要向他匯報,他認為內容屬實,不是誹謗。但一個女明星受辱照片的刊登,讓《東周刊》在道德上完全無法立足。
他聽從了朋友、星島新聞集團主席何柱國的勸告,第二天在全港報紙上刊登全版致歉廣告。他的老朋友、影星成龍打電話給他說,雖然刊登廣告,但是演藝協會還是決定去中環特區政府總部遊行集會。成龍在朋友情義和演員道義間遲疑不定,他詢問楊受成,是否可以用去美國拍電影的名義避開遊行。
楊受成力勸成龍不要迴避,而且要第一個上臺大罵《東周刊》。
第二天,成龍以藝人領導人的身份痛斥「無良媒體」(成龍當天口誤,把《東周刊》說成了其競爭對手《壹周刊》),楊受成也趕回香港處理,最終停刊,出售。
陶傑採訪楊受成時,楊對他講述了很多從事傳媒業而招致的痛苦。不過最終因為律師的勸諭或對朋友道義的壓力未能發表。
明年滿70歲的楊受成想告訴外界一個真實的自己,以洗刷很多爭議。在龔如心家族爭產案中,起初,他的一位演藝界好友請他出面出資供王廷歆打官司,打贏之後可獲得幾十倍收益。
楊受成說,他當場拒絕,但事有蹊蹺,有相識的江湖人士要他收下6億港幣,就此不插手。他強調爭產一事與他無關。兩天後,一位娛樂界的好友受託,帶他去深圳的一家酒店赴鴻門宴,讓他不要插手此事。他才得知自己被至親出賣,在被挾持數小時後才獲得自由。
最終,龔如心打贏了官司,而楊受成則將至親趕出英皇集團,自此不相往來。陶傑說:「當初我也半信半疑,他們會不會演苦肉計?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觀察,演苦肉計也不可能演成這樣。」
圍繞楊受成,爭議從來不斷。1979年,香港騎師告東尼被控毆打前《天天日報》董事韋建邦一案中,楊受成被檢方指控曾試圖阻止韋建邦指證告東尼,最終以妨礙司法公正一項罪名,於1981年被判入獄9個月。後因在香港赤柱馬坑監獄刑期表現良好,時間縮短至半年。正因為這樣的案底,楊無法出任香港上市公司的主席。
2003年7月,香港廉政公署展開針對香港樂壇的掃黑行動,揭露娛樂圈行賄、買獎醜聞。其時共召28名人士調查。楊受成及旗下藝員管理總監霍汶希也在其列。此事震動香港娛樂圈。據稱,楊受成被拘捕當天,記者多到連拍一張有他清晰臉部的照片都可稱幸運。但在為期一年的審訊調查後,最終只有3人被起訴。英皇公司相關成員均過關。
因為網絡上存在的種種非議,楊受成今年起訴Google公司,認為若輸入「楊受成」或其英文名,則會出現誹謗字句。楊受成要求Google停止發布相關言論,並要求賠償。
除了這些牢獄和是非,楊受成的各種風流韻事傳聞也從來不斷。在自傳中,他披露了自己第一次婚姻破裂的詳情。彼時,他正年輕,身家不菲,聲色犬馬之餘也常有出軌行為。某次,他和一位電視女演員去開房,被前妻任曼玲發現,衝到酒店捉姦,雖然起初掩飾過去,但最終被發現,將妻子氣到跑去美國。後來好不容易勸服妻子回家,夫妻二人一起觀看了那次抓姦事件改編成的電影《茄喱啡》(粵語指臨時演員),妻子一怒之下,憤而離婚。
值得尋味的是,多年後,楊受成在徵詢過現任太太陸小曼意見後,將前妻安排在英皇工作。
1985年,楊受成與陸小曼結婚。在他的辦公室裡,放置最多的就是與妻子在世界各地的合影。提及陸小曼,楊受成說,「我太太情商非常高,非常聰明。」英皇集團名義上的主席並非楊受成,而是陸小曼。出席重要公眾場合時,他的身邊一定站著太太。儘管如此,由於他身居高位,又與娛樂圈關係極深,加上自己承認喜歡美女、喜歡享樂,各種關於他的花邊報導仍然甚囂塵上。不論是香港媒體,還是在網絡上,都有大量他和女明星的種種傳言。
陶傑說:「楊受成承認喜歡美女,喜歡錢。他不是偽君子,曾經很多女人包圍在他身邊,但現在不知道了。影視圈是個夢工廠,在夢工廠裡面的那些男女遇到了感情風波,然後在這種事情當中拿點靈感,這個行業有風險,但是上天很公平,今天給你名氣、青春、美貌,明天可以馬上就消失。所以俊男美女投身這個娛樂圈,夜夜笙歌,也不必羨慕。」
「楊受成從來不否認自己喜歡女人。我問他你這一生有這麼多美女,你第一次處男在哪兒失身?他都講了。他這個人很逗,70年代開過一個黑天鵝夜總會。他常帶著日本客人上夜總會,鈔票拼命地花,去多了覺得不如我自己開一家,客人就到那兒招待。後來也關掉了。判斷一個人,要看他的大節,不要拘泥於個人細節,尤其是對女人。」
7月中旬,在英皇集團位於灣仔的辦公樓上,舉目遠眺,僅能容下兩條車道的小路蜿蜒,盤旋向上,車輛快速駛過,消失在拐角處的高樓後。從這裡望出去,你的視線自然而然會落在高處,被山與樓分割出的,仿佛是離你很近的天空,而非地面。但如果把視線下移,你會看到車水馬龍的軒尼詩道,有工人正在搬運一箱箱的水果,下早課的學生背著書包,站在便利店前駐足翻看雜誌。一棟樓正在翻修,白色的腳手架上,三五個工人有節奏地敲打著柱子。更多的人行色匆匆,為著自己的目標奔忙。
就像那些不斷向高處延伸的馬路,貫穿楊受成人生故事的主題不外乎「努力」、「向上」這些勵志的字眼。他自己也說,自傳名字《爭氣》二字,就是他人生的座右銘。
陶傑說:「以現時他在香港的地位,還把自己的一些缺點、陰暗面自我暴露出來,已經很不錯了。本來我以為有錢人很難伺候,結果不是,他像還沒發跡時那樣,對無權無勢的人態度很好,包括管理員、清潔女工。因為他自己以前就曾遭人白眼。」
楊受成的一生就像一杯雞尾酒,高峰低谷,斑斕十足。很難用「好」「壞」簡單地蓋棺定論。亂世出梟雄,過去70年,香港這座小島風雲際會,從戰後的百廢待興到冷戰時艱難求存,再到耀眼的東方之珠。它承襲東方文明的人情關係江湖習氣,又遵循英國文化的制度規矩。它從來不是一朵需要精心培育的水仙,而是從石頭縫裡頑強生出的野花,正因艱難,反而頑強。
楊受成又何嘗不是,他的表行迎來過日本客、歐洲客、韓國客,現在輪到了大陸客;他的生意遍及科威特、柬埔寨、朝鮮、中國大陸甚至南美洲;他能與三教九流觥籌交錯,也曾在人民大會堂領取胡錦濤主席的表彰。他有與一般人別無二致的脾性和喜好,但生於香港,身處這個變幻的時代,他抓住了每一個機會。這份精明、世故與強大,絕非出於偶然。
來源:南方人物周刊
整理:潮汕圈編輯組
- - - - - - - - - - - 贊助商提供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