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行廣釋》學習筆記 | 第30課之名詞教證

2021-02-08 遊舞花園

指三劫之現在住劫。賢,又譯作善;劫,(劫波)之略稱,又譯作時分。即千佛賢聖出世之時分。全稱現在賢劫。謂現在之二十增減住劫中,有千佛賢聖出世化導,故稱為賢劫,又稱善劫、現劫。與「過去莊嚴劫」、「未來星宿劫」合稱三劫。

——《佛學大詞典》

音譯舍羅婆迦。又意譯作弟子。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聽聞佛陀聲教而證悟之出家弟子。聲聞原指佛陀在世時之諸弟子,後與緣覺、菩薩相對,而為二乘、三乘之一。即觀四諦之理,修三十七道品,斷見、修二惑而次第證得四沙門果,期入於『灰身滅智』之無餘涅槃者。聲聞乘,乃專為聲聞所說之教法。聲聞藏,則為闡述其教說之經典。

——《佛學大詞典》

音譯缽剌醫迦佛陀、畢勒支底迦佛、闢支迦佛、貝支迦佛、闢支佛。又作獨覺、緣一覺、因緣覺。為二乘之一,三乘之一。指獨自悟道之修行者。即於現在身中,不稟佛教,無師獨悟,性樂寂靜而不事說法教化之聖者。聲聞與緣覺,稱為二乘;若共菩薩,則為三乘。

——《佛學大詞典》

又作泥洹、泥曰、涅槃那、涅隸槃那、抳縛南、匿縛喃。意譯作滅、寂滅、滅度、寂、無生。與擇滅、離系、解脫等詞同義。或作般涅槃(般,為梵語pari 之音譯,完全之義,意譯作圓寂)、大般涅槃(大,即殊勝之意。又作大圓寂)。原來指吹滅,或表吹滅之狀態;其後轉指燃燒煩惱之火滅盡,完成悟智(即菩提)之境地。此乃超越生死(迷界)之悟界,亦為佛教終極之實踐目的,故表佛教之特徵而列為法印之一,稱「涅槃寂靜」。佛教以外之教派雖亦有涅槃之說,然與佛教者迥異。佛教大乘、小乘對涅槃之解釋,異說紛紜。

——《佛學大詞典》

為聲聞四果之一,如來十號之一。又作阿盧漢、阿羅訶、阿囉呵、阿黎呵、遏囉曷帝。略稱羅漢、囉呵。意譯應、應供、應真、殺賊、不生、無生、無學、真人。指斷盡三界見、思之惑,證得盡智,而堪受世間大供養之聖者。此果位通於大、小二乘,然一般皆作狹義之解釋,專指小乘佛教中所得之最高果位而言。若廣義言之,則泛指大、小乘佛教中之最高果位。

——《佛學大詞典》

為「有餘涅槃」之對稱。四種涅槃之一,九諦之一。新譯為「無餘依涅槃」。依,指依身,即人之身體。無餘依涅槃係指斷煩惱障,滅異熟苦果五蘊所成之身,而完全無所依處之涅槃。

——《佛學大詞典》

又作三法藏。藏,意謂容器、穀倉、籠等。(一)指經藏、律藏、論藏。系印度佛教聖典之三種分類。據大乘莊嚴經論卷四述求品載,藏,「攝」之義,即總攝一切所應知之意。若依覺音之說,則藏為「諳記」之義,即以諳誦之法而師徒口傳。另據文殊支利普超三昧經卷中載,藏為「器」之義,即容受所應知之一切教法之意。大眾部與其他部派在三藏之外另加雜藏(本生因緣等),犢子部另加咒藏(真言、陀羅尼)而成立四藏。法藏部另加咒藏與菩薩藏,大眾部之一說部另加雜集藏與禁咒藏,成實論加上雜藏與菩薩藏,六波羅蜜經加上般若波羅蜜多藏與陀羅尼藏,五者合稱五藏。此外,經藏與律藏二者,或聲聞藏與菩薩藏兩者,並稱為二藏。

——《佛學大詞典》

(術語)斷妄惑,證得勝果也。唯識論一曰:「斷障為得二勝果故,由斷讀生煩惱障,故證真解脫。由斷礙解所知障,故得大菩提。」

——《佛學大詞典》丁福保 編

(術語)三種身之一,自四大五塵等色法而成之身,謂之色身。楞嚴經十曰:「由汝念慮,使汝色身。」

——《佛學大詞典》丁福保 編

指佛所說之正法、佛所得之無漏法,及佛之自性真如如來藏。二身之一,三身之一。又作法佛、理佛、法身佛、自性身、法性身、如如佛、實佛、第一身。據大乘大義章卷上、佛地經論卷七等載,小乘諸部對佛所說之教法及其所詮之菩提分法、佛所得之無漏功德法等,皆稱為法身。大乘則除此之外,別以佛之自性真如淨法界,稱為法身,謂法身即無漏無為、無生無滅。

——《佛學大詞典》

系以龍樹之中論為基礎,宣揚空觀之學派。認為由世俗之名言概念所獲得之認識,皆屬於戲論範圍,稱為俗諦;唯有依照佛理而直覺現觀,方能證得之諸法實相,則稱為真諦。從俗諦而言,因緣所生法,一切皆有;由真諦而言,一切皆無自性,皆畢竟空。然世俗有即是畢竟空,畢竟空即存在於世俗有中,若不依俗諦,則不得第一義,不得第一義,則不得涅槃。即在理論上,統一性空與方便;在認識上和方法上,統一名言與實相、俗諦與真諦;在宗教實踐上,統一世間與出世間、煩惱與涅槃,即所謂假有性空,不著有、無二邊之觀點,即稱中觀。與瑜伽派對立。迄印度大乘教末期,此派一直為二大潮流之一。

——《佛學大詞典》

音譯毗若底摩呾喇多。識,即心之本體,離識變現之外無任何實在,稱為唯識。即認為吾人自己心外之物心諸現象皆由八識自體所變現之主觀(見分)與客觀(相分),又將所認識對象之相似形狀視為心內之影像所映現而認為實在實有,且作為認識對象之物境自體(本質)亦從阿賴耶識中之種子變生,故唯識以外無其他實在,稱為唯識無境,或據萬有從識所變之意義,而稱為唯識所變。

——《佛學大詞典》

音譯作醯都費陀。為五明之一,乃印度之論理學(邏輯學)。因,指推理的根據、理由、原因;明,即顯明、知識、學問。因明,意指舉出理由而行論證之論理學。吾人思索事物時,天生具有一種推演能力,即根據已知事件以比較推演出未知事件。然此種比較推演之過程,若因思路混亂,界說不清,每易導致結論之偏差、顛倒,故須將此類比較推演方法,加以整理歸納,方可論究語言之過失、思索之正偏,從而導入正確之推論,此即為因明之根本要義。

——《佛學大詞典》

由觀想外境成諸本尊之皈依境,行者遂能清淨執土石為自性實有而顯現之遍計執性。由觀想諸有情成男女本尊,行者乃能清淨我指而離愛憎。由觀想己身之蘊、界、處成本尊蘊、界、處自無始以來即已如是,行者遂有無數利益,此中包括將罪障清淨為色身、圓滿積集福德資糧,及得三摩地(定)。

——《九乘次第論集》

能對生起次第觀修之少許執著,及觀修時對「觀諸法如幻」之少許執著,悉皆清淨無餘。由能離一切戲論,甚至連「如是」 之概念亦離,遂能清淨法身之障蔽、圓滿不可思議之止觀,及智慧(資糧)之積集。由於將心專一觀於任何所緣,行者乃住於樂、明、無念之境界,以此而證悟內智實相,即大手印,即圓滿次第之體性。為見如是之真實自性,於體證本始根基之自性、金剛身之自性及心性之勝義自性後,行者復觀修此真實之性。


圓滿次第修習分依自身及依他身等二種。依於自身之修習為有作意之六種瑜伽:拙火、幻身、睡夢、光明、中有及遷識。此乃不依他力而成正等覺之圓滿次第修習。依他身之修習即精通脈、氣、明點瑜伽之行者,以修「樂」為道。

——《九乘次第論集》

灌者大悲護念義,頂者佛果最上義,謂諸佛以大悲水灌頂,能使功德圓滿之意。佛教諸宗中,以密教特重灌頂,其作法系由上師以五瓶水(象徵如來五智)灌弟子頂,顯示繼承佛位之意義。灌頂法有多種,主要為結緣灌頂、學法灌頂、傳法灌頂三種。

——《佛教常見辭彙》 陳義孝 編

為四大種之略稱。又稱四界;界,佛教之元素說,謂物質(色法)系由地、水、火、風等四大要素所構成。即:(一)本質為堅性,而有保持作用者,稱為地大。(二)本質為溼性,而有攝集作用者,稱為水大。(三)本質為暖性,而有成熟作用者,稱為火大。(四)本質為動性,而有生長作用者,稱為風大。積聚四大即可生成物質,故四大又稱能造之色、能造之大種;被造作之諸色法,則稱四大所造。

——《佛學大詞典》

舊譯滅度、入滅。音譯般涅槃。謂圓滿諸德,寂滅諸惡。佛陀之死為收迷界之化用而入悟界,既已圓滿諸德,寂滅諸惡,故稱圓寂,後世轉而稱僧徒之死。又作歸寂、示寂、入寂。與涅槃、遷化、順世、歸真同義。即捨去有漏雜染之境,歸入無漏寂靜涅槃界之謂。亦指離生死之苦,全靜妙之樂,窮至極之果德。其中,就離生死之苦而言,賢聖命終即入於涅槃,為圓寂。

——《佛學大詞典》

🌺《無常道歌 瀑布妙音》:「斷證圓滿能仁與佛子,雖曾示現如空群星般,正因揭示無常而涅槃,回想此意深知皆無常。」

在此娑婆世界,曾出現過大量斷證圓滿的佛與佛子,其數多如夜空繁星,然而為了向有常執的眾生顯示無常,他們皆一一示現涅槃。細思此義便會深深了知:一切萬法皆是無常的本性,任誰也無法改變。

🌺《大智度論》:「十力世尊身光具,智慧明照亦無量,度脫一切諸眾生,今日廓然悉安在?何有智者不感傷?」

具足十力的佛陀身光赫奕,智慧通達一切,度生事業也無有邊際,可如今佛陀又在哪裡呢?除了留下一些殘存的遺蹟,此外什麼都沒有。一想到這些,智者豈會不感到悲傷?

[比丘]

出家受具足戒者的通稱,男的叫「比丘」,女的叫「比丘尼」。

——《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 編

🌺 佛陀:「如來出世猶如曇花現世,你們以後要常觀一切萬法皆為無常。」

🌺《阿含經》:「諸比丘,世間無一法可依靠,應當捨棄世間,尋求不生不老、不病不死、無有恩愛別離的寂滅涅槃,汝等應常念無常遷變之理。」

🌺 阿那律古佛:「有為法如雲,智者不應信,無常金剛來,摧聖主山王。」

一切有為法就像浮雲般無有堅實,智者不應對其產生信賴,一旦無常金剛到來,即使是聖者佛陀的色身、堅固的須彌山王,也會被摧毀無餘。

🌺《大般涅槃經 金剛身品》:「如來身者,是常住身、不可壞身、金剛之身、非雜食身,即是法身。」

佛陀在眾生面前顯現涅槃,只是一種示現,實際上真正的佛陀就是法身。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前行廣釋》第15課-竅訣&名詞&教證
    (1冊P250)地獄裡的寒熱痛苦,根本不像人間夏天的酷熱和冬天的寒冷;餓鬼的饑渴也不是人間飢餓之苦所能比的,我們哪怕一天沒有吃飯,也什麼法都修不下去,餓鬼就更不用說了;還有旁生的愚痴、遭受役使,根本沒機會修任何法。所以我們要明白,三惡趣不會有修行的機緣 2、佛陀在經中說:「損害他眾非沙門。」
  • 《前行廣釋》學習筆記 | 第19課之名詞教證
    是為闢支佛之觀門。說眾生涉三世而輪迴六道之次第緣起也。一、無明,過去世無始之煩惱也。二、行,依過去世煩惱而作之善惡行業也。三、識,依過去世之業而受現世受胎之一念也。四、名色,在胎中心身漸發育之位也。名者心法,心法不能以體示之,但以名詮之,故謂為名。色者即眼等之身。五、六處,六處即六根,為六根具足將出胎之位也。六、觸,二三歲間對於事物未識別苦樂,但欲觸物之位也。
  • 新概念英語二:第七課,學習筆記
    如果一直關注的讀者和發現一個問題:為什麼沒有第五課和第六課的筆記呢?因為這兩課的內容,在前面四課都已經把相關內容都講過了。因此,本篇文章,主要是對新概念二的第七課中的內容,有關重要知識點的歸納總結,做一個筆記。生詞與短語部分:1、expect:期待、等待;預計、預料。
  • 筆記在英語學習中的重要性與記筆記的方法
    記筆記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養成的良好習慣。它不僅在平時的研究中起著重要的作用,而且在複習階段也起著重要的作用。那麼,如果筆記學習風格,在英語學習中使用,會起到什麼作用呢?學生在做筆記時,應該注意什麼?接下來,我會詳細解釋給你聽。
  • 《極樂願文大疏釋》80課CC+ 筆記
    ①學習戒律的重要性。A.如果沒有學習戒律,連有沒有犯戒都不清楚,更談不上如理如法守戒。B.受戒後一定要清楚戒的學處。②皈依戒學處。A.五條共同的學處。【教證】《三戒論》:「不為命獎舍三寶,何等要事不尋他,常供令自他皈依,頂禮所去之方佛。」B.《大圓滿前行》皈依九種學處。
  • 第24課《司馬光》課文筆記,孩子預習的好幫手
    在部編版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八單元第24課將學習一篇文言文——《司馬光》。第23課《帶刺的朋友》小學三年級語文這樣預習和複習效果看得見第22課《讀不完的大書》三年級上冊,小學語文就這樣預習和複習第20課《美麗的小興安嶺》小學三年級語文課堂筆記,預習複習專用
  • 幾個桂枝湯的加減-慢慢教筆記
    傷寒雜病論之胸痺篇吃的氧氣機—生脈散煩躁欲死的吳茱萸湯甘麥大棗湯-慢慢教筆記水氣病脈證並治-慢慢教筆記瀉心湯-慢慢教筆記四逆湯-慢慢教筆記葛根黃芩黃連甘草湯- 慢慢教筆記葛根湯-慢慢教筆記桂枝人參湯五苓散補充及推擴用法-慢慢教筆記_
  • 初一學習方法:做筆記
    做筆記是門很少有人研究的學問。會做筆記的同學可能上課時記得並不多,但很有成效。有些同學的筆記只有自己看得懂,但也很有效。相反,有的同學筆記記得很多,上課時幾乎一直在記筆記,不僅效果差,甚至會影響聽課效果。所以學會有效地做筆記對於每一個同學來說都是很重要的。   1.如何記課堂筆記?
  • 四年級語文下冊第19課《我們家的男子漢》課文筆記知識點講解複習
    4月13日我們開學之後,因為要忙著上課,所以沒有時間更新筆記。今天是6月30日,因為快要考試了,緊張的複習讓我更沒時間做筆記了。真心感謝朋友朋友們的私信、留言、轉發和關注。前兩天看朋友們的留言,忙裡偷閒,做了四年級下冊的第19課《我們家的男子漢》,帶給大家。男子漢,一般用來指成年的男子。而作者王安憶把自己的小外甥稱為男子漢,那麼這個小男孩身上一定具有「男子漢」的某些品質。
  • 六年級第9課《竹節人》筆記,知識點已經總結好,快來學習吧!
    第6自然段,「正好」寫出了裂縫的課桌不但沒有影響作者的學習生活,反而成為作者玩樂的場地,喜悅之情溢於言表。第7自然段,以己推人,由破舊的課桌想到了發明竹節人的人,語言詼諧生動,表現了孩子的天真。第三部分(第8—19自然段)寫玩竹節人給「我們」帶來了無窮的樂趣,體現出「我們」對此深深著迷。 第8自然段,寫玩竹節人的方法。
  • 第25課《掌聲》三年級語文上冊,一線老師說這樣學習更高效
    在部編版小學語文教科書三年級上冊第25課是課文《掌聲》,作者董保綱。字詞梳理本課要學習會認的字13個,會寫的字11個,要求掌握多音字2個,掌握詞語16個。第25課《掌聲》三年級上冊會寫的字(重點字提示):
  • 記筆記是學習的靈魂
    最近正準備考試,看到這本書,果斷入手,離開學校後,學習考試全部都要靠自己,而學習考證的這些年,發現記筆記簡直就是學習的靈魂,之前不管是看書還是學習些什麼專業指導,一般會自己記錄筆記,考試之前在經過總結,反覆回看,不過總是覺得這樣記下來的筆記根本沒有什麼作用
  • 五年級第15課《小島》預習筆記,第四單元語文園地知識匯總
    第10自然段,對將軍的心理及語言描寫,說明將軍對這片菜地很好奇,想要一探究竟。語言描寫則為下文揭開菜地的秘密埋下了伏筆。第12自然段,將軍定下的規矩體現了將軍隊戰士們的體恤,也從側面突出了島上物資的缺乏。第16自然段,「矛盾」說明隊長既希望將軍留下來吃飯,又害怕島上的飯菜對景軍的健康不利。
  • 用人文之光照亮前行之路,讓學習不再孤單難行
    就業作為民生之本,被放在「六穩」、「六保」之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業」一詞出現了39次。現如今,就業與學歷及技能高低有著密切關係。日前,中國網際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4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我國網民中本科學歷者不足九成。而中國人力資源市場發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24.4%的企業要求求職者具有本科及以上的學歷。
  • 新概念英語二:第十課,學習筆記
    在本篇文章,主要是對新概念二的第十課中,有關重要知識點的歸納總結。生詞與短語部分:1、instrument:樂器;精密儀器、器械。(咖啡是為你準備的)以上就是我在第十篇課文中的一些英語筆記,分享出來以饗大家,如果有什麼錯誤的地方,還望不吝賜教。
  • study 和 learn 都表示學習,有何不同?
    文/陳德永study 和 learn 都是學習的意思,但是略有區別:study 主要表示「研究」,重在過程;而 learn 主要表示「學會」,偏重於指結果。表示「學」的動作時,可以互換。如:Will you study French his term?
  • 做筆記=抄書?你還是不會學習!這樣做筆記才能高效
    百科全書式筆記:在考研中也有這樣一類同學,為了力求知識點的完善,將筆記做成「百科全書」。例如一個名詞解釋,會整合好幾種的不同的定義,洋洋灑灑的全部摘抄下來,不分詳略,最後筆記的厚度都快趕得上一本教材。
  • 予虹:傳統方法記筆記可以嗎,寶媽如何高效記錄聽課筆記?
    嗨大家好,我是予虹;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個主題就是,教你怎麼做筆記。也許你一聽,覺得做筆記也需要教嗎?這不是很簡單的一件事嗎?那麼事實真的是這樣嗎?我覺得不全是。先要記住,"用"這個詞,就是寶媽學習時的一個關鍵字,不會用,你是很難變現的;我在這裡,給大家分享我兩種記筆記的方式;一個是思維導圖的筆記,這個具體的怎麼用,在我的專欄課裡面有講到,所以今天我就暫時先不講這種的,等以後我們的課到了後邊可以再細化來講;
  • 線上教師工作坊之七:線上金課與混合金課的設計與申報
    面對疫情,我們停課不停教,這也是多年積累的在線課程資源與運行模式的大檢驗。2020年春季學期,全國高校陸續開展了線上教學,這與教育部的一流課程認定有何關聯?又該如何準備2020年的一流課程認定?-16:30主題內容:教學案例分享與直播課堂互動教學1、國家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認定案例分享2、省市級精品在線開放課程應用案例分享3、校內翻轉課堂與混合式教學案例分享4、線上線下混合金課案例分享(獲獎課程)參加對象各高等院校、軍隊院校(含高職、高專、成人院校)分管副校長;教務處、人事處、教師發展中心、職業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