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張靚穎的果決
小長假後的第一天,一則丈母娘撕女婿的新聞奪目闖進了小編的眼球。
《未婚夫遭母親炮轟,張靚穎落淚》
《張靚穎媽媽手撕女婿,曝馮軻控制張靚穎》
······
小編只想說:厲害了我的媽!!!
對於媽媽張桂英女士,小編表示「不很熟」。但作為05年「超女」的腦殘粉,張靚穎卻是令小編逐步敬佩的一個女人。她是迷倒眾人的「海豚音」;她是將愛好做成事業的「女強人」。
然而,這樣一個堅強的小宇宙,面對媽媽對老公的「撕逼大戰」,依舊反覆落淚。
同樣作為女人,尤其是一個處於「適齡女青年」,小編實在是看不下去了。
張靚穎在這樣所謂傳統的「中國式母女關係」裡,媽媽試圖「以愛之名」將女兒綁架在自己的世界裡。尤其因為「家庭不完整」的緣故,張童鞋的成長,一直處於與母親相依為伴的狀態。
然而,故事的結局並不是「童話」,相親相愛的度過艱難的日子,母女間卻不由得開始「相殺」。
面對即將開啟的婚程,母親「大義凜然」,手撕老公。張靚穎含淚傾訴「我很喜歡我的人生,因為它很豐富。我覺得好的不好的都要面對、迎接、擁抱。不管發生什麼樣的事,我有無限的堅持和耐心去面對。」
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女兒的對母親隱忍的愛,和母親不顧一切的「破壞」。
為什麼?
為什麼?
為什麼?
小編很是困惑。
同時,小編也開始反思其中的「邏輯Bug」。
張媽媽說:「明知道女兒會難過,但她還是要寫」。(——小編內心是無語的)
小編不知道張媽媽要的是女兒的開心幸福,還是自己內心所謂的「為孩子好」。
中國式母女關係裡,本來就存在著許多的「媽說體」,媽媽們或多或少希望通過自己的言行去影響孩子的選擇,左右孩子的人生。
媽說:「我這麼做是為了誰,還不都是為了你好!」
媽說:「找個穩定的工作,找個差不多的對象,早點結婚,你以後生活就更好了!」
媽說:「別怪媽說你,媽咋不說別人呢,媽媽也是為了你好!」
面對媽媽愛的嘮叨,小編作為女兒只想說:「媽,你是為了我好,為什麼不能支持我的快樂。現在的生活,我就很開心啊!」
2、易雪的妥協
我叫易雪,今年25周歲,為什麼強調周歲,因為 「我媽說」我過年馬上就27了!!!(這是強調句!!!)
研究生畢業1年半,實際工作年限2年半,目前是一名沒有任何保障的網際網路行業從業者,按「我媽說」我就是一打工的,很難找對象。
雖然,我的內心是拒絕的!然而「我媽說」洗腦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開始了對我的洗腦工作。
「我媽說」、「我媽說」、「我媽說」,曾是堵在我和前男友中間的一堵牆,雖透明難尋,卻槍刀難破。也最終,成了這段感情的劊子手。讓我在研究生期間結束了大學長跑愛情。
好吧,我承認,我沒有張靚穎那麼強大的內心。不能在媽媽的幹預中,果斷宣布一個月後的婚訊。
但我也不得不把自己的心腸硬實起來,緊張地防禦著「我媽說」的二次入侵。期間,卻屢次不得不以針鋒相對的言辭,傷到了媽媽敏感的情緒。
3、從「我媽說」到「戰爭」?
在中國式母女關係裡,「哺乳式」「餵養」的關係一直存在,媽媽投入了更多的愛,同時,期待更多的回報,也寄予更多的希望。
中國式母女關係,曾經孕期的共生體、幼年的依賴體,已經讓媽媽慣性地、不自覺地想要去影響女兒的生活,不斷滋生「我媽說」因子,全方位360度無死角導入到女兒的生活中,讓「控制」無限蔓延。成長中的女兒,在一定程度上,又從內心深處渴望媽媽的認同,潛意識上內化吞食著「我媽說」因子。
然而,女兒終究是要長大的!
某個清晨,醒來後,女兒踏上了「心理斷乳」的徵程。但是,媽媽依舊處在「哺乳期」,還沒養夠女兒這個「巨嬰」,完全不捨得放手啊!!!
可能有些人還不是很清楚「心理斷乳」是個什麼鬼?!只聽過,孩子小時候要斷奶,不然會被笑話。卻不知道心理上,還有奶可吃嗎?!
是的。心理斷乳,比生理斷乳還要重要,是你們表明一個孩子從懵懂乖巧的幼年時代,開始進入獨立決斷的成人時代。
心理斷乳期是青少年在成長發展過程中,逐漸試圖擺脫家長的監督,成為自己考慮判斷和解決問題的獨立的人的過程。
生理上的斷乳期發生在1歲左右。心理上的斷乳期要稍晚些,是隨著兒童的成長,自我意識的萌芽發展,到青少年期形成了「成人感」、「獨立感」。這樣,他們從以前對父母的心理上的依賴過渡到開始反抗成人過多的保護和幹涉。
「戰爭」就在「斷乳期」發生了!
這時期的母女間經常體驗到各種矛盾衝突,女兒想成為一個獨立的人,媽媽卻習慣了「管控」、「約束」、「指導」、「建議」,永遠把女兒當做自己的附屬品。
心理斷乳期的媽媽比女兒更難「斷乳」,尤其在母女關係裡,媽媽想要更多地去影響和管控自己的女兒。媽媽的心裡,自己永遠是太陽,女兒就應該是永遠圍繞在自己身邊的月亮,以媽媽為核心運行自己的軌跡。這就成為了「母女衝突」的根源,媽媽過於強大,阻礙了女兒的快樂成長,甚至激發出極端的「叛逆行為」。
小編想說:No,No,No!這是不對滴!
4、母女該是「月日模型」
「月日模型」,是一個動態的平衡的發展的過程,是一個「你圍著我轉,我圍著你轉」的動態循環過程。
孩子小的時候,母女應為「日月模型」。女兒還沒有過多的能力和技能,這個時候的媽媽是太陽,溫暖、慈悲、光芒萬丈,去照耀自己月亮般依附自己的女兒,提供很多的能力和技能,給她應有的溫暖和陪伴。
孩子長大了,母女應為「月日模型」。女兒五歲、六歲,有了一點點自己的想法,自己認知,媽媽應該成為低調奢華的月亮,去反襯女兒太陽般的光輝。媽媽要學會適當地放手,適當地欣賞、仰望自己的女兒。
尤其是到了青春期,女兒會和媽媽有很強的衝突,覺得自己的媽媽變了,變得土了,不美麗了。為了避免「青春期」撞上「更年期」,媽媽更要變得像月亮一樣,絕不能像太陽一樣炙烤著孩子,整天和女兒爭執、辯論對錯、控制女兒。媽媽要變成女兒的閨蜜,和女兒交流談心,甚至可以和女兒分享自己青春期的那些事兒。
孩子出嫁後,媽媽和女兒應轉換為「日月同輝」模式,做到「交相輝映」,成為彼此最誠摯的閨蜜,媽媽會去分享自己的人生閱歷,但絕不因此控制女兒,不過多的參與女兒的私生活。放手讓女兒變成一個很幸福的女人甚至是媽媽。
每個媽媽都要學會角色的轉變,為了自己女兒,慢慢適應「日月輪迴」。睿智的媽媽,是一個家庭的傳家寶。她們生產、承載並傳遞幸福。睿智的媽媽從不會在女兒面前說爸爸的不好;睿智的媽媽總能讓女兒感受到媽媽的幸福。
曾連續獲得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主角的宋佳早年行事低調,鮮少出席商業活動。但為了想要進入娛樂圈的女兒,後來常以「母女檔」現身,甘當綠葉為女兒保駕護航,被外界評為娛樂圈「最美姐妹花」。
王姬是老一輩影視演員,曾主演過《北京人在紐約》《紅粉》《錯愛》等多部熱門影視作品。王姬與丈夫高峰結婚後生下女兒高麗雯。高麗雯曾參加華裔小姐紐約賽區的比賽,奪取「最上鏡小姐」稱號,並進入娛樂圈。高麗雯遺傳了媽媽的美貌,在08年奧運擔任志願者時就曾驚豔到不少人,在劉德華、鞏俐主演的《我知女人心》裡也有露臉。去年第五屆北京國際電影節閉幕式,王姬攜女兒高麗雯走紅毯,為女兒站臺。
明星的光芒很耀眼,但是也甘願為了女兒的閃耀而作發光的月亮。幸福是一種能量,而這個能量主要是由媽媽來傳遞的,所以變成一個幸福的媽媽吧,讓女兒光芒萬丈,也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幸福。
5、面對不能順利「斷乳」的媽媽,女兒該怎麼做?
母女關係本身就是一對風險很大的關係,如何維護好一段和諧的母女關係,是一門大學問。面對不能完全「斷乳」的媽媽,女兒可以怎麼做,才能「曲線救國」「保留真我」呢?
嘗試溝通
親子關係的成長,無法隨著歲月的前進而發生自然剝落,女兒需要開始和媽媽進行成人式的溝通,讓媽媽了解自己的自我意識已經發展到相對成熟階段。
適當讓步
對於媽媽提出的要求,選擇性地接受,適當讓步,讓媽媽在可接納範圍內戒斷「控制癮」,但又不讓「媽說」因子侵蝕自己的領域。
劃清界線
女兒走過媽媽沒有走過的歲月,媽媽歷經過女兒所沒有過的經歷。閱歷不同,思維相左,衝突難避。女兒應該適當的告訴媽媽,哪些事情是需要自己決定的,哪些是需要求助的。
給予安慰
經常在媽媽情緒敏感的時候,給媽媽一些擁抱加持,讓媽媽看到這個「叛逆」的「小棉襖」,真的不是「黑心棉」的。
最後,推薦一部講述嚴格的母親培養出一個成功的芭蕾舞者的電影《黑天鵝》,也許,媽媽們看完會深有感觸。
李曉曉,天津師範大學心理學研究生畢業,本科就讀醫學應用心理學,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擅長精神分析療法、認知行為療法,輔以繪畫治療、沙盤療法等,致力於青少年心靈成長、學業問題、親子關係、企業EAP諮詢服務、婚戀關係等領域。微信:Lifetree-edu | 微博:@知子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