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張靚穎在《中國新說唱》中祭出出道15年來最猛歌詞:
「撕我這事,沒人能比我媽強。」
《Dear Jane II》這首歌,句句戳心,字字是淚。
公眾認識張靚穎的媽媽,大概是在2016年,她在網上拋出公開信,反對女兒嫁給20歲時就想嫁的男人馮軻。
這封信,不僅爆出了女兒小三上位的隱私,也將張靚穎拋向事業谷底。
婚期沒有告訴媽媽,婚禮沒有媽媽的祝福,大概是一個單親家庭長大的女孩,此生最大的痛!
一個普通售貨員,用微薄的收入含辛茹苦一個人拉扯女兒長大,十年辛苦不尋常;
一個單親家庭的女孩兒,從小受盡冷落和白眼,一朝長成金鳳凰,一把辛酸淚。
姑且不論張靚穎擇偶的是非曲直,單就母女感情來說,女人何苦為難女人?
以愛為名,媽媽的控制與分離焦慮,成為張靚穎最防不勝防的冷箭;
憤怒反擊,女兒的背叛內疚,都成了潛意識裡的自我攻擊和反噬。
張靚穎在歌詞中自黑自嘲:
「當然有的事也是真的戳她痛處,挨罵也不無辜,海外刷榜她可是真的鼻祖,數據公司誇她好主顧……」
張靚穎在《Dear Jane Ⅱ》的演出過程中忘詞,結束後委屈崩潰:
「今天這個錄製時間算是我出道15周年。本來我想的是我今天唱這首歌要把我所有的尷尬都放下,把我這麼多年我心裡覺得委屈的事情一次性說完,結果給自己製造了一個更大的尷尬!」
母女爭奪人生主導權的戰爭,無比慘烈,兩敗俱傷。
現實生活中,有些控制披著「為你好」的溫情面紗,是多年以後才會被發現的。
一個現在五十六歲的女性長輩,是個工作狂,本可以去年退休,她的母親告誡她:
「千萬不能退休,能多工作幾年就多工作幾年,退了休成為家庭婦女,你就不再有任何價值,一定會後悔的!」
衣食無憂本可以好好享受生活的她,如今還得忍受著身體的病痛繼續工作五年。
四十多歲時,她離婚了,因為母親認為她老公胸無大志,沒有事業心,不堪託付。
因為做過三次人工流產手術,她此生再也沒有自己的孩子。
如今想來,她說:
「如果不是因為我媽總說,可能我也不會離婚。」
我認識的一個同樣出身單親家庭的女孩兒,和張靚穎不同的是,女孩兒的媽媽是高知階層,相同的是,對女兒的愛之強烈,以至控制而不自知:從下班必須立即回家,到對她的歷屆男朋友各種挑剔……
甚或女兒稍微表達反抗,即以自殺要挾。
最令我震驚的,是現實生活中竟然真有曹七巧式的媽媽。
一個女性朋友跟我講:
「原來沒覺得張愛玲小說有多好,看了《金鎖記》後,才覺得太洞察人性了!」
因為她的媽媽,就是各種折騰她。
她沒結婚時,她媽媽和她爭奪她爸爸的關注,她結婚後,她媽媽和她老公爭奪她的關注。
屢次裝病暈倒,就為了逼迫她在兩人吵架時妥協,最後真把自己弄成了心臟病。
因為媽媽,這個朋友選擇不生孩子。
女兒終其一生,其實也是在擺脫母親的期待和控制,找回自己。
無證上崗的父母啊!
作者簡介:
我是貞貞,長居拉美五年的駐外記者,半年自學獲得證書的世界記憶大師。
一個終身學習者,相信成長能解決人生絕大部分問題,如果不能,那就繼續成長。關注我,持續分享個人成長、高效學習乾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