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20: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努力擠進「圈」爭取站「C位」
四川德陽市羅江區圍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眉資同城化不斷發力,科學謀劃「十四五」高質量發展路徑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實施區域重大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主體功能區戰略,健全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完善新型城鎮化戰略,構建高質量發展的國土空間布局和支撐體系。
四川省德陽市羅江區搶抓這一機遇,乘勢而上,在「十四五」開局之年,圍繞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眉資同城化不斷發力,按照中央、四川省關於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和成德同城化的戰略部署,確定了「擠進圈、往前站、上臺階」的高質量發展路徑。
擠進圈 乘勢發展
為進一步跑好「十三五」接力賽,羅江區充分發揮成都經濟區環線高速公路橫跨羅江、處於成都都市圈邊緣等優勢,明確提出唯有擠進圈、搭上車,才能順勢而為、乘勢發展。
羅江區在融入交通圈方面,堅持交通先行,主動搭接成渝交通主幹線,形成「三高四快四軌道」交通骨架網絡,實現德綿15分鐘通勤、成都半小時暢達、重慶2小時通達;強力推進德羅幹道及其北延線、G5成綿高速擴容建設,有序推進G108羅江段改擴建、S108成德大道北延線、S211德陽至綿陽機場快速通道等項目前期,S11市域鐵路將羅江納入同步規劃,力爭早日建設。
在融入產業生態圈方面,圍繞成渝兩地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戰略定位,與成都高新區籤訂電子信息產業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共享「飛地園區」;利用成都、重慶電子信息產業省內配套分別不足20%、40%的巨大空間,挖掘帛漢電子、艾華電子、上川科技等10家規上電子信息企業形成的產業積澱;依託背靠成都、重慶的區位優勢,做好與京東方、綿陽長虹、光電智能終端等企業的配套,提升產業能級,加快融入成渝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生態圈。
在融入創新鏈方面,堅持「興教優才」,咬定「10平方公裡、10所高校、10萬師生」的科教興區建設目標,充分利用四川工業科技學院電子信息、智能製造、城市軌道交通管理、新能源汽車等專業優勢,抓好創新應用技術研究轉化,建設成渝地區創新技術轉化中心;充分利用距綿陽10公裡、10分鐘優勢,發揮德綿一體化橋頭堡作用,用好創新創業孵化園平臺,承接成渝綿「創新金三角」科技成果轉化,建設國家級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區、成渝地區先進位造業聚集區,高水平打造「科教新區」。
往前站 特色發展
羅江區堅持精準科學定位、發揮各項優勢,在圈中站穩腳、紮下根,積極參與圈內產業分工,共享國家戰略紅利。
「世界首套萬噸級池窯連續玄武巖纖維產品於去年8月下線,標誌著羅江區該項技術已經處於全國領先、世界一流的地位。」羅江區有關負責人說,羅江區依託技術優勢和德陽200多家企業的應用轉化優勢,建設玄武巖纖維產業基地,打造纖維複合材料產業園,開展玄武巖纖維後製品研發,推動應用端裂變發展,做優做強以玄武巖纖維為龍頭的新材料產業鏈,力爭2025年產值達200億元、2030年產值達500億元,建成名副其實的世界「玄纖之都」。
羅江區還致力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堅持「百姓經濟」「富民經濟」,充分利用地理優勢,按照農業園區化、園區景區化思路,融入三國文化、廉政文化、川菜川劇文化,打造貴妃棗等休閒農業旅遊景點50餘處,建設10萬畝晚熟柑橘和20萬畝優質糧油兩大現代農業園區,形成文化浸潤、花果飄香的大地藝術景觀。依託背靠德綿兩大城市15分鐘通勤和成都半小時通達優勢,高質量發展農文旅融合產業,串聯7個鄉鎮,形成「一幹七花」全域旅遊網絡,打造研學旅行、運動休閒、民宿體驗等三條精品旅遊路線。
上臺階 全面發展
「『十四五』期間,我們只有堅持高起點規劃、高標準要求、高強度推進,才能在圈中贏得先機、搶得機會、彎道超車,全面跨越發展。」德陽市委副書記、羅江區委書記劉會英說。
羅江區精心謀劃「十四五」,堅持「三個規劃」同步推進,通過專家論證、座談會、網絡徵求意見等方式廣泛聽取各層級、各方面人士意見,聘請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大學、成都寬思堂城市規劃設計有限公司等專家團隊共同參與規劃編制,以「十四五」規劃和空間規劃為統領、專項規劃為支撐,做到規劃之間銜接配套。
羅江區圍繞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踐行「公園城市」理念,謀劃了科教新區、中青旅特色文化街區+歷史文化景點項目、老舊小區、智慧城市建設等項目,補齊公共服務短板,講好「小城故事」,努力建成成渝地區高品質生活宜居地;圍繞大項目推動大發展,聚焦區域協同發展、交通互聯互通、產業轉型升級、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基建、生態環境保護等謀劃一批好項目、大項目,夯實「十四五」發展基礎。截至目前,已謀劃成渝綿「創新金三角」電子信息產業功能區、先進纖維複合材料集群發展示範區、江蘇巨賢、湖南艾華、嘉道博文等重大項目200餘個。
與此同時,羅江區積極回應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快補齊教育、醫療、就業等公共服務領域短板,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深入推進城鄉基層治理,深化「一核五治」「定向議事代表」「鄰裡鄉親互助會」等治理模式,構建黨委、政府、社會、公眾參與的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讓人民享有更多的幸福感、獲得感,建設「出如畫、入有餘、大和諧、同快樂」的幸福家園。
(何廣丙)
原標題:《【地方】四川德陽羅江區:努力擠進「圈」 爭取站「C位」》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