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少一人 四川德陽累計減貧17.94萬人

2020-12-23 騰訊網

封面新聞記者 王攀 王祥龍 攝影報導

2020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之年。12月21日,冬至節這一天的下午,四川省德陽市演藝中心內,德陽大型全媒體直播活動《榜樣的力量》,向脫貧攻堅奮鬥者致以敬意。

100多公裡開外,德陽市中江縣倉山鎮水廠,首次試水成功。春節前,這個曾經德陽脫貧攻堅任務最重的地區,近8萬居民的用水標準將得到提升。這裡的人們,也將徹底與地下的苦鹹水告別。

乾旱年份,部分倉山鎮居民的飲水靠政府運送

封面新聞記者從德陽市扶貧開發局了解到,德陽市不漏一戶、不少一人地完成了精準扶貧任務。脫貧攻堅工作開展以來,在現行標準下,德陽市累計減貧8.14萬戶17.94萬人,絕對貧困得以全部消除。

飲水住房 基礎保障

脫貧攻堅,最基本的就是保障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位於丘陵地區、擁有138萬人口的中江縣,是德陽市貧困人口最多的縣,這裡也成為德陽市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保障貧困群眾飲水、住房安全,成為中江脫貧攻堅的重點。

位於中江南片區的倉山鎮,地面以下10多米,便是苦鹹水。中江縣水利局副局長伍建明說:「遇到乾旱缺水的年份,老百姓的生活用水,還需要消防車送。」

有著同樣困擾的,還有中江海拔最高的地方——興隆鎮蘇壩村老牛坡的居民。「天旱的時候,每天從山上到溝裡挑一擔水,得花1個多小時。水是渾的,挑回家還要澄清。」行醫40多年的村醫王明成記得,由於井裡有一種蟲子,他的另外一項工作,就是每個月為村裡所有的水井消毒一次。

老牛坡飲水工程建成投用

老牛坡飲水工程、倉山水廠擴建、白果鄉高位水池建設……德陽市扶貧開發局的一項統計數據顯示,近年來,德陽共建成各類供水工程9635處,解決了3.45萬貧困人口安全飲水問題。

2020年接近尾聲,天府四川,幾乎每家每戶,都在忙著準備香腸、臘肉等年貨。在倉山鎮響灘村「白寨人家」聚居點裡,59歲的鄧洪金也不例外。已經脫貧的鄧洪金,在他二層小洋樓的新家裡,還掛著以前老房子的照片,「比以前的土坯房好一千倍。」

「白寨人家」村民聚居點

德陽市扶貧開發局有關負責人說,精準扶貧工作開展以來,德陽共建成易地扶貧搬遷住房6233套,1.29萬人按時搬遷入住。同時,完成貧困戶危房改造1.2萬戶,5.58萬戶貧困群眾通過「五改三建」實現住房功能配套,人居環境得到提升。

教育醫療 一個不少

再窮也不能窮教育。2015年出臺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賦予了教育扶貧「阻斷貧困代際傳遞」的使命。而要實現這一使命,就須「讓貧困家庭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中江縣常年在外務工人數高達48萬餘人,農村地區有大量留守兒童,其中不少是貧困家庭的孩子。中江縣南片區教育質量的提升成為重中之重。

學校間的結對成為重要幫扶手段。封面新聞記者了解到,德陽市教科院、市電教館及12所市直屬中小學校,與幫扶學校形成了一對一結對幫扶關係。送教到校、聯合教研、專題講座、師生結對、跟崗交流、資源共享等教育扶貧工作隨之全面鋪開。

改造後的羅江區福和希望小學微機室

記者從德陽市教育局獲悉,教育資助政策,讓德陽全市9875名義務教育階段貧困家庭學生,無一人輟學失學。同時,也讓像綿竹市劍南街道考上研究生的龍大愚一樣的貧困學子,沒有因為貧困上不了學。

數據統計顯示,四川省因病致貧率為48%,德陽市為40%,疾病成為導致貧困的重要因素。「健康防線」築得牢不牢,對脫貧攻堅至關重要。

德陽市旌陽區孝泉鎮黎郎村的張賢泉,已經當了50多年村醫。他還有另一個身份——家庭醫生,其中一項重要職責,就是對貧困戶的病情進行管理。貧困戶一旦有需求,也能通過電話聯繫上像張賢泉這樣的專屬家庭醫生。

德陽市扶貧開發局有關負責人介紹,在縣域內,貧困群眾住院全面落實先診療後付費等政策。同時,貧困人口納入醫保率、個人繳費財政代繳率均達100%。此外,貧困戶還與家庭醫生實現了「一對一」籤約服務。貧困群眾就醫,實現全面保障。

旌陽區的家庭醫生到貧困戶家中出診

產業帶動 就業增收

在解決貧困人口「兩不愁三保障」的同時,如何讓貧困戶擁有穩定的收入,成為脫貧攻堅的關鍵。一人就業,全家脫貧。為此,德陽市想方設法,讓有勞動力的貧困家庭,至少有一人通過就業實現穩定增收。

德陽綿竹市年畫村的徐守超母子,曾先後身患尿毒症,這個家庭因病致貧。在扶貧幹部「邱伯伯」的幫助下,徐守超不僅享受了醫保兜底政策,他還在年畫村景區管委會公益性崗位上崗。此外,徐守超還在培訓班上學會了年畫製作手藝,這讓他又多了一份收入。

徐守超通過培訓學會了年畫製作手藝

像徐守超一樣,德陽市共有1.4萬餘名貧困勞動者走上公益性崗位。自實施技能培訓脫貧行動以來,德陽已免費培訓貧困勞動力1.03萬人。

靠培訓改變命運的,還有德陽廣漢市金魚鎮的貧困戶江賢俊。2016年,艾加農業流轉當地土地,準備推行農業產業化種植,並在村裡舉辦農民夜校。培訓上,江賢俊學到了農業種植技術,產業規模化發展,更是深入他心。

在政府和龍頭企業的幫助下,江賢俊作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包地。5年時間,他流轉的土地從100畝增加至200畝。江賢俊說,他已累計投資上百萬元。如今,他不僅脫了貧,還完了購置農業機械的款項。今年,預計毛收入能達到40多萬元。

產業扶貧,在德陽創新走出多條路徑,是大農業企業催化的「種糧大戶」江賢俊,更多的則是產業帶動就業的王小雲們。2014年,因為幫親戚拆房子摔傷腰部失去勞動能力,王小雲被評為貧困戶。

什邡市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就業

「腰傷基本恢復後,也去找了很多次工作,別人都不要我。」王小雲說,最後,是什邡發展雪茄產業,雪茄小鎮提供了最適合自己的就業崗位。在家門口就業有穩定收入的王小雲,已憧憬著存夠錢在什邡城裡買一套房子。

德陽市扶貧開發局有關負責人說,德陽共建成國家級就業扶貧基地12家、市級就業扶貧基地114家、扶貧產業園區144個、扶貧車間18個、市級就業扶貧示範村143個,帶動6.4萬名貧困人口就業,基本實現了「一人就業,全家脫貧」。

消費促進 增強信心

除了外出就業增收外,沒有條件的貧困戶,也有不少人選擇在家種植撂荒地、發展養殖業。德陽羅江區白馬關鎮萬佛村精準扶貧戶楊廷軍便是其中之一。在村幹部的幫助鼓勵下,他將養兔規模擴大到幾千隻。

2020年春節前,新冠肺炎疫情蔓延至德陽。「那個時候很困難,活畜市場全部關了。從臘月三十過後差不多半個月時間,一隻都賣不走。」楊廷軍回憶,當時飼養一天需要500元成本,而且兔子長大了反而要掉價,這讓他難以承受。

疫情導致銷售渠道中斷,羅江區住建局派駐萬佛村的第一書記謝宏偉在走訪中發現,受此困擾的貧困戶不止楊廷軍一人。這位第一書記便開始嘗試直播帶貨。令他沒有想到的是,羅江的愛心企業、事業單位、公職人員、朋友圈的好友,都成了顧客,貧困戶的農副產品在線上打開了銷路。楊廷軍的兔子一度供不應求。

德陽消費扶貧生活館內雲集了德陽各區縣的「四川扶貧」標識農副產品

羅江區扶貧局副局長王婷說,羅江區這種常態化的「以購代扶」形式,既滿足單位和個人自身所需,又幫助貧困戶解決銷售難題,是一個雙贏的結果。而這種「以購代扶」模式,在德陽各區縣的消費扶貧中,都不鮮見。

今年6月,全省首家市級消費扶貧生活館在德陽開門營業。德陽全市帶有「四川扶貧」公益標識的農副產品均可在這裡展示銷售,貧困戶的農副產品可以通過合作社、公司渠道,進入消費扶貧生活館。「相對市面上,這裡的產品打9折。這樣既解決農戶的銷售難題,也讓利市民,吸引更多人通過消費參與到扶貧中。」館長李春花說。

值得一提的是,除完成自身脫貧攻堅任務外,德陽市還對口幫扶阿壩州和涼山州。位於旌陽區的德陽藏彝春天生活館,讓阿壩州犛牛肉乾、會理醜蘋果等特色產品,直接與德陽市民見面。藏彝春天生活館也成為全省「造血」式幫扶典範,被國務院扶貧辦收錄為產業扶貧典型案例。

脫貧不脫政策 銜接鄉村振興

記者從德陽市扶貧開發局了解到,在現行標準下,雖然德陽所有貧困戶均已實現脫貧,但針對他們的政策還將持續下去。

德陽,也在建立一套返貧監測預警系統。目前,這一系統在羅江區鄢家鎮試點。鄢家鎮黨委書記陳玟奇介紹,鄢家鎮成立了以村支部書記為站長、第一書記為副站長的村級監測站。

「我們將村裡的『定向議事代表』發展為監測員,每一個監測員只負責家附近的幾戶至十幾戶村民。因為是鄉裡鄉親,哪家誰生病了,哪家遇到什麼困難了,都很清楚,都能及時上報。」陳玟奇說,工作人員會根據上報情況錄入系統,系統根據評分標準打分來判斷居民貧困風險,一旦出現預警信號,相關部門就會提前介入,直至辦結銷號。

德陽藏彝春天生活館

脫貧戶徐守超也有自己的打算。由於繪製年畫的訂單波動大,收入不穩定,他在琢磨著開一家網店,多接一些繪製年畫的活,自己做不完,還可以分給其他人。「以前,別人幫助了我。我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幫一下身邊收入低的人。」

而完成脫貧攻堅任務的旌陽區新中鎮龍居村,正在實施一大批村容村貌整治工程、基礎設施提升工程、產業園區提檔升級工程,以此來促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部分圖片由德陽市扶貧開發局提供)

相關焦點

  • 道縣:實施「菜單式」精準幫扶 確保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
    紅網時刻10月5日訊(道縣融媒記者 謝萬波 通訊員 唐錦龍)今年以來,道縣緊緊圍繞「高質量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收官戰」目標,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全面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對全縣338戶973名尚未脫貧人口,堅持分類管理、因戶施策,制定「一對一」幫扶措施
  •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脫貧攻堅,為世界減貧提供中國方案 2020-10-17 00:22:10   10月17日,是國際消除貧困日,也是我國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值此脫貧攻堅收官之年,又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的扶貧工作的艱巨性、重要性更為突顯。  但面對疫情衝擊和「六穩」「六保」壓力,我們的扶貧減貧目標並未改變。
  • 脫貧攻堅收官之年, 四川要打好「五場戰役」……四川第20場戰疫...
    對貧困戶扶貧小額信貸實行差別化支持政策,累計辦理延期貸款業務1700戶5700多萬元,新增貸款1萬多戶3.4億元,幫助貧困戶發展產業增收。加快扶貧項目開工復工。「深度貧困地區部分貧困戶沒有退出,正是因為工程項目沒有建成。」降初介紹,目前正在加快建設扶貧項目建設。駐村幫扶幹部全面到崗到位。
  • 脫貧攻堅的中國經驗將為世界減貧貢獻力量
    沒有哪一個國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幫助這麼多人脫貧,這對中國和世界都有著重大的意義。」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在接受中國經濟時報記者採訪時這樣評價我國減貧事業的成就。    今年是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回顧中國的減貧歷程,中國在逐步實現脫貧攻堅目標進程中,不斷總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經驗和中國方案,向世界貢獻著減貧智慧。
  • 卓筒井故裡的時代「答卷」——大英縣脫貧攻堅貧攻堅紀實
    17節,改造泵站9座,新建蓄水池125口,治理水土流失面積48.1平方公裡,全縣累計新增灌面4.304萬畝,恢復灌面2.286萬畝,改善灌面2.47萬畝,新增節水灌面1.01萬畝,全縣貧困群眾飲水安全有保障率。
  • 答好「脫貧」卷,叩開幸福門
    重點關注1370戶未脫貧戶,全面核查家庭收入及來源、生產生活現狀等基本情況,落實「一戶一方案、一人一措施」,共落實幫扶措施12683個。針對重病重殘、難以通過自身發展順利脫貧的766戶,及時落實兜底幫扶等系列措施。聚焦「三保障一安全」,一項項舉措不斷上馬,為脫貧「加碼」、為幸福「加速」。教育更惠民。
  • 打贏2020年脫貧攻堅戰,為世界減貧事業提供中國借鑑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第三研究室副主任伍振軍在接受《見智》採訪時表示,總體看來,今年脫貧攻堅任務更重,難度更大,打贏脫貧攻堅戰需要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投入、更有力的措施。伍振軍表示,疫情與洪災對貧困人口的增收有較大影響。一是影響貧困人口家庭經營性收入。疫情對部分貧困地區的農業播種、農產品銷售帶來消極影響。
  • 新疆:大數據「跑腿」讓脫貧攻堅更精準
    近日,通過向政府工作人員詳細講述家庭情況,新疆喀什地區伽師縣克孜勒博依鎮阿依丁村村民阿木提·卡地爾在「脫貧攻堅數據平臺」的「紅色預警」得以解除。脫貧攻堅數據平臺是新疆完善防止返貧致貧監測預警機制的一項舉措。該平臺根據收入和「兩不愁三保障」指標,設有「紅橙黃綠」四色信號燈分級預警;收錄著新疆未脫貧人口、已脫貧人口和邊緣易致貧人口逾300萬人的動態信息。
  • 白泥井鎮:脫貧攻堅一招接著一招
    白泥井鎮:脫貧攻堅一招接著一招 2020-12-25 21:2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瞭望丨脫貧攻堅:世界奇蹟
    黨的十九大之後,黨中央又把打好脫貧攻堅戰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脫貧攻堅力度之大、規模之廣、影響之深,前所未有,取得了決定性進展。2012年底到2019年底累計減貧9348萬人,貧困群眾收入水平大幅度提高,貧困地區基本生產生活條件明顯改善。脫貧攻堅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為國際減貧事業提供了中國方案,是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甚至是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大創舉。
  • 新時代婦女扶貧減貧的中國經驗
    在帶領全黨全國人民進行脫貧攻堅偉大鬥爭中,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始終心繫廣大婦女,把解決婦女脫貧發展問題放在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決策部署,為確保小康路上一個婦女都不掉隊提供了根本保證。
  • 樺南縣:決戰脫貧攻堅 趕好時代大考
    10月16日,黑龍江省委宣傳部(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主題系列新聞發布會第五場——樺南縣專場,圍繞「決戰脫貧攻堅、趕好時代大考」這一主題,佳木斯市委常委、樺南縣委書記魯長友,樺南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梁慶民介紹有關情況,並回答媒體和公眾關心的問題。
  • 涼山州脫貧攻堅一月一戰役 確保17.8萬未脫貧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
    確保17.8萬未脫貧人口基本實現「兩不愁」「國家的扶貧政策太好了,讓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7月6日,涼山州美姑縣樹窩鄉洛資村村民吉海機者說,今年,他們一家將脫貧「摘帽」。涼山州是全國深度貧困「三區三州」連片特困地區之一。
  • 贛州實現全部脫貧 五年來累計投入脫貧攻堅資金880.89億
    記者在會上獲悉,2016-2020年,贛州累計投入各級脫貧攻堅資金880.89億元,累計整合財政涉農扶貧資金270.96億元。 目前農村貧困人口已全部脫貧贛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張逸介紹,贛州是全國較大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江西省脫貧攻堅的主戰場。
  • 推動全球減貧事業發展
    來源:人民日報中國援寮國減貧示範合作技術援助項目在萬象市版索村和琅勃拉邦省象龍村開展。自2017年9月啟動至今,兩個示範項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改善項目取得顯著成效。圖為9月15日,在寮國萬象市版索村,學生在中國幫助建設的學校中學習。
  • 脫貧攻堅收官之戰如何確保「戰必勝」
    突如其來的疫情對脫貧攻堅的影響比較明顯,主要體現:①外出務工受阻。據統計,湖南去年貧困勞動力外出務工人數214.61萬人,到3月9日已外出務工146.78萬人,還有近70萬人沒外出務工。這些家庭2/3左右的收入來自外出務工。②扶貧產品銷售和產業扶貧困難。我省11個品類的扶貧產品中,有家畜、蔬菜、瓜果、水產等4類受到影響較大。農用物資運不進來,生產和消費下降,影響產業扶貧。③扶貧項目停工。
  • 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中國脫貧攻堅戰成就為全球減貧...
    「中國脫貧攻堅戰的決定性成就,加速了世界減貧進程,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國務院扶貧辦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黃承偉如是講述中國脫貧攻堅戰的世界意義。  今天,以「脫貧攻堅中的僑力量」為主題的中國僑聯講師團第三期網上宣介視頻正式上線。
  • 劉永富主任在「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上的發言
    在2018年舉辦的「改革開放與中國扶貧國際論壇」上,我同與會朋友分享了中國脫貧攻堅的主要體會,一是有一個堅強的領導核心,二是有一個明確的減貧目標,三是有一個精準的基本方略,四是有一套超常規的政策舉措。今天,我同大家專題分享中國實施習近平主席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基本方略的主要做法。一、我們開展建檔立卡,解決扶持誰的問題。
  • 為加速全球減貧進程貢獻智慧和力量——人類減貧經驗國際論壇開幕...
    今年9月,菲律賓通過了恢復經濟一攬子計劃,提供1655億比索的資金,用於應對疫情和恢復經濟。此外,減貧委員會還在動員廣大的基層志願者,推動減貧和監測包括食品補助計劃在內的扶貧項目的實施情況。我們認為,能力建設,尤其是農村地區的能力建設,在實現社區脫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 省人民政府新聞辦舉辦新聞發布會介紹「決戰脫貧攻堅」系列發布會...
    全國健康扶貧動態管理系統數據顯示,截止2020年9月底,全省累計救治貧困患者109.5萬人,住院合規醫療費用報銷比例均達到80%以上。全面落實縣域內定點醫療機構先診療後付費,免交住院押金和「一站式」即時結算等政策,有效減輕貧困人口醫療費用負擔,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