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或者說應該是,對完美的研究和追求;而文化所追求的完美以美與智為主要品質。—阿諾德
東漢末年,群雄爭霸,十八路諸侯加各大勢力紛紛起兵,每路勢力都想打下屬於自己的一片江山,然而走到最後的僅僅剩了魏蜀吳,這三個國家能走到最後的很大原因是因為他們身邊有著一群謀臣輔助,比如說劉備身邊的諸葛亮,曹操身邊的許攸,孫權身邊的周瑜,但並不是所有的謀士都能獻出良計,此人可以說是三國之中最坑的謀臣,出的全是餿主意,他叫誰主公誰很快就被滅亡掉。
此人就是袁紹帳下的謀士郭圖,袁紹曾是三國初期最為強大的一股勢力,但是在郭圖的「良計」之下袁紹一步一步走向了滅亡,在漢獻帝還沒有在曹操手中的時候,袁紹帳下得到謀士沮授曾經對袁紹表示如果將天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話肯定會有更多兵馬前來投靠,天底下再也沒有人能阻擋得了袁紹,本身袁紹覺得沮授說的話非常的有道理,但這時候郭圖在一旁發言了。
郭圖認為漢朝已經敗落了,把漢獻帝掌握在手中就是一個累贅,做什麼事情都要稟報,如果漢獻帝不同意的話,天底下的人將會覺得袁紹是在違抗皇上的命令,做起事情來會畏手畏腳,袁紹本身就不是位明主,思考後決定聽取郭圖的意見,這使得董卓滅亡之後漢獻帝落到了曹操的手中,加速了曹操勢力的發展。
袁紹與曹操官渡之戰的時候,許攸曾親自率領士兵到曹操的大營之前偵查,截獲了曹操派人送出的情報,得知曹操營中的軍糧就足夠撐半日的,許攸大喜,回去對袁紹說只要兵分兩路,一路兵馬攻打曹操的大營,一路兵馬攻打曹操的大本營許昌必定能夠取勝,但是在這時候郭圖又講話了。
郭圖表示這肯定是曹操的奸計,曹操這個人一向狡猾多端,此次曹操帶兵作戰肯定不會犯此等錯誤,必定是曹操故意派人送出假情報,故意引誘我們攻打曹操,曹操肯定已經提前設下了埋伏,許攸再次強調之後袁紹竟然要取許攸的人頭,給許攸氣的去投靠曹操了,並獻出計策讓曹操偷襲袁紹的糧倉,得手後直取袁紹的大本營官渡。
袁紹半夜在得知烏巢被偷襲後想立馬派兵去支援烏巢,但此時郭圖認為曹操必定帶著全部人馬去攻打烏巢,大營肯定空虛,我們應直接去佔領曹操得到大營,到了曹操大營之後發現曹操早已經布下了埋伏,想要撤回官渡的時候發現官渡也被曹操佔領了,氣的袁紹一口鮮血吐了出來,要知道袁紹從冀州出兵的時候有七十萬的兵馬,在郭圖的「計策」之下身邊只剩下了十幾人。
而袁紹兄弟死後,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就開始內鬥起來,郭圖輔佐的袁譚不是袁尚的對手,郭圖建議袁譚與曹操聯手,這使得曹操不費力氣的就將這兄弟倆全部給滅了。
郭圖真可謂是三國時期最坑的謀士了,輔佐誰誰就滅亡,心疼袁紹一波,如果袁紹能聽許攸的想必曹操在三國初期就已經被淘汰掉了,郭圖真乃「神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