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小劉返鄉創業,靠一部手機整天遊山逛水,年收入五十萬

2020-12-20 鄉村話鄉情

現在是一個網絡飛速發展的時代,無論城市還是農村,人人都有一部手機,有的甚至有好幾部手機,但多數人都把手機當成了娛樂的工具,而家住農村的小劉前幾年和其他農民工一樣,靠在城裡給人打工賺點錢,每到晚上,別的同伴都是用手機看看視頻,玩玩遊戲,而小劉卻在手機上學習,學習怎麼用手機賺錢,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幾個月的不斷學習,他決定回鄉靠一部手機打開一條創業之路。

小劉剛開始回到農村,主要是通過拍一些農村題材的視頻,然後經過加工後發布到各大自媒體平臺,但萬事開頭難,經過了一個多月的視頻拍攝,小劉總共才賺到了不到100元錢,但小劉並沒有退縮,一邊學習,一邊拍攝,就這樣,小劉從最開始的月收入不到100,慢慢增加到300、500、1000,直到現在單靠拍視頻這一項每月都穩定在8000元以上。

除了拍視頻之外,小劉還用手機每天進行直播,無論是種地、收地或趕集,他都會在旁邊支起手機進行現場直播,小劉家裡種了有好幾畝地的草莓,他就從種植、除草、收穫的全過程全部通過直播分享出去,有時候他在草莓地裡一邊幹活,一邊又唱歌又跳舞,獲得了眾多網友的關注,天天要求買草莓的網友絡絡不絕,這使他家的草莓不用出門就被搶光,從中獲得了不菲的收入。

經過兩年多的視頻拍攝和網上直播,小劉也積累了豐富的經驗,現在他又買了好幾部手機,註冊了好幾個直播平臺,目前他的月收入平均下來,每個月最少收入4萬以上,年收入達到50萬左右,粉絲就有三百多萬。

通過以上事例,我們就應該看到,如今是網絡時代,網絡不分城市和農村,特別是農村中的年輕人,應該轉變自己的思維方式,利用飛速發達的網絡世界,為自己闖出一片天地。

相關焦點

  • 大學生返鄉種「網紅芭樂」:農村越來越有希望
    龔雯 攝中新網漳州9月2日電 (龔雯)「『網紅芭樂』去年產量30多萬斤,今年預計產量80多萬斤,銷售額900萬元(人民幣,下同)……」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金星鄉院前村的「網紅芭樂」果園裡,返鄉創業的大學生李向鋒、陳曉冬夫妻倆為村民算著收入帳。看到今年的芭樂品質有保障,陳曉冬夫妻倆展開笑顏。
  • 四川80.6萬農民工返鄉興起「創業經濟」
    如今,他已是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  近年來,四川省各地湧現出越來越多像黃金一樣的返鄉創業者。他們帶著知識、資金、資源回鄉創業,在巴蜀大地興起返鄉創業熱潮。  「全省多層次多樣化的返鄉創業格局初步形成,農民工返鄉『創業經濟』已成為四川省經濟發展的增長點。」
  • 全省最美家庭:返鄉創業賢伉儷 比翼雙飛桑梓情
    全省最美家庭:返鄉創業賢伉儷 比翼雙飛桑梓情 2020-12-17 11: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小店經濟點亮農民工返鄉創業新生活
    黃厚順是重慶返鄉農民工創業的一個縮影。截至目前,重慶全市創辦返鄉創業經濟實體已累計達到38萬戶,吸納就業人員172萬人。「疫情之下,小店大幅新增讓城市更具煙火氣,也成為一批人圓夢的『創造營』。」重慶市人力社保局負責人告訴記者,在重慶現有的820餘萬農民工群體中,有超過一半的人在重慶本地就業。
  • 李怡龍:返鄉創業吹號人
    永春「90後」小夥李怡龍,大學畢業後返鄉種植沉香。他牽頭成立永春永發沉香農業專業合作社,並幫助困難鄉親創業就業。在自身發展的同時,他還參與籌建「青年紅色築夢雙創基地」,為返鄉創業青年搭建平臺、提供便利。前不久,李怡龍榮獲第13屆泉州市青年五四獎章。
  • 澄邁「石榴哥」的翻身仗:14年後返鄉創業帶領鄉親奔向好日子
    14年後,返鄉創業的陳利群,不僅成功將當地番石榴賣出了好價錢,而且帶動特色鄉村遊興起,年接待遊客近5萬人次,幫助周邊村民銷售農產品數百噸。這場漂亮的翻身仗,就發生于澄邁縣福山鎮洋道村,主人翁陳利群今年38歲,因銷售番石榴而出名,因此也被大家叫作「石榴哥」。
  • 《我和我的家鄉》,返鄉創業、就業是未來X年的主旋律?
    「散心」,意外發現商機,書寫鄉村創業無限可能的旋律;兩部電影,一部是主旋律的情懷劇,一部是半童話式的夢想劇,但落腳點都是鄉村經濟。電影作為輿論的前沿風向標,密集地指向農村創業和農村經濟,這不得不讓人暢想翩翩;與此同時,自媒體們也開始紛紛吶喊起來:農村是下一個風口區!
  • 2020年返鄉致富方向「冷思考」
    同時,許多工薪階層面對人民幣的縮水以及物價的飛漲,更是感受到生活的亞歷山大,而老王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毅然決定返鄉創業。 2018年,在全國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論壇上,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公布:目前,全國返鄉下鄉創新創業人員已達740萬!
  • 永春青年吳玲萍的返鄉創業經歷!
    今天有幸應高老師的邀請來為大家分享一下我作為一個永春本地的女生,去外地求學,到美麗的海濱城市廈門讀大學,然後畢業兩年就決定回來永春返鄉創業的一個心路歷程,或者一個決定一個抉擇,那這裡頭有很多的酸甜苦辣。希望大家聽到我的分享,能有所收穫,有所啟發。
  • 引導返鄉農民工服務農村 鄉村振興呼喚領頭雁——訪中國人民大學...
    鄉村振興需要大量農村實用型人才,農民工在外工作打拼多年,積累了足夠的經驗、學到了過硬的技能、積累了一定的資金。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返鄉就業創業。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創業要做哪些重點工作?對農村發展有什麼影響?對此,有關媒體記者對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副院長鄭風田進行了採訪。
  • 哈增友到匯川區調研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
    12月11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就業收入分配和消費司司長哈增友一行到匯川區調研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哈增友一行先後來到貴州夢潤農民工返鄉下鄉創業園、夢潤農民工之家、中國農民工返鄉創業創新陳列館等地,詳細了解匯川區農民工返鄉入鄉創業工作開展和相關政策、幫扶措施落實等情況。
  • 貴州畢節:博士後陳潤華的返鄉創業路(6)
    新華社照片,赫章(貴州),2020年3月22日貴州畢節:博士後陳潤華的返鄉創業路3月22日,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貴州九鼎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中藥材種植基地,陳潤華(前)在篩選中藥材半夏種子。連日來,在貴州省畢節市赫章縣雙坪鄉,回鄉創業的陳潤華組織300多名村民在中藥材基地裡選種、播種,忙得不亦樂乎。今年49歲的陳潤華出生於赫章縣野馬川鎮新營村,大學畢業後一直在外打拼。2017年底,因父親的一場意外變故,在上海一所高校做研究員的他辭職返鄉。
  • 《小劉知特產》成都名小吃的韓寶子
    大家好,這是中國特色品牌公選活動組委會,我是美麗和智慧冥王星星主小劉,只有小劉和沒有小劉不知道專業。特產是一些地方的特產或名品,具有豐富的文化內涵或歷史,這裡小劉我來介紹一下專業的文化歷史傳說,我們這期的主角是韓寶子。
  • 缺人才 貸款難 培訓不實用 三大問題困擾廣西外流青年返鄉創業
    為了對廣西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的情況進行全面了解,2019年8月以來,團廣西區委聯合廣西民族大學組成調研組,深入走訪了南寧、桂林、柳州等8個城市,通過實地考察和問卷調查等方式,形成「民族地區農村外流青年返鄉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研究」課題調研報告。
  • 伊川縣路廟村:「歸雁創客」顯身手 返鄉創業姊妹花
    這個葡萄園的主人就是返鄉創業的路素琴。2017年春節剛過,路素琴決定回鄉創業。經過精心考察,2018年,路素琴在路廟村流轉了53畝土地,種植「陽光玫瑰葡萄」,並在葡萄大棚裡套種草莓和西瓜,開展立體種植。兩年多來,路氏精品葡萄觀光園已累計為全村帶來160餘萬元的收入,帶動105戶貧困戶脫貧。妹妹路琴琴看到回鄉創業有奔頭、有甜頭,也義無反顧地加入進來,為姐姐直播帶貨。
  •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
    【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王傑:自主創業養肉鴿,返鄉圓了致富夢!王傑與廣大農村青年一樣,樸實無華卻熱情奔放,時刻充滿著青年的活力與創業的激情。農村要發展,產業是關鍵。
  • 55歲的創業失敗者,想回農村搞養殖,養什麼能一年收入10萬元呢?
    實話實說,當今社會上有許多創業失敗者,年齡都已經在50歲左右,由於一直找不到突破的途徑,整天渾渾噩噩在困境中煎熬。目前對於具備農村背景的創業失敗者,選擇回到農村謀求發展,這也是非常理性的選擇。那麼,一個55歲的創業失敗者,想回到農村搞養殖,養什麼能一年收入10萬元呢?我這裡推薦一些項目,僅供參考調研。
  • 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
    新華社哈爾濱1月7日電 題:逐夢黑土地——返鄉大學生創業助力鄉村振興新華社記者王建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皚皚白雪上,35歲的王翯駕駛麵包車,走村入戶收購農產品。「小王來了,到屋裡坐會兒。」
  • 返鄉創業搞桑蠶養殖,蠶室的建設選擇大棚還是土木結構?
    最近都聽到大家說,再這樣下去就返鄉創業。回去搞桑蠶養殖,這是好多人都覺得可行的,即使賺不到多少錢,但是也不至於虧本,因為投資也用不了多少錢。那麼桑蠶養殖在農村該搞什麼樣的蠶室呢?農村養蠶室的兩種規劃土木結構和大棚的方式土木結構式的優點,這種蠶室的造型就跟以前人居住的房屋別無二致。為了保持房屋裡面的溫度,把空間做得很小。採用木製蠶床,用繩子吊起來,一層層的分層而下。
  • 四川表彰200名返鄉下鄉創業明星
    央廣網廣元12月17日消息(記者賈宜超)12月17日,四川省推進返鄉下鄉創業工作暨表彰大會在廣元市召開,會議通報表彰了200名「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以及100個「四川省返鄉下鄉創業明星企業」。據悉,四川省是農民工大省,近年來,全省湧現出了一大批熱愛家鄉、銳意創新、拼搏奉獻、造福鄉梓的返鄉下鄉創業個人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