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2: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
——寫在湖南林業建設70周年之際
湖南蘇仙嶺
自1950年湖南省政府單獨設立湖南省林業局以來,湖南林業已走過70年的光輝歷程。70年來,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一代代務林人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積極投身生態建設,用智慧和汗水譜寫了一曲曲唯美動人的綠色旋律,描繪了一幅幅色彩斑斕的美麗畫卷,把綠水青山打造成湖南的一張亮麗名片,為建設生態強省、實現全面小康奠定了堅實的生態基礎。
回首過去,我們豪情滿懷,心潮澎湃。
70年披荊斬棘,我們繪就了綠染瀟湘的錦繡畫卷。湖南林業根據不同歷史階段的時代需要,實施了一輪又一輪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20世紀50年代,全省開展了群眾性造林運動,營造了一大批速生林、經濟林。60-70年代,以基地造林為重點,打造了一系列用材林基地。改革開放後,湖南加大了國土綠化的力度,於1981年號召開展全民義務植樹,1989年出臺《關於五年消滅宜林荒山 十年綠化湖南的決定》;1993年如期消滅宜林荒山,成為全國第三個「滅荒」省份;1997年基本實現全面綠化的目標,受到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進入新世紀,湖南深入實施了退耕還林、長珠防護林、石漠化治理等一大批國土綠化工程。黨的十八大以來,湖南林業根據生態文明建設新要求,大力推進森林調優、溼地提質、城鄉添綠,先後開展了森林城市創建、「裸露山地」復綠、「綠色通道」建設、生態廊道建設等行動。70年間,全省累計完成人工造林、跡地更新1746.67萬公頃,義務植樹46億餘株。截至2019年底,全省森林覆蓋率達59.90%,活立木蓄積量達5.95億立方米,婁底、長沙等5個城市榮膺「全國綠化模範城市」,益陽、郴州等9個城市成功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常德市被評為首批國際溼地城市,綠色已成為三湘大地最美麗的底色。
70年乘風破浪,我們守衛了美麗湖南的生態根基。湖南林業始終將生態保護修復擺在首要位置,著力保護了全省最重要的森林、溼地、野生動植物資源。在林地方面,嚴格執行使用林地定額制度,實行林地規劃、審批「一張圖」管理,在不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的前提下守衛了1266.67萬公頃林地紅線。在自然保護地方面,自1957年湖南省設立首個自然保護地——莽山景觀保護區以來,共設立各類自然保護地584處,並通過開展南山國家公園體制試點、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等,有力保護了具有世界和國家代表性的自然資源。在森林方面,實施了公益林、天然林等生態效益補償項目,開展了森林禁伐減伐三年行動,全面加強森林防火和林業有害生物防治,有效提升了森林資源的總量和質量。在溼地方面,林業部門圍繞洞庭湖清退黑楊、修復跡地、整頓矮圍,圍繞「四水」流域實施退耕還林還溼、營造生態涵養帶,讓母親湖初步實現美麗蝶變;洞庭湖全流域治理已產生國際性影響,GEF項目被聯合國糧農組織評估為中國唯一優秀項目,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時稱讚洞庭湖是觀鳥勝地。在生物多樣性方面,嚴格保護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旗艦物種及其生境,積極開展候鳥保護等專項執法行動,尤其是在全國率先推進禁食野生動物系列工作,非法野生動物交易、濫食野生動物陋習得到有力遏制。
70年篳路藍縷,我們增添了三湘林農的幸福指數。過去相當長一段時期,湖南林業生產集中在木材採伐,為國民經濟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材料。黨的十八大以來,林業部門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著眼於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生態需求,推動林業生產從木材採伐向生態惠民轉型,切實增強了廣大林農的獲得感、幸福感。一方面大力發展油茶、竹木、生態旅遊與森林康養、林下經濟等林業千億元產業。油茶產業發展持續領跑全國,截至2019年底,全省油茶林總面積達141.89萬公頃,茶油年產量23.6萬噸,年產值505.8億元,3項指標均居全國第一,「湖南茶油」獲「中國糧油十大影響力公共品牌」稱號。全省竹產業產值達323億元,森林旅遊綜合收入達1097億元,林下經濟產值達407億元,林業產業成為富民強省的重要引擎。另一方面,紮實推進生態扶貧。近年來,累計爭取中央生態護林員指標3.58萬名,帶動約10萬人直接脫貧;累計整合項目資金、生態補償資金128億元投向貧困地區,貧困林農工資性收入、勞務性收入、補償性收入得到增長。湖南省林業局連續獲評省直「脫貧攻堅工作先進單位」。此外,林業部門還深入開展科技特派員、科技服務進村入戶等行動,主動把科技成果送到林農手中,切實提升了基層林業的科技水平。
70年攻堅克難,我們釋放了林業建設的內在活力。湖南林業堅持將改革創新作為發展動能,有效推進了林業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林業體制改革持續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積極推進,湖南成為全國為數不多的林業機構得到較為完整保留的省份之一。國有林場改革持續深化,全省216個國有林場全部定性為公益性事業單位,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危舊房改造實現全覆蓋。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不斷完善,全省集體林地確權率、發證率分別達到97.8%和95.3%,集體林地家庭承包率達80%,林地家庭承包經營制度基本建立,林權流轉制度逐步完善。林業發展動能有序轉換。科技創新動能逐步增強,「中國油茶科創谷」「省部共建木本油料資源利用國家重點實驗室」等重大科研平臺落戶湖南,70年來,共取得科技成果1186項,獲國家級獎勵30項、省部級獎勵660項。管理創新動能有效激發,林業再信息化穩步推進,「網際網路+政務服務」、信息管理平臺建設卓有成效,省林業局連續多年獲評全國林業信息化建設十佳單位。文化創新動能不斷提升,高標準參展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湖南展區展園分別榮獲組委會特等獎、金獎,省植物園實現「省市共建、免費開放」,「愛鳥周」「世界野生動植物日」「世界溼地日」等系列主題活動增強了公眾的生態意識。
70年的湖南林業發展史是一部波瀾壯闊的奮鬥史。親歷這一發展歷程,我們倍感榮幸;見證這一建設成就,我們倍感振奮。我們要永遠銘記為湖南林業發展各個時期揮灑過辛勤汗水、作出過重要貢獻的歷屆領導班子及所有參與者、親歷者和建設者,永遠銘記關心、支持湖南林業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
展望未來,我們信念堅定,鏗鏘前行。
當今的湖南林業,機遇與挑戰並存,正處在助推綠色大省向生態強省轉型新徵程的重要階段。新徵程必然是一段使命更光榮、任務更艱巨的新長徵之路,更需要我們勇立潮頭、奮力搏擊。
在建設生態強省的徵程中,要更加堅定地加強生態保護。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有序推進統一管理、整合優化。加強森林、溼地資源管理,嚴格林地監管,強化天然林、公益林管護,履行森林防火、林業有害生物防治職責,完善溼地分級管理體系。加強生物多樣性保護,落實禁食野生動物管理措施,切實保護珍稀瀕危物種及其生境。
在建設生態強省的徵程中,要更加深入地實施生態修復。堅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開展新一輪國土綠化,啟動草原生態修復,加快森林城市、森林鄉村創建,點上推進長株潭生態綠心修復,線上建設高質量生態廊道,帶上構建「一湖四水」全流域生態涵養帶,片上實施生態脆弱區修復,有效提升全省生態承載力。
在建設生態強省的徵程中,要更加全面地推進生態惠民。推進綠色產業惠民,重點發展油茶、竹木、生態旅遊與森林康養、林下經濟四大千億元產業,加強林業產業園建設,完善林產品質量監管體系,不斷提升林業產業的質量和效益。推進生態扶貧惠民,加大對貧困地區的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切實增強基層群眾的獲得感。
在建設生態強省的徵程中,要更加系統地完善生態治理。深化國有林場改革、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開展林長制改革試點、事業單位改革,編制並執行「十四五」發展規劃,進一步釋放林業發展活力。深入貫徹新修訂的《森林法》,實施林業再信息化工程,積極建設「中國油茶科創谷」等重大科研平臺,進一步提升林業治理能力。
壯麗七十年,奮進新時代。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湖南省林業系統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根本遵循,堅決貫徹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棒接著一棒跑,一代接著一代幹,為實現林業事業高質量發展、建設富饒美麗幸福新湖南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胡長清系湖南省林業局黨組書記、局長)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原標題:《各地林草頭條丨三湘四水添綠韻 芙蓉國裡繪丹青——寫在湖南林業建設70周年之際》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