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竟然是這樣...?

2021-02-13 魚羊史記


(圖)電視劇《三國》的劇照

▼點擊下方音頻主播魚公子為你講古▼

三國中有很多令人一時想不透的謎,其中,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近兩千年來一直令人費解之謎。當時,關羽被劉備任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前將軍,在諸葛亮、趙雲、張飛前往漢中協助劉備抵抗曹操的前提下,關羽一人鎮守荊州,按照當時的實際國情,當時劉備在四川剛取代劉璋,並未徹底站穩腳跟,而且主要軍隊在漢中與曹操正在激戰,關羽率領的軍隊自己號稱是三萬,實際上這三萬大軍要大打折扣,因為當時劉備全部軍隊也不會超過十萬,漢中之戰動用的軍隊應該是其絕對主力,從諸葛亮、法政、張飛、趙雲、黃忠、馬超都在漢中來看,關羽擁有所謂的三萬大軍實際上是聲張虛勢。

但是,身旁既無謀臣、也無悍將、更無多少軍隊的關羽為何能夠一人挑起江陵之戰呢?難道關羽真以為自己本領通天嗎?而且在沒有劉備授權的前提下,關羽敢發動江陵戰役嗎?丁丁這幾天反覆閱讀《三國志》及相關的史書,由於當時的三國唯獨蜀國沒有史官,所以,許多真實的歷史湮沒在歷史長河裡,需要我們去探索。丁丁認為,關羽發動江陵戰役既是諸葛亮偉大謀略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劉備與諸葛亮等一批謀臣商議之後下達的作戰命令。為什麼這麼說,且聽丁丁的分析。

一是為了這次江陵戰役,劉備與孫權劃分邊界。當時,孫權借荊州(實際只有南郡中的江陵和公安一部分)給劉備,讓劉備有一席之地而共同抗曹,孫劉聯盟一直是三國能夠鼎立的前提。現在,劉備取代劉璋得益州(即四川、貴州一帶)之後,孫權要求劉備歸還荊州,劉備不想歸還,在拖延,說等到奪取涼州之後再歸還,孫權不同意,雙方發生矛盾,差點發生戰爭,關羽與魯肅的「單刀會」就在這種背景下發生的,孫劉聯盟隨時都有崩塌的可能。為了雙方聯盟持續下去,雙方言和,重新分配佔領的荊州,以湘水為界,孫權分得江夏、長沙、桂陽,劉備分得南郡、零陵、武陵。這種分配方式其實是比較公平的,也是比較符合當時實際的,孫權也是佔了便宜的。當時,劉備之所以同意如此劃分,一方面要穩固聯盟,這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策中偉大謀略中的一部分,二方面穩定後方,全力抗曹。所以,劉備從此就把孫劉聯盟看得太真,為後面的江陵戰役最終失敗埋下了伏筆。

二是孫權在合肥發動攻曹戰役,似乎是在響應孫劉聯盟。在劉備發兵漢中之際,孫權率領軍隊在合肥打響了攻曹之戰,吸引了曹操主力,表面看來,這是孫劉聯盟在聯合作戰,東西揮應,所以,關羽發動江陵戰役沒有後顧之憂,一方面是以孫劉聯盟作為基礎,二方面雙方邊界剛剛劃分,沒有糾紛,所以,關羽發動江陵之戰不需要考慮後方,只需要前進。

三是曹仁在荊州治理不力,民眾反抗,為關羽北上奠定了民眾基礎。公元218年,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司直韋晃等人謀反,但不久事情敗露,最初被曹操所殺,曹操於是召曹仁為徵南將軍,討伐關羽。而曹仁屯樊期間,貪婪無度,大肆徵調徭役,南陽郡一帶軍民苦不堪言。宛城太守侯音與衛開於是劫持太守造反,與關羽聯合。曹仁率軍前往平亂,於次年正月攻破宛城,將侯音斬殺,並屠城。在這種背景下,關羽發動江陵戰役就有了民眾基礎,是順應民意,這也是關羽發動江陵戰役之初很順利的根本原因


(圖)電視劇《三國》的劇照


四是正值漲大水,機不可失。關羽發動江陵戰役,正值夏季,是發洪水的季節,而且當時發的洪水正好是百年難遇的大洪水,長江發大水,漢水發大水,整個北荊州都在發大水,作為南方軍隊的關羽來說是千載難逢。所以,關羽發動江陵戰役是大好時機。

五是關羽發動江陵戰役是為了策應劉備的漢中戰役。公元219年,取代劉璋才三年的劉備,發兵漢中,與曹操在漢中相持,並且取得了輝煌的開局,曹操手下最重要的大將夏侯淵為黃忠所殺,曹操軍隊處於敗勢,可以說形勢一片大好。諸葛亮的隆中對策有機會實現了,當時諸葛亮設想的兩隻腳走路有了實現的機會,關羽可以在江陵北上,東西響應,而且,北荊州就臨近曹操的首都許昌,如果兩軍能夠成功會師,那攻下許昌就是順理成章之事。所以,關羽發動江陵戰役並非個人逞能,而是劉備集團整體戰略的一部分,絕對是應劉備和諸葛亮的指令行事。

就在關羽率領大軍正當實現劉備集團偉大戰略時,而且關羽發動的江陵戰役也震驚了當時整個中國,擒于禁、斬寵德,圍樊城,困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投降,民眾紛紛響應,曹操也嚇得不輕,準備遷都,部隊要北移。而此時的劉備也在漢中取得大勝,佔領漢中,成為漢中王,如果按照這個步驟下去,關羽與劉備會師指日可待。

然而,就在這時,曹操手下的兩大謀士司馬懿、蔣濟勸阻曹操北逃,要曹操將關羽佔領的荊州一帶包括整個南荊州都封給孫權,這一計實際上對於曹操來說並沒有任何損傷,因為現在的南荊州都不被曹操控制,但就是這一空頭支票破壞了孫劉聯盟,讓孫權有了想法,當然,孫權也害怕關羽和劉備會師之後徹底打敗曹操,擔心自己將來對付不了劉備,所以,認為三國鼎立才能保住東吳目前的利益。所以,這個時候曹操與孫權結成聯盟,形勢突然反轉,一方面曹操東線沒有孫權北上的壓力,可以全力在西北對付劉備和關羽,派徐晃率領大軍馳援,另一方面孫權在東南一角在關羽的後方發力,派呂蒙攻打後方。其實,這個時候關羽還有求勝的可能,當時,孫權想籠絡關羽,派人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如果關羽此時身邊有一精明謀士(如果劉備將法正或諸葛亮兵分兩路結局肯定會改變),完全可以利用這個機會穩定後方,而且作為親家的孫權也會出力幫助關羽,可惜的是關羽雖有萬人之力,但無萬人之謀略,竟然拒絕了孫權,這讓孫權感到籠絡關羽無望,終於起了殺心。關羽就在前後夾擊的背景下,轉勝為敗,最終敗走麥城,中了呂蒙的埋伏而被俘,與長子關平一同被害,既失了荊州,也丟了性命,從江陵戰役的走勢來看,關羽大意失荊州就是沒有想到作為聯盟的一方孫權會捅刀,這是導致江陵戰役最終失敗的根源,根本與關羽驕傲無關,也與劉備要陷害關羽的傳說無關,更與諸葛亮嫉妒關羽沒有任何關係,作為剛剛有一席之地的劉備集團,作為同生共死,誰也不能離開誰的領導層,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就發生內訌。

縱觀關羽發動的江陵戰役,其實離劉備集團實現偉大構想只有一步之遙,這其實也是諸葛亮隆中對策的核心所在,而最終關羽失敗的根源就是劉備集團過於看重孫劉聯盟,完全沒有想到孫權在背後捅刀。當然,孫權的舉動也是由當時的形勢所決定的,因為曹操如果真被劉備集團擊垮,那孫權集團的末日也就到了。江陵戰役的結果孫權自然成為最大受益方,完全佔領了整個南荊州,而且讓劉備憤怒,在不冷靜的前提下,親自率領十萬大軍發動了夷陵戰役,而夷陵戰役的結果又讓劉備受辱,十萬大軍盡歿,隻身逃往白帝城,最後氣死在白帝城,成全了東吳大將陸遜的輝煌,劉備集團從此衰落,只能依靠諸葛亮苦苦支撐。

原標題: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歷史真相

*作者:丁徵宇,魚羊秘史原創專欄作家。鳳凰網2014年度十大新銳潮流博主,新浪名博,知音專欄作家。

版權聲明:【本文由丁徵宇獨家授權「魚羊秘史」原創出品,未經授權,不得匿名轉載,否則視作侵權。】合作聯繫QQ:2483843068

相關焦點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何讓蜀國面臨著滅頂之災?
    這是關羽生平極少的敗仗之一,沒想到這一次敗仗讓關羽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兵敗被殺。蜀國也損失慘重,丟掉了好容易才獲得的荊州。這就是成語「大意失荊州」的來源。荊州,是中國古代九州之一,共有7個郡:南陽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陽郡、武陵郡、長沙郡,地域很寬闊,約有85萬平方公裡,大體相當於如今的湖北、湖南二省全境以及河南省的一部分。
  • 關羽大意失荊州,為什麼會和劉備有關?諸葛亮也很無奈
    而直接導致他成為最弱勢的國家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關羽弄丟了最重要的一塊領地——荊州。荊州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三國時期也不例外。赤壁之戰後,荊州七個郡被劉備、曹操、孫權三家瓜分,其中劉備佔了五個郡。在當時,劉備的所有地盤中有兩個地方最重要,一個是益州,另一個就是荊州。很多人都認為丟失荊州是關羽的錯,其實事實也許並非如此。
  • 關羽真的是大意失荊州?這個背了1800年的鍋,是時候卸下來了
    三兄弟南徵北戰幾十年,得到了臥龍鳳雛的幫助後終於建立了蜀漢,最巔峰的時候實力已經超過了東吳,一度可以和曹操平分秋色,但因為關羽戰敗丟失荊州後開始走下坡路,最後因為體量太小再也沒有翻盤的可能。都說關羽大意失荊州,但真的是這麼回事嗎?今天我們聊一聊這件事。
  • 從失荊州看關羽的性格
    三國鼎立後,決定三國形勢走向的,是圍繞荊州的一系列故事。蜀漢經歷借荊州、失荊州和奪荊州,最終荊州遠離劉備而去。昭示著蜀漢復興的大夢,徹底破滅。       為什麼是荊州?三國時,荊州很重要,是因為天然的地理位置重要。荊州東據潯陽(今九江),南連五嶺(南方屏障),西據三峽,北帶漢水。
  • 換個法子演了一出「關羽大意失荊州」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張藝謀大導演拍攝的古裝片都喜歡用「半根據、半架空」歷史的形式來講故事(不能稱為改編是因為人物關係多多少少都面目全非了些,所以說是「半根據、半架空」很為貼切),比如《英雄》架空「荊軻刺秦」來討論該不該刺殺秦始皇的時勢故事、《滿城盡帶黃金甲》架空「黃巢之亂」來呈現一個<雷雨>般的倫理故事,而這次的《影》則是架空「關羽大意失荊州」來展示一場天馬行空的冷兵器作戰的權謀故事,畢竟看完全片
  • 揭秘關羽怎麼死的,關羽之死的真相
    那麼關羽怎麼死的呢?身為一代名將又為何而死?接下來為你揭秘關羽怎麼死的。1、關羽孫權奪荊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稱漢中王,認命關羽為前將軍,七月,關羽不顧來自東吳的威脅,率軍攻打樊城的曹仁。並派人深入曹魏的佔領地區策反,擾亂敵人後方。曹操派大將于禁助戰,關羽借漢水淹曹魏七軍,生擒于禁,威震華夏,曹操打算遷都以避關羽之銳。
  • 關羽怎麼死的?解密關羽之死的歷史真相
    另外,關羽死後,照理說他是為國捐軀,英勇犧牲,劉備應該對他追封,給他諡號,但是劉備沒有對關羽追封,關羽的諡號壯繆侯,是後主劉禪追封的。而法正死後,劉備就追封他翼侯。《三國志》中說,劉備同關羽是「寢則同床,恩若兄弟」,但關羽死後,他所享受的待遇還不如法正,這完全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劉備和關羽之間的問題也許還牽涉到關羽被害的真相!
  • 第七十六回 大意失荊州(下)
    如果呂蒙帶著水師就這麼逆江而上的話,很可能還沒到關羽地界就會被地方的細作發現,所以偷襲部隊一到呂蒙的封地尋陽,就把水手更換為百姓,將先鋒船換成商船。這樣做是因為軍士跟百姓的氣質還是有明顯區別的,如果只讓水手更換便服充作百姓,有可能會被心細者看出端倪。歷史上因這這種細節沒做好,被對手看出馬腳的案例很多。這些細節,包括在尋陽而不是陸口就換裝,可以看出呂蒙的心有多細。
  • 關羽大意失荊州,既是命中注定,又是皇叔縱容的結果
    關羽丟失荊州,最大的責任人就是蜀漢集團的領導——劉備,他要為關羽丟荊州,丟性命負絕大部分責任。假節鉞的權力劉備得了荊州,經營得差不多了,就要入西川,強佔劉璋的益州,這本就是「隆中對」重要的一部分。劉備率軍入川,一定要有人擔當大任的將領鎮守根據地荊州。劉備安排了關羽和諸葛亮一同鎮守,諸葛亮是蜀漢集團裡少有的幾個人能夠壓制關羽的人物。
  • 荊州切莫大意失「關公」
    事情起源於住建部的一則點名通報,《關於湖北省荊州市巨型關公雕像項目和貴州省獨山縣水司樓項目有關問題的通報》稱該巨型關公雕像因未批先建、超出限高,破壞古城風貌和歷史文脈。隨後,荊州官方作出回應稱將積極研究整改,科學制定搬移方案。事關關公雕像是該拆除還是搬走,《人民日報》也進行了民聲調查,網友們各執一詞。
  • 我眼中的歷史人物---關羽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眼中的關羽。關羽,字雲長,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因為關羽這個人物的形象比較正氣,所以被後世尊稱為「關公」、「武財神」。我眼中的關羽是威武勇猛的。《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述關羽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面如重棗,唇若塗脂,威風凜凜,使青龍偃月刀。」身長九尺是2.12m,僅比籃球明星姚明略矮一點啊。而他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大概重82斤,這氣勢是如此的威武勇猛。
  • 若關羽不失荊州,張飛不遇刺身亡,劉備能統一天下嗎?
    其麾下的武將有關羽、張飛、趙雲等,謀臣也只有孫乾等三流謀臣。按照曹操的說法,在劉備得到諸葛亮、龐統後是龍生兩翼,羽翼豐滿!諸葛亮與劉備初見時,便為劉備制定了聞名天下的中興漢室的進軍方略-「隆中對」。劉備按照諸葛亮的隆中對,聯東吳、立荊州、取益州、佔漢中,可以說劉備已經走完了隆中對三步走的前兩步,只差兩路進軍伐魏、進軍中原的最後一步了!
  • 關羽大意失荊州時,為什麼會敗走麥城,直接逃回益州不行嗎
    ,陸遜則直接打到了秭歸與巫山,這裡是荊州與益州的交界線,這等於直接切斷了關羽的後路。當關羽第一次聽到荊州被偷襲時,還並不相信,因為孫權與劉備好歹是盟友,至少也要維持表面的聯盟,當後方不斷有消息傳來時,關羽的軍心開始動搖,包括關羽本人也開始失去信心,再加上曹軍也把孫權偷襲荊州的消息散播在兩軍之中,所以關羽無心戀戰,也被徐晃所擊敗,於是關羽決定退兵。
  • 長沙、運城:關羽雕像越建越高!荊州表示不服
    北京、西安之類的古都,以及張家界、九寨溝這樣的天選之地,旅遊資源豐富,自然不愁客源。有些地方,既沒有古建築遺址,也沒有天賜景點,那只能人造。但人造景區也必須結合當地歷史文化,不能憑空捏造,於是各類名人古人故裡浮出水面。
  • 【章華臺舊事 】大意失荊州武聖關羽為何一步步走向神壇?
    孫權勸降未果,於是殺了關羽,並取下首級星夜至洛陽送給曹操。坐鎮荊州近十年的一代名將關羽身遭「頭枕洛陽,身在當陽,夢魂歸故裡」之慘。可是,鬥轉星移,誰知這個身遭身首異處的武將竟隨著時間的推移,一步步走向神壇,位列仙班,享受千千萬萬後來人的無限崇拜與祭祀,風頭之勁,甚至蓋過了有「大成至聖先師」之稱的孔仲尼先生。
  • 楚國古都,三國名城,荊州這片土地上究竟有多少傳奇?
    荊州這個地方,也由此成為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其兩千多年的悠久歷史也因此更加厚重、更加豐富起來。大意失荊州,還是大義失荊州?荊州這個地方,與一個人的「牽扯」頗為緊密,這個人便是關羽。大家都知道關羽「大意失荊州」的典故,但你可能不知道,如今荊州古城的城市格局,也是我們的關二爺奠定的。
  • 原來「大意失荊州」是吃了這等虧:智慧是一種抉擇能力
    再說,諸葛為什麼會選擇讓關羽去?這更是他的大智慧。有智慧的人,方方面面,照顧周全,而且考慮長遠,所做之事,皆不浪費,還能一舉兩得,甚至一舉多得。 這就是智慧的作用和利益。有了智慧,其他一切都有了。沒有智慧,勢必會失去所得的一切。比如關羽會什麼會失去荊州?
  • 為什麼劉備明知道關羽處世不夠圓滑,還讓關羽留守荊州?
    清山雅舍,暢談歷史。 前言 失荊州,亡關羽,一直是廣大三國迷心中的痛。那麼有人奇怪當時劉備入川前,為何選擇關羽為鎮守主將?難道劉備就沒想過關羽為人傲慢,不利於團結東吳嗎?蜀漢陣營中就不能換個更穩妥的人來守荊州嗎?
  • 關羽是誰殺死的?為什麼要殺關羽?關羽敗亡失荊州有什麼影響?
    而且呂蒙雖然一直想打荊州,但他一直沒表現出來,接替魯肅後,也一直積極與關羽修好,關羽也不會去招惹他。呂蒙奪取荊州已經達到自己的目的,完全沒有理由違背孫權殺關羽。呂蒙即使容不下關羽,勸孫權動手就行了。關羽反而一直在得罪孫權,拒絕孫權求親,辱罵孫權使者,搶奪孫權糧草,都讓孫權很惱火,孫權比呂蒙更恨關羽。
  • 關羽是怎麼死的?關羽怎麼死的揭秘
    (關羽女性藝術畫)在歷史上關羽是怎麼死的?關羽生平可謂天天事不斷啊,早年就因為犯事逃離了家鄉,在中平元年也就是184年,劉備同關羽張飛起義撲滅了黃巾軍,之後輾轉反側機會是一年一個小戰兩年一個大戰役這樣的生活,其中著名的小編也不必多說,有斬顏良、襄樊敗于禁、千裡走單騎、斬殺龐德、湘水劃界、水淹七軍等等,直到時間來到了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2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