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3·15晚會已進入倒計時
小夥伴們最關注的問題是
今年會曝光哪些不良企業
小編負責任地說
這個問題不到正式開播都難有準確答案
不過方向是有的
晚會總導演已公開「劇透」
兩大關注點
央視3·15晚會總導演尹文:
一是採訪發現農村市場成了很多消「廢」品的傾銷點,大量不合格的產品進入到農村市場。
二是公共安全,從人們身邊不起眼的地方,從隱蔽的工程發現很多安全的隱患,我們把它揭示出來,維護每個人的利益。
相關統計數據也反映出
農村消費安全問題不容忽視
工商總局3月14日公布的消費投訴數據顯示,2017年農村相關消費投訴量達7.35萬件,同比增長66.4%,高於城鎮20.5個百分點。從投訴類別來看,農村商品類投訴主要集中於食品、服裝鞋帽、家用電器、菸酒飲料等領域;農村服務類投訴主要集中於餐飲住宿服務、網際網路接入服務、電信服務、修理維護服務等領域。
質量和售後服務是農村消費投訴的焦點,投訴量分別佔21.5%、9.9%,農村消費投訴主要內容為:假冒、劣質、有異味、包裝破損、維修技術差、售後服務態度差、承諾不兌現等。
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
在城市難覓蹤跡
但在一些農村卻隨處可見、銷售火爆
《瞭望》記者去年調查發現,農村大集是許多農民購買生產生活用品的必去之處。
在山東省泰安市泰山區北上高大集,幾十個銷售衣服、鞋帽、箱包的攤位,「耐克」、「阿迪達斯」、「恆源祥」等品牌充斥其中。
商販介紹,「耐克」、「阿迪達斯」運動鞋20元一雙、「恆源祥」「純羊毛」西裝60元一件、「香奈兒」手包20元一個。對這些「李鬼」一些商家還號稱「廠家直銷,價格公道;質量無憂,假一賠十」。
各類小包裝食品是農村大集上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在山東省齊河縣焦廟大集上,幾十名消費者將一處銷售小食品的攤位圍得水洩不通。「兩隻松鼠」薯片、「猴菇」餅乾等幾十種小食品分別裝在小筐中,分為「6元一斤」和「8元一斤」進行售賣。
在山東一些縣市的12處農村大集上,也有不少這樣的「問題食品」:模仿「可比克薯片」的「樂比克薯條」、模仿「OREO(奧利奧)餅乾」的「OQDO餅乾」、模仿「呀!土豆」的「YES!土豆」等,還有一些小包裝食品包裝粗糙,無生產日期、無質量合格證以及無生產廠家,有的甚至已開包、發黴。
商販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
今天被監管部門查處了
明天風頭過去又「重操舊業」
一位知情人士分析認為,之所以農村大集成為假冒偽劣商品的「重災區」,是因為商販能夠獲取暴利。以某假名牌運動鞋為例,進貨價僅為7元,在農村大集上的售價為20元,利潤率為65%。「趕一個萬人大集,一上午賣出100雙鞋都不算多,賺個千把塊錢很正常」。
銷售一些「不起眼」的假冒偽劣小包裝食品,獲利也十分驚人。在泰安市一家批發市場走訪時發現,農村大集上不少售價為「8元一斤」的小包裝食品,如果按箱採購每斤成本約為4元,利潤率達50%。
業內人士認為,監管乏力也是農村大集假冒偽劣商品屢禁不止的重要原因。山東省消費者協會公職律師唐雪宇說,農村大集人口流動性大,商販往往「打一槍換一個地方」,今天被監管部門查處了,明天風頭過去商販們又會「重操舊業」。
國浩律師(濟南)事務所律師劉國敏認為,部分農民收入偏低,熱衷於購買「便宜貨」、「只要吃不死人就沒事」的落後消費觀念、維權意識淡薄、購物渠道傳統單一等因素,也加劇了農村大集假冒偽劣商品泛濫。
有關專家建議
充實基層執法力量
不僅要查處假冒偽劣商品
還要追溯上遊批發商和生產商
針對一些地方農村大集假冒偽劣商品泛濫問題,當務之急是要加大監管力度。劉國敏說,監管部門要充實基層力量,不僅要查處在農村銷售的假冒偽劣商品,還要追溯到這些商品的上遊批發商和生產商,對其依法查處,從源頭上杜絕這些國家明令禁止銷售的商品流入農村。
國家行政學院教授竹立家等專家認為,可對農村大集進行分區式管理、重點商品攤位「實名制」登記,便於日後監管。
中國消費者報新媒體編輯部出品
來源/綜合央視財經 瞭望 中國消費者報·中國消費網
編輯/裴瑩
監製/何永鵬 田珍祥
你投訴 我曝光
消費遭遇煩心事
歡迎關注我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