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個月內,臺灣PTT清除了近千個「挺蔡」網軍帳號,蔡英文陣營操控網絡輿論行為,再遭實錘。
PTT報導截圖(圖片來源:臺媒)
PTT全稱為批踢踢實業坊,簡稱批踢踢,是一個臺灣電子布告欄(BBS),跟我們的論壇、貼吧差不多。資料顯示,當前PTT註冊總人數約150萬人,尖峰時段有15萬名用戶同時上線,每日有超過2萬篇新文章及50萬則推文被發表,是臺灣使用人次最多的網絡論壇之一。
因為使用人數多、年輕用戶比例高、互動活躍等特點,PTT也成為蔡英文網軍的重要聚集地之一。在此次「封號風波」前,蔡網軍就曾因用力過猛「走紅」。
今年3月,2020選戰格局撲朔迷離。臺北市長柯文哲積極全臺「跑透透」,成為藍綠政黨的第一假想敵;高雄市長韓國瑜雖未表態參選,但民調表現同樣強勢;而身陷「九合一」敗選情緒和「獨派」內亂之中的臺灣地區領導人蔡英文,民調則跌至谷底。
「九合一」敗陣後,蔡英文確實做了一番檢討。然而蔡的檢討並非針對老百姓反對聲音最大的兩岸和經濟政策,而是瘋狂發力「空戰」,搶流量,做網紅,先後與「蔡阿嘎」「志祺七七」「魚乾」「魔術師吳何」「阿滴英文」等多名網紅合作拍攝視頻。
蔡英文視頻的更新頻率,相比一般網紅毫不遜色。這讓人不禁好奇,如何為能在繁重的公務之外,還有功夫跟網紅主播「插科打諢」?
蔡英文對這支「網絡部隊」投入有多大?早在今年3月,國民黨「立委」就質疑蔡當局「農委會」,為只有4名小編的部門,編列1450萬元(新臺幣,下同)預算,意在收買「網軍」。
事後,「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解釋,這筆錢只是為了應對「假新聞」。但這一說辭,並沒有影響臺灣民眾的判斷,「1450」從此聲名遠播,成為網軍代名詞。
在PTT等網絡平臺上,蔡陣營網軍左打柯文哲,右踢韓國瑜;無論是對黨內挑戰者賴清德,還是對黨外各陣營競爭對手,「1450」都展現了強勢戰力,到處潑髒水,甚至進行人身攻擊。
臺灣《中國時報》評論指出,過去臺灣網友在網絡上進行政治筆戰,有內容、有論述,引經據典、頭頭是道。但自網軍入侵後,在PTT取而代之的是「殭屍回復」,利用大量帳號在文章底下留下無意義的回覆,操弄輿論風向。
對於「1450」的代號,蔡陣營網軍「不以為恥,反以為榮」。今年10月,蔡英文陣營甚至以「1450元」號召支持者進行小額募款,試圖洗白「1450」的負面色彩。讓臺媒感嘆,蔡英文網軍確實有「把黑說成白」的能力和創意。
資料圖:蔡英文、陳菊在臉譜網開直播。(圖片來源:蔡英文臉譜網)
通過一系列有組織、高投入、廣撒網的網紅營銷,蔡英文讓原本要通過「政策牛肉」比拼執政能力的選戰,充斥著情緒性的挑撥和衝突,讓決定臺灣前途命運的嚴肅選舉,不斷八卦化、飯圈化、低俗化。
如果說,前番被曝光的1450萬,只是蔡英文投入網絡戰的冰山一角;那麼,此次被PTT封禁的千餘個網軍帳號,也不過是蔡陣營網軍的九牛一毛。
究竟「網癮」領導人蔡英文,能夠憑藉1450這口「毒奶」,讓多少人「上頭」?考驗著臺灣人民的智慧,也關乎臺灣的未來。(文/深海大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