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點擊關注樂活健康圈,小樂會每天為您免費推送各種健康小知識,讓健康生活永遠伴隨您!
小時候吃飯時一咬到舌頭,家長總會開玩笑說「又想吃肉了」?不過你知道嗎,出現「咬舌頭」,有可能是中風的前兆。
有些人喜歡邊吃飯邊說話,嚼的快說的也快,說著說著就「吭哧」一口把舌頭咬了。這是普通人咬舌頭最常見的原因。舌頭的任務太繁重,它總有忙不過來的時候,這種情況只需要把嘴的兩種功能分開使用就可以避免了。
牙齒沒長好的人,也容易咬到舌頭。有些人上牙弓偏小,咀嚼時上牙落在下牙弓的裡面,就比較容易咬到舌頭。此外,胖人的舌頭更肥大,自然也就更容易被咬到舌頭,就是民間常說的「胖咬舌頭瘦咬腮」。
總的來說,咬舌頭只是小毛病,稍加注意也能夠避免。但如果是老年人頻繁地咬舌頭,那就要引起注意了,這可能是腔隙性腦梗塞(中風的一種)的前兆。
這種病剛出現時,只引起很小範圍內的腦組織缺血壞死,即形成所謂的腔隙。這時的症狀主要是一些需要精細配合的動作無法很好的完成,例如吃東西時咬舌頭、上樓梯時容易踩空等。
除了「咬舌頭」,醫生提醒老年人,患有高血壓、高脂血症、糖尿病的三高人群,以及常年吸菸、大量飲酒的高危人群,要特別留意以下危險信號!
嘴角不對稱:控制人面部肌肉的面神經連著大腦,腦供血不足時會出現口角歪斜,說話、吹口哨時嘴角漏風,也會有一邊口角控制不住的流口水。另外腦供血不足會影響舌神經功能,引起伸舌頭時舌頭不能居中而偏向一側。
口齒不清:當血栓堵在「語言表達區」時,就出現口齒不清,或「心裡明白」卻說不出來,也可能出現突然聽不懂別人說的話。
突然沒力氣:手中拿著的東西忽然落地,可能不是老了沒有力氣,而是中風的預兆。雙臂平舉10秒鐘,如果有一隻手臂無法維持,那就應該去醫院檢查了!
多飲水:早晨起床後先喝杯溫開水,幫助腸胃蠕動,讓排便更加順暢。否則排便過度用力,也會增加中風風險。
喝蔬果汁:早餐可以適量喝點蔬果汁,增加維生素攝入;或吃燕麥時加一把堅果。這樣不但可以降低壞膽固醇,還能維持動脈血管的健康彈性。
選五穀飯:午餐選飯食的時候,可以吃五穀飯,這能增加膳食纖維的攝入。打包盒飯時,把菜上面的油甩一下,避免膽固醇攝入過高;深綠色蔬菜、蒸魚,則有助於控制血壓。
保證睡眠質量:處在45歲至60歲這個心腦血管病「高危階段"的人群,一旦睡眠出了問題,很多疾病都會找上門。因此要儘可能保證睡眠充足,確保每天8小時左右的睡眠時間。
積極、適度做鍛鍊:運動能提高人體抗氧化能力和免疫功能,有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腦供血。建議每天運動半小時。
長按識別下圖
關注公眾號「樂活健康圈」,
後臺回複數字「3」或者「6」或者「8」,
送你一份健康福利!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華醫網,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用藥需謹慎,請遵醫囑!
驚喜在閱讀原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