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太快咬到肉:飯在哪,視線就在哪兒
緊張壓力大,也不要咬自己的臉
下巴咯噔咯噔響:不要張大嘴、不要咬硬的
吃飯主要靠嘴,總有人覺得,吃飯嘛,嚼一嚼,一吞,就完事兒了。其實,你的吃飯方式、咀嚼方法,都不容忽略!有人吃飯時會不小心咬到自己,也有人習慣性地、像「咬指甲」一樣,在嘴裡咬自己的臉頰,還有人經常下巴咯噔響,甚至打不開……這些時候,我們就得關注進食方式啦。
我們如果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閱讀或者心裡想著別的事兒,會造成吃飯不專注,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進食(unconscious eating)。這樣既容易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也很容易咬到自己。家裡的老人們也經常警告我們:「吃飯不專心,小心咬到舌頭!」
圖:be2news.gr
很多人覺得,這種小毛病太簡單了,吃飯認真不就完了嗎,根本不算事兒!但是,我們當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吃飯細嚼慢咽、不說話、不玩兒手機、不看電視、不聊天呢?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扒飯快」都快成為一項技能了。吃飯快容易讓我們吃多,主要是因為吃太快,腸胃還沒來得及有飽腹感時,嘴裡就又吞下了更多的食物。尤其在你非常飢餓的時候,無意識進食更容易發生,吃得又快又多又猛,完全不能放慢節奏。
圖:woodmar.ca
即使是在悠閒的環境下,我們也總是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做點兒什麼,看書、看手機、看電視,否則總覺得有點浪費時間。硬要改變這種情況是不實際的。最近流行一種做法叫「正念飲食法」(mindful eating), 說白了,就是吃東西認真,仔細體會食物的味道、口感,享受每一口食物,而不是饕餮般狼吞虎咽地牛飲和飽腹。聽上去很小資、很白領,但實際操作起來給人感覺有點「作」。很多人嘗試一次兩次就不會再嘗試了。
圖:laptopmag.com
真正要改善吃飯不專心的情況,我們需要使用一些進食的「小竅門」。其實,我們的視線在哪,我們的注意力就在哪。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看手機,也可以看電視、聊天,但如果要分散注意力,就請你此時先放下餐具、停止吃飯,等你看完手機、看完一小段電視情節、聊完這幾句話,再重新拿起餐具、開始吃飯。也就是說,當你看手機的時候,視線在手機上,注意力也在手機上,此時吃飯就容易吃多,或者咬到自己。而如果你吃飯就是吃飯,玩手機就是玩手機,就都能相對從容淡定。吃飯的時候,你的視線在飯上,注意力也在飯上,就不會無意識進食了。
控制吃飯的速度和節奏,避免無意識進食,我們也就能更從容地吃飯、享受食物、清晰地體會到飽腹感,而不會暴飲暴食,更不會咬到自己啦。
回完簡訊再拿起餐具,養成從容吃飯的好習慣。
圖:healthmix.net
另外,進餐時要儘量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哦!如果心情很糟,身體在你生氣的時候也容易消化不佳,或者出現「拿吃東西撒氣」、情緒化進食的情況。如果飯前剛好趕上心情不好,不妨等心情稍微平復後再吃飯吧!
圖:giphy.com
我說的不是這種:
圖:favim.com
而是這種:
看著好疼! 圖:healthtap.com
這個行為形容起來挺好笑,但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偶爾咬一下自己的臉。有些人在緊張或者壓力大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從嘴裡面咬自己的臉頰和舌頭。這種情況被稱為chronic cheek bite keratosis,或者morsicatio buccarum,我們就把它簡單叫做「慢性咬臉」吧。
「咬臉」屬於「小動作」行為系列:它們統稱為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 (BFRB)。這是一系列什麼樣的行為呢?我列舉幾個你就知道了:咬指甲、咬嘴唇、咬臉頰、揪自己的頭髮、捋頭髮、摳鼻子、摳皮膚、摳頭皮……等等。
咬臉頰或咬舌頭,就是其中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通常我們在咬的時候,可能自己完全意識不到。很多人從小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長大以後也不容易糾正。它並不像小朋友「吃手」那樣,有年齡特殊性,只有小時候才會有。有些小動作,可能我們終生都在做。
圖:Oleg Dudko
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小習慣並不需要特意糾正,因為它們並不會傷害到我們。但是如果咬得過於厲害,讓嘴裡經常有創口,或者影響了進食,我們就需要想辦法調整這類行為了。但是這類行為,越管教、就越難改正。
「千萬不要按按鈕!」越是這樣說,就越引人「犯罪」。
圖:exboyfriendrecovery.com
要真正減少這樣的行為,首先就要找到在壓力大、緊張的時候可以代替它們的辦法,比如揉小球、彈皮筋等等,這類方法叫做習慣逆轉療法(habit reversal therapy, HRT)。另外一種方式叫做控制刺激法(stimulus control, SC),是鼓勵我們去鑑別、認知引發這類行為的原因、發生環境、發生時間、情緒因素,然後慢慢改變平時的不良行為。
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temporomandibular joint fysfunction syndrome)最常見於20-40歲的人。很多人說,「我的下巴經常咯噔咯噔的」,其實就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症候群。我們的下頜骨有一些精妙的小關節、小骨頭,當你咀嚼、說話、打哈欠的時候,它們都在動。如果它們出現了問題,就容易出現「張不開嘴」、「吃東西下巴疼痛」等等情況。
顳下頜關節。 圖:lookfordiagnosis.com
如果這個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就一定要去看口腔科醫生!而如果只是一般情況,良好的進食習慣就可以很好地糾正過於「生猛」的咀嚼習慣,時間長了,這個問題便可以自愈。只要我們平時不要經常張大嘴,不要咀嚼太硬、韌性太高的食物就可以了,偶爾出現症狀的時候,可以輕輕地按摩或者簡單熱敷。
圖:thatdoodledude.com
所長說
「咬到嘴是因為沒肉吃」?想吃肉就直說,哪來那麼多藉口!
題圖:wordpress.com
本文來自果殼網
未經許可,嚴禁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今天教的知識都懂了嗎?懂了就點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