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粵語是古漢語,那麼秦朝人說的是陝西話還是粵語?

2020-11-20 騰訊網

在網際網路時代,不同地域之間人們的交流前所未有的頻繁起來,由此帶來的一個結果就是,越來越多的地方方言面臨著消亡。普通話已經從基礎教育到現實需要,各個方面衝擊著方言。不過一些經濟發達地區的方言顯然有著很頑強的生命力,比如說粵語。粵語作為漢語的七大方言之一,粵語人群對粵語也有著極強的自豪感,加之該地區經濟發達,自然話語權較大。粵語人群強調粵語重要性的時候,時常會說「粵語是古漢語」,由此來證明粵語的正統性。不過,此說法總是讓人疑惑,比如說秦朝時,難道關中地區的秦人們在說著「粵語」,而不是現在的陝西話嗎?

粵語被很多人說成是古漢語的原因是因為粵語源於古代中原雅言,具有完整的九聲六調,較完美地保留古漢語特徵,留有古代漢語中入聲字的痕跡。不過,可以說粵語保存了一些古漢語的特點,但不能說粵語就是古漢語。所謂「古漢語」本身也是一個偽名詞。我國歷史悠久,各朝各代文字和語言都發生過不少變化,這種變化在不同地域又有不同的展現。說是接近「古漢語」,可究竟是哪裡的「古漢語」呢?是當時的官話,還是地方的古漢語呢?

語言本身是在不斷變化的,當今所有漢語方言都是脫胎自古漢語,只不過走上了不同的演化方向而已。並非只有粵語才是古漢語「活化石」,在中國南方很多方言中都留存著古漢語的基因。粵語雖然入聲保留最完整,但在吳語中,古代的濁聲則保留最完整。粵語並不比普通話更存古,只是韻尾保存得比較好(入聲韻尾),但聲母,韻腹,以及介音甚至比普通話的變化更大。所以,網絡上一些人所說的「粵語是最純正的古漢語,是某某朝的官方語言」之類的,不過是流傳已久的網絡謠言而已。同「粵語差一票就成為普通話一樣」,沒有任何事實根據。

至於秦朝人是不是在說「粵語」?答案當然不是,甚至可以說八竿子打不著。當然,古代秦國人所說的話與我們現在的陝西方言也有很大的不同。畢竟千年以來,語言是在不斷發展進步的。那時候的漢語官方語言,古人稱之為「雅言」,不是今天任何一門漢語方言,它和今天的任何一門漢語方言都有巨大的差異。我們今天從當時的歷史文獻中就可以看出,那時候的詞彙和語句都與現今差異巨大。

先秦至秦漢 在秦朝以前,廣東是越族人聚居之地,稱為百越地。雖然不能稱之為化外之地,但是顯然離中原文化中心相去甚遠。越族人所講的語言,也和現在的「粵語」沒有什麼關係。秦始皇就派遣了50萬遠徵軍南下,滅了楚國之後,這50萬大軍並沒有返回關中,而是繼續駐紮的嶺南地區。這也就是很多人認為的,「嶺南留存了上古漢語」的原因。不過,這50萬的「徙民」到底是駐紮在哪裡了,現在並不確定。唯一確定的是,當時的番禺(今廣州)依然是粵人的天下。漢人趙佗建立南越國,為了便於統治,也自上而下都異化為了「粵人」,尊崇粵人的生活習慣和語言。

以上,認為粵語繼承了古漢語的觀點,顯然是站不住腳的。這也凸顯了方言在全國口語趨同形勢下的緊迫感。方言自然有其承載的文化價值,不僅是粵語,其他方言也都有同樣的價值。無論是哪種方言,我們都書寫的是同樣的漢字,有著同樣的文化,不能因為口語不同就搞地域分割。然而遺憾的是,因為方言的不同,這樣的地域分割一直是存在的。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如果語言不同,那麼顯然內部的認同感和向心力是不足的。此所以,國家大力推廣普通話,讓全國各地人們溝通起來沒有障礙。從而進一步增強認同感,推平語言溝通障礙,帶給未來的益處,要遠遠強於所謂的方言文化。一些從小接觸方言的人,不願意放棄,這是值得理解的,畢竟內心的認同感是很難改變的。但是也不應該因此就胡亂的改編歷史,這樣只能是貽笑大方。

秦代人說的什麼樣的話如今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認同自己的祖先,認同自己共同的歷史,這些是我們的語言之根,是我們的文化之源。

相關焦點

  • 有人說秦朝不說陝西話,而是一種類似粵語的方言對嗎?
    具體到秦朝,那麼還分為方言和官話,大致上秦朝的官話,就是秦國的方言,那麼秦國的方言是什麼樣的呢?迄今為止,流傳至今的秦漢傳世文獻中,記錄了秦國方言用詞的,大抵最全面的是西漢學者揚雄的《方言》一書,在這本書裡面面,揚雄記錄了秦系方言的名詞、動詞方面不同於其他地區的用法。
  •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
    廣式粵語和港式粵語,哪個地方的粵語說起來更好聽?粵語是中國的七大方言之一,無論是使用人數還是遍及範圍都是非常高的。大部分人比較熟悉的就是廣州的粵語了,此外還有的香港的。前者是約定俗成的粵語標準發音,後者則經常出現在影視作品中。
  • 陳小春髮長文:唐詩宋詞大多用粵語寫 粵語是古漢語嗎?
    陳小春列舉了蘇軾、李白、杜甫等人的詩句,例證粵語是傳承中華古代文明的載體,說粵語沒文化實在是丟人。  陳小春這條長微博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其實,關於粵語到底是不是古漢語,一直以來爭議就很大。  很多港人都認為唐代語言是粵語。2012年,香港演員吳鎮宇參加綜藝《天天向上》時也這麼說,還現場用粵語念了一首李白的《將進酒》。
  • 廣西人也說粵語?」
    一說粵語,大家首先想到的是廣東、香港這兩個被認為粵語標準的地方,未必會想到有上千萬人說粵語的廣西。而聽到廣西人講粵語時,反應更多是:啥,廣西人也講粵語?當說粵語的廣西人在外地人面前展現自己的本色時,常被人誇得莫名其妙——「你粵語說得真好」。或者是拋出「你不是廣西人嗎?為什麼會講粵語?」這樣的疑問。誤會程度不下於「廣西人,你是少數民族吧」、「你是廣西人,一定會唱山歌吧」。
  • 為什麼說粵語的廣東人越來越少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一種感覺,說粵語的廣東人,好像越來越少了?前段時間,某直播平臺的一位主播,因為使用粵語直播而遭到了平臺的封禁處罰。同時,他還收到了來自官方的「重要通知」——請儘量使用普通話,照顧一下來自五湖四海的觀眾。這個處罰的原因,讓很多廣東人感到十分震驚。難道講粵語是什麼過錯嗎?難道講粵語就是不尊重其他地方的朋友嗎?
  • 那麼,粵語、吳語等方言呢?
    而少數人的方言,如粵語吳語都是漢語和當地語言混合而成的方言。經常有人發帖發文,像粵語吳語這樣的方言才是正宗漢語,而普通話不正宗!?如此荒謬的觀點居然有大量的人支持!甚至一些非方言人也不懷疑!真是笑話。 三年前我寫過一篇博文《陳小春懂訓詁學?不懂不要亂講》。
  • 詳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為何近代史上只有廣東人大規模地遷徙外國,並誕生了孫中山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轉折?這些都涉及到漢民族發展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並且是一環扣一環地一直發展到如今!以下詳細講述!廣東、廣西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並不屬於中原政權,被稱為「百越」,但也沒有形成「國家」,全是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氏族部落。
  • []香港粵語、廣州粵語的區別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http://xcar.cn/r6BFbuBtonline(Xcar網友,廣東佛山)2014/7/2之前看到有卡友發貼討論說香港電視臺的粵語與「廣東電視臺」上講的粵語有不同
  • 粵語,到底是一門方言還是一門語言
    網際網路上經常有人爭論說,粵語是門語言,而四川話、東北話、吳語、閩語都只是一種方言。他們聲稱自己會多種語言時,就包含了粵語。粵語真的這麼特別嗎?它算得上一門語言嗎?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http://xcar.cn/r6BFbuBtonline(Xcar網友,廣東佛山)2014/7/2 之前看到有卡友發貼討論說香港電視臺的粵語與「廣東電視臺」上講的粵語有不同,當時睇到大家的討論都比較熱烈,但並無人能夠指出此粵文化差異的關鍵。
  • 廣東歷史——廣州粵語和香港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因此大量的唐詩宋詞現在只有用粵語來讀,才能符合詩詞基本的「韻律美」了。以唐代詩人劉禹錫的代表作《竹枝詞》為例——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踏歌聲。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這首知名的情詩也是古漢語文學的代表作,不直接表達而運用了古漢語內「語意雙關」的表述手法,用天氣的「晴」的有無,來代表男女之間的「情」的有無。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不得不看)
    /7/2 之前看到有卡友發貼討論說香港電視臺的粵語與「廣東電視臺」上講的粵語有不同,當時睇到大家的討論都比較熱烈,但並無人能夠指出此粵文化差異的關鍵。於是將軍隊分為兩大部分,一支北上抗擊匈奴,另一支號稱50萬人的大軍則在由後來自立為「南越王」的大將「趙佗」(現河北地區人)率領下,南下徵服百越。但這樣的舉措造成了中原地區的軍力空虛,以至於不久之後的「陳勝、吳廣起義」及後來形成的兩大起義軍「楚漢雙雄」可以橫掃中原,最終導致秦朝很快滅亡。
  • 廣州粵語與香港粵語,哪個才是正宗的廣東話?
    為何近代史上只有廣東人大規模地遷徙外國,並誕生了孫中山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人,以及「辛亥革命」這樣改變中國歷史的轉折?這些都涉及到漢民族發展歷史上的眾多重大事件,並且是一環扣一環地一直發展到如今!以下詳細講述! 廣東、廣西在秦朝統一中國之前,並不屬於中原政權,被稱為「百越」,但也沒有形成「國家」,全是刀耕火種的少數民族氏族部落。
  • 廣東最難懂的方言,比粵語還要複雜,被稱為「古漢語的活化石」
    東北的方言最容易把人帶跑偏,四川、陝西、河南的方言都十分有趣,說起來朗朗上口也容易聽懂,在很多影視作品中都有體現。我國最難懂的方言大多都聚集在南方,比如福建、溫州、廣東。廣東的粵語在全國知名度很高,曾經紅極一時的粵語歌曲更是讓人著迷和瘋狂,想當年說一口流利的粵語成了一種時尚。粵語在發言上和普通話差別太大,外地人根本聽不懂,但是廣東還有一種方言比粵語更複雜。
  •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
    詳細講解香港粵語與廣州粵語的區別以及廣東人的組成與由來  之前看到有卡友發貼討論說香港電視臺的粵語與「廣東電視臺」上講的粵語有不同
  • 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在這篇短短的微博文章中,陳小春引經據典,痛斥普通話為「胡語」,粵語被聯合國「承認定義為語言」,唐詩要用粵語讀才妥當以批駁同桌女生話粵語「沒文化」的不恰當言論,陳小春對母語的熱愛溢於言表。不過刨除雙方的感情因素,在這次罕見的娛樂圈文化爭論中,雙方說的到底有沒有道理呢?排除言辭上的極端不妥,同桌女生說粵語沒文化有其根據嗎?
  • 粵語到底有沒有文化
    無論是俚人還是僚人,都是說侗臺語的人群,上古時期他們廣泛分布在中國東部地區。春秋時期著名的吳國、越國皆為他們所建立。但隨著歷史的推移,侗臺人群的分布逐漸南縮西移。原本是侗臺人分布核心地區的江南地區在先秦基本完成了漢化,嶺南則成為侗臺人新的核心區域。廣東一帶俚人分布尤其廣,粵西從茂名到雷州半島的地盤基本都是俚人的樂土。
  • 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專家稱真偽難以證實
    近日,網絡上流傳起《唐詩三百首》的中古漢語配音朗誦版,部分聽過配音的網友們表示:「怎麼唐代人說話有點像粵語?」很難想像,大唐長安的詩人們朗誦詩歌,發音並不像現在的陝西話,而是像粵語?  這部在網絡上頗受關注的《唐詩三百首》中古漢語朗誦版,由電子書出版機構字節社推出,收納進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千古名作。
  • 粵語的起源,它是白話,古代周朝官方言語之一,是古漢語之一
    粵語就是白話,白話的真正意義是明明白白,通用的意思。南方有十裡不同音,五裡不同調之說。秦朝在嶺南建立桂林郡、南海郡、象郡。桂林郡在今天的廣西省貴港市內,南海郡在現在的廣州市旁邊,象郡今天的湛江。白字在封建時代有喪事之意,即人們常說的白事,不吉利。廣東人就把它改為粵語、廣州話、廣府話。白話的最大分支是客家話,代表一主一客。由於白話被定為官方語言的主要語言,與它相近度有70%—80%的客家話定為客,從而形成今天的客家話。
  • 香港人說粵語vs廣東人說粵語,竟然有這麼多不同!
    比如,港式粵語的「行雷」被說成「打雷」;(圖源:開罐Opener)雖然都是粵語,但受普通話影響的廣式粵語和受英文影響的港式粵語還是有差別的,尤其是懂粵語的人聽起來更明顯但這種細微的變調在日常交流中並不容易察覺,尤其是語速較快的時候,所以用這種方法區分廣東人和香港人還是有點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