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美式好萊塢硬科幻電影的嚴密邏輯和宏大架構,法國的科幻電影往往充滿著絢麗的服化道視效和女性主義思潮,
例如:
憑藉《這個殺手不太冷》四海揚名的法國導演呂克·貝松與好萊塢所合拍的《第五元素》《超體》《星際特工:千星之城》等科幻題材作品,都帶有上述特點而明顯區別於純粹的好萊塢科幻片。
而於1968年橫空出世,由奧斯卡影后簡·方達主演的《太空英雌芭芭麗娜》(注意是英雌)便是法式最先鋒的代表作,
片中,其在失重飛船內曼妙脫下太空衣的場景,香豔無比,名垂影史,
而無論從鏡頭畫面還是女主抗擊黑惡勢力拯救宇宙的故事性方面,都帶有強烈女體崇拜和女權色彩。
而眼下,一部影像風格和女性主義都更加「明目張胆」的法國短片「驚彩」來襲,
片中,介於美學神作和視覺汙染之間的配色,
以及,玉體橫陳的覺醒儀式和毀滅重生,都是如此富有衝擊力——
《血液機器》
Blood Machines
作為一部全片每幀畫面都由特效攝製而成的科幻片,
開場可謂是「亮傢伙」般帶來驚豔感,
同時,明確了故事矛盾和兩性議題——
身為宇宙獵人的男主和維修師搭檔,駕駛著一輛霸氣外露的飛船,奉命尾隨著被他們追蹤兩個星期才最終擊落的一艘飛船降陸。
他們的動機並不高尚與正義,而是在人類廣袤失序的宇宙時代所倒退復闢的弱肉強食法則,無非是大飛船打小飛船,從而掠奪飛船零件。
而落到文本層面,表現和隱喻的就是男主陣營所代表的男權,對受到攻擊墜毀的女主陣營所代表女性被打壓剝削的情節和現實。
因而落難的女主以「每架飛船都是有生命的」為由,懇求感化男主,待她們修好飛船,大路朝天,各走一邊。
更遭到男主的嘲諷質疑和進一步的攻擊破壞。
有一說一,男主的粒子射線手槍實在太酷了。
老編再看這部影片時,萌生這樣一個理論——
自人類進入工業時代,經歷了從馬車,馬匹到電車,汽車的交通工具的過渡之後,其實已然喪失一種與座駕之間的親密——
無論我們如何養護和稱呼我們的所謂愛車,但都明白它們是沒有生命的。
而隨著人類近未來全步入AI(人工智慧)時代,這種親密關係或將重現——
就像《西部世界》一樣,當AI覺醒出自主意識,有了感知,必將與人類產生更深的情感羈絆。
而本片之中的設定是,每架飛船都有一個類似於iphone手機siri功能的人形「女舵手」,角色可以跟她直接對話交流,下達各項操作命令,
她像侍奉主人一樣,擁有類人般的忠誠和情感思維。
但男主顯然就像那些認為「畜生就是畜生」的人一樣,認為著「機器就是機器」,哪能通曉人性?
以至於,當飛船出現點小故障,艙門暫時打不開了,他就一槍轟掉門禁,反正有掠奪的物資替補,反正又不是他修。
打的女舵手像人類應激般的出現狂轉腦袋反應
相比善良但屈服在男主淫威之下的維修師同伴,
男主代表的是一種充滿著攻擊性侵略性的雄性。
但比較哲學論的是,不知男主是因為跟機械相處太久漸失人性,還是人類離群索居太久增進原始的獸性?
凌辱女主,懷念人類味道
也正因此,當女主以「飛船是有生命的」來懇求他罷手,他只認是瘋言瘋語的告饒。
而就像開篇所述的「法式科幻片不善於硬科幻」
所謂的「飛船有生命」並非感性的說法,而是字面意思——無法阻男主之下,女主趁機大展神跡,召喚與釋放出飛船內的一名女體,
自此,故事也朝向神棍片方向發展。
於是乎,震驚不已的男主,將女主抓上飛船,不顧上級的禁令和維修師反對,好奇害死貓般的追隨這具在他看來,從飛船中分離出的神秘飛天女體。
對於毫無敬畏之心和性饑渴的男主來說,這具女體可謂她完美的身材曲線也足夠驚豔,而對於觀眾來說,也可謂蔚為壯觀。
同時,霓虹配色與龐大軀體的女性形象,不禁使人聯想到《銀翼殺手2049》的相類場景設定,而本片的美學風格也可算作近年被炒熱的「賽博朋克」的概念範疇。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本片配樂統一採用了典型的1980年代電子合成器的復古曲風。
其實,本片的故事情節並不複雜,而它最注重表達的內容就是我們上文所提到的隱喻女性被剝削的議題,以及母系力量——
一路尾隨飛天女體的男主飛船,被引入到一座滿是飛船殘骸的垃圾場,
結果,急欲探求真相的男主質押著女主,下船搜尋鑽入一艘破船內的女體,不料遭到兩者合力反殺,
被自己的槍械穿膛
而實際上,這裡更像是一座「亂墳崗」飄葬著無數被男主之流擊毀掠奪的飛船「亡魂」
但同時,當「冤魂」積累到一定數量,當有一個女性領導人出現時,這裡便如同一座「祭臺」,
只待女主這樣一位真命天女的降臨,一聲令下,所有死亡並受困於飛船殘骸中的女體,被紛紛的復活召喚而出。
而「命運共同體」有時也是一把雙刃劍——
當善良的維修師本能的試圖去援救同伴男主時,暗中已然歸順女主的「女舵手」(自我報障,封死艙門從中阻攔,
不得已之下,維修師只好拆毀女舵手電線,而這與女主開腸破肚男主的鏡頭被平行剪輯在一起,震撼和諷刺效果都是不言而喻——
有時候,有些人的惡,是站錯陣營的迫使。
精彩的平行剪輯
如果說,片中五角玫瑰的圖騰象徵著重生和團結的女性力量,
那麼,每具女體私處的倒十字架光標,則象徵著一種反基督,反男權的意志,
她們不需要上帝的庇佑,她們自己創造了自己的神——
最終,所有的女體合而為一,化作一尊碩大無朋的神像,乃至輕易的吞噬了男主上級前來增援的整個艦隊,
而正如標題中的「女體崇拜」所言,擺脫人類生理構造的神女,也終將男主所代表的男權吸入胸腔生殖器內,孕育再造。
古羅馬有句諺語叫做:
「所有的英雄都是女性生的」
然而,在我們當今的中文網際網路上卻興起一股罵娘潮,一言不合就開飈「你/媽沒了這一切值得嗎?」甚至還誕生出nmsl(你/媽死了)的縮寫詞組。
所以,那些被認定是為家庭教育失敗產物的「活該被罵者」的父親是否負有責任?
如果女性或者母親這麼責任重大至關重要。
怎麼這世界男人稱王,罵名卻是女人來扛?
而所謂的「女拳」二字不足以形容這部電影,她甚至是在這個男性當政的分裂時代之下,對「母系社會」的一種呼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