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澤徵爾指揮:《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

2021-02-19 iMorning

1.點擊上方藍字「iMorning」訂閱;

2.訂閱成功後點擊「查看歷史消息」查看往期內容

地獄加洛普(Infernal Galop)

指揮:小澤徵爾

演奏:中國國家交響樂團

《天國與地獄序曲》,原名《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管弦樂曲,為奧芬巴赫所作輕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的序曲,作於1858年,同年在巴黎首演。《地獄中的奧菲歐》不僅是所有輕歌劇中最著名的一出,也是德籍法國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年)眾多輕歌劇作品中的翹楚。

在奧芬巴赫之前,蒙特威爾地曾和德國作曲家格魯克曾就同一題材先後創作過正歌劇《奧菲歐》和《奧菲歐與優麗狄茜》,這兩部作品都是西洋歌劇發展史上的重要作品。奧芬巴赫則把正歌劇改為輕歌劇,把悲劇改為喜劇,劇情改編為:音樂學院院長奧菲歐不務正業,偷偷至郊外與牧羊少女糾纏;其妻歐律狄刻美麗而驕傲,視丈夫為平庸之輩,也常去郊外與牧羊少年幽會。不巧,兩人在郊外相遇,大吵一場之後決定分手。化身牧羊少年的冥王得知此情,喜出望外,立即施展催眠術將歐律狄刻帶入地獄。奧菲歐剛因獲得自由而沾沾自喜時,神的化身出面幹預,命令奧菲歐前去懇求主神朱庇特準予領回妻子。奧菲歐無奈,只好乘氣球去天堂拜見朱庇特。在臨別時,眾學生合唱《老師,再見》為奧菲歐送行。在冥府中的情節與原悲劇大致相同,但最後,奧菲歐對再次失去妻子毫不悲傷,而是獨自興衝衝地回到人間。在結尾中,作者還借用希臘神話中眾神的種種言行影射諷剌了路易·波拿巴第二帝國政界人物的腐敗無能。

這部歌劇本身並不太出名,但這首序曲卻成為世人十分喜聞樂見的作品,經常單獨演出,還常常被引用到影視作品中。序曲自始至終貫穿著歡樂的喜劇氣氛,節奏明快、流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作者對整個歌劇作品的調侃色彩。(百度百科)

相關焦點

  • 經典天籟 | 雅克·奧芬巴赫《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
    《地獄中的奧菲歐序曲》(Overture Orpheus in the Underworld)是德籍法國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 歌劇《地獄中的奧菲歐》
    (視頻時長:02:02:07)(1997年 英文字幕 版)(視頻時長:02:32:19)(2019薩爾茨堡 版)雅克·奧芬巴赫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地獄中的奧菲歐》Orphée aux enfers三幕四場滑稽輕歌劇
  • 84歲小澤徵爾坐著指揮:音樂的激情無關年齡
    視頻中坐著感覺快要睡著,結果依舊爆發出無限能量的老人,正是被譽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之一的小澤徵爾。最近10年,因為身體原因,他已經闊別舞臺很久,但卻一直在致力於培養年輕音樂人。他的父親因對關東軍兩個核心參謀「板垣徵四郎」、「石原莞爾」極為崇拜,於是取了這兩個人名字中的「徵」與「爾」,小澤徵爾的名字便帶著「罪惡」誕生了。在他出生後的第二年,他們又舉家遷到了北京,因此,小澤徵爾的童年一直是在中國度過的,在上小學之前,他的大腦中所有記憶都是「黃包車車夫、新開胡同的石墩獅子、一口地道的北京話……」。一直到珍珠港戰爭後,他們全家才回了日本東京。
  • 他們都指揮過老柴的《1812序曲》,西本智實的版本你聽過嗎
    全名為《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該作品以曲中的炮火聲聞名,在一些演出中,尤其是戶外演出,曾起用真的大炮。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曲目開始時出現一個深廣的主題,代表著俄羅斯廣袤的領土和無限風光。後來樂曲進入發展部,一個侵略性的主題代表著法軍的入侵。再次轉到一個進行曲,表達的是俄羅斯人武裝上前線,準備抵抗侵略者。
  • 生日快樂,小澤徵爾
    1935年出生於瀋陽、幼年在北京度過,小澤徵爾是與中國交往最為密切的指揮家之一。從1978年首次在中國指揮算起,他來華有10次之多,大大超越了任何一位世界級的指揮家。但是他對中國音樂界的意義,遠遠超過這些數字,創辦的「小澤徵爾音樂塾」為中國一大批優秀年輕音樂家提供施展才華的舞臺。小澤大師與生俱來的樂感、精力以及熱情,得到了世界樂壇的一致喜愛。
  • 經典法國輕歌劇《地獄裡的奧菲歐》國內首次上演
    《地獄裡的奧菲歐》是奧芬巴赫最早的長篇輕歌劇, 也是作曲家借用希臘神話諷刺人世,以明朗愉快的音樂嚇破巴黎人膽子,而率先使奧芬巴赫被譽為「輕歌劇之王」的傑作。劇情的部分,亦因輕歌劇的製作方式常常被自由地更動,即興演出。
  • Naïve蒙特威爾第歌劇《奧菲歐》
    希臘神話中有關奧菲歐下地獄去拯救
  • 50首卡拉揚指揮的經典名曲,收藏了慢慢聽
    莫扎特 安魂曲 卡拉揚指揮維也納愛樂樂團 卡拉揚 管弦樂指揮
  • 柴科夫斯基《1812序曲》,永恆的經典!
    小澤徵爾指揮《1812序曲》        《1812序曲》是柴科夫斯基於1880年創作的一部管弦樂作品,全名《用於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的落成典禮,為大樂隊而作的1812年莊嚴序曲》。
  • 小澤徵爾85歲了:人生70才開始,我會試著走下去
    熟悉古典音樂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小澤徵爾,他是世界級的指揮大師,與鄭明勳和祖賓·梅塔並稱為「世界三大東方指揮家
  • 卡拉揚指揮蘇佩《輕騎兵序曲》
    畢業後主要擔任維也納各大劇場的指揮職務。  其創作風格輕鬆明快、優雅動聽。作品以輕歌劇、喜劇配樂和舞劇為主,共計二百多部。他是維也納輕歌劇體裁的創始人之一。代表作品為輕歌劇《輕騎兵序曲》,《詩人與農夫序曲》等 。 輕歌劇《輕騎兵》於1866年3月21日首演。
  • 音樂人Jinjing〖UZH〗推薦┃回眸一望,便是生死兩茫茫的《天堂與地獄》
    這是希臘神話中俄耳浦斯與妻子歐律狄克的愛情悲劇。俄耳浦斯天生具有非凡的藝術才能,是著名的詩人和歌手。正歌劇有二部,一是蒙特威爾弟的《俄耳浦斯》(音樂史上的第一部歌劇),二是格魯克的《奧菲歐與尤麗迪茜》。第三部便是今天要推薦的,德裔法籍作曲家雅克·奧芬巴赫的喜歌劇《天堂與地獄》(又名《地獄中的奧菲歐》),耳熟能詳的《康康舞曲》便是它序曲中的最後一段。《天堂與地獄》歌劇本身並不著名,但這首序曲卻廣為流傳,常在音樂會上單獨演奏,且被影視作品借用。
  • 萬千寵愛集於一身的音樂之神|漫談歌劇中的《奧菲歐與優麗狄西》
    當然希臘神話中奧菲歐並不是這樣死的, 奧菲歐是宙斯賜死的, 這裡呈現的是阿波羅把他帶走了。  3.法國作曲家夏龐蒂埃版  ▲法國作曲家馬克-安東尼·夏龐蒂埃第三,是巴洛克時期的法國作曲家馬克-安東尼·夏龐蒂埃(M-A.Charpentier,1643-1704)寫的《奧菲歐在地獄中》(Orphree aux Enfers),作於1686年,也就是巴赫和亨德爾一周歲的那年。
  • 小澤徵爾的人生紀實
    1976年2月3日,時任音樂總監小澤徵爾指揮波士頓交響樂團。1976年,因波士頓交響樂團的PBS系列節目《晚間交響樂》,小澤徵爾贏得第一座艾美獎。1994年,BSO為了紀念小澤與樂團的第20個樂季,揭牌了新的坦格伍德音樂廳「小澤徵爾音樂廳」。同年,他又因在文化節目《德沃夏克在布拉格》的個人突出貢獻,榮獲第二座艾美獎。
  • 日本指揮家小澤徵爾,一個世界級大師,為何把母親骨灰撒在中國
    古今中外,樂隊不乏,而樂隊中,一個指揮家可謂是靈魂一般的存在,他們掌握節奏,牽動表演。日本一位偉大的指揮家小澤徵爾便是指揮界的佼佼者,作為一個世界級的大師,他卻將自己母親的骨灰撒在了中國,這是為何?在上小學之前,小澤徵爾腦海中皆是對於北京的記憶,當無奈返回東京之後,他亦未曾忘卻這段記憶,並且內心深深熱愛著中國這片土地。而當時年少的小澤徵爾已經初初顯露了自己的音樂天賦。小澤徵爾的母親是一個十分具有音樂天賦的人,她在其年幼之時便會吟唱許多彌撒曲,待他稍長之後,便會引導他一同合唱。
  • 門外漢聽古典樂 | 30-4 柴可夫斯基作品導賞-《1812年序曲》Op.49
    以下為文字稿整理:小v老師柴可夫斯基寫於1880年的作品《1812年序曲》,是他交響音樂作品中最形象鮮明、通俗易懂和備受歡迎的作品之一。《1812年序曲》採用俄羅斯人民在1812年英勇抗擊拿破崙侵略的歷史性勝利為其主題。
  • 【今日名曲】柴可夫斯基《1812序曲》
    為了紀念1812年庫圖佐夫帶領俄國人民擊退拿破崙大軍的入侵,贏得俄法戰爭的勝利。該序曲於1882年8月20日在莫斯科救世主大教堂首演。(馬克·埃爾德金/Proms 2004) 「序曲」原指歌劇、芭蕾舞劇或清唱劇等的開場音樂,19世紀以來,作曲家常採用這種體裁寫成獨立的管弦樂曲,其結構大多為奏鳴曲式,並加有標題。《1812序曲》即屬於獨立、有內容的管弦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