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死後,治喪場面有多大?抬棺最多需要多少人?】袁世凱稱皇帝後,因全國上下的反對,最後氣惱成疾。「夜間失眠」,「喜怒不定」,時而暴跳如雷,時而呆若木雞。雖經中西名醫多方醫治,三兒媳「割股療親」,都無濟於事,最終於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一命嗚呼,終年57歲。
袁世凱死後,在懷仁堂停靈21天。6月28日起靈,用火車運至彰德洹上村家中,又停靈開弔,至8月23日下葬於太平莊,前後共用78天。
袁世凱死訊傳出以後,獨立各省懸旗祝賀,護國軍「三軍雀躍,萬眾歡騰"。但是,北京政府卻下達命令說「所有喪葬典禮,應由國務院轉飭辦理人員,參酌中外典章,詳加擬議,務極優隆,用副國家崇德報功之意。」喪禮及喪葬費用,北京政府撥款50萬元,又由段祺瑞、王士珍、段芝貴、張震芳等袍澤捐款25萬元。
通令全國下半旗,禁止民間娛樂活動一天。文武百官服喪,停止宴會27天;還要在停靈期間組織人每天輪流去靈前行禮。駐京軍隊按日分班到新華門外舉槍致哀。出殯時,大總統黎元洪到新華門恭送。總攬北洋政府大權的國務總理段祺瑞,率百官執紼步行到車站,並送喪到彰德。靈車從車站出發時,鳴禮炮101響。
袁世凱的喪葬,在家庭內部,是由其長子袁克定主持的。袁克定熱衷帝zhi,曾私鑄「大皇子印」。袁世凱病重時,就由他代替批閱公文。現在他仰承父志,把喪事辦得無比隆重奢華,處處模仿清室帝王儀注,把袁世凱裝點成「大行皇帝」一樣。
袁世凱遺體入殮時,沒敢穿原準備「御極大典」時用的,花了80萬元的兩襲龍袍,又不甘心穿大總統服,於是便把1914年12月23日冬至,仿效皇帝在天壇祭天時穿的一套行頭拿來,頭戴平天冠,身穿十二章大禮服,下圍有褶繡千水紋紫緞裙。這副非驢非馬的打扮,卻也正好和他既是總統又是皇帝,一會兒總統,一會兒皇帝,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當上皇帝的身份相稱。
袁世凱的喪葬執事,由曾經承辦過清室帝後喪事的永利槓房辦理。用的是皇槓,槓夫32名。棺罩用黃緞底繡龍、雲、水紋。出殯時,也由32名槓夫將靈柩抬至新華門外,換80名槓夫的大槓。
袁世凱出殯的路線是:從懷仁堂南出新華門,過天安門,出正陽門,到京漢路車站(即前門車站)。沿途布滿軍警,黃土鋪路,清水淨街。殯儀行列由警察、保安隊開道。然後是陸軍儀仗隊一個團,海軍儀仗隊一個連。總統府軍樂隊、華樂隊各七八十名,奏著哀樂。
另有清音一份,奏笙、管、笛、簫、九音鑼等鼓樂。五棚僧、道、喇嘛,穿著鮮亮的法衣、道袍,手執引幡、經幢,吹奏法器。撒紙錢也與眾不同,幾輛轎車載著黃紙錢,撒滿沿街。指揮喪儀行列行止的催押鑼有五對。紅緞子做的銘旌特別高大,由22名槓夫抬行。
其他打香幡、傘、扇和各色繡旗的,抬香亭、彩亭和金山、銀山、鹿、鶴、奴婢冥器的,執金瓜、鉞、斧、朝天蹬和各種木製金漆槍刀、虎頭牌的,共幾百人,都穿著各色鑾駕衣。拿花圈、輓聯、雪柳的,計二三百人,都穿著一色的白孝衣。小拿48名,用方盤託著袁世凱生前愛玩的古董玉器。他們還負有「助哭」即幫助孝子哭泣以增強悲哀氣氛的使命。
行列中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大車一輛,內放「皇帝」應用的各式器皿。執事們手執長槍,身背弓箭,騎在馬上。12對黃鷹、細狗、駱駝、蒙古包,披紅掛彩。這些都是清朝皇帝外出時的排場。還有影亭一座,設袁世凱的大照片一副。
魂轎一乘,其中供著袁世凱的魂牌,由袁的衛隊1百多人護送。黃色繡緞座傘下,由侍衛牽著袁世凱生前的坐騎一匹,槓夫抬著虎皮椅一座。在魂轎前後,還有袁世凱花40萬元特製,供登極使用的金漆盤九龍嵌珠寶皇帝寶座。花24萬元雕成的傳國玉璽——「中華帝國之璽」,以及御寶——「皇帝之寶」,都由穿緙絲鑾駕衣、著金邊大黃帽的槓夫拾來了。大概袁世凱,還想到陰曹地府坐上皇帝寶座發布詔令吧!
執紼送喪的賓客有外交使節、文武官吏、清室代表、生前侍衛侍從、門生、親戚等。
袁克定頭戴麻冠,左手持魂幡,由兩個侍從扶著,帶領他的16個弟弟在靈柩前行走。靈柩後有48名後護刀槍手。再後是袁世凱的大太太于氏、8個姨太太、13個女兒、幾房兒媳婦和其他女眷,都乘坐轎子或馬車,帶著丫環僕婦。
于氏麻布包頭,穿麻衣,手捧青玉寶瓶,內裝各種祭品少許,以備死者在陰間享用。按民俗,寶,瓶應由大兒媳抱持;讓大太太來捧,這是依清廷規矩辦事。
送喪隊伍前頭到達前門車站時,大槓還在新華門口。這天,京漢路局為袁世凱運靈,開了三列專車。一列是隆裕太后死時曾經用過的靈車新裝修的,運送袁的靈柩及家屬。一列運儀仗、執事、工匠、俠子、衛兵。政府官員坐在第三列車內。
出殯時,除了在前門車站由段祺瑞舉行盛大的路祭之外,火車經過保定、邯鄲時,當地官更在車站祭奠。
靈柩運到洹上後,停靈在家,重新念經、開弔。弔喪者絡繹不絕。每天要為弔喪者開幾十桌乃至上百桌酒席。
8月22日,袁宅舉行了「點主」儀式。點主就是事先將木主牌位上的「主」字,少寫一點,寫成「王」字,點主時由題主官用硃筆在「王」字上加上一點。袁的木主用的是金絲楠木,雕龍紋,犀牛座,二三尺高。袁克定請了徐世昌為鴻題官。當派人去迎接徐世昌時,儀仗沒用袁世凱時代徐世昌的官銜牌,而是用的徐曾任清朝的各種官銜。這是考慮到袁世凱當過皇帝、總統,故而採用變通辦法。
23日上午出殯,仍用北京運去的各色儀仗,80人大槓把靈柩拾到墳地。
1909年,袁世凱被革職蟄居於洹上村時,曾請堪與家在宅地北面太平莊圈買了2百畝土地,作為墳塋地,廣植松柏,此時已是鬱鬱蔥蔥。袁世凱靈柩即下葬於此。墓地按照皇帝陵格式布局,由河南巡按使田文烈負責營建。陵墓自南而北,最前面是大門,有牌樓一座,立豎匾。
袁克定本要題「袁陵」二字,徐世昌怕引起公憤,改題為「袁公林」。門內二三丈寬的白石甬道,道旁望柱、石馬、石虎、石獅、文官武將,東西相對,共12對。碑亭一座,徐世昌題「大總統袁公世凱之墓」。東西值房各三間。其後,再一座大門,門後有東西配房各五間,其間有銅鼎爐一座。之後有享堂七間,署名「景仁堂」,堂內正中供奉牌位,兩旁陳列袁生前的衣冠佩劍。所有建築物,都用綠色琉璃瓦覆蓋。再後為墓臺,設石供桌、石香爐。
最後是高一丈二尺的圓形寶頂,下面澆鋼筋混凝土,上面圓砌青石,頂封草皮,有隧道通墓穴。墓穴有儺龍紋大石門兩扇,中為石室。三間大殿置漢白玉石床、石桌,也都雕龍紋。石桌上供著袁愛好的古玩,燃金燈兩盞。全部工程到1918年6月才完成。
大槓抬到墓地後,改用24人軟槓,把棺木抬入墓下石室,到晚上,按擇定的時辰,放到石床上就位。」家屬親友行禮後,所有人退出,關上石門。焚化冥器,葬禮結束。
袁世凱的喪葬極盡奢侈。然而,豪華的殯葬儀式和宏偉的基地建築,徒給後人留下更多笑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