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洛伊德之死」再次觸動了美國社會最敏感的神經——「黑與白」。
此事件引發的全美示威浪潮已持續近2周,從2014年弗格森槍擊案到「佛洛伊德之死」暴力執法再次撕開了這個「警察國度」的傷疤。
平均每月135人被逮捕後死亡
警察暴力這一問題在美國到底有多嚴重,無從知曉,原因是沒有可信的全國性數據。
美國《政治報》曾報導,數據缺乏則是因為警方對相關信息秘而不宣。
1994年,美國出臺聯邦法律「暴力犯罪控制和執法法案」,要求司法部每年就警察「過度使用武力」發布報告。然而,這項立法卻從未被嚴格執行過。
而據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8日報導,與其他發達國家相比,美國警察似乎更暴力、更常射殺犯罪嫌疑人,其中黑人受影響的程度尤其嚴重。
報導稱,雖然欠缺官方數據,不過美國司法統計局(BJS)從媒體相關報導統計後發現,僅是從2015年6月至2016年3月的10個月時間,全美共發生1348例犯罪嫌疑人在警方逮捕、拘留期間死亡事件,平均每月135例、相當於每天有4人被警方逮捕後死亡。
英國監管機構數據顯示,在相近時間內,英國僅有13人在逮捕、拘押期間死亡;澳大利亞在相近時間內則有21人因警方逮捕或拘押而死亡。CNN根據數據推估,美國警察每進行10萬次逮捕行動,就會有12名嫌疑人死亡,相較之下,澳洲為5人,英國則為2人。
另外,相較於其他發達國家,數據顯示美國警察也更傾向嫌疑人開槍。據美國聯邦調查局(FBI)數據顯示,2018年內有407人被警察「正當槍殺」,且該數據相比往年已有下降趨勢。不過,《華盛頓郵報》(Washington Post)則統計,2019年共有1,004人遭警察擊斃。
而據《美國健康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Health)於2016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美國警察更傾向於對黑人動用武力。研究顯示,美國黑人被警察擊斃的可能性是白人的三倍之多。
此外,美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監獄人口,以及全球最高的人均監禁率。根據2018年統計數據,美國每10萬人就有655人在服刑,相較之下英國140人、加拿大114人、法國100人、義大利98人、德國75人、日本41人。
高犯罪率下的「以暴制暴」
從客觀上講,社會治安差、高犯罪率、龐大的槍枝持有量都是美國警察實施「暴力」的原因。
美國是世界上槍枝暴力最嚴重的國家,頻繁發生的大規模槍擊事件已成為美國的標誌性特徵。英國《鏡報》網站2019年12月30日報導,根據「槍枝暴力檔案室」的數據,2019年美國共發生415起大規模槍擊事件,平均每天超過一起,達到自2014年統計該數據以來的歷史新高。
暴力犯罪數量驚人。聯邦調查局2019年發布的《2018年美國犯罪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共發生1206836起暴力犯罪案件。其中,謀殺案為16214起,強姦案為139380起,搶劫案為282061起,重傷案為807410起。美國司法統計局2019年發布的《全國犯罪受害調查報告》顯示,2018年美國共有330萬名12歲以上居民遭受暴力犯罪侵害,這一數據已連續三年增加。
美國警察裝備已成軍事化
聯邦調查局「全國犯罪案件報告系統」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共報告了近660萬起刑事犯罪,涉及近700萬名受害者。皮尤研究中心網站2019年10月17日報導,聯邦調查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美國暴力犯罪結案率僅為45.5%,財產犯罪結案率僅為17.6%。以上數據給美國警察更多「暴力執法」的空間。
美國最高法院和「殺人執照」
美國警察之所以敢輕易朝平民開槍,是因為有張「免死牌」——《密蘇裡州修訂法規》第563章規定,「在實施逮捕或者防止嫌疑人逃脫羈押時」,如果警員「合理地認為」逮捕對象已經犯下或準備犯重罪,如不立即實施抓捕可能對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危害,那麼警員有權使用致命武力。
就是說,能不能開槍、該不該開槍,美國警察自己說了算,並且全美的法院也更傾向於尊重執法者的判斷。
美國著名律師切斯·馬達爾坦言,在全美範圍內,這條法規並不特殊,它完全符合美國最高法院的法哲學。至於怎麼「合理地認為」,那就要看每一個面對歹徒的警察了。
而在9·11之後,藉助《愛國者法案》,美國警察的權力更是迅速膨脹。
為了維護警察的權威,美國法律還規定:任何人都不能對正在執行公務的警察人員作出任何形式的威脅、襲擊和幹擾,其中威脅就包括了口頭上的言語威脅。
如果嫌疑人試圖反抗,警察就有權力在防衛中將其擊斃。
除了執法權多、自衛權大、受法律袒護外,美國警察還擁有一個強大的「靠山」——警察工會。
如果警察涉及暴力,警察內部會先進行調查,當然得出的結論也是「自罰三杯」了事。
根據《紐約時報》公布的數據,從2013年至2019年,每年都有至少1000名美國人死於警察暴力執法。儘管如此,因過度使用武力而被定罪的警察卻極少。美國「警察暴力執法地圖」組織稱,從2013到2019年,99%的執法致死案件沒有人被定罪。
封面新聞記者李春 編譯 部分內容綜合新華社、央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