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個懂古典音樂的很酷的人

2021-01-18 澎湃新聞
做一個懂古典音樂的很酷的人

2020-07-08 10: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在歌劇中,你領略了另一個世界,那是一個由眼淚、鮮血、痛苦、激情組成的世界,遠離日常生活,它成為你擺脫日常生活的一個出口。它的激情喚醒了你,讓你重新認識自己。人生中有很多悲痛地哭不出來的時刻,但你卻可以為這首詠嘆調輕易流淚。

你是在這樣的故事裡,讀懂了愛情。短的是愛情,長的是人生。

——田藝苗

文 / 田藝苗 圖 / 網絡

編輯整理 / 田藝苗的田

看到有網友做了一個《古典音樂裝腔指南》,包含1234不少條目,教大家如何談論古典音樂才顯得內行。比如,凡是耳熟能詳的樂曲,避免提它的標題,而要報編號,比如,巴赫BWV1001,莫扎特K466,貝多芬OP.135,這樣才顯得專業;凡是盡人皆知的音樂家,談論他的作品還不如聊聊他的八卦;談論卡拉揚等指揮明星更沒有新意,不如分析小眾指揮家克萊伯、切利比達克來得有腔調。

當然這是諷刺一些自以為聽古典音樂就高人一等的裝腔樂迷。

但聽古典音樂真的是我們人生中一件很酷的事情。

我曾經寫到過,一個匆匆趕路的年輕人,在細雨中穿過熙攘的斑馬線,如果他此時耳機裡播放的是巴赫無伴奏,他大概會對自己的未來更有信念,好像懷揣一個秘密的理想,讓他焦慮的神情也顯得高貴有詩意,與那些為生計奔波的普通青年不太一樣。一個人聽的音樂是高雅的,他的形象面貌會更有氣質,他也不會說出難聽的話做出難看的事情,他多少可以克服一些做人的弱點。

後來我發現,這樣的想像太過浪漫了。

一直生活在學院裡,我不太了解社會中佔多數的上班族。直到去到市中心的豪華玻璃大廈裡講課,看到一張張興奮又拘謹的面孔,我才知道藝術對於他們到底意味著什麼。在眾人豔羨的頂級地段的大廈中工作,其實裡面的工作大多按部就班,分工細微,消滅個性,996甚至更長,每個人都是龐大流水線中的一個零件,因而大家穿同款西裝,拎名牌手袋,個人審美趣味也趨於標準化,閒暇生活以娛樂填充,與他人步調與形象一致帶來了安全感。他們在想什麼?等著存足夠的錢退休?有沒有分裂感和窒息感?他們為什麼對古典音樂充滿渴望和仰慕?或許是音樂可以讓他們產生一些升華,一些希望,讓他們在按部就班之外的日常生活中多一些表達情感和沉思的契機。

他們問,如何聽音樂?

怎麼說呢,你聽就是了。首先,要相信你的內心聽覺。

聆聽是一種私人體驗,最好不要一開始就去相信音樂導讀、樂評人和所謂的聆聽規則。

音樂欣賞書籍大多按照音樂史的進程來介紹,好讓大家對西方古典音樂有一個全景觀察。但這樣會讓普通樂迷倒了胃口,一上來就給你聽中世紀啊巴洛克啊,這些古老的音樂缺乏張力,容易讓人昏昏欲睡。我個人建議,從最吸引你的樂曲開始,也就是按照可聽性來,可從浪漫派進入,再到古典主義,到巴洛克,之後來到更古老的中世紀和更現代的20世紀,最後再對西方音樂來個歷史性的全面梳理。

最開始,我們因為一支詠嘆調不能自己。《我親愛的爸爸》,《晴朗的一日》,《你好像在花叢中》,《聖潔的女神》,你為它心弦驚動,為它著迷。它像詩句放慢了你的人生。旋律飛翔的時候,庸庸碌碌的生活忽然有了詩意,它們讓你從此變得不同了。

然後把普契尼的所有歌劇都找來看。在歌劇中,你領略了另一個世界,那是一個由眼淚、鮮血、痛苦、激情組成的世界,遠離日常生活,它成為你擺脫日常生活的一個出口。它的激情喚醒了你,讓你重新認識自己。人生中有很多悲痛地哭不出來的時刻,但你卻可以為這首詠嘆調輕易流淚。

《蝴蝶夫人》看過很多遍。到後來,你不再只為「晴朗的一日」吸引,你發現,花園裡的情人二重唱才是最美的,那是人生最無法重現的綻放時分。而美國男孩動情的歌唱,與最後的悔悟,還不都是一樣的調子。你發現了歌劇的秘密,進而發現歌劇作曲家的竅門,合唱、對唱、情節、詠嘆調、人物個性全都紋絲不亂,樂隊並非亦步亦趨作伴奏,而是與唱段呼應、起伏,一起講述悲喜。你是在這樣的故事裡,讀懂了愛情。短的是愛情,長的是人生。

有些樂迷最先是迷上蕭邦的樂曲。蕭邦的音樂相對通俗,曲調優美,線條清晰。聽完蕭邦,意猶未盡,隨後找了各種浪漫主義風格的鋼琴小品:舒曼的《童年情景》、舒伯特的《即興曲》,李斯特的《愛之夢》,孟德爾頌的《無詞歌》。浪漫主義時代的音樂情感豐沛,個性鮮明,直抒胸臆,富有感染力。

可能由此愛上了鋼琴,依個人喜好,去比較各種演奏版本,聽鋼琴明星的炫技之美,鋼琴藝術家清高的格調,鋼琴哲學家深邃的聲部組合;去分辨法國鋼琴學派的觸鍵之美,德奧派系穩健深邃的格局。

很多人都喜歡古典樂,但是也有很多人說想聽但是聽不懂,就像看抽象畫,欣賞不來不如不看。田老師的《十分鐘讀懂名曲密碼》將會讓你對古今中外的150首世界經典名曲有深入的品鑑和了解,同時了解每首經典背後的故事和傳頌理由。

原標題:《做一個懂古典音樂的很酷的人》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為什麼古典吉他懂的人少
    學習古典吉他的人少,懂的人自然而然也就少了。下面是小編給我們收拾的為什麼古典吉他懂的人少,供我們參看!  為什麼古典吉他懂的人少  古典吉他比較難學,並且「陽春白雪  民謠吉他入門只需幾個月,一年現已學有所成,三年現已算」大師 了  而古典吉他 是國際三大樂器之一(鋼琴,小提琴,古典吉他) 是正統的典雅樂器,(彈民謠的人一般連五線譜都看不懂的只會看六線)。古典吉他入門一年,學有所成要三到五年,想做大師啊,每個十來年一般是不可的。
  • 聽古典音樂的孩子,不會變壞;聽得懂古典音樂的人,才是真精緻
    古人不能無樂,樂則必發於聲音,形於動靜;而人之道,聲音動靜,性術之變儘是矣。故人不能無樂,樂則不能無形,形而不為道,則不能無亂。」《荀子·樂論》荀子在文中對文藝和政治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他認為人不能沒有音樂,音樂可以感化人心,是人的情感之自然流露,所以具有特殊的陶冶人心靈的作用,這種作用能使風俗醇正而社會安寧。《樂論》中最大的貢獻是提出了「音樂——人心——治道」的「觀樂知政」模式。
  • 高科技+芭蕾+古典音樂+木偶+童話,這個兒童劇有點酷
    在剛剛可以被稱為「小夥子」的年齡,穿著緊身的舞蹈褲在大鏡子前踮著腳尖跳舞,這並不是什麼「酷」的事情。」 在這50個姑娘中,有一個叫艾蓮娜。那倆警察傻眼了,「這是我這輩子見過最酷的事情!你們想待多久就待多久!」
  • 100首古典音樂收藏
    跟他交流過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一開口就能讓人放鬆下來。」郎朗說:「雪楓老師以輕鬆、幽默、自然的方式讓每個家庭體會到音樂的本質。」作家梁文道說:「他的文學閱歷極為廣博,同時是最資深的古典音樂評論家。」
  • 郎朗:想讓古典音樂酷起來
    如今的他,可以面帶微笑,用自黑解嘲的方式對待外界的非議和指責,讓人不禁佩服他超強的抗壓能力。而這種能力,與他從小的家庭成長環境密不可分。01 父母為郎朗託起一片音樂的天空1982年,郎朗出生在瀋陽的一個普通家庭。
  • 眾多音樂家推薦 聽古典音樂一定要聽他來講!一個「音樂瘋子」.
    」他不拘一格,通古今、懂詩書、曉音律,是這個快節奏時代裡的真正靜的下心來的雅士。一本書、一碟唱片,他一坐就是一下午。跟他交流過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一開口就能讓人放鬆下來。但享譽全球的中國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卻評價:「雪楓在我眼裡就是音樂家,他讓更多的人走進音樂。」雖然小時候學過小提琴和小號,但劉雪楓並沒有走上音樂專業道路。在那段時間裡,他領悟了一個道理:「把樂器演奏得很專業的人,未必就一定是愛音樂的人。」而反過來,喜歡音樂的人,也未必非得學樂器,學樂理。
  • 音樂而非古典音樂 簡談音樂的一些誤區
    經常會看見樂評評論一些古典音樂,之前我們也寫了很多關於古典音樂入門的文章,皆在為大家提供一些可能的儘快進入音樂途徑。但音樂的本質是,這是一種聽覺上的享受,而非視覺上可以表達出來的,在閱讀了大量的書籍和樂評之後,就真的能夠「讀」懂音樂了麼?
  • 100首你必須知道的古典音樂名曲……
    跟他交流過的人都一致認為:「在這個浮躁的年代裡,他一開口就能讓人放鬆下來。」郎朗說:「雪楓老師以輕鬆、幽默、自然的方式讓每個家庭體會到音樂的本質。」作家梁文道說:「他的文學閱歷極為廣博,同時是最資深的古典音樂評論家。」
  • 新年新願·DIGIX Live 音樂鑑賞會現場直擊:華為Sound帶你感受古典...
    嘉賓演奏分享:懂古典音樂的人很酷、很超然  伴隨著鋼琴與弦樂合奏的《藍色多瑙河》輕柔悠揚的曲調,新年新願?DIGIX Live音樂鑑賞會正式拉開帷幕。隨後田藝苗老師開始分享她對古典音樂的看法:「懂古典音樂的人,是很酷的。古典音樂是經過幾百年沉澱下來的經典品質,聆聽和學習古典音樂就是領會、探索經典品質的過程。古典音樂也代表著高標準,真正的樂感不僅僅是有感情的演奏,而且是要讓人們聽到生命靈魂的感覺。」  那麼如何學會鑑賞古典音樂呢?
  • 進入古典音樂世界
    當時的流行樂唱片都是彩色的,代表俏皮時髦,黑色的全為古典音樂或平劇,一看就讓人覺得嚴肅落伍。我也常聽收音機,最愛美軍電臺。主持人的話雖聽不懂,但播的西洋流行歌特別吸引人,而且和美國完全同步,能知道每周的排行榜升降,讓我這頭城的鄉下小孩,滿腦袋都是美國通俗音樂。上初二那年,由於曠課太多,又經常跟老師頂嘴,終於被頭城中學開除,只好留在家裡跟父親學木工。
  • ​何謂懂音樂? ——2016上圖《維也納古典樂派巡禮》 系列講座開講啦
    何謂懂音樂?
  • 把古典音樂當背景,可惜了
    不知你是否有耐心看完,不過我相信,一定有人跟我一樣,全程目不轉睛地盯著這三個小人,驚嘆著古典音樂和現代動畫的奇妙結合。這支動畫視頻由Youtube博主DoodleChaos製作,其背景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糖梅仙子》。自上線以來,已突破了150萬播放量。在三個小人上上下下、時快時慢的移動那些時刻,百年前的古典音樂仿佛忽然變「活」了。
  • 聽完這100首古典音樂,你的氣質將不同凡響!
    在他身上,我看到了一個男人最極致的樣子,他身上獨特的迷人氣質,和古典音樂不無關係。到今天為止,李健每天聽的音樂有一半以上都是古典音樂。他說:「古典音樂是所有音樂的源泉,是海洋,所有的音樂類型都和它有關」。可以這麼說:跟古典音樂相伴的人,總是很有魅力,在各個領域都表現優秀。
  • 郎朗、李健、譚盾的音樂摯友:他讓古典音樂飛入尋常百姓家
    成年人的世界裡,除了長胖和脫髮,其他都不容易,現代人活成了一個「貝殼」,緊緊閉著,不肯打開,因為裡面太柔軟、太怕受傷。但享譽全球的中國作曲家、指揮家譚盾卻評價:「雪楓在我眼裡就是音樂家,他讓更多的人走進音樂。」雖然小時候學過小提琴和小號,但劉雪楓並沒有走上音樂專業道路。在那段時間裡,他領悟了一個道理:「把樂器演奏得很專業的人,未必就一定是愛音樂的人。
  • 想幸福的人為什麼一定要聽古典音樂?這是我見過最好的回答
    劉雪楓,一個與古典音樂終身相伴的人。跟他交流過的人,都一致認為:「他是這個時代裡,最好的古典音樂領路人。正如雪楓所說:「人的一生有音樂相伴,精神就會獲得滿足。古典音樂,是可以給人帶來伊甸園般幸福體驗的魔法。」
  • 安德列·裡歐:讓古典音樂變酷(2019馬斯垂克音樂會)
    華爾茲、電影音樂、音樂劇、歌劇和打擊樂器等完美結合,安德列·裡歐讓觀眾們充分地享受了音樂的最大樂趣。優美而熟悉的旋律、幽默而明快的舞颱風範、一流的表演藝術家,這就是安德列·裡歐燴制的一頓歡快的音樂大餐。音樂會的亮點是150對舞伴,將馬斯垂克的歷史中心變成了世界上最大的舞廳。欣賞這場盛大音樂會的激動人心的視頻,與華爾茲國王一起燃起激情的焰火。
  • 焦元溥:聽古典音樂沒有任何好處
    古典音樂很難,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去做。
  • 一座城,一個私家音樂圖書館,一個公益天一音樂館|有煙火氣的古典音樂
    「為什麼我們不愛古典音樂呢?因為你總叉著腰普及,卻不蹲下來分享呀!」在戚繆笛心裡,音樂教育應該是一場平等對話。他更願意變「推廣普及」為「分享」。巧了,戚繆笛確實有這樣一個善於發現好館子的朋友——洛奇,寧波李惠利醫院的中醫,也是洛奇音樂圖書館的創辦人。因愛樂而結識,十多年的知音了。洛奇2000年開始,就自發在圈內分享古典音樂、收集黑膠唱片,多年的愛樂發燒友,燒錢自然免不了。直到房間快裝不下黑膠寶貝們了,圈子也越來越大了。2012年,洛奇「燒」了把大的,建個音樂圖書館!
  • 流行音樂與中國古典詩詞
    作者:中國音樂家協會流行音樂學會常務副主席 陳小奇  永遠跟著時代走,緊跟審美潮流  什麼是流行音樂?在中國大陸,流行音樂與民族音樂、古典音樂並列,成為三大音樂形態。
  • 超級古典音樂歌單,聽一遍就入坑
    孤獨的時候,音樂似乎都聽得懂你的心事,仿佛是個和你說話的朋友,在你耳旁娓娓道來;畢業的時候,音樂有使時間凝固的力量,仿佛指針就停滯在鳳凰花開的那一段時光;音樂能讓我們在逆境中堅韌,可以讓人發洩所有的情感,也可以讓人勇往直前。田藝苗老師說:語言的盡頭,才是音樂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