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接地氣的中醫乾貨,點上方藍字+關注
赤腳原創的中醫知識系統,目前已有4張專輯,可直接點擊閱讀學習。
專輯1|基礎理論,中醫入門必學。
專輯2|九種體質調理課程(全是乾貨)
專輯3|100味中藥通俗解讀(最新版)
專輯4|365種常見病症調理(精華版)
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生活裡的小故事:
夏天天氣熱,我們全家人一起去遊泳,遊累了就坐在沙灘邊休息。
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較強嘛,這時候女兒注意到沙灘邊上有很多從水裡衝上來的垃圾,就問:爸爸,水裡面的垃圾怎麼全部衝到沙灘上來了呢?
問者無意,聽者有心。
我心裡一想:最近碰到很多讀者朋友在諮詢關於黃褐斑的問題,實際上同一個問題呀。
水裡面的垃圾衝到沙灘上來,就變成沙灘上的垃圾。
血液裡面的垃圾衝到臉上來,就成了黃褐斑呀。
當我把這個道理徹底想明白之後,心中大喜,蹭得一下跳了起來,嘴上念叨:我終於明白了。
全家人莫名奇妙地看著我,問我:你明白個啥?
我笑了笑說,明白了一個醫理。
我想大家都清楚:沙灘上的垃圾,為何會留在沙灘上?
是因為水有潮起潮落,潮起的時候把垃圾湧向岸邊,潮落的時候垃圾就留在岸上。
關於黃褐斑,稍微懂點中醫的人也明白:黃褐斑,是因為血液裡的垃圾毒素留在臉上。
可是,血液裡的垃圾,為什麼會留在臉上?
這個問題,如果不弄明白,是解決不了黃褐斑的。
很多的女性朋友臉上長黃褐斑,女人天生就是愛美的,身體哪裡有毛病都可以接受,就是不能在臉上。
所以,一定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掉黃褐斑的。
如果找西醫諮詢,西醫往往有一個標準化答案來回覆你:內分泌失調。
你接著問:內分泌為什麼失調?內分泌失調有解決辦法呢?
這基本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基本沒有答案了。
如果你去找中醫諮詢,不外乎肝氣鬱結或者血瘀,你問該怎麼治? 無非是疏肝理氣或者活血化瘀。
有沒有效呢?
有些有效,有些無效。
因為這黃褐斑確實也是疑難雜症,沒有一個中醫敢打包票說一定給你治好。
這黃褐斑症狀也有輕有重,越是病程長的越難調,女性在絕經之後更是難調。
大家可以一起來思考一下:血液裡的垃圾,為什麼會留在臉上?
這實際上,就是潮起潮落原理。
潮起的時候,血液垃圾衝向皮膚,潮落的時候,垃圾容易留在皮膚。
想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能理解黃褐斑的普遍規律。
第一,黃褐斑為什麼喜歡長女人的臉上?
因為女性有潮起潮落的周期,女性的月經就是一個潮起潮落的規律。在月經前,就是漲潮期,這時候氣血充盈,把氣血衝到人的體表。等到月經來了,就是潮落期,氣血往下走,這時候血液的垃圾容易留在體表。
第二,黃褐斑為什麼在春夏季最為明顯?
有黃褐斑困擾的女性朋友最清楚,黃褐斑到了春季夏季就明顯,一到秋天就開始淡了。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春夏為陽,大自然陽氣旺,人的氣血從內出表,氣血衝到體表來之後,黃褐斑就明顯了。
到了秋季之後,大自然陽氣要潛降,人的氣血從外開始內收,黃褐斑就淡化了。
第三,女性在28歲以後最容易長黃褐斑。為什麼?
這張圖是我之前分享過的,關於人之生命規律圖。女性在28歲是一個分界嶺,大家可以看到在21歲之前為陽,21到28歲是一個過渡期,到28歲以後就為陰了。
陽是生發的,陰是內收的。
可以理解成:21歲之前是漲潮階段,28歲以後的退潮階段。
漲潮的時候把垃圾衝向岸邊,退潮的時候才能看見岸上的垃圾。
我想,我們每個人都找到了答案:
為什麼臉上長黃褐斑?
就是退潮後留在沙灘的那些垃圾。
那怎麼解決黃褐斑呢?
就是要想辦法處理掉沙灘上的垃圾。
說來輕巧的一句話,執行起來確實非常困難的。
如何清除沙灘上的垃圾?
有朋友也許會想到:把這些垃圾撿起來丟垃圾桶裡不就可以了嗎?
如果真是沙灘上有垃圾,這個方法當然是最直接的方法。
但是在人體裡面,找個什麼工具去把臉部的垃圾撿起來呢?
這是非常困難的。更何況,你這次撿起來了,新的垃圾還會衝到岸上來,還會產生新的垃圾,這方法是治標不治本的。
那還有什麼方法呢?
既然黃褐斑是因為潮起潮落原理得的,也自然可以利用潮起潮落原理來調理。
還是回到沙灘上的那堆垃圾,要清除這堆垃圾,有幾個關鍵步驟。
第一步,要重新漲潮。沙灘上的垃圾,還得利用潮水衝回到水裡。如果不能形成重新漲潮,沙灘上的垃圾是不可能重回水裡的。
第二步,退潮的時候要乾淨利落。退潮是清除黃褐斑的關鍵一步,在退潮時如果拖泥帶水就容易導致垃圾停留,在退潮時乾淨利落,就能把之前沙灘上的垃圾衝刷乾淨。
第三步,需要清理水裡的垃圾,防止垃圾再次衝上沙灘。
回到黃褐斑的調理,也是同樣的思路。
要重新漲潮,就是要補充體內氣血,讓氣血再次衝到體表。
退潮的時候要乾淨利落,就是在女性來月經的時候,要讓經血能幹淨利落排出。
清理水裡的垃圾,就是要活血化瘀,清掉身體血管裡的瘀血毒素。
為什麼說黃褐斑是難治之症?
上面講的這三步,每個步驟都是非常難做到的。
而且要順應身體陰陽變化的規律,去做順水推舟的事情,才能達到調理的效果。
女性要重新漲潮,難不難? 越是年輕的人,黃褐斑時間越短越好辦。年齡越大就陽氣不足,氣血也虧虛,越難形成漲潮。
退潮的時候要乾淨利落,這就是說如果女性還有月經調理黃褐斑就相對較容易,如果已經絕經就非常棘手了。
要清理血管裡的垃圾,這是當代人不論男女都要做的功課,只有把水的垃圾清掉,才能從根源上解決黃褐斑的問題。
講到這,很多朋友也許不耐煩了,那這黃褐斑中醫也沒有辦法解決嗎?
今天赤腳將問題的本質剖開來看的清楚明白,自然有一些方法。
赤腳自擬了一首方子,供大家參考:
桂枝15g,白芍20g,川芎10g,當歸15g,紅花5g,桃仁10,生地15g,柴胡10g,枳實10g,炙甘草10,丹參15g,白芷3g。
以上11味藥正常煎煮,在經前服用7天,在月經期服用3天,以上10天為一個療程。
服用3個療程觀察效果,如果有效則繼續到徹底解決。如果無效就不要繼續服用了。
我給這個方子起個名字:黃褐斑通用方。
中醫在治病時需要辨證論治,需要因人而異,赤腳在這裡既然說了通用方,也就說不需要辨證論治,也不需要因人而異。
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咱們很多人不會辯證,一談到自己身體的問題,就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
通用方沒有區分人群,只是對症用方,大大降低了用方門檻,但是也有弊端:針對性差,有些人有效,有些人無效。
所以,如果大家用了這方子無效,也請別怪赤腳,我真的盡力而為了。
既然是通用方,就要把黃褐斑的方方面面都要照顧到。我們來看這張方子是如何解決問題的。
懂方劑的朋友,看到這個方子應該能看出一些門道來。
這個方子是桃紅四物湯和四逆湯合方的加減變化。
這桃紅四物湯是治血的總方,四逆湯是治氣的總方,這黃褐斑說到底就是氣血出現問題了,所以用桃紅四物湯和四逆湯加減來調,方向不會錯。
來簡單跟大家說下組方思路。
第一梯隊,用來漲潮提升氣血的組合。在這個方子裡,用生地大補陰血,用當歸補血養血。這兩個藥聯用,增加人體血量,相對於增加水的容量,給漲潮提供物質基礎。
用桂枝提振心陽,用柴胡提升肝氣,讓氣血往外走往體表散,給漲潮提供能量基礎。
再加一味川芎,這川芎上行巔頂,下行血海,能走大動脈血管,也能走小毛細血管,引潮水衝到皮膚的各個毛細血管裡面來。
第二梯隊,退潮組引導氣血內收下行。在這個方子裡,白芍和甘草聯用,就是芍藥甘草湯,他們聯用酸甘化陰的,可以補充血管水分。也可以內收內斂,相當於引導退潮。
桃仁,可以活血化瘀通便作用,幫助血管裡垃圾從大腸排出。
枳實,破氣下行,引導氣血從衝脈下歸血海從月經排出。
這白芍+桃仁+枳實,是引導毛細血管裡的垃圾從不同通道裡排出。
第三梯隊,活血化瘀組用來清楚血管裡的垃圾。在這個方子裡,除了白芷和炙甘草,其他9味藥都具有清理血管垃圾的效果。
活血化瘀的思路有很多,可以溫陽化瘀,可以理氣化瘀,也可以補血化瘀,要可以活血化瘀,還可以通竅化瘀。
這幾種化瘀思路,在這個方子裡都有用到,裡面的細節就不展開講了,懂中醫的人自然看得出來。
最後,在這個方子裡加一味白芷, 有何用意呢?
這是本方的引經藥,因為白芷可以引藥入陽明。臉上長黃褐斑歸陽明經管,所以加一味白芷可以引導藥性直達病灶。
這張方子的配伍思路,相信只要懂點中藥的朋友都能看得懂。
這個方子選用的中藥藥性平和,不寒不熱,一般人群都可以服用。
鄭重申明:赤腳在這裡公布方子,不是讓大家直接喝藥,是用來學習交流的。
如果要喝,請儘量在醫生指導下用方。
也再次說明,黃褐斑這類問題真的不是那麼好解決的。
如果服用3個療程無效,也請不要繼續服用。
如果不想要服藥,赤腳再給大家一個茶方。
黃褐斑茶飲方:
玫瑰花3g,丹參10g,桂枝10,白芍10g,炙甘草5g。
以上5味,煮水代茶飲,每天服用連服1個月看效果。
還有一些外治的小方法,跟大家分享:
第一個小方法是:每天上午用手搓面部,每次搓100下,以臉部發紅髮熱為度。每天可以搓2到3次,連續堅持一個月看效果。
這搓臉為什麼對黃褐斑有好處呢?
道理其實很簡單,因為這斑就是血液垃圾嘛,你搓臉就是促進血脈的運行,讓臉部的氣血流動加快,血液流動起來就能把垃圾帶走啦。
第二個小方法是:用雞蛋滾臉法。
滾雞蛋這個方法之前跟大家分享過了,也非常簡單。
準備2個煮熟的雞蛋剝殼和一碗熱水,用其中一個雞蛋在長斑的地方來回滾,另一個用熱水溫著。等到這個雞蛋冷了之後,就換另外一個。
如此反覆,每天堅持雞蛋滾臉15分鐘。
這雞蛋滾臉法為什麼對黃褐斑有好處呢?道理還是很簡單。
雞蛋滾臉是利用雞蛋收陰術,把皮膚裡垃圾毒素吸到這雞蛋裡面來。
不只是臉上長斑,基本上所有的皮膚病,這滾雞蛋方法都是有效的。
第三個小方法是熱敷法。
可以用那個茶方煮成藥水,然後用毛巾把藥水吸到毛巾裡,趁熱熱敷長斑的地方,每天堅持熱敷15分鐘。
這熱敷方法為什麼對黃褐斑有好處呢?道理還是很簡單。
熱敷本來就可以加速氣血運行,加上這藥水之後,可以溫通血脈,活血化瘀,可以更好清理這皮膚底下的垃圾。
好啦,關於調理黃褐斑的這些方法,送給天下所有愛美的女性。
願您早日下「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