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嬰兒無法用語言表達需求,所以只能通過哭泣的方式吸引家長注意,每次寶寶哭泣時新手媽媽都會手足無措,而當寶寶出現疾病後,更是緊張不已,也不知該如何進行治療,比如「溼疹」就是寶寶高發的皮膚疾病,也就是大家俗稱的「奶蘚」。
2歲之內的嬰幼兒病發溼疹尤為多見,特別是在面部、耳後等部位。最初患兒只是出現了皮膚發紅症狀,隨後開始病發皮疹、皮膚逐漸變得粗糙、脫屑,在用手觸摸孩子皮膚時,就如同觸摸砂紙一般,當遇熱、潮溼時,溼疹症狀還會加重。
從臨床專業的角度來說,溼疹就是由內外因素導致的皮膚過敏反應,但溼疹的病因卻非常複雜,和多種銀外因素都是相關的,有時很難明確寶寶的過敏源。所以臨床治療和防止溼疹反覆發作,並不單單是使用抗過敏和抗組胺類藥物,它需要結合多方面考慮。
而想要讓寶寶擺脫溼疹,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1、擺脫孩子的致敏原
注意飲食:母乳對孩子的影響頗大,所以哺乳期媽媽要特別注意飲食,少吃或不吃容易導致過敏的食物和辛辣食物。比如海鮮、牛羊肉等等,都應儘量避免或減少食用。除此外,若是配方奶粉餵養,也需警惕寶寶是否存在乳糖過敏問題;
注意吸入過敏物:在寶寶生活環境中要最大限度的減少過敏原接觸,以降低刺激引發過敏反應的可能性。比如動物毛髮、花粉、蟎蟲等等,另外在寶寶生活環境中最好不要放置地毯,地毯是最容易藏汙納垢和滋生細菌的地方,也容易引發寶寶過敏反應;
貼身衣物選擇:孩子的衣物、毛巾等跟皮膚親密接觸的物品,儘量選擇純棉、全色種類,對於羊毛、羊絨等可致敏物質衣物應儘量避免。
2、保持皮膚清爽、合理清潔
潮溼的天氣更容易滋生細菌,所以家裡應注意保持通風、維持舒適乾爽的環境。特別要注意寶寶皮膚乾爽,給寶寶選擇透氣性柔軟的衣物,寶寶的衣物和被褥都應處於乾爽狀態。另外,室內溫度不宜過高,否則寶寶出汗可刺激患處,加重瘙癢症狀;
寶寶溼疹發生後,家長需注意清潔衛生工作,每天讓寶寶在溫水中泡澡清洗,但是需避免使用鹼性較強的肥皂,水溫把控在40℃以下,對寶寶使用的護膚產品應充分清洗乾淨。在清洗結束後,可使用潤膚產品減輕患兒皮膚的瘙癢和乾燥症狀。
對抗溼疹最有效的辦法就是防止皮膚乾燥,溼疹反覆發作的寶寶,可通過以上幾個方式來進行調整。隨著遠離過敏原、皮膚長期處於清爽狀態,溼疹症狀也會逐漸緩解和恢復。
如果寶寶溼疹的情況十分嚴重,通過在家裡調理後也沒有得到緩解。或者在溼疹的同時,寶寶出現發熱或感染症狀,比如水泡、擴散性紅斑、疼痛等等,都需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然後再根據醫生建議進行系統性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