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泡泡的不只水裡的魚兒,還有小寶寶。
執筆:輯香
編輯:羅梓花
定稿:楠楠
初為人母雖然辛苦,但收穫的快樂和驚喜往往更多。主要是因為隨著寶寶一天天的長大,時常會get到許多新技能,比如睡好吃飽後咯咯的笑聲,回應爸爸媽媽叫乳名時的啊啊呀呀聲,還有抱在懷裡時與你的溫柔對視,這些都是對爸爸媽媽莫大的鼓舞。
當然,寶寶還有一些比較奇怪的行為,讓爸爸媽媽們不知所以,比如像小魚兒一樣「吐泡泡」,有時一邊吐泡泡還會一邊發出嗞嗞聲,這又是什麼新技能呢?
為啥寶寶嘴裡經常「吐泡泡」
一般進入嬰兒期的寶寶,會頻繁或偶爾出現「吐泡泡」的情況,讓家長們覺得好生可愛,有些還會特意拍下視頻或照片留下紀念,但其實這種「吐泡泡」行為可能是以下三種情況導致,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們先別誇可愛,背後的3個原因父母別忽視
1) 唾液腺發育
首先是根據月齡判斷,如果是新生兒階段的寶寶,「吐泡泡」可能是吐肺裡殘留的羊水。
再稍微大點進入嬰兒階段,寶寶的唾液腺開始發育,但吞咽功能還未發育完好,加之舌頭的活動,此時寶寶「吐泡泡」可能吐的只是唾液。
但如果寶寶吐出的泡泡有異味,或是呼吸急促,伴隨著發熱或哭鬧,家長們就一定要注意觀察,如有異樣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2)乳牙萌發
大概四五個月的時候,寶寶的乳牙開始萌發,寶寶會覺得牙癢,口腔本能的會分泌出很多唾液,這時寶寶「吐泡泡」只不過是流口水的現象。
3)覺得「吐泡泡」很好玩
當然,也不排除有些寶寶就是覺得「吐泡泡」很好玩。並且一邊「吐泡泡」一邊笑呵呵,那麼恭喜你,寶寶真是聰明又活潑,這麼小就開始逗樂賣萌了。
其實,無論是哪種原因,只要寶寶心情愉悅,未出現明顯不適或哭鬧,家長就不必過度擔心,但同時,也要做好衛生防護。
在孩子「吐泡泡」期間,家長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1)注意幫寶寶清潔嘴周
生理性的「吐泡泡」雖然可愛,但也需要注意衛生問題。
如果寶寶嘴周長時間被吐出的泡泡浸溼,會出現疹子,所以家長們一定要及時給寶寶清理嘴周,清理時注意不要來回擦拭,以免擦破寶寶嬌嫩的皮膚。
2)勤換口水巾
通常來說,媽媽們會為寶寶準備棉或紗布質地的口水巾並定期消毒,也有的會準備一次性的寶寶溼巾或寶寶專用幹紙巾,但無論用哪種口水巾,還是建議媽媽們定期換新,以免滋生細菌。
3)長牙期間注意幫孩子清潔口腔
寶寶長牙期間的口腔護理也很重要。媽媽們可以準備一塊小紗布,用溫開水,輕輕給寶寶擦拭牙齦或剛剛萌頭的小乳牙。也可給寶寶用溫開水漱口,然後直接咽下即可。
【寫在最後】寶寶成長的每一步,都倍受爸爸媽媽和家人們的關注。寶寶的任何小舉動、小變化或是小狀況,家人們也會特別擔心或緊張。
小編很理解各位媽媽的心情,所以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與媽媽們分享更多育兒新知。
今日話題:各位寶媽,你家寶寶還有哪些看起來奇怪或是讓人覺得迷惑的行為呢?留言說一說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