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支持快遞、電商進農村」,助力精準脫貧和鄉村振興。4月,國家郵政局啟動「快遞進村」工程,並制定《「快遞進村」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率先在6個省(區)和15個市(州)進行試點工作,陝西省延安市被列入市級試點之一。
在延安的洛川縣,「快遞進村」正如火如荼地推進著,「全民賣蘋果」的營商環境也讓「快遞進村」走得更快、更穩。
黃土高原的蘋果產業
在蘋果屆流傳著這樣一句話:「洛川蘋果甲天下,黃土奇觀冠九州」。洛川縣地處陝西中部的黃土高原上,平均海拔約1200米。誰都不會想到,恰恰是因為是黃土高原獨特的自然條件才種植出了我國最優質的蘋果之一。
「這裡土層厚、土壤偏鹼性,適合蘋果栽培,又得益於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含糖量一般高於外地蘋果2%~3%,顏色也更紅。」中通快遞洛川縣網點負責人緱軍介紹道。
和西北漢子粗獷豪放的性格一樣,洛川蘋果不嬌貴,耐儲存,「一年四季都有的賣」。
每年10月,果農們開始儲存蘋果,來年清明節後開始售賣,直到9月,「新富士」陸續上市,去年採摘的「老富士」仍然在賣。從「全民」賣蘋果到「全年」賣蘋果,果農收益實現了最大化。
而這種「季產年銷」的模式得益於健全的蘋果產業配套設施。據悉,洛川全縣蘋果氣調庫庫容可達60萬噸。「氣調庫的原理是降低空氣中的含氧量,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抑制果實的呼吸作用,從而保證果實能夠長期貯藏。」緱軍說,氣調庫相比普通冷庫,能夠更長時間地儲存蘋果,並在出庫時最大限度保持剛採摘時候的新鮮度。
另外,中通商業在當地設立了蘋果採摘基地,依託強大的網絡優勢,幫助果農在打通線上銷路的同時,打造地方特色農產品品牌,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助農民增收。
除了有「蘋果之鄉」的雅稱,洛川縣自古還是「陝北糧倉」,每家每戶的生活都有基本的保障,加上有了蘋果的收入,幾乎沒有人會外出打工。甚至,隨著洛川蘋果越來越受消費者的喜愛,越來越多的外地客商來到這裡做起蘋果生意。「廣東、福建、四川來的最多,有做微商、電商的,還有專門給大型超市供貨的。」緱軍說。
為提供更便捷的服務,2015年洛川網點設立電商部,專門為電商客戶提供貨源。「今年疫情發生後,他們人來不了,和我們對接好後,快遞員直接到氣調庫裡籤字提貨,然後就發走。」緱軍介紹,在洛川網點對面就有一座氣調庫,儲存容量可達5000噸。
除了鮮食,蘋果還有很多「深加工」產品——蘋果脯、蘋果醋、蘋果花茶等等。網紅飲料「流浪的蘋果」便產自洛川,起初主要以線下銷售為主,策九集團通過與中通快運合作,將製作好的蘋果飲料發給全國各地的經銷商,再通過社區團購進行分銷。2020年,當疫情再度催熱「電商」這一跑道,銷售的重點轉移到了線上,中通為蘋果深加工產品的服務也從「快運」轉移到了「快遞」,幫助企業開拓了零售的物流通道。
「降低成本,進村的機會就多一點」
站在洛川塬上,放眼望去,遠遠近近全是蘋果樹,「全民賣蘋果」的營商環境讓「快遞進村」走得更快、更穩。
之前,洛川縣鄉鎮網點都是承包出去的,去年6月開始,各鄉鎮網點全部實行直營模式。「每個村子裡都有蘋果微商和電商,進村收件時,順道也就把快遞帶下去了,方便了他們,我們『進村』服務也提上去了。」緱軍說,「最近幾天,早熟蘋果開始上市,我們每天發出的蘋果至少要6輛『9米6』才夠裝!」
快遞進村是實現快遞業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但這條路並不好走。最遠的鄉鎮離洛川縣城有100多公裡,且日收件量只有十幾票,「入不敷出」是眾多快遞公司在「下鄉」路上最難攻克的問題。
「多降低一些成本,進村的機會就多一點。」緱軍增加了自有車輛數量和下鄉車次,再加上40%市場佔有率的優勢,目前,洛川縣網點進村率達30%多,通過與村裡面的電商客戶及村大隊部合作,現實地滿足了90多個村的村民在家門口就能收發快遞的需求。
「之前我們這個快遞都是在鎮上,天一下雨就沒辦法去取,現在快遞下來,在各個鄉鎮布點,我們通過微信群,把當日的到件信息一發,村民看到了就過來取,感到非常方便、非常幸福。」洛川縣槐柏鎮白家咀村村民侯拴海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