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讀書,但不要死讀書

2021-02-13 惠通學子

導讀:讀書就像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心口上的硃砂痣,而社交就像是沾染了柴米油鹽的衣服上的飯黏子。真正的生活,少了硃砂痣可以,少了飯黏子卻不行。有用的讀書,是需要和外界產生連結關係的讀書。


張愛玲說她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我平生只有一恨,那就是最恨人家說我是書呆子。

年少的時候,誰如果說我是書呆子,我就會和他急。

然而,如今我卻是「盡信書不如無書」的忠實擁護者。


書中有黃金屋嗎?有顏如玉嗎?有。但那是在電影《戀戀書中人》中,電影裡小說家孤身一人,與文字終年為伍,沒有真實的社交,喪失了真實的生活。但時空懸浮起來,後來,他愛上了小說中的女主角。女主角也穿越時空來到他身邊。

當然,這是電影裡。現實中的我有沒有這樣的幸運呢?

那個晚上,看書看得太累,我窩在沙發上睡著了。迷迷糊糊中,聽到有警車鳴笛,還有人在叫我的名字。叫聲越來越大,是有人拿著喇叭喊我的名字,就像是香港警察圍捕犯人那架勢。樓下鬧哄哄的,喇叭聲響個不停。

我悄悄走到陽臺上,往下看,的確有臺警車,但拿喇叭的人卻是我的一個同事。同事A拿著喇叭在狂喊,其他同事在旁邊笑。

我衝下樓,說:你們怎麼這般惡作劇。

他們樂了:嚇到了吧。嚇到了就乖乖跟我們走,要不然下次更誇張。

我本還想推脫,想著我那厚厚的《巨流河》沒有讀完。他們像預料到說道:不要總做書呆子,要不然讓警察叔叔收拾你。

我只能乖乖地跟著他們走了。

這件事發生在我剛畢業那年。那年我剛畢業,在某個小縣城的電視臺裡當記者,可以說舉目無親。但是同事們都很熱情,他們總是想約我出去參加各種局。但我,總是果斷拒絕。理由是,我擔心第二天早起起不來,擔心影響第二天的採訪,擔心浪費時間。

那個晚上,那群「瘋子」,硬是用這種惡作劇的方式將我拉出去了。其實「瘋子」們都是老記者了,他們個個才華橫溢,他們寫的稿採用率比我高很多,然而他們該玩的也玩了,該鬧的也鬧了,不像我如此清教徒。

那個晚上就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那幫瘋子就是故意鬧這麼「大動靜」讓我開悟。一個師姐對我說:朵啊,這不是學校,你不要還活得那麼循規蹈矩,只知道讀書,有些社交是必須的。

我說:可是,這多累啊,跑了一天了,何必浪費這時間,用來看書多好。

看書就不累了嗎?

看書用力過猛也會累,但是值得啊。

那就是你的觀念不對了。你潛意識覺得讀書重要,其他事,比如社會交往、人際關係都不重要。其實,讀書就像是充滿詩情畫意的心口上的硃砂痣,而社交就像是沾染了柴米油鹽的衣服上的飯黏子。真正的生活,少了硃砂痣可以,少了飯黏子卻不行。所以,要讀書,但是不要死讀書。切記,有用的讀書,是需要和外界產生連結關係的讀書。


霧滿攔江老師有篇文章叫《怎樣讀書,才會通透》。

對呀,怎樣讀書,才會通透呢?這是個好問題。

我理解這個問題,有兩層面的意思,一是要讀書,二是不死讀書。那麼如何評判有沒有死讀書呢?不死讀書的評判標準是什麼?

霧滿攔江老師舉了個管寧讀書的例子。

大概就是,管寧讀書,非常專注的。但因為專注,所以……讀傻了。

怎麼個傻法?我來細講講——

管寧同學熱愛讀書,非常痴迷,只可惜他沒有生在網際網路時代,而是時逢三國鼎力,曹操、劉備、孫權不停地打架。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日,管寧遇到打架之人,划船倉皇而逃,一不小心,逃命的小船說翻就翻,把管寧給扣在了船下。

九死一生從水中撲騰而出的管寧,不趕緊逃命,卻坐在岸邊化身為亞里斯多德,不過,他思考的不是「給我個支點,翹起整個地球」的偉大命題,而是「船為什麼翻了呢?」

船為什麼翻了呢?翻就翻了唄!逃命的時候,何必故此小節。但讀書人管寧不一樣,他下定決心一定要找出翻船的原因。

要按常人所思,船要翻,原因太多了。比如,觸礁了唄!那鐵達尼號,如此大的豪華客船都擺脫不了翻船的危險,更何況穿梭於亂箭中逃生的孤舟。

但就這麼簡單的問題,管寧先生卻苦苦思索了一天一夜。

終於,終於,管寧先生找到了翻船的原因。那就是——我的船之所以翻了,那是因為我前天帽子戴歪了。

果然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讀書讀傻了的管寧先生呢!


滿腹經綸,卻換不回五鬥米的人有很多,比如孔乙己啊;才高八鬥,卻不能娶嬌妻的人也不少,比如,聊齋裡的多數窮酸書生啊。

想來,聊齋裡書生,大概就是死讀書,讀死書。所以,他們總是從書裡遇到各種「顏如玉」。因為他們死讀書,不會溝通,不會將知識轉換為勞動生產力,不會掙錢,窮困潦倒,世人不敢「高攀」,才造就他們與鬼魅妖孽糾纏不清。

當然,古代人,沒有網際網路創業可玩,又沒多少農活可幹。所以說,他們只能讀書,讀書是打發時間的一種方式。再說,讀書為了科舉,萬一一朝高中,人生發達。

真正會讀書,玩轉讀書的人有許多。比如,一天讀一本書,看一部電影的跨界廣告人李欣頻。對於她來說,讀書不是目的,不是為了讀書而讀書,讀書只不過是一個連結工具,連結生活、創意、旅行、美學、人生……


這還有一個關於不要死讀書的極端例子——昔年禪宗五祖弘忍座下,有一個大字不識得的一個的文盲學生惠能,但他卻秒殺了師尊座下無數學霸,作出「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的偈道,成為智慧思想史上赫赫有名的禪宗六祖。從另外一種意義上來說,這個故事可以說明,讀書的形式與概念不局限於讀書本身,「思考開悟」更是一種融通式的讀書,不是嗎?

那是要放棄讀書?書當然是要讀的。人們常說,腹有詩書氣自華,書讀得越多,整個人就自然而然地變得有氣質了。

那麼,回到霧滿攔江老師文章裡所提出的問題:怎樣讀書,才會通透?

首先,要做到知行合。

其次,可以試試霧滿攔江老師所給出的解決方案——古為洋用,洋為今用,理為文用,文為理用。

第三,記住:跟書學,不如跟人學,跟人學,不如跟歷史經驗學,跟歷史經驗學,不如跟自我實踐學。

最後以賈平凹老師說的一句話結束全文:「不要以為讀書是最崇高的事情,如果脫離了生活只是純粹讀書,還不如去路邊賣油條。」



相關焦點

  • 丁博談死讀書
    第二個就是告訴孩子們,每個知識點要注意哪些環節。僅此而已。導圖到此為止,給我滾蛋。導圖不要到處表演了。再表演就是害人。為什麼我恨導圖呢?因為導圖死活不下歷史舞臺。它已經完成了歷史功效,卻賴在舞臺上不走。你說這有多麼糟糕!你說要不要否定?當然要否定。一句話吧。你見過哪個學習上的學霸竟然帶著導圖的?!也許他在開始的時候,知識點有點零碎的時候,他看一看。看完立馬扔掉。
  • 讀書名言
    ——華羅庚 61、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 62、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 6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 64、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65、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 死讀書的梁元帝:讀書萬卷卻國破家亡,臨死前將萬卷書籍付之一炬
    當時陳壽亭感慨自己讀書太少,而盧家駒卻對陳壽亭說,這本事大小不在於讀書多少。不僅如此,這世界上有三種人反而不能讀書。第一種,是天分過高的人不能讀書,這種人讀書反而會限制他的天分,局限他的思維,讓他做起事情來會被約束住。第二種,是讀了書幹壞事的人不能讀書,因為有文化的人幹起壞事來,比沒文化的人更狠毒,危害更大,這種人書讀得越多危害越大。
  • 「讀死書但不要死讀書」,家長別再增加負擔,有時候玩比學習重要
    我們從孩子很小的時候就告誡他們,要好好學習,努力讀書,長大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然而,光好好讀書,孩子就一定能夠長大後成才,做一個優秀的人嗎? 家長們要知道,有句話叫「讀死書但不要死讀書」,很多人的教育理念從一開始就錯了,一味的學習,並不能讓一個孩子有質的飛躍。
  • 名人讀書名言大全
    ——華羅庚61、讀書忌死讀,死讀鑽牛角。——葉聖陶62、不怕讀得少,只怕記不牢。——徐特立6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64、與肝膽人共事,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65、閱讀的最大理由是想擺脫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遲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擾。
  • 曾國藩:讀書要做到有志、有識、有恆
    讀《曾國藩家書》,其中有一篇《致諸弟·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這是曾國藩教弟弟們讀書的一封信件。作為一代鴻儒,曾國藩自己十分熱愛讀書,同時也不遺餘力地教導諸弟和子侄們讀書學習。在這封信中,他闡述了自己關於讀書治學的思想,其中最核心的思想就是讀書要有志、有識、有恆。
  • 讀書、電影| 《挪威的森林》
    在活得好端端的青春時代,居然凡事都以死為軸心旋轉不休。」小說中這樣寫道。 以現在開始關注養生和長壽的眼光來看,二十歲的時候總想要死,恐怕是因為「生」這件事並不是自願的選擇,所以把「死」掛在嘴邊,是「重生」的意思吧,仿佛這樣才能表達自己擁有對生的自由和自覺。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一部分永存。」是二十歲的渡邊獲得的感悟。
  • 為什麼我們要多讀書?給你100個要多讀書的理由!
    很多人也認為,都工作了,當前也滿意了,還要讀書幹什麼,不讀書也沒有什麼影響,只是這些影響是潛移默化的,只是自己沒有感受到而已。其實當你為人父母的時候,孩子是需要學習的榜樣的,這是比任何培訓班都要好的教育。其實多讀書是最低成本讓你看世界,交名人的方式,人不能遠遊,但心可以。
  • 人為什麼要好好讀書
    而書,或者發揮著「書」一樣功能的東西,是我們必須要有的東西,而且要好好去讀,用心去讀。「飯可以一日不吃,覺可以一日不睡,但書不可一日不讀。」可見,好好讀書是多麼重要!曾經我也問過這個問題,但是只有讀了很多書,才能找到答案。
  • 讀書讀書:書之可寶可愛,盡人皆知
    3.魯迅讀書:隨便翻翻鄉下人常常誤認一種硫化銅為金礦,空口是和他說不明白的,或者他還會趕緊藏起來,疑心你要白騙他的寶貝。但如果遇到一點真的金礦,只要用手掂一掂輕重,他就死心塌地:明白了。「隨便翻翻」是用各種別的礦石來比的方法,很費事,沒有用真的金礦來比的明白,簡單。
  • 讀書,讀書,還是讀書!
    讀書就像養花兒,需要你細心澆灌讀書不同於隨便翻開手機網絡小說,享受文字快餐;讀書也不是打開短視頻媒體,快速閱覽短小快的信息。讀書需要靜下來,靜得聽得到自己內心的獨白;讀書需要慢下來,慢到可以給自己留下空間回味一句話的涵義。讀書能讓人心生聰慧又寬厚質樸,讓你精神豐盈又鏗鏘有力,無異於絕世武功心法,這樣高超的武功秘籍,修煉起來怎能心急。
  • 讀書的好處
    喜歡買書、藏書、讀書、寫書,不知不覺間已近知天命之年,卻還是渾渾噩噩。回想起三十年前在北大讀書時,買的書太多,無處可放,只好堆在宿舍床上,夏天壓著半邊涼蓆,到了秋天,也沒法收拾,竟倚著書睡了一冬的涼蓆,真應了那句歇後語「傻小子睡冷炕——全憑火力壯」。
  • 讀書對普通人有多重要?為什麼說只要讀不死,就往死裡讀
    關於讀書,前兩天看到一個網友說過這麼一段話:農村,甚至是城市工薪階層的孩子,你要相信讀書是你唯一併且可靠的出路,只要讀不死,就往死裡讀,素質教育,那都是給富人看的,是給富人孩子錦上添花用的。今天我們暫且不討論教育的問題,我想分享一下讀書學習這件事本身對於普通人的意義和影響。供大家參考。讀書是強大自己成本最低,而且見效最明顯的一個途徑通過讀書學習,讓自己通過知識強大自己,從而讓人生獲得改變。對於廣大的普通人來說,是成本最低,而且見效最明顯的一個途徑。
  • 「阿莫西林失去了他的房子」:讀書與不讀書,差別在哪?
    今天是世界讀書日,我們來談談,人,到底為什麼要讀書。前幾天,巴黎聖母院失火,八百多年的文明毀於一旦。這場大火讓全世界無數人深感惋惜,從一早開始,巴黎聖母院大火就在朋友圈刷了屏。對災難表示心痛,為受害者祈福,這本是人之常情。但是,有些人的朋友圈卻矯情得令人尷尬。
  • 丨《讀書讀書》
    又比如文學作品,它同樣不適於被拆分開來,非讀原書不可,譯本也行,決不要滿足於故事提要和評論。否則,若不讀原書,無直接印象,雖有「常談」,聽過了,看過了,考過了,隨即就會忘的。還有一類書同樣不得不讀原書,那就是「跳不過」的書籍,即你不讀原書,後面的書也就理解不透了。
  • 關於努力讀書我們要知道的事,新的一年願你多讀書多喝茶
    讀書是使人進步的階梯。活到老學到老。讀好書好讀書。好多好多的名人名言,都是與讀書有關的,新的一年開始了,每個人都踏上了生活的新的徵程。小編希望每一個人都能夠在新的一年裡多讀書,多喝茶,與自己的內心交談,讓自己的人生活得更有意義,讓自己能夠在忙碌的生活中,體會到人世間的美好。當你有空的時候,不要總是沉迷於電腦手機。
  • 收益冠軍的基金,要不要買? | 螺絲釘帶你讀書
    點擊文末「閱讀原文」即可在喜馬拉雅收聽《螺絲釘帶你讀書》音頻專輯大家好,我是銀行螺絲釘,歡迎來到這期的螺絲釘帶你讀書。「螺絲釘帶你讀書」也陪伴大家度過了幾十期,為大家講解了很多有趣、經典的書籍和故事,比如《不上班也有錢》、《如何讀一本書》、《戰勝拖延症》等等。
  • 讀書的4個好處,寫給不愛讀書的你
    如果有人問你讀書有什麼好處,你能回答得上來嗎?又能說出讀書有幾個好處呢?這個問題對於不愛讀書的你,可能勉為其難,因為當你意識到了讀書的好處,自然就愛上了讀書。作為一個養成了讀書習慣的人,我列出了讀書的以下4個好處:
  • 《何時是讀書天》短評
    一個對他人有責任心和同理心的人最終為救他人的性命而死。因此,相對出車禍這種純粹的意外事故,捨己為人這種死法可以說是死得其所。他嘴角的那抹笑容,就是一種對自我價值的肯定吧。 再談談美奈子,我覺得影片沒有交代的是,為什麼她在二十歲時就想永遠留在家鄉,並且已經決定要過獨身生活。也許是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吧。在她身上,有一種寡淡,對什麼都冷冷的。只有在那個雨夜,才顯示出為愛瘋狂的模樣。
  • 不知道怎麼讀書,沒關係,看大師們是怎麼告訴你讀書的?
    【原創作品,歡迎轉發】◎ 文/編 烏江國畫大師張大千講過:「要想去俗氣、去浮氣,而增逸氣,第一要讀書,第二要讀書,第三還是要讀書。」由此,我們教師要想寧靜,要想淡泊,就必須真正的讀書。所以,還是要讀書才能改變。雖然世界讀書日已經過去,並不代表就不讀書了。過去之後更應該去多讀書,讀好書。為了倡導更多的人加入讀書的行列中來,使讀書成為我們生活的一種方式,使讀書成為我們的種習慣,使讀書成為與我們日常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