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導圖這個東西本身哪,它不是個壞東西。它到底是個啥呢?我給它簡單總結是這樣。它充其量就是讓孩子明白,噢,有哪些知識點。這是第一個。第二個就是告訴孩子們,每個知識點要注意哪些環節。僅此而已。導圖到此為止,給我滾蛋。導圖不要到處表演了。再表演就是害人。為什麼我恨導圖呢?因為導圖死活不下歷史舞臺。它已經完成了歷史功效,卻賴在舞臺上不走。你說這有多麼糟糕!你說要不要否定?當然要否定。一句話吧。你見過哪個學習上的學霸竟然帶著導圖的?!也許他在開始的時候,知識點有點零碎的時候,他看一看。看完立馬扔掉。
書越讀越薄,一定要越讀越薄。怎麼樣才能越讀越薄呢?一定不是導圖。要打個大的叉叉,導圖能讓你越讀越薄?那豈不是一兩頁紙就能把初中搞定?一兩頁紙就能把高中搞定?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有哪些東西讀不薄呢?有些人不要抬槓。比如說,元素周期表這些東西,那你沒有辦法,你這個東西你去查表就行。你不要說越讀越薄。那是另外一回事。
但是,對於整個數學,數理,核心的東西一定是越讀越薄的。
我說一下身邊的例子。先不談這些問題。大家身邊有好多小孩子,成年人應該經歷過好幾個階段。有的孩子已經高考完了,有的孩子馬上要高考,有的孩子馬上要中考,有的孩子馬上要小升初。你的孩子可能正在歷程裡面。你聽說過太多太多這樣的故事。有的孩子在小學的時候成績棒棒的。到了初中,兩個字:落沒。到了高中,四個字:消聲匿跡。這種故事舉不勝舉,在身邊。
因為死讀書不可持續。從環保的角度來說,死讀書是高碳行為。一個高碳行為怎麼可能具有可持續性?
死讀書的危害性遠遠超過大家的想像。不只是所謂的效率低。大家理解的太膚淺了。效率低還好,我能接受。
但是,死讀書的破壞性一一有兩個更可怕的地方。一個可怕,為了那麼一點分數,你付出了多少?其實內心裡是很慘的,很痛的。就是為了記住某一類題型或者是某幾類題型,要記住好多好多解題方法,因為讀不薄嘛!就死記住。其實內心是兩個字:煎熬。煎熬的過程中能建立信心?這是騙誰呢?信心在這個地方備受打擊。也就是說,你的孩子或者你身邊的孩子,很有可能考上九十分,實際上,他的信心已經在劇烈地波動了。你不知道。你不知道他付出了多少?他為了那個所謂的一百分、九十多分,他有多少天沒睡好覺?他有多少個遊戲沒去玩?他有多少次想聚餐的機會都放棄掉了?你知道他這時候的信心裏面有多麼的脆弱?你只看到了孩子考了九十多分,卻不知道他的痛苦有多深,茫茫然不知所以,多麼的可怕!這是第二個可怕!
第三個可怕,就是所謂的依賴性。大家都知道,死讀書是有極強的依賴性的。這種依賴性不亞於毒品。換句話說,你只要不努力,你立馬成績就下來了。你不信?在身邊調研一下。這種案例絕對是佔80%以上。
所以,死讀書有三點可怕。第一點,低效率。所有的小朋友家長都清楚。但是第二點,很少人清楚。就是對信心的打擊,而且是來自靈魂裡面的打擊。一打擊,這輩子再也沒有信心了。我告訴你,因為它催毀了內在的原動力。這是多麼的可怕?釜底抽薪式的打擊!第三點,依賴性。這種依賴性直接轉化為放棄。因為什麼?因為你最後得不到效果的時候,你就直接放棄掉了。
可怕性啊,三點。我已經給大家做了一個完整的解釋了。
比如。小學裡面,舉個最基本的例子。有些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什麼叫死?這就叫死。你一看到」多「就用加法。這是最壞的。你看這個題目就不能用加法:甲比乙多4。已知甲是6,乙是多少?你看我這裡面就是「多」。我告訴你甲是6呀,求乙是多少?你能用加法麼?開玩笑!這明顯是什麼?你要去理解它嘛。你怎麼只記一個「多「就怎麼樣呢!我告訴你,到了高年級,這種情況就會越演越烈。有人可能覺得好笑:不會的。我的孩子就不會。我告訴你,在小學一年級二年級的時候,有很多時候是這樣的:你的孩子因為生活閱歷豐富,因為孩子在生活中會吃東西,或者東西會被別人吃,所以他知道多與少的概念,理解的很好,OK。雖然他死記住這個「多」,但是他多多少少他還能調整。但是你看下一個案例,他調整不過來了。你怎麼調整?這裡沒有生活感受。已知單位一,用乘法。要求單位一,用除法。你看我下面這個問題,你知道單位一在哪裡嗎?甲數是乙數的三分之二,乙數比丙數多五分之一。已知丙數比甲數大10,求乙數是多少?如果你沒有把分數玩個底朝天,我告訴你,這個題目你要是會做,我寧可相信鬼了。
這個題目出現了三個對象。誰是單位一?我就告訴你,這個單位一在變化在跳躍,你記單位一,有什麼用?沒有用!你只有懂得了分數到底是怎麼回事,分數在表徵的時候,它的核心是什麼?你才能做這個題。也就是說,上面剛剛給出來的這個案例,就在告訴你,你死記是搞定不了的。你怎麼搞定這個問題?而且我就大膽地說,這個問題不是我給出來的,是很多孩子給我反饋的。很多很多考90分的孩子給我反饋的。他說他怕這種問題。我問他:「最基本的分數問題你會嗎?「他說,「我會。「我說,「我再改一下,你會麼?」他說,「也會。」 哎?我覺得納悶。我說,「改一下你會,為什麼我改兩下你就不會?」他說,「你改兩下後,我就找不到單位一在哪裡了。」噢。我明白了。改一下是他記住了那個題型,改兩下他記不住。因為改兩下變化無窮,沒法記住。單位一不知道在哪裡?不知所以就不知所措。不要小瞧剛才的第一個案例。第一個案例是給大家在感覺,讓你知道,什麼叫死的表象。而第二個案例是小學六年級。我就告訴你,孩子死在哪裡,真的就死了。你看。我就知道很多家長都不會做這個題。你不信?試一下。你不用方程,你試一下。你不要求助於高級別工具。你用小學的數學邏輯去處理。處理不了,好多人。為什麼?因為沒有破除「死「這個圈套。
好。我再給大家看一下。初中就不講了。初中沒多大意思,講太多了。我講一下高中吧。
就看一下三角函數。有很多孩子,三角函數單調性、奇偶性、周期性,哇!記得死死的。幾個和差化積、積化和差也記得死死的。其實那裡就一個公式,在這裡,由於時間關係,我沒法展開講。下面你看,我問一個問題。這是一個複合函數。sin中括號裡面是cosx。第二個cos中括號裡是sinx。我就問你,這兩個函數的最小正周期有麼?它是周期函數麼?如果是周期函數,你覺得它們的最小正周期是一樣的麼?左邊和右邊的最小正周期相等麼?我試過很多遍。結果有很多老師都不會做。全錯。因為什麼?因為這個題目找不到依靠。你找不到依靠,沒有公式可記。你得真正意義上理解什麼?理解函數的周期到底是怎麼回事。如果你不理解函數的周期怎麼回事,我告訴你,處理這個題目很快就會上當,絕對上當。因為對周期的理解太膚淺了。膚淺就會導致上當。我這個題目在重點高中的實驗班我問過。居然有很多孩子回答沒周期。我再問他們,哪些是奇函數,偶函數。他們有很多孩子居然是非奇非偶函數。還得了?這還得了?這種問題我再複合一下。我這裡僅進行了一重合,我再進行二重合,三重合,你還怎麼做?你都不理解基本的定義。有人經常跟我說,「我就不理解,怎麼辦?我就死記住!「來呀!你做這個題目,看一下。我就告訴你,這兩個題目的答案不一樣。不要以為一樣。以為一樣你就錯了。
為什麼要舉這個例子?這個例子很簡單。如果再動一下,立馬很複雜。死就死在這裡。
我不舉案例,大家不知道厲害。這個只是極其簡單的案例呀。我還沒有把這個問題套用在一個母問題下面,這只是一個子問題呀。如果我再把這個作為基礎元素,構建成一個新的解答型問題。你說,這個解答型問題該有多少陷阱?我如果再把單調性、二次函數和對數函數往裡一揉,你說這個題目有多可怕?就敢包票,100個孩子可能就有99個孩子不能動手。因為在重點高中裡面,有孩子就做過類似的事情,不能動手,亂做一通。
那以上所述:死到底有哪些表象?你不要以為那種死是迷迷的那種死。有的孩子看起來學的很活,那是一種錯覺。那是他記住的套路很多,他的腦袋裡有很多表可以去查。但是我就可以告訴你,我給你一個問題,你查不到表,又怎麼辦?據說考試要開卷。數學物理的考試,如果一旦要開卷考試,可以想像得到,難度是多麼的大,多麼多麼的可怕!你再找書也沒有意義了,沒有用,你找個啥呀!都已經開卷了,你找一個問題,會讓你找得到麼?肯定不會讓你找得到,讓你無從下手。也就是說,模式,記題型,未來的路只會越走越窄。
那麼,講到這個地方,我們肯定要問一個問題,出路在哪裡?
出路肯定在最前方。當我們在腳下看不到希望的話,一定要抬頭看看天。更上一層樓,為的是欲窮千裡目。現在小學的孩子家長,時間還來的及。到了初中,一定要小心。因為未來考試只會越來越靈活,題量只會越來越大,題型只會越來越豐富。那麼,記套路,模式逐漸只會被淘汰的越來越厲害。所以一定要小心。寧可把事情做在前面。這是什麼意思呢?這裡有個陣痛。陣痛就是說,你在放棄掉死記題型的時間段裡面是痛苦的。因為什麼呢?因為你突然找不到出路。你又放棄了你現在的「有效工具」。有效打個引號。你就很難在目前維持現狀。換句話說,原來150分,你考了100分。可能你放棄掉原來的東西,你只會考80分。但是我告訴你,你為未來撕開了一片天空。我用「撕開」這個詞,很殘忍。真的是撕開。如果你還願意從頭思考問題,你就會發現,你的未來一定是豔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