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中這只是個拍得不錯的商業片,但再回顧,不知是年紀增長帶來的變化還是什麼其他的環境影響,在開篇沒多久我就看哭了。注意力從吸睛的硝煙槍戰挪開,當我仔細觀察了一番故事裡的兩個主人公時,便產生了一種微妙的情感,他們的相遇,相處,每一句臺詞,每一段音樂,導演其實都在清楚地表達著,這其實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故事一開始,便展現了男主裡昂高超的殺人技巧,也表明了他是一個以殺人為生的職業殺手,這種角色設定帶著獨特的神秘魅力,很是吸引人。
但吸引我的不是他把玩在手裡冰冷的小刀,反而是與介紹工作的地頭蛇湯尼聊天時,鏡頭給的一個小細節,那就是我們本應該冷酷的殺手,在冷酷的談判桌上,冷酷的喝掉了一杯牛奶。
「牛奶」,第一個暗示男主真實性格的鏡頭語言。
在大多數人心中,奶製品通常和孩童聯繫在一起,它是一種溫和無害的飲料,伴隨著人的成長,人們往往會將牛奶替換成果汁、水、酒等等其他符合年齡的飲品,但我們的男主角不一樣,他長得十分高大,一身深色長風衣,黑色圓片墨鏡,處處都像個沒有感情的殺人機器,可他卻偏偏極愛牛奶,這讓他整個人都被這種甜蜜的飲品磨去尖銳的稜角,露出了柔軟的溫和的天真靈魂。我想起瑪蒂爾達和裡昂的那段對話——
瑪蒂爾達:「我已經足夠成熟,只需要等待時間讓我的年齡增長」
裡昂卻說:「我的年齡已經很大,反而需要變得更成熟。」
他其實是故事裡最天真溫柔的人,也是這份溫柔,吸引了瑪蒂爾達,讓她從一開始就給了他自己垂死掙扎時的唯一一份信任。
瑪蒂爾達,我們的另一位主人公,嘴巴上說著有18歲,實際上只有12歲的早熟少女。
生活在父母離異後的重組家庭,被後媽和姐姐欺負,被父親嫌棄,只有4歲的弟弟是唯一的情感寄託,但就在那一天,她本來開心的去給隔壁那個搭理她的奇怪高個子買牛奶,回來時,家卻一片狼藉,親人的屍體鋪了滿地,殺人的兇手還在左右徘徊,她卻連朝那裡多看一眼都不被允許,她按響了高個子的門鈴,背對著那群殺人的緝毒警察,表情是崩潰的害怕和悲傷。
一聲聲急促的門鈴響起,僅和她一門之隔的裡昂內心無比掙扎,但他到底是個底色如牛奶般溫柔的人,所以他拉開了門,做好了迎接變化的準備。
就這樣,屬於兩個人的故事真正開始了。
表面上來看,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但內裡實際上是一個雙向拯救的故事。他成了她在冰冷艱難的世上遇見的所有溫柔,她成了他死氣沉沉生活裡照進的光。
瑪蒂爾達:「人生有這麼多的痛苦,是不是只有童年如此?」
裡昂:「不,人的一生都如此。」
裡昂眼裡的瑪蒂爾達一直是個孩子,但也一直值得尊重和真相。
他們之間是愛情嗎?我覺得不是,就算瑪蒂爾達多次向裡昂表白,口口聲聲表露著自己的心跡,說著裡昂我愛你,你是我的愛人,但那仍像饑渴之人遇到湧泉,墜落之人抓住繩索,她遇見了此生第一個溫柔以待,便死死抓住不願放開罷了。
他們之間是愛嗎?我覺得是,在裡昂多次拒絕女孩,同她講自己過去的故事時,將自己所得都留給她,為了她願意一人去替她復仇,通紅著雙眼打開女孩放在太陽穴上的槍口時,他的小心翼翼,不舍和拒絕,甚至告別都是因為那不會宣之於口的愛。
她天真又大膽,他單純又克制,你很難描述他們之間的感情,卻在子彈、煙火環繞的那一刻聽到裡昂對瑪蒂爾達輕聲說「我愛你」時,恨不得自己也能像女孩一樣撕心裂肺的哭一回。
他從19歲開始來到美國,幹掉了那個為了阻止女兒和他在一起,不惜殺了女兒的「嶽父」,將自己的一生賣給了「死亡」。
他就這樣毫無情感的成了行業裡人人驚懼的最職業殺手,然後在認識那個女孩的幾個月內,為了她獻出自己的生命。
我覺得裡昂是不會後悔的,畢竟比起殺人,將一個絕望的女孩拉出深淵,拯救一個鮮活的生命對他來說更有意義,唯一可惜的是,他這個一輩子守時的殺手,沒能完成自己對女孩的承諾,一直一直和她生活在一起。
我很愛裡昂這個演員的表演,聽他用低沉的嗓音,不流暢的說著每句細枝末節的話,都會讓人心裡一震。
他時刻維持著殺手般不多的表情,但聲音裡每次顫抖,低沉,渴望,局促不安都表達得淋漓盡致。
我記得他給瑪蒂爾達講故事時掉下的眼淚,他說的認真,她也聽的認真,他不僅僅是在講一個故事,而是在表達一種極其珍重的情感,「我很珍惜你,瑪蒂爾達,你也要珍惜你自己」,我想這是他未說出口的話,好在瑪蒂爾達聽懂了,影片的最後,她捧著裡昂最愛的那株綠色盆栽,種在了草地上,給了它長出根的機會。
瑪蒂爾達:「裡昂,我不想失去你。」
裡昂:「瑪蒂爾達,你不會失去我的,你讓我感受到了人生的樂趣,讓我有了根,你不會再次孤獨的。」
曾經的他把自己比作那盆綠色的植物,都是無根的生命,但在那一刻,他抱著女孩告訴她,我找到了讓我停留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