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聲入耳 · 探深圳》第一集 創客 深圳是我的終老之鄉,我在這裡...

2021-01-12 瀟湘晨報

來自荷蘭的 Henk 已經紮根深圳超過十年了,現在是深圳 Trouble Maker 創客空間的聯合創始人兼 CEO,每年幫助數百名外國人把項目落地中國。

Henk 第一次來深圳是在 2009 年下半年。在等待項目訂單完成的兩個月裡,他開始了解這座城市,融入本地生活,深圳的活力深深吸引了他。" 從那時起,我就打算留下來,並馬上計劃搬來深圳。六個月後,我開始了定居深圳的生活。" 回憶當初那個改變他人生軌跡的決定,Henk 依然充滿激情。

在嶄新的環境,Henk 很快發現了機會。他說:" 不少想來中國創業的外國人像我一樣,擁有很棒的注意,卻苦於資金有限,環境不熟,沒有辦法把項目儘快落地。於是我就和朋友一起創立了 Trouble Maker,把真正的工程師聚集在一起,通過我們更快地連結到本地資源。"

如今 Trouble Maker 已經成為華強北有名的國際硬體孵化器,而對於深圳的創客文化 Henk 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深圳的創客不一定在創客空間,他們可能在某些俱樂部、咖啡店,甚至聚集在微信群裡。雖然人們擁有不同背景、不同興趣,但只要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能迅速建立自己的『朋友圈』,並共同推動一個項目運轉起來,這就是深圳創客文化獨特的運行機制。"Henk 說。

在來深圳之前,Henk 走過世界的很多地方,但回首過去十年,他從未後悔當初留下來的決定,他把深圳稱為自己的 " 終老之鄉 "。他說:" 當我第一次來到深圳,就清楚地知道這就是我一直在尋找的地方。這一信念從未改變。深圳擁有全球最大的製造工業和最專業的供應鏈系統,所以只要你想研發新產品,並期望以合理的成本迅速實現大量生產和市場落地,深圳就是你的首選城市。"

對於深圳,Henk 滿懷深情。他說自己最喜歡的中文詞就是 " 大家 "。" 在中國,每次和同事開會或者與朋友見面時,人們會熱情地打招呼說:『大家好!』這一點與我從小接受的文化非常不同。按照我們的習慣,人們通常會說:『各位好!』我想『家』的概念對中國人很重要,我感覺自己就像在一個大家庭裡,大家共同合作,互相引薦,彼此幫助。"Henk 笑了一下,繼續道:" 所以對我來說,深圳就是一個大家庭。"

【閱讀延伸】

2021 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由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攜手深圳晚報打造,在喜馬拉雅平臺推出的深圳市最具 " 國際範兒 " 的雙語有聲電臺——《深聲入耳 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線。電臺下設三個專輯,分別為《聽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傳播媒介為一體,發掘我們熟悉家園的別樣美好。

其中,《探深圳》以音頻和視頻兩種呈現方式,邀請長期在深居住的十名 " 老外 ",講述他們與鵬城的動人交集,分享他們對這座 " 第二故鄉 " 的深情感悟。從即日起,我們將連續推出《探深圳》系列短片,從創客、音樂、繪畫、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戶外運動、商業環境等多元角度,展現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現國際範的鵬城風貌,敬請關注!

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

【來源:深圳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深聲入耳」創客:深圳是我的終老之鄉,我在這裡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於是我就和朋友一起創立了 Trouble Maker,把真正的工程師聚集在一起,通過我們更快地連結到本地資源。"如今 Trouble Maker 已經成為華強北有名的國際硬體孵化器,而對於深圳的創客文化 Henk 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深圳的創客不一定在創客空間,他們可能在某些俱樂部、咖啡店,甚至聚集在微信群裡。
  • 深晚報導|深圳就是我的「第二故鄉」 十位在深「老外」生動講述...
    快來關注《探深圳》線上視聽專輯!十位在深 " 老外 " 為你講述他們與鵬城的動人交集,分享他們對這座 " 第二故鄉 " 的深情感悟。從即日起,我們將連續推出一系列《探深圳》短片,從創客、音樂、繪畫、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戶外運動、商業環境等多元角度,展現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探索,呈現不一樣的鵬城風貌,敬請關注!
  • 《深聲入耳The Voice of Shenzhen》 今天正式上線啦!!
    《深聲入耳The Voice of Shenzhen》 今天正式上線啦!!《深聲入耳》有聲電臺目前下設三個專輯,分別為《聽深圳》《探深圳》和《看深圳》,集音頻、視頻、文字、圖片等多種傳播媒介為一體,從更加新穎的角度發掘我們熟悉的城市家園的別樣美好。
  • 本報推出《探深圳》線上視聽專輯,請十位在深「老外」講鵬城故事
    快來關注《探深圳》線上視聽專輯,十位在深「老外」為你講述他們與鵬城的動人交集,分享他們對這座「第二故鄉」的深情感悟。從即日起,本報將連續推出一系列《探深圳》短片,從創客、音樂、繪畫、美食、公益、便利生活、戶外運動等多元角度,展現外籍居民在深圳的精彩故事,呈現不一樣的鵬城風貌。
  • 「深聲入耳」購物環境:深圳就是一個為了獲得成功和實現夢想而存在...
    對我個人而言,深圳就是一個為了獲得成功和實現夢想而存在的城市。我在自己的 Facebook 主頁上寫道:我一定要在深圳事業成功,否則絕不離開。深圳的經濟正在不斷發展,可以預見未來的美好藍圖,我非常享受現在正在全身心投入的這份事業。"▲ Makoto 中文海報小時候,Makoto 就對三國的故事耳熟能詳。
  • 編者按_深圳晚報數字報
    2021年初,在深圳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指導下,由深圳市國際交流合作基金會攜手深圳晚報打造,在喜馬拉雅平臺推出的深圳市最具「國際範兒」的雙語有聲電臺——《深聲入耳 The Voice of Shenzhen》正式上線。
  • 「我最喜歡的中文詞就是『大家』」
    《探深圳》 中文海報。 掃碼進入 深圳Plus 視頻《深聲入耳·探深圳》第一集——我在這裡感受到大家庭的溫暖。 深圳晚報記者 許嬌蛟 來自荷蘭的Henk已經紮根深圳超過10年了,現在是深圳Trouble Maker創客空間的聯合創始人兼CEO,每年引進數百項境外項目落地中國。 Henk第一次來深圳是在2009年下半年。在等待項目訂單完成的兩個月裡,他開始了解這座城市,融入本地生活,深圳的活力與朝氣深深吸引了他。
  • 7天27場活動,深圳雙創周在星河WORLD打造創客盛宴
    近日,主題為「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2020全國雙創周深圳活動暨第六屆深圳國際創客周在星河WORLD圓滿舉辦(以下簡稱「雙創周」)。據了解,這並非是深圳星河WORLD和國際創客周的首次聯動,在此前連續多年,深圳星河WORLD都作為深圳分會場,之一參與到全國範圍的創客活動中,今年更是憑藉過硬的實力,不僅成為深圳特區40周年雙創周的主戰場,也是改革開放40年的示範基地。提煉產城經驗,星河帶來更多紅利改革開放東風起,鯤鵬扶搖九萬裡。
  • 深圳咖啡甜品探店實錄
    近期事情比較多,一直沒時間整理自己的探店記錄。好在最近忙的事情總算告一段落,所以趕緊將拖欠已久的推文安排上。好的,找完藉口我們開始進入正題。這次分享的是2020年最後一個季度深圳的9間CAFE探店實錄,有從骨子裡散發文藝氣息的人氣咖啡館,也有舒芙蕾鬆餅製作一級棒的新晉咖啡店,一起來看看吧。
  • 「深圳」是客家話「縱深田溝」之意,當我初次踏上這裡,滿目繁華
    深圳火車站今天我淌進了深圳這潭又深又濁、紙醉金迷的水,沒有特別激動的心情,卻有心情的落魄。我在更加繁華的都市裡看到的不是欣欣向榮,卻而有些恐怖;大街上擠滿了人,馬路上塞滿了車,人車碰撞,擦出生與死的火花;這裡似乎沒有柔情意意,但卻人情世故;我該後悔來了,但願只是我第一印象的錯覺。這對於首次踏上這裡的高中生來說,對於一個獨行的十幾歲少年,這裡的繁華確實太過焦躁了。
  • 深圳創客創業嘉年華在中芬設計園舉行
    央廣網深圳9月16日消息(記者大為)9月16日,Slush Up!深圳創客創業嘉年華在中芬設計園火熱進行。本次活動由深圳市人民政府主辦,深圳市福田區人民政府承辦,深圳市工業設計行業協會、中芬設計園、Slush China協辦。本次Slush Up!
  • 我眼中的深圳(吳思航)
    我眼中的深圳(吳思航)深圳學習平臺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附屬小學六年級吳思航與班主任合影。每當我走進校園,「一天新似一天」的校訓石碑提醒我時刻要記住,做最好的自己。「把根扎深、把夢做大」是身為每一名附小學生的座右銘,我深深感謝和熱愛我的學校和老師。深圳市福田區教科院附屬小學校訓石碑。
  • 少年之聲唱響深圳兒童樂園
    原標題:少年之聲唱響深圳兒童樂園     中國青少年音樂網記者楊楊報導:日前,一場以展示青少年原創歌曲、弘揚城市公園文明為主題的「公園之聲 卓越放歌---中國青少年原創歌曲走進深圳兒童樂園」的歌會,在深圳市兒童樂園成功上演。
  • 聚焦深圳:聲美(Sound Magic)明星展品早知道
    作為深圳規模最大的影音綜合展,本屆展會得到了眾多品牌和商家的積極響應,本系列報導將逐漸為您披露各參展商的重要展品,請您持續關注。本屆展會,知名耳機品牌聲美(Sound Magic)將攜HP1000頭戴式大耳機、E10入耳式耳機、E11入耳式耳機、E11C入耳式耳機、E50入耳式耳機
  • 【成長視窗】深中創客劉筱曼:心有猛虎,細嗅薔薇
    深中初二年級學生劉筱曼和她的創客作品粉塵噴火槍 深圳中學初二女生劉筱曼不是一般的「理工女」,覺得大腸桿菌好神奇,要探索土壤裡微生物的奧妙。劉筱曼笑著說,「但是我看到很帥的人也會很高興很激動啊,我想我只是有一點點的不同吧。」談到目前的創客,劉筱曼說,雖然自己也喜歡機器人,但是對微觀生物更加感興趣,而目前國內生物創客是少之又少,她甚至向南都記者諮詢有沒有相識的生物學方面的牛人。對於目前生物創客國內市場空白的情況,劉筱曼顯然很有計劃和想法。
  • 通訊:「洋學霸」深圳淘「金」記
    美國矽谷式的開放辦公空間,工作檯上散落著千奇百怪的零件和半成品,來自美洲、歐洲、亞洲等的創客在此朝夕忙碌。這是美國知名硬體孵化器HAX的深圳大本營。  與畢業於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瓦斯格韋斯一樣,越來越多「洋學霸」選擇到深圳淘「金」。他們用從電子市場淘到的元件,打造出第一臺原型機。  深圳之於他們,是夢想實現的地方。
  • 中芬設計園:臺灣青年深圳創業首選地
    ■ 深圳特區報記者 林捷興 文/圖 「深圳以其獨有的包容性和開放性,越來越成為創客心中的創業天堂。」今年10月,一場以「兩岸聚焦·智創未來」為主題的海峽兩岸青年創客論壇在中芬設計園舉行。 近年來,許多臺灣青年選擇到深圳創業,兩岸青年創業基地成為他們落地首選。
  • 深圳視界·最美龍華我表達
    以孩童的視角觀察世界,發現龍華之美、深圳之美。近日,深圳市第十五屆創意十二月活動之第二屆「深圳視界·最美龍華我表達」60秒短視頻大賽頒獎典禮在龍華區實驗學校隆重舉行。 據本次大賽承辦方代表、深圳萬隆影業有限公司負責人、著名導演劉中軍介紹,第二屆「深圳視界·最美龍華我表達」60秒短視頻大賽以紅色、旅遊、時尚、科技、文化等為主題,面向廣大中小學生和市民徵稿。賽事旨在以參賽者的視角發掘和展現龍華區歷史、人文、景觀等方方面面的美,多語種宣傳龍華的開放、共融、國際化。 「世界本不缺少美,只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 回家鄉過年感受與深圳不同的樂趣
    ■ 深圳特區報記者 姚卓文 符亞威 文/圖寒假裡,不少深圳學生回到家鄉過年,在家鄉感受與深圳不同的過年風俗,從中體驗家鄉過年的別樣樂趣。他們,有的第一次看到了漫天飛雪,有的第一次踏入田間,還有的與家鄉的小夥伴們說起了久違的家鄉話。在春節假期,在家鄉,感受風土人情和傳統文化,讓他們有不少的收穫。
  • 嚴迅奇作品 | 深圳將建海上歌劇院,與世界一起聆聽「深圳之聲」
    圖片來源於網絡在深圳,一座巨大的「音符」即將悅動於前海灣畔,成為深圳這座國際化濱海城市的動人旋律,碰撞和激發著國際化的藝術態度與文化觀念,讓世界聆聽深圳的美妙發聲——它就是「深圳之聲」演藝中心。由嚴迅奇及其團隊操刀設計的深圳之聲(演藝中心),以「靈動之水、力量之石、曼妙之音」的藝術形式,對城市文化展開了深入探討。以曲線起伏的形態與獨具匠心的造型,以空間為載體,用石與水的對比賦予了建築空間「虛、柔、透」,以及「實、剛、硬」的藝術形態,並用現代建築材料和技術進一步展現其空間的意義,從而塑造了「水流蝕石」的優美意象,旨在打造城市人文經典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