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外出旅遊,發來一張照片:兩個手臂曬得通紅,上面長滿了小水泡。酷愛旅遊的他,引以為傲的小麥色變成了鹹豬手,非常疑惑,戶外活動參加了不少,為啥單單這次曬了太陽就中招了呢?
仔細詢問,原來是前兩天拉肚子吃了左氧氟沙星膠囊,這下,你們猜到問題出在哪裡了嗎?
有些藥物在使用後不能曬太陽
用藥有很多注意事項,其中有些藥物在使用後不能曬太陽,你知道嗎?接下來,讓我來給大家扒一扒為啥使用某些藥物後要注意防曬,哪些藥物需要防曬?
有些藥物在使用後,暴露於紫外線下會產生皮膚瘙癢、紅斑、水腫等不良反應,這類藥物叫光敏藥物。藥物致光敏反應,根據發生機制可分為光毒性反應和光變態反應。
光毒性反應是一種非免疫性反應,可發生於任何人,與自身免疫系統無關,無潛伏期,一般首次用藥後經日光及類似光源照射,幾分鐘到幾小時內即可發生,發病局限在曝光部位皮膚。臨床表現類似日光性皮炎,可見水腫性紅斑,嚴重者出現水皰,有灼熱感和刺痛感。光毒性反應的強度與光敏感藥物濃度和光照射時間、強度有關。除去光敏物及避光後,反應消退較快。
光變應性反應是一種遲發性變態反應,發生於少數過敏體質者,小劑量光敏感藥物和微弱陽光照射就可能發生,除與藥物有關外,還和遺傳、過敏體質有關。首次發病一般有24~48小時的潛伏期,臨床表現與接觸過敏性皮炎或溼疹相似,可見紅斑、丘疹、水皰或滲出等。
常見的可引起光敏反應的藥物
1、喹諾酮類抗菌藥物:左氧氟沙星、司帕沙星、氟羅沙星、環丙沙星等。
2、磺胺類抗菌藥物:複方新諾明等。
3、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多西環素、米諾環素等。
4、抗結核藥物:吡嗪醯胺等。
5、抗腫瘤藥物:甲氨蝶呤、羥基脲、表柔比星等。
6、抗真菌藥物:伏立康唑、灰黃黴素、特比萘酚等。
7、抗心律失常藥物:胺碘酮、奎尼丁等。
8、抗高血壓藥物:地爾硫卓、呋塞米、氨苯蝶啶、吲達帕胺等。
9、抗精神病藥:氯丙嗪、氟哌噻噸、奧氮平等。
10、抗過敏藥:氯苯那敏、苯海拉明、異丙嗪。
11、抗抑鬱藥:丙咪嗪、奮乃靜等。
12、抗焦慮藥:阿普唑侖等。
13、降糖藥:二甲雙胍、格列本脲等。
14、降脂藥:非諾貝特等。
15、非甾體抗炎藥:吡羅昔康、酮洛芬等。
藥師溫馨提示
1、有光敏性反應史的人要慎用有光敏性的藥物,看病時應告訴醫生,避免選擇該類藥物。
2、在使用光敏性藥物期間及停藥後5日內,應避免接觸陽光或紫外線,外出時應特別注意皮膚防護,可戴上寬簷帽或撐遮陽傘,並塗上防曬霜。
3、如出現光毒性反應或皮膚損傷,應立即停用具有光敏感作用的藥物,及時就診,在醫生指導下更換藥物治療及對症處理,不要自作主張亂用藥,以免延誤病情。
4、光敏性藥物的毒害一年四季均可發生,特別是夏季外出遊玩時更應該警惕藥物光毒性。
【來源:雙峰縣婦幼保健院】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