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裡挑一#
在門診經常會遇到這樣的問題,患者問:這個中藥能不能吃?那個西藥能不能服?這些是否食物吃了會有影響嗎?有腎病科的患者會問到:聽別人說吃藥最後會導致腎衰竭、尿毒症,醫生你少給我開點藥吧!也有糖尿病患者認為打胰島素會產生依賴,導致內臟逐漸衰退!
其實這些問題估計很多人都聽說過,大家也是將信將疑,但由於對服藥,以及中藥食補的禁忌等問題不了解,所以容易偏聽偏信,有些人甚至因此耽誤了病情,那麼對於服藥、食補都有哪些錯誤的看法,或者說應該注意哪些問題,今天在這裡就幫大家解析一下許多經常有錯誤的認知問題。
01西藥傷肝腎,吃天然中藥好
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而且認為這是傳統中醫的優勢,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點,我們傳統的中醫也根本沒有說過「中藥安全」這樣的觀點,中醫認為「是藥三分毒」,這才是中醫的大智慧,任何藥物如果不對症服用,亂服用,濫服用那麼結果就是讓中藥變成了「毒藥」,同理,只要西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安全劑量,正確使用,那麼也會對人體沒有損傷。拋去劑量、功效談藥物的毒性,真是不正確的。
就拿中藥中的廣防己來說,這是被中醫使用了很久的藥物,但在2004年被禁用了,為什麼?是因為其中含有一種物質叫做馬兜鈴酸,這種物質不僅會導致人體出現腎病,還能夠致癌,據了解馬兜鈴酸是以前導致亞洲肝癌發病的中藥原因之一。因為以前很多有肝病的人,會服用一些保肝的中草藥,如果恰好這些草藥中含有了馬兜鈴酸,結果適得其反。而且,含有馬兜酸的草藥曾經被歐洲很多國家作為減肥藥物售賣,結果導致90年初很多女性患有腎病,並且很快發展為腎衰竭。
因此,含有馬兜鈴酸的一部分草藥已經被禁用,但目前在網上還有部分售賣,所以首先大家應該在醫生指導下服用藥物,切勿亂服用所謂的偏方,購買藥物也一定要去正規的藥店。那麼哪些藥物中含有馬兜鈴酸呢?我們列了一個單子:南木香、管南香、三筒管、馬兜鈴、天仙藤、青木香、廣防己、通城虎、漢中防己、藤香、南粵馬兜鈴、凹脈馬兜鈴、背蛇生、關木通、尋骨風、革葉馬兜鈴、小南木香、土細辛、大細辛、雜細辛、杜衡、細辛等,主要跟馬兜鈴科植物有關,還包括被禁用的關木通等。當然,相對來說,中藥其實是很安全的,它是從天然植物、動物萃取而成,並非化學合成的高濃度藥物,在人體也都可自然代謝。在與食物衝突方面,並沒有太大的危險,所以服用中藥的時候,基本不用太禁忌其他食物,這都是中藥的優勢。只要營養均衡,什麼都可以吃,食物如果有療效,也會變成藥物,這就是中醫「藥食同源」的道理。
對於西藥毒性,傷肝腎的情況,一般來說短期服用西藥是不存在這些問題的,而長期服用某種西藥是有可能傷及健康的,但隨著科技的發展,藥物在不斷的更新換代,西藥的副作用也在慢慢降低,甚至有些藥物還可能對內臟有一定的包括作用。比如治療高血壓的沙坦類藥物,這類藥物不僅能夠治療高血壓,還能對腎臟有一定的保護作用,但即使如此沙坦類藥物對於慢性腎病4期之後的患者還是應該慎用。
其實,不論中藥西藥,任何批准上市的藥物,都是療效確切並經過了嚴格的臨床檢驗的,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和不良反應基本上是可控可防有保障的。只要按照醫生的指導在規定的用量、用法上使用這些藥物,就不會出大問題,也不會給身體造成傷害。
02癌症患者治療期間能不能吃中藥,尤其是補藥,可能會給腫瘤營養?
這種傳言在腫瘤科流傳較廣,所以有時候醫生給患者開中藥進行治療時,病人會質疑,為什麼開補血的當歸、黃芪,這不是補藥嗎?吃了腫瘤會不會長的更快呢?
其實,這類傳言尋找根源,一般都是西醫師告知病人的,一方面西醫師不了解中醫的診治方法,另一方面他們害怕患者亂吃藥,亂進補。但實際上中醫治療疾病往往會採用辯證論治,用藥是根據病人的病症而來,隨時可能調整用藥的。
中醫治療癌症也不是一個方子用到底的,也根據病情有分階段進行,而且會根據中醫四診(望、聞、問、切)、八綱(陰、陽、寒、熱、表、裡、虛、實)辨證,然後配合現代的檢查手段,比如化驗數據和影像資料等等,不同的病人用不用的處方。一般認為癌症、腫瘤是偏熱性的疾病,是不應該補的,但在患者治療期間,病人往往處於身體極度虛弱的狀態,比如紅細胞、白細胞、血小板、白蛋白等數據較低,腎功能較差的情況,這時候利用補氣、補血,健脾益胃的方藥,能夠提升身體的機能增強免疫力,反而對於抗腫瘤是一大助力,而且能夠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是利大於弊的。
此外,補藥會給腫瘤營養這種說法並不正確,目前對於腫瘤的西醫治療方式也是要通過患者自身的免疫力,而提升免疫力的方式就是要給人體提供充足的營養,難道這時候就不是給腫瘤營養了嗎?
03吃人參就不能吃蘿蔔,會影響人參吸收?
這也是我們比較常見到的一種傳言,認為白蘿蔔性涼,有下氣、消滯的作用,會影響補益類中藥(人參、黨參、黃芪等)吸收,白蘿蔔還能解部分中藥的藥性。這些說法都是不對的。
首先,在中醫診療資料中並沒有蘿蔔妨礙人參吸收的說法,而且也有同時使用人參和蘿蔔治病的記錄。其次,這種傳言是對中醫「氣」的誤解,人參補充的氣是人體的元氣,蘿蔔排出的氣是人體的濁氣和脹氣,兩者並不相同。
中醫書籍《本草新編》也談到:人參得蘿蔔子,其功更補益,……,世人動謂蘿蔔子解人參,誤也。白蘿蔔含有豐富的澱粉酶,具有助消化和消除胃腸脹氣的作用,還能解除人參給人體帶來的副作用。
04苦瓜提取物是「植物胰島素」,吃苦瓜可以降糖
苦瓜提取物確實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這是有試驗保證的,不過試驗的對象是老鼠,動物試驗中,老鼠注射了苦瓜的提取物後,血糖確實降低了。但問題動物實驗有效,並不意味著對人有效,即使對人也有效果,那麼按照給小鼠的劑量,那麼人們想通過吃苦瓜來降糖的話,每天得吃非常非常多的苦瓜。而且我們通過烹飪做出來的苦瓜,跟科學上苦瓜的提取物又不一樣,效果更是大相逕庭。
所以,與其為了苦瓜降糖,天天忍著苦味大口大口塞苦瓜,不如選升糖指數低的食物,加上運動,降糖效果來的更快些。可以說苦瓜是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食物之一,但並不是唯一。
此外,還有傳言認為血糖高,吃無糖食品就可以,如果真是如此那麼糖尿病早攻克了,所謂的無糖食品,只是在食品中沒有添加糖分而已,但無糖食品本身可能就是高升糖指數的食物,比如蛋糕、餅乾、麵包等等,這些碳水化合物攝入後依然會轉換為葡萄糖,而且造成血糖迅速升高。
因此,要控血糖,還是要管住嘴邁開腿,選好食物,均衡營養,必要的時候按醫囑服藥或注射胰島素。
05降糖藥和胰島素有依賴性?
一說到某種藥物有依賴性,或者成癮性,在很多人眼裡這種藥物就成了毒品,或者是洪水猛獸了,因為這意味著一旦用藥就永遠也不能停藥了,所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別用這種藥。
在傳言中有依賴性的藥物有很多,比如高血壓藥、安眠藥等等,但影響最大的恐怕就是降糖藥和胰島素了,因此很多患者一定說糖尿病要用降糖藥或者胰島素就會很排斥,會認為這些藥物還會損害胰腺和腎臟,所以一旦用上就不能停。
事實上,在糖尿病前期或者糖尿病初期,有不少患者通過良好的飲食控制和規律運動,將血糖控制的非常好,甚至可以不用服藥,但大多數患者卻無法做到這點,必須通過降糖藥或者胰島素來維持血糖的穩定,達到人體的糖代謝平衡。這時候,如果擅自停藥,平衡被打破,血糖升高,就導致了各種併發症出現,比如心臟病,腎病、眼病等等,所以所謂的藥物損害健康是不存在的,這都是停藥後健康受損導致的。
另外,有些人認為服藥比打胰島素好,因為胰島素會讓胰腺逐漸失去功能,這個也是錯誤的,因為進行胰島素注射,其實是緩解胰腺的負擔,延緩胰腺功能的喪失。而且用不用服藥,用不用注射胰島素,這不是醫生決定的,而是患者的病情決定的,適合患者的才是最好的。
06為了健康,維生素可以多吃?攝入太多當心副作用!
據統計,目前在我國有20%-25%的人會每天服用保健品,其中維生素、鈣質、葉黃素是主要的成分。大家服用保健品的理由看上去也很充分,比如補充營養、消除疲勞、強壯體魄,補鈣強化骨骼、保護視力等等。
但實際上,平時裡只要均衡營養,這些保健品完全可以不用吃的,但許多人對保健食品都有錯誤觀念,服用方式也可能有誤,最後導致偏食、攝入超標、和其他藥物產生交互作用等等,反而起到了不好的效果。尤其是維生素,雖然它叫維生素,但並不是說它們在人體可以多多益善,吃多了,同樣有副作用。
各類維生素過量的副作用如下:
維生素A:服用過量,可能會有肝功能異常、中樞神經異常以及骨密度下降的可能。
維生素B:可能會出現跟神經有關的異常,此外維生素B6如果跟抗痙攣藥和治療帕金森症的藥物一起服用,會導致藥效變差。
維生素C:如果和鋁製酸劑一起服用,可能會導致鋁離子在大腦和骨骼的堆積,而腎病患者可能會有鋁中毒的情況;攝入過量後,還有可能增加腎結石的風險。
維生素D:雖然維生素D有助於鈣質吸收,但如果補充過量可能會出現高血鈣症,有噁心嘔吐以及肌肉無力的中毒症狀。
維生素E、K:雖然很少出現服用過量的情況,但如果跟抗凝血藥、抗病毒藥一起服用,可能會影響到藥效。
雖然很少會有人單一吃一種維生素過量的情況,但如果除了吃單一的維生素外,患者還另外補充複合維生素,這樣就可能導致服用過量。
購買服用保健品、維生素,必須要是自己需要補充的,不能有因為別人吃的好我就要吃這種思想,最好是跟醫生或者營養師溝通,確認後再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