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溫和沒副作用?重申:這3種常見的中藥會傷肝

2020-12-23 澎湃新聞

「醫生,快救救我媽媽。」一位背著年邁老人的女人衝進了急診室。

事情還得從3個月前說起。

江蘇常州,71歲的常老太太有位特別孝順的女兒,每次回去看她都會給她帶上一些補品,其中三七粉常老太太覺得最好。

但常老太太念著自己的女兒掙錢不容易,而且按照常老太太說的,三七不就是種中藥,有什麼大不了,去菜市場買點回來,自己種上,以後就有源源不斷的三七粉可以吃,還用得著花這種冤枉錢。

就這樣,常老太太抱著勤儉節約的想法,從菜市場扛回了好些「三七」種上,以備磨粉服用,調養身體。但沒過多久,常老太太感覺事情不對了。

土三七

她說:「吃了1個月我就感覺不對了,人漸漸地往下瘦,後來肚子也變大了,肚子裡面全是水,而且還疼。」

常老太太被送到醫院時,肚子已經鼓脹得像即將爆炸的氣球,肝區疼得下不來床。在醫生診斷下,常老太太患上了肝小靜脈閉塞綜合症。

後來,聽醫生解釋,常老太太才知道,她吃的不是三七,而是土三七。土三七中含有一種叫吡咯烷的毒物,致死率極高。

其實,像常老太太這樣,用中醫養生導致肝損傷的例子不在少數。

浙江海寧的周先生是位酷愛養生的中年「潮男」,他根據網上的文章和自學書籍,開始服用中草藥養生。大半年後,周先生自信滿滿去當地醫院檢查,本以為身體健壯如牛,可沒想到結果卻讓他大吃一驚。

周先生肝小靜脈發生損傷,罪魁禍首就是中草藥。周先生大失所望,又懊悔不已,他說:「沒想到養了大半年的生,還差點把命養沒了。」

隨著健康理念不斷深入以及傳統醫藥的普及,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中醫養生,但是因為誤用中藥導致肝損傷卻不在少數。

我國藥物性肝損傷形勢嚴峻

2019年,據《藥物性肝損傷診治指南》,我國急性藥物性肝損傷約佔急性肝損傷住院比例的20%。

同年,中國藥理學會委員茅益民教授團隊發表研究表明,近年來,我國藥物性肝損傷人數在不斷增加,普通人群中每年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生率為23.80/10萬,高於其他西方國家報導。

其中,引起我國肝損傷病例最主要原因,是各類保健品和傳統中藥,佔26.81%,其次是抗結核藥物,最後抗腫瘤藥物或者免疫調整劑。

另外,研究發現,藥物肝損傷中有13%是慢性肝損傷。而相比於急性肝損傷來說,慢性肝損傷起病慢,前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所以更難被發現,而一旦發現可能就到了肝硬化,甚至肝壞死,治療起來非常難。

茅益民教授表示:「保健品通常被認為有益無害,中藥也常常被認為不良反應小,因此臨床上一旦出現肝損傷,很少有患者主動向醫生報告保健品和中藥的應用史,導致了保健品和中藥引起的肝損傷被低估,甚至忽略。」

總的來說,我國藥物性肝損傷形勢非常嚴峻,並且大眾對保健品和中藥盲目的信賴,很可能還會加劇形勢的發展。

除此之外,有些被認為沒有損害的中藥材,其實也是藥物性肝損傷元兇之一。

3種中藥材千萬別吃,小心傷肝!

1、雷公藤

雷公藤是一種傳統中藥材,主要分布在我國南方,其清熱解毒,對於治療類風溼有很好的療效,所以很多患風溼病患者會選擇雷公藤治療。但是雷公藤含有衛茅醇、萜類化合物和生物鹼等活性物質,本身具有肝毒性,所以因為雷公藤造成的肝損傷尤為常見[4]。

2、何首烏

中醫講,何首烏有烏鬚髮的作用,近幾年隨著大眾脫髮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人會用何首烏外服或者內服,以此來滋養秀髮。

但是早在2014年,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在《藥品不良反應信息通報提示》中表示,口服何首烏及其成方製劑可以引起肝損傷,超劑量、長期連續用藥等可能增加肝損傷風險。

3、土三七

土三七中含有吡咯烷,致死率極高,如果盲目使用不但會造成肝損傷,還會導致死亡。

其實,大多數人和常老太太以及周先生一樣,對中草藥一知半解,在這種情況下,很容易會誤服或者錯服中草藥,從而損害身體健康。

何首烏

常見中醫養生誤區有哪些?

中醫養生是種潮流,更是種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是目前來說,大家對於中醫養生還存在一定的誤區。

例如,「中醫養生只是吃藥」,「中醫養生可以一蹴而就」,「中醫養生=老年人」等等。其實中醫養生要全方面,除了需要選擇相關藥物進行調理之外,更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做到健康飲食,多鍛鍊。

另外,中醫養生想要在短時間,達到很好的效果並不現實。中醫和西醫不同,它需要循序漸進。除此之外,從青年開始養生比從老年開始養生的效果顯著的多,所以「中醫養生=老年人」更是無稽之談。

如何正確用中醫養生?

雖然關於中醫養生的負面新聞不少,大家對其誤區也很多,但是中醫幾千年經久不衰,無論是經驗之談也好,還是科學論證也好,它都值得我們去弘揚和發展。對於普通人來說,中醫養生既方便,又簡單,更是性價比極高的養生方式。所以做好以下3步,中醫養生就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第一步:辨證論治,了解自身體質情況

人體常見的體質有8種,分別為氣虛、血虛、陰虛、陽虛、氣鬱、血淤、痰溼和陽盛。中醫講,「虛則補之,實則瀉之」,不同體質所採取的調理方法以及用藥不同,所以中醫養生的第一步是辨證體質。

第二步:對證合理採取措施

了解自身體質後,就可以採取相應措施來進行調理。注意!對於證型比較複雜或者自我調理一段時間後,沒有效果的人群,建議去找專業中醫師進行診斷。

第三步:控制用藥時間

中國人常說「過猶不及」、「是藥三分毒」,任何藥物都有一定的副作用,所以中醫養生控制用藥時間很關鍵。

中醫養生看似簡單,實則複雜,妙哥提醒大家,在不擅長的領域,還是小心前進!

參考資料:

[1]《頂級期刊:中國藥物性肝損傷高於西方 保健品很傷肝》.健康時報網.2019-02-22

[2] 《衛計委正研究推動營養立法 呼籲理性認識中醫養生》.中國新聞網.2015-06-30

[3] 《保健品及中藥為首位原因》.健康時報網.2019-02-26

[4] 趙皓.《中藥所致藥物性肝損傷的臨床特點分析》[J].河南醫學研究.2015.11期

原標題:《中藥溫和沒副作用?重申:這3種常見的中藥會傷肝,千萬別亂吃》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藥溫和沒副作用?重申:3種中藥會悄悄傷肝,別亂吃
    但常老太太念著自己的女兒掙錢不容易,而且按照常老太太說的,三七不就是種中藥,有什麼大不了,去菜市場買點回來,自己種上,以後就有源源不斷的三七粉可以吃,還用得著花這種冤枉錢。就這樣,常老太太抱著勤儉節約的想法,從菜市場扛回了好些「三七」種上,以備磨粉服用,調養身體。但沒過多久,常老太太感覺事情不對了。
  • 中藥真的安全,無副作用?老中醫提醒:這5味中藥,多用會傷肝!
    現實生活中,可能很多人還在堅持「中藥是純天然、無毒、無副作用」的觀點,所以日常養生或者有不適的時候都會放心選擇中藥,但實際上,很多中藥看上去是安全的,但是如果把控不好服用量的話,也會造成對於身體的傷害,尤其是對肝臟的損害。
  • 職場健康|中藥養生竟半年肝損?專家:這83種中草藥別瞎吃
    不少人認為,常見的中藥既然可以食療,就算吃不好,那也吃不壞,於是很多人會買些人參、黃芪之類的中藥,自己平時泡泡茶、熬熬湯,調理身體。其實,再常見的中藥也不能自己亂吃。2020年版《中國藥典》將83種具有潛在毒性的中草藥進行了分級,其中低毒性藥物佔據31類,中毒性有42類,劇毒藥物10類,共83種。此前,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肝病科的南月敏教授也曾在2020年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學術年會上分享《中草藥肝毒性分類》。
  • 這3種常見藥很傷腎,醫生提醒:長期服用,或會招來麻煩
    她買了許多種感冒藥來服用,看到反反覆覆感冒不好之後,又去藥店自己買了頭孢黴素服用。兩天後,李大姐覺得全身無力、浮腫、尿少,這下她就慌了。都撐不到第二天,在吃過晚飯後,李大姐因為全身症狀加劇,被家裡人送到了醫院急診,確診為藥源性急性腎衰竭。
  • 醫生提醒:長期服用中藥的人,若出現這3個異常,多半是肝受損了
    導語:人們常說,是藥三分毒,經常吃藥,對人體會有一定程度的傷害,特別是對那些長期服用西藥的人來講,對身體的傷害可能較大。因此,許多人為了減少吃藥引起的副作用,選擇使用中藥來調整身體。中藥產生的副作用可能較小,然而這並不表示它不會損傷身體健康。
  • 中藥不能隨便吃,醫生建議:吃中藥一定要知道忌諱
    很多人認為中醫「人畜無害」,或者中醫是安慰劑,他們根據自己的經驗隨意服用中藥。事實上這是不對的,中醫是禁忌和特殊的。我們來談談這四個禁忌,要用中醫調理治病的人,要有仔細的認識。如果不適合這種情況,吃中藥是第一禁忌。二、為什麼中藥不能隨便吃?雖然有很多中醫黑,中醫還是越來越受歡迎,的確,中醫對身體的調理有很大的幫助,我們經常看到一些疑難病可以通過中醫調理來緩解,中醫的副作用相對較少,注重治本治標。中藥不能隨便服用。
  • 養肝就是養命,3味中藥是肝的管理員,祛肝毒、補肝血、養肝臟
    肝臟是我們的「心肝寶貝」,可在生活中,幾乎沒有人會在意它,沒有人會知道喝酒、抽菸、減肥、熬夜、大吃大喝對肝臟的損傷有多嚴重,真等到檢查出什麼,肝臟已經出了嚴重問題。
  • 養腎別忘了調肝:肝腎不好,別亂用8味中藥,身體會感激你
    一般認為,肝、膽、腎、三焦均內寄相火,而其根源則在命門。」簡而言之,相火源於命門,寄於肝、腎、膽和三焦等。相火常有餘,君火常不足,就會五臟不調。肝腎常見的3個問題肝腎不足肝腎不足,即肝腎陰虛。中醫認為,肝藏血,腎藏精,肝腎精血互生。
  • 哪些酒容易傷肝?營養師提醒:這3種酒,酒癮再大也別沾
    還有的人會在威士忌裡面加冰紅茶,這樣喝起來像飲料,還有的人會在跟人喝酒時白酒、啤酒混著喝。 這些混搭的酒其實對肝臟和胃腸道損傷是很大的,會因為二氧化碳的作用,導致酒精更快進入小腸,小腸對酒精的吸收速度比胃更快,酒更容易醉。而且本身口感越不像酒,人們酒越容易多喝,當感覺到微醺的時候,其實已經喝多了,甚至很快就喝醉了。
  • 安然入睡, 無需安眠藥, 這種中藥效果更好, 還沒有副作用
    生活壓力大,工作壓力大,升職壓力大,這是現代人的通病。壓力大,睡眠就差。很多人為了有一個理想的睡眠,不得已求助於安眠藥。不過,安眠藥的副作用很大,而且容易上癮,因此不是最佳選擇。酸棗仁是一種很不起眼,也很常見的中藥,卻是治療失眠的良藥。
  • 癌症患者能不能吃中藥?天然中藥不傷肝腎?這些藥物傳言是真的嗎
    01西藥傷肝腎,吃天然中藥好很多人都有這樣的觀念,而且認為這是傳統中醫的優勢,中藥沒有毒副作用。其實,這是不正確的觀點,我們傳統的中醫也根本沒有說過「中藥安全」這樣的觀點,中醫認為「是藥三分毒」,這才是中醫的大智慧,任何藥物如果不對症服用,亂服用,濫服用那麼結果就是讓中藥變成了「毒藥」,同理,只要西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安全劑量,正確使用,那麼也會對人體沒有損傷。拋去劑量、功效談藥物的毒性,真是不正確的。
  • 思考中藥
    的確,對於可樂的負面報導很多,最權威的要數2011年11月11日人民網《環球時報》第08版的報導。美國「定期人壽保險組織」官方網站上刊載了可樂對健康的影響。一杯可樂引發八種疾病:哮喘。可樂中的防腐劑苯甲酸鈉會讓有些人產生皮疹、哮喘等反應。腎問題。可樂中大量的磷酸可能導致腎結石。肥胖的男性患腎結石的危險更大。糖過量。
  • 最傷肝的3種酒公布:很多人當成寶收藏家中
    戒酒對愛酒人士而言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只能儘量少喝,並且儘量避免喝更傷肝臟的酒。最傷肝的三種酒(1)高度酒很多人對於度數低的紅酒和啤酒不感興趣,就愛喝白酒、威士忌等高度酒。甚至會在家囤很多高度酒,吃飯的時候喝兩杯,甚至會跟朋友就著盤花生米喝白酒。
  • 哪些中藥能減肥?這6種中藥,幫你吸脂瘦身
    現在中藥減肥受到很多肥胖人群青睞,副作用小且減肥效果顯著,尤其是這幾款中藥可吸脂減肥。哪些中藥能減肥?1、荷葉荷葉能入脾經,把適量幹茶葉放在鍋中煎煮代茶飲用,也可煮成粥喝,連服三個月左右體重明顯降低而且能降低血脂。
  • 含馬兜鈴酸的中藥,與肝癌有關?這幾種藥,你家可能有
    《中國藥典》中收載含有馬兜鈴酸的中藥除了馬兜鈴之外,還有廣防己、關木通、天仙藤、青木香。我們熟悉的中藥產品中,複方蛇膽川貝散、潤肺化痰丸(雞鳴丸)、九味牛黃丸、風溼止痛丸等主要的中藥有效成分中包含了馬兜鈴這一中藥,故也上述中藥製劑是含有馬兜鈴酸這一成分的。
  • 喝中藥真的能祛痘?塗藥膏祛痘效果快?
    3年、5年……是不是痘痘這個宿敵,還有事沒事總來找你玩?天氣越來越熱了,臉上的油也「呲呲」地流出來,每當這個時候,痘友們就一籌莫展——稍不留神就會接二連三的爆痘,然後留下一個個難看的痘印!這時,母上大人給你抓了幾副藥說:「把身體的熱毒排出來了,痘痘自然就沒了。」或者,給你一支消炎的藥膏說:「抹一抹這個,消炎效果特別好。」但是這些中藥內調、塗抹藥膏的祛痘法真的可行嗎?
  • 中藥泡腳的好處
    今天給大家分析一下中藥泡腳好處多 盤點7種中藥泡腳的好處,雖然是很平常的東西,但很多人不了解它的功效和作用。接下來就給大家詳細講解一下中藥泡腳好處多 盤點7種中藥泡腳的好處。 中藥泡腳是日常養生健身的一種方法,在寒冷的冬天使用各種不同的中藥泡腳會有不同的功效和作用。
  • 中藥大全:路邊常見野草都是上好中藥
    小的時候我們會把草須摘下來沾上水,然後放在胳膊上,用手在胳膊上來回擠壓皮膚,這顆草就會如毛毛蟲一般慢慢在胳膊上向前蠕動,後面還拖著一道淺淺的水痕。虎尾草也可入藥,有祛風除溼,解毒殺蟲之功效。牛筋草剛出土的時候象小黃豆,幾天就能長到雞蛋大,再大就大不了了――到一定時候,它會自動爆裂,噴出一股「黑霧」,隨風飄零。這些黑色的粉末就是孢子,即它的種子。馬屁泡小的時候剖開來中間是白色的,大一些裡面就會黑斑,並且越來越多,顏色也越來越深。能吃的馬屁泡是那種小個頭沒有黑斑的,你們有誰吃過嗎?馬屁泡作為中藥可以止血抗菌。葎草
  • 中藥煎煮學問大,這幾種特殊煎法要掌握!
    因為煎糊飲片的有效成分已經發生了改變,藥效就會降低或消失,從而達不到治療效果,甚至會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及副作用。那麼到底怎樣煎藥?煎藥應該注意什麼?我們都知道湯劑是中藥最為常用的劑型之一,它的製作對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
  • 喝中藥有副作用?普通人切忌亂服補藥
    在生活中有很多女性會被各種婦科疾病困擾著,其中子宮肌瘤就是一種比較常見的婦科疾病。子宮肌瘤是成年女性容易患上的腫瘤性疾病,一般以良性腫瘤為主,手術治療效果非常好,所以也是常見的婦產科手術之一。一般來講大於30歲的女性,患病機率開始升高,在40歲以內能達到30%,也就是每三個女性可能會有相關的疾病;40歲以上,在更年期前後的女性,患病機率會更高一些,約是五成左右,因此普遍認為該病與女性激素分泌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