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的你》: 這部反霸凌影片是如何霸凌女性角色的?

2021-02-06 橙雨傘


上周五,電影《少年的你》終於上映。


這部講述「校園霸凌」的影片,即便劇本有「融梗」的先天爭議,但其豐沛的情緒感染力,還是讓整個周末的眼淚,都被周冬雨和易烊千璽承包了。郭敬明在綜藝《我就是演員》裡說,能夠關注到「校園暴力」這個話題的作品,目前在市場上仍然是比較缺失的。但影片中,卻仍有一些隱晦的細節,讓我實在耿耿於懷。



「玩玩而已」與「暴力霸凌」


《少年的你》中,魏萊為首的霸凌小團隊,在面對警方的質問時,輕描淡寫地說:



是不是感覺很熟悉呢?


當「玩鬧」的邊界難以界定時,也就給「霸凌」騰出了極為廣闊的施展空間,施暴者於是熟練掌握這一套話術,做到了有恃無恐。



然而,會用這一套話術來分析問題的,又豈止是施暴者。


《82年的金智英》裡就提到,剛上小學的智英遇到了動不動就找她麻煩的鄰座男孩,哪怕她已經不再理會,這種糾纏還是無休無止,甚至變本加厲。


對此,老師給出的解答卻是這樣的:



無論是「玩笑」,還是「以愛之名」,都像披著羊皮的狼。


明明有著惡的本質,卻被視為「不正當的善意」,擁有了天然的保護傘,收穫更多來自第三方的體諒,且「應該」被當事人接受和原諒。



老師、家長或警官,是事件的處理者。


在處理過程中,他們往往帶有先天的偏見,認為「小孩子不懂事」、「也不是太大的事兒」,用「玩鬧、惡作劇」來給事件敷衍定性,很難上升到霸凌的程度。


甚至在他們看來,霸凌這回事,「想想都不可能」。


不得不說,這樣的判定,本身就構成了另一種程度上的「話語霸凌」。


其實,「玩笑」與「霸凌」間的博弈,和約會強姦的道理有幾分相似。


判斷是「兩廂情願」還是「犯罪強姦」,標準是看當事者雙方的意願是得到了尊重,還是有所冒犯。



在一種可控範圍內,可以被認為是遊戲;


如果失去了這種分寸,比如一方喊停,但另一方霸蠻硬上,就已然造成了相處的不適和關係的扭曲。

 

這種進退之間的平衡問題在成年人中更易得到實現,相反,在心智未成熟的孩子中,卻像隨時會被引爆的定時炸彈一樣。


《少年的你》上映後,《中國新聞周刊》在微博上公布了一組數據:全球每年有2.4億學生遭受校園暴力,共佔總人數的三分之一。


而本該控制局面、有效止損的處理者呢,卻因對「霸凌」的粗淺了解,成了無形中的推手。



除去對校園霸凌的呈現,這部片子裡,還有著非常值得玩味的性別架構。以陳念和小北為核心人物,延展到他們的家長、同學及老師、偵訊時的兩位警官,這些角色相互呼應,形成了有趣的對照組。從胡小蝶到陳念,主要受害者無一例外都是女性,而對她們施加侵害的,又是以魏萊為首的「女魔頭」小團體。更進一步看來,這部電影裡的成年女性角色也都不是特別光彩。陳念的母親在經濟上無法給予孩子基本的保障,做著不正經的生意,還欠下一屁股債,任憑女兒獨自應付債主。除此之外,臨高考前也沒有到場支持,甚至聽不出女兒電話裡的哭腔,是早已習以為常還是太過「粗線條」而不以為意呢?另一方面,小北的母親同樣缺席,甚至過分到棄子出走。男女主角生活在陰溝一般的家庭裡,配角的命運也不好過。魏萊雖有好的家庭條件,但影片展現出的,她的母親,卻也是位控制欲極強的「虎媽」,對於女兒的交往對象、為人處世的方式都有過幹涉。雖然,我們很難將校園霸凌產生的原因,全部甩鍋給原生家庭,但影片的確通過對家長角色的安排而有所指向。電影中,父親有關的鏡頭可謂是少之又少,但他們對孩子造成的傷害卻不能被忽略:
作為男女主角的父親全都沒有出場,小北的「繼父」甚至赤裸裸地嫌棄他是個「拖油瓶」;魏萊的爸爸「躲」在妻子身後,在女兒復讀後一年都不跟她說話,實行冷暴力;最慘的還是小跟班之一的羅婷——第一次被拖入警局後,其父直接衝入學校,當著同學和老師的面將她一頓毒打和辱罵。我們知道,如果家庭教育畸形,父母雙方都難辭其咎。但不論是戲份的權重還是人設的打造,很明顯這部電影是有所傾向的:所有母親的形象都更為負面,而同樣是負面形象的父親,其存在感卻一再被弱化。在接收了這樣失衡的性別話語後,很容易形成譴責母親的慣性思維。相信大多數看完電影的朋友都記得這句話,當時,陳念反問女警:「那如果這個世界真的是這樣的話,你放心把你的孩子生出來嗎?」此話一出,之前咄咄逼人的女警官瞬間沉默,於是我才反應過來,這位盛氣凌人的女警還是位「準媽媽」。這個角色身上融合了太多複雜的要素:孕婦、警官、「正義」的堅定捍衛者、在同事鄭易受情感波動時的冷酷提醒者。現實中,越來越多女性警官參與到與性侵受害者的交流裡,她們被認為會更富共情,從而減少對受害者的二次傷害。可在影片中,女警官的角色則相當不討好。還是說,她僅僅只是一個推動劇情、煽動情緒的「工具人」?對女警官角色設定的缺陷,大大削弱了後半段故事的可信度,也在無形之中,加深了大眾對女性的偏見。從電影前半段開始,他就扮演著「同情者」的角色,並且在中後期的偵訊過程中,貫徹著「自以為真正對你們好」的正義,通過情緒渲染和誘導供訴去推進偵查,最終讓陳念認罪。劇情裡,黃覺扮演的男長官更是像父親一樣總結鄭易的努力:「你長大了」。這說明,這個好人不光從始至終「善」得很明顯,還收穫了來自父權的肯定,而他前期帶有女性化情緒的地方是需要閹割的。

寫在最後


回到「校園霸凌」的話題上,《少年的你》還對關於校園暴力的處理有一些淺嘗輒止的探討。


影片中借「鄭易」這個男警官之口說出,目前社會對於校園霸凌的管制十分有限。當有問題出現時,不過是:


警察去找校長,校長去找老師,老師只能找家長,家長回答你:「我們都在深圳打工,一年才見孩子幾次」。


這種層層推諉下,能產生怎樣的結果可想而知。落實到生活中,部分校方和教育部門也是以「批評教育」為主而終了。



有的人一生被少年時的美好記憶治癒,有些人卻需要用一生去治癒少年時的痛苦回憶。


我們與惡的距離,從來沒有那麼遙遠。



P.S. 本文觀點僅代表特約作者個人觀點,部分圖片來源網絡。

相關焦點

  • 《少年的你》:這部反霸凌影片是如何霸凌女性角色的?
    上周五,電影《少年的你》終於上映。這部講述「校園霸凌」的影片,即便劇本有「融梗」的先天爭議,但其豐沛的情緒感染力,還是讓整個周末的眼淚,都被周冬雨和易烊千璽承包了。郭敬明在綜藝《我就是演員》裡說,能夠關注到「校園暴力」這個話題的作品,目前在市場上仍然是比較缺失的。從這個層面上看,《少年的你》值得肯定。
  • 米脂慘案後,這份「反霸凌指導手冊」每個家庭都值得收藏!
    美國和加拿大都有專門的法條解釋什麼是霸凌以及如何處罰霸凌行為,並要求學校有相關的規程管理老師學生的行為意識,並提供培訓加強對霸凌的防範和處理。同時,家庭和社會對孩子的反霸凌教育也格外重視 。在本文作者所在社區的圖書館裡,關於反霸凌的圖書就佔了書架的一整層,數百種之多,針對各個年齡段的小讀者介紹什麼是霸凌、霸凌的各種表現形式、如何應對、如何尋求幫助。今天,我們就把「校園霸凌」擺上檯面,借北美教育中如何處理與預防的案例,系統性地給每個家庭提供一本指導手冊。
  • 《少年的你》:「霸凌」語境下的青春殘酷物語
    如果說文牧野的《我不是藥神》是手術刀,在病灶上做了一系列病理切片,那麼曾國祥的《少年的你》就是針刺,讓每一個少年的你以及曾經少年的你曾國祥上一部《七月與安生》,讓金馬下了雙黃蛋影后,細算已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少年的你》可謂好事多磨,沿襲了《七月與安生》的諸多——依舊在青春與懷舊的軌道上,依舊是關於成長與抉擇,依舊是兩位主人公命運的糾集。所不同的是,《少年的你》是輛雙層列車,除了繼續拿成長做文章,上面還壓著一層「反校園霸凌」的大主題,壓得片中的少年和片外的看客都喘不過氣來。
  • 霸凌者和被霸凌者,他們都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
    原創作者|羅玲01近日,校園題材的電影《少年的你》熱播,校園霸凌問題再次被推上了熱搜。如《少年的你》影片中的陳念,她的椅子上時常會有血水,她會莫名其妙地從樓梯上摔下來……而在學校遭受的這一切,沒有人能幫到她,媽媽因躲避債務糾紛長期在外,靠賣「三無」面膜維生,不給她添麻煩已是萬幸。陳念曾經報過案,也因此,問「她們為什麼總是欺負你」的班主任被換掉了,警察也介入調查取證,霸凌者魏萊的媽媽被找來學校談話。魏萊矢口否認自己欺凌陳念,她說,「我們同學間本來就經常這樣開玩笑啊」。
  • 「未成年」:霸凌者的通行證,受害者的墓志銘
    近日,百花獎評選公布獲獎名單,周冬雨與易烊千璽憑藉《少年的你》獲得了百花獎最佳女主角以及百花獎最佳新人獎,為這部電影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少年的你》甫一上映,就引起了高度關注,這部以校園暴力為主題的電影將目前校園中存在的沉痾舊疾赤裸裸地放到了人們的眼前
  • 被霸凌者 張無忌
    上次看完《少年的你》我就想起了張無忌原來之前對他頗有誤會花露水給張無忌貼了一個「中央空調」的標籤
  • 如何反霸凌?
    事情的經過是胡某某與劉某某發生口角,被劉某某及本校三名學生實施校霸凌。小胡也因為這次的霸凌事件,造成心理中度抑鬱,對上學產生了恐懼心。11月13日下午,柳江區發布了關於此事的情況通報,在該事件中處置不力的學校校長已被免職。
  • 小戲骨陶奕希被霸凌,校園霸凌難以止休
    人渣發言人渣發言這樓主的人渣發言讓我從知乎的「陶奕希被霸凌寫到這裡我幾乎忘了校園霸凌的議題,很好奇這樣一個用各種方式辱罵90後、00後、05後女性的,同時又稱類似05後男性為小男孩的舔狗人渣樓主到底是什麼非男非女,非人非狗的玩意兒。
  • 任敏X施柏宇演《少年的你》感動全場,施柏宇回憶被霸凌悲慘經歷
    《演員請就位》裡任敏和施柏宇演的電影《少年的你》片段得到了4位導師的一致肯定和讚揚,更有趙薇在現場被感動到流淚。在導師點評階段,施柏宇還特意分享自己小時候的私密經歷,學生時期的施柏宇因為同學們的年少不懂事,因為愛哭被同學們嘲笑「娘娘腔」,被人欺負後也不懂不會反抗,被霸凌期間曾交過保護費
  • 「看完《少年的你》,我想起身邊被霸凌的故事」
    上周末去看了《少年的你》,感觸還挺大的。這部電影,跟普通洋溢甜蜜氣息的校園片不太一樣。《少年的你》更像是用鹽灑在傷口上,讓曾經忘掉的傷痛,突然翻倍。殘酷的高考賽跑、內心孤獨的孩子、凌虐的校園霸凌,每個點都直擊人們內心最深處!
  • 拒絕霸凌!讓我們一起保護孩子們的美好童年!《遙遠的星系》NO.04 | 未來·電臺
    霸凌有暴力霸凌,還有言語霸凌、社交霸凌和網絡霸凌這幾種方式,每一種行為都能對被霸凌的學生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2、言語霸凌:言語霸凌是最常見的霸凌,表現為辱罵、嘲笑或惡意中傷他人。小孩子喜歡聚在一起起鬨,嘲笑其他有缺陷的小朋友,給別人起難聽的外號等,都是常見的言語霸凌。3、社交霸凌:社交霸凌常發生在女孩群體裡,表現為聯合排擠他人,或者人際關係對立,互相敵對。「不要和他玩」是孩子對他人不滿的最常見的報復,但是被孤立的孩子往往會有嚴重的心理陰影。
  • 《少年的你》之一:成為霸凌者與被霸凌者,誰之錯?
    最近,一部由周冬雨和易烊千璽主演的電影《少年的你》,在全國熱映,還原了真實的校園暴力。
  • 馬思純自曝靠藥物控制情緒:被霸凌的孩子,一生都在噩夢裡
    有些人覺得電影誇大了校園暴力,然而現實生活中校園暴力的嚴重程度絲毫不弱於影片的描述,甚至超越你的想像。 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頒布的《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校園暴力案件中,高達11.59%的案件導致受害人死亡。 就在前不久,發生了一件因校園暴力致死的慘案。
  • Gen.G霸凌——你我所以為的霸凌,只是霸凌者的理所當然而已
    對於我國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玩家來說,這是難以理解的,為什麼霸凌者可以肆無忌憚地在官方鏡頭下如此作為?為什麼戰隊官方視頻能夠理所當然地將此歸為戰隊生活中的一部分?為什麼如此明顯的霸凌事件施暴者未受到韓國國內的指責而受害者只能唯唯諾諾?
  • 林語菲入行12年首次新歌公益演唱會《勇敢綻放》反霸凌蛻變登場
    林語菲反霸凌蛻變,新歌演唱會勇氣登場!馬毓芬被毅力感動破例收徒 曹西平現身力挺 諷霸凌者都是醜八怪 自超偶選秀節目第二屆脫穎而出,被粉絲封號靈氣歌手,林語菲7/29﹙三﹚晚間將舉行入行12年來的首次新歌公益演唱會「勇敢綻放」!
  • 被霸凌少年刺傷同學被判正當防衛:怎麼能更好應對校園霸凌?
    我也被欺負過,告老師了,但老師就說了一句,你不理他不就完了?被欺負倒成了自己的錯。根據教科文組織統計研究所(UIS)發布的數據,在全球範圍內,近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霸凌,受霸凌行為影響的孩子遍布所有地區,無論地域和國家收入水平。
  • 你見過整天「口嗨」的被霸凌者嗎?
    在《少年的你》熱播後,全網都沉浸在厚重的氛圍裡。我們關心那些心智還不成熟的孩子早早地就孤軍奮戰,他們在沉默中舔舐傷口,用極端的方式尋求保護。魏萊這種壞人,她的死亡沒有人同情,我可能不像她那麼壞,但在霸凌這件事情上,如果沉默就是罪惡,我們就都做過罪人。如果全社會在這件事情上口誅筆伐,這種罪就是武器,它殺死我們的自由,強迫我們每一個人成為會流淚的孩子,無微不至的保姆。
  • 以法治對抗霸凌用法治守護校園
    以法治對抗霸凌用法治守護校園 2020-09-29 15:1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園、單位、社會…為什麼霸凌不會消失(下)
    霸凌與被霸凌,對於孩子來說,都源於力量的安全感體驗所帶來的行為表現。霸凌與被霸凌,都是「力量」渴望的一種行為表現,看起來,霸凌不過是力量的各種扮演角色中的一個丑角兒。然而,霸凌只是屬於「壞孩子」的專利嗎?暴力問題的同學,會被學校和社會一眼識別,進行管理,而學習好的、老師喜歡的同學,就真的是完美的好孩子嗎?有光的地方就有陰影,在物理世界當中,所有的能量都是平衡的。一個人的「好」和「壞」也是平衡的。
  • 你知道"言語霸凌"有多可怕嗎?
    我們常聽到校園、職場、網路...霸凌當我們聽到霸凌2個字時都是第一直覺想到"被打了"這些皮肉傷都是看的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