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作」:市場細分反成強調身份差異
如果說美團在公關上的實力「作死」是一把將輿論點燃的火炬的話,那美團推出的「清真箱」這一「作死」服務就是那火炬中的火星,這一火星一旦有了便很難徹底泯滅。
民族、宗教、種族、性別等詞是千百年來人們討論不休的話題,這些詞一直都牽動著人類敏感的神經。在營銷越來越得到發展的今日,很多企業都想在這敏感的神經上大做文章,有些企業一舉成名了,也有些因此而臭名昭著。前段時間奧迪一則把女人比作牲口來檢查的二手車廣告已是讓人不甚唏噓,誰曾想到,沒過幾天宗教的這根神經又被美團給摁住了。
伊斯蘭教的教義決定了信仰這個教派的人民在我國是特別的。《古蘭經》認為,若要保持純潔的心靈和健全的思慮,就應對人們賴以維生的飲食予以特別的關注。飲食之物有善者和不善者,有潔者和不潔者,而豬肉則屬於不潔之物。這項規定與其他教派關於飲食的規定大為不同,基督教禁食血,佛教禁食葷辛,畫個集合我們都知道穆斯林們不能吃的東西要比信仰基督教和信仰佛教的人多得多。更別說在這塊食用豬肉已有3000多年歷史的土地上,不吃豬肉的人真的是蠻特別的。
很多時候我們都把特別當作一個褒義詞,我們國家尊重著我國公民不同的宗教信仰,但特別歸特別,特別不意味著能搞特殊化。美團這件事情,乍看之下好像與「清真奶」、「清真餐廳」的用意差別不大,深究之後,其實這麼做的意義與結果都是「非比尋常」的。
美團開設「清真分送」服務的初衷可能是想要細分市場,這是目前很多企業都樂此不疲的營銷手段,但在「清真」與「非清真」食品上下文章,其實這樣做的意義並不大。穆斯林們不能吃除了清真以外的食品,但我國許多沒有宗教信仰的廣大群眾們是既可以吃清真食品也可以吃非清真食品的。那麼開設了「清真分送」的服務後,對於沒有宗教信仰的廣大群眾而言與開設前是沒有差別的。而於穆斯林而言,開設前他們使用美團外賣是自己選購清真食品,開設了「清真分送」後只是省去了他們自己找尋清真食品的這塊機會成本。
或許方便能夠博得好感,好感能夠促使更多的穆斯林們使用美團點外賣。但截止於2012年,我國穆斯林人口為2032.0580萬,佔當時全國總人口的1.64%,美團為了博得這1.64%人的好感,犧牲了剩下98.36%人的好感。「清真分送」的意義不僅是食品上的區分,更有服務、權利上的區分,你美團能夠為食用清真食品的人們開設「專用通道」,為什麼不能為信仰佛教的人們開設「素食專用通道」?為什麼不能為減肥的人們開設「減脂專用通道」呢?
市場細分的目的在於精確的找到企業的目標市場,而絕不是賦予目標顧客群體有別於其他顧客群體特殊化的權利。特別照顧就是一種不平等。別說是在我們中國就算是在國外,無論是否信仰伊斯蘭教,每個人的權利都應該是平等的。不管你企業自己的營銷策略如何,尊重每個人的平等權,尊重各民族的平等,尊重信仰不同教派的人們之間的平等這應該是不言而喻的經營原則。
近幾年來,陸續有商家把自己的產品打上「清真」的標籤,而且不局限於食品領域,有不少地方甚至出現了「清真皮鞋」、「清真護手霜」、「清真收銀臺」等讓人貽笑大方的東西。我們看著、用著可能覺得沒什麼,因為無論清真與否都不影響我們的購買與使用,可於企業而言實則擁有了更大的商機,標上「清真」讓他們的產品在原有顧客群體的基礎上獲得了更多穆斯林的垂愛。但這一標籤在無形中強化了宗教意識與民族特殊性,此地無銀三百兩,其潛在危害讓人悚然。
這種將原本屬於飲食範圍內的具有特定民族宗教象徵的標識,泛化至飲食之外的家庭生活甚至社會生活領域的現象稱為「清真泛化」。目前,我國「清真泛化」的問題已經引起了國家及西北地區各省市縣的重視。新疆、寧夏等地均已出臺防止「清真泛化」的政策,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也已將防止「清真泛化」列入政府工作日程。
在這樣一種形式下,美團還推出此番「清真箱」的服務真的是「作死」「作」得徹底了。更為可怕的是,能夠在app上推出這項新服務,肯定不是王興哪天興致一起做出的決定。那麼大一個公司,每一個策略肯定都是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的,在深思熟慮後還能做出這樣不明政府政策、不顧宗教民族意識的決策,真的是讓人「嘆為觀止」。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本次事件以外,美團曾經還出現過歧視女性、辭退懷孕女員工、地域歧視等惡性事件,只是影響範圍都比較小,未能像此次這番引起洶洶眾怒。如果只有一起事件的話,可能可以將其歸為失誤、一著不慎,但惡性事件如此多的集中於一個企業的身上,就不得不讓人懷疑這個企業領導人的價值觀是否在正道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