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8 10: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聚焦技能競賽的 中國氣象局
來自第十五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一線特別報導
氣象科技日新月異。
根據中國氣象局部署,今年4月1日起,
我國地面氣象觀測告別人工觀測,
邁入全面自動化的新時代。
(地面氣象觀測站設備布局圖)
作為地面觀測自動化後的首屆技能競賽
今年競賽新增線上選拔賽環節,
內容增加觀測自動化考題,
更加重視黨建與業務融合等。
11月17日,技能競賽在成都信息工程大學開幕
開幕式現場。圖/胡雪飛
在這次氣象技能大比拼的主戰場
記者超近距離圍觀
第十五屆全國氣象行業職業技能競賽
裝備技術保障考試現場。視頻/王亮
經歷15年,本屆競賽裁判長李麟介紹,隨著氣象現代化進程的突飛猛進,業務改革的不斷深化,今年的競賽不一般:一是競賽內容與時俱進,緊扣地面氣象觀測自動化的業務改革發展方向,二是競賽科目設置更加科學合理,考查範圍已延伸至觀測、預報、服務等綜合業務,三是地面觀測裝備技術發展迅速,競賽中實際操作部分由最初的六要素自動氣象站豐富擴充至現在的系統化、集成化的地面氣象觀測系統。
項目一
裝備技術保障
競賽內容為觀測設備的拆解與安裝、調試、故障診斷等。
(1)觀測設備拆裝。使用給定的設備,完成拆裝與檢查。包括:傳感器接線、傳感器與採集器或綜合集成控制器接線、綜合集成硬體控制器的連接、供電系統接線等。
(2)觀測設備調試。使用臺站地面綜合觀測業務軟體或串口測試軟體完成觀測設備現場調試。包括:傳感器、採集器相關參數讀取和設置,光電式數字日照計的應用與維護,降水現象儀的應用與維護,綜合集成硬體控制器設置與維護等。
(3)觀測設備故障診斷。使用提供的工具對預先設置的自動氣象站一種或幾種故障進行故障診斷。
剛剛視頻裡展示的,
是選手們在「裝備技術保障」項目中,
緊張的場面。
不知道大家的感覺如何?
近距離「觀戰」的一個明顯感受,
那就是:
熱!血!沸!騰!
現場進行測試的設備。圖/王亮
選手們在緊張地調試。圖/安濤
技能競賽「裝備技術保障」項目。圖/倪濤
今年,裝備技術保障科目不僅增加了
對新型觀測裝備的安裝和實際應用,
還大幅增加了
地面氣象觀測系統整體檢測、維護、保障等內容
該項目比賽時長僅有30分鐘
105名選手被分為三組分別進行
站著、坐著、趴著……甚至「跑」起來
什麼樣的姿勢有助於得高分呢?
站著版
圖/安濤 殷東萍
坐著版
圖/安濤
趴著版
圖/安濤
可見,不論是經驗豐富的老手,
或是初出茅廬的新秀,
都需要不斷學習和提升技術,
來適應氣象科技的高速發展。
選手們不敢有一絲馬虎。圖/王亮
細節決定成敗。圖/安濤
項目二
監測預警服務
競賽內容:參賽選手在賽場提供的計算機上通過對一個強對流天氣歷史個例的分析,結合大氣環流背景和S波段新一代天氣雷達產品特徵,綜合分析指定的縣(區、市)域範圍內未來的強對流天氣並發布相應的氣象災害預警信號;撰寫決策氣象服務材料,內容可包括實況、預報、可能產生的影響和對策建議等,報送監測預警所在地政府。
看到屏幕上的花花綠綠,
就知道考題不一般!
圖/王亮
本屆競賽大幅提高監測預警服務科目分值佔比
同時,值得一提的是南方考生分析北方案例,
北方考生分析南方案例。
比如記者在現場就留意到
有寧夏的選手抽到廣西案例進行作答。
項目三
應急氣象觀測
考查地面綜合觀測業務軟體實際操作、應急氣象觀測和看圖識別雲、天氣現象等。
(1)地面綜合觀測業務軟體(ISOS)的安裝及參數設置、模擬實時觀測並進行數據處理、觀測數據錄入、維護及質量控制、觀測數據及臺站元數據分析等。
(2)應急氣象觀測相關業務規範、看圖識別雲和天氣現象等。
競賽60分鐘、總分75分……
「應急氣象觀測」由原來的「觀測數據處理」優化升級,
著重考查
地面綜合觀測業務軟體應急觀測實操、
應急氣象觀測相關規範、雲和天氣現象等。
圖/倪濤 王亮
項目四
綜合業務理論
競賽內容:主要考查習近平總書記對氣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推進黨建與業務深度融合措施;氣象業務發展政策規劃;氣象防災減災、氣象為農服務、氣象風險預警和人工影響天氣;天氣學基礎及新一代天氣雷達、衛星氣象、預報預警規定及標準;綜合觀測基礎、觀測自動化及技術規定、數據格式及質量控制、質量管理體系、探測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及規章制度。
可以說,唯有掌握了這「四大絕技」
才能在風雲變幻的「氣象江湖」中闖蕩
技能競賽作為「擂臺賽」
切磋之餘,互有提升
盡展氣象人初心匠心風採
讓我們期待最終成績的公布
推 薦 閱 讀
中國氣象報社 出品
原標題:《地面觀測自動化後的首屆技能競賽,比點啥?》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