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霧劇場的壓軸神作《沉默的真相》迎來會員大結局,這部高開高走的9.2分神作,和《無證之罪》、《隱秘的角落》一樣,改編自紫金陳的小說《長夜難明》。看過前兩部的朋友都知道,電視劇的改編和小說相比,還是有比較大的出入的,其中相當一部分原因,應該就是為了能夠順利播出了。那麼這一部《沉默的真相》與原著相比,做了哪些改動?是好是壞?下面就來詳細聊聊,內含劇透哦~
張曉倩這個角色是網劇的原創角色。原著中,侯貴平的名單上有四個人,除了翁美香和葛麗,還有一個女孩堅決不承認當年的事情。最後一個女孩叫王雪梅,江陽和朱偉在一家按摩店找到了她,但她也拒絕了作證,只想忘掉這一切過自己的生活。劇中的張曉倩原名李雪,在出場時觀眾並不知道她的真正身份。直到最後真相大白,才知道她也是整個計劃的參與者,而且是侯貴平案唯一的證人。
張曉倩是劇中的關鍵角色。在她陳述過去曾經給電臺打電話,諮詢「女孩受了欺負怎麼辦」時,韓局長的建議「保留好案發時的證據,寫一封詳盡的案件陳述,給自己寄一封信,不要拆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既有郵戳能夠證明時間,又保留了法律效力;
在她拒絕作證的時候,江陽問朱偉:「她已經被生活毀過一次了,如果她是你女兒的話,你忍心嗎?」道出了女性在面臨類似傷害後,在生活中還要面對更加艱難的處境;
在被嚴良帶回江潭的路上,一行人還遭到了胡一浪的襲擊,更顯示了惡勢力的肆無忌憚和喪心病狂。原著裡最後的證據,只有幾張照片和一份親子鑑定,張曉倩這個角色的加入,使故事內容更加豐滿,邏輯也完整清晰。
首先說說劉明洋。劉明洋也是一個原創角色,是嚴良的警校同學兼同事,在一次任務中臨時頂替嚴良,結果出了事。他一直有一個執念:獎章。獎章的處理也是和原著有區別的一點。原著中的獎章是吳檢的優秀檢察官獎章,吳檢在省裡的表彰大會上,把這枚獎章摘了下來,並在大會現場向所有領導同事說出了江陽的故事。在劇中,嚴良答應劉明洋,要給他弄一個獎章。在表彰專案組成員時,其他人胸前都戴上了獎章,只有嚴良沒有,然後,這枚獎章就出現在了劉明洋胸前。
關於劉明洋這個角色的添加,個人認為除了體現他對職業的忠誠,最重要的是情感作用。結尾嚴良和朱偉有一段對話,嚴良說在這個城市裡,除了兄弟劉明洋,連個說話的人都找不著。可見他是非常理解江陽和朱偉之間的兄弟情誼的,也能夠理解他們的行為動機。這樣嚴良配合他們把整件事完成,也有了充分的情感基礎。
另外,劇中的刑警隊任玥婷、顧一鳴、小馬等也是原創人物,都是根據影視化需要進行的改編,每個人的人物特點也很突出。尤其是加入了任玥婷回憶父親的一段情節,讓觀眾看到了一個敬業的好警察的形象。不管現實如何,永遠有人會捨己為人,堅守正義。也正是專案組每個人兢兢業業、夜以繼日地工作,才有了最後的真相大白。
這三個都是網劇增加的情節,原著並沒有相關內容。相比之下,原著是一個更為細緻的抽絲剝繭推理的過程,而網劇的衝突則更加明確,氣氛也更加緊張,編劇在這一點上處理得相當巧妙。用時間限制、照片威脅來推進破案過程,情節更緊湊不至於拖沓。照相館的一系列事件,既符合人物特徵,又符合邏輯,將侯貴平、江陽等人走投無路的艱難處境更加深了一層。
劇中受害的女孩都是紡織廠女工,讀完高中沒有考上大學,後來到侯貴平的復讀班繼續讀書,應該都是18歲左右的年紀。原著中的女孩是六年級,未滿十四周歲。網劇中做了這樣的改動,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大家都知道,這個題材的劇能夠順利上線有多不容易。但我們還是可以從細節處發現劇組的小心思。江陽和朱偉查找李雪的檔案,上面的出生日期是1986年,也就是說侯貴平案發生的2000年,她14歲。
原著中卡恩集團的幕後勢力,不止劇中這麼簡單,幾個人的結局也有一些不同。關於這個,我們也不便詳細展開了,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讀一讀原著。書中的最後一句話是:2014年7月29日,大老虎落馬。好奇的朋友只要搜索一下日期,就懂了。
你能發現隱藏彩蛋嗎
這是劇中非常戳淚點的一個情節。原著對江陽和兒子的關係並沒有過多描寫,劇裡的這一幕卻非常打動人。當時的江陽已經放棄了治療,正在計劃著死亡,但小樹讓他吃藥,他還是帶著笑容吃了。可能很多孩子都會問父母這樣的問題:人要是沒了會去哪裡?江陽的回答也和很多父母一樣,去天上。當小樹說出「那我要是想跟你說話了怎麼辦」,江陽終於忍不住哭了出來。
江陽的淚水裡,是對妻兒的愧疚、自責,這些年一心撲在案子上,甚至對妻兒的安全也造成了威脅,但家人從沒有抱怨他、阻止他。江陽丟了的錢包裡,也許比錢和證件更珍貴的,是那張和家人的合影吧。
作為一部評分高達9.2的國產網劇,《沉默的真相》的確是近些年來不可多得的好劇。即使有重重限制,依然「站著過了審」,甚至比原著小說呈現得還要精彩,遠遠超出書迷和觀眾預期。非常敬佩原作者、導演、編劇、演員和整個製作團隊,他們讓觀眾看到了國產劇還有這樣的可能,即使是「戴著鐐銬跳舞」,也能夠創作出這樣的優質作品,也希望國產影視劇的未來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