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報談人臉識別進小區:業主有選擇「不賞臉」的權利

2021-01-18 西部網(陝西新聞網)

據中國青年報消息,這是一個「看臉的時代」,這也是一個「刷臉的時代」。顯然,後者已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區門禁系統新增人臉識別,孩子們每次都爭著搶著刷刷刷,踮腳,昂頭,挺胸,匹配成功,有如遊戲裡闖過一關。最有喜感的是,大寶刷臉開門,童車裡的二寶倍感冷落,表示不服,哭著嚷著要家長抱起來刷他的小臉……

與孩子們的興奮、好奇形成對比的是:法學專家的惶恐不安。據澎湃新聞報導,清華大學法學院教授勞東燕在她居住的小區貼出安裝人臉識別門禁系統公告,要求業主提供房產證、身份證、人臉識別等信息時,她「想做一點『掙扎』」,當即將有關人臉識別風險的報導和法律依據,發到兩個各有數百名業主的微信群,但沒有得到預期回應。勞東燕又將一封法律函分別寄給居委會和物業,其後有了她作為業主和街道、業委會與物業的四方「談判」。街道最終同意業主出入小區可以自願選擇門禁卡、手機或人臉識別的方式。

與法學家的忐忑不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社區業主「普遍情緒穩定」:蠻方便的,不再擔心忘帶門禁卡;公共地界也沒什麼隱私可言,這樣小區反倒更安全;不裝就有隱私了?你逃得了小區,逃得了車站、旅館?現在到處都有攝像頭;反對有用嗎?大勢所趨!

這是我在微信群隨機採集到的各地反饋信息,從50後到90後,從記者、律師到教育工作者、自由職業者,基本都持認可態度。不過,業主的認可,更多是一種妥協讓步。勞東燕觀察發現,「人臉識別技術大規模地推廣,一定程度上是利用了沉默的大多數的心理」。

大多數業主的「沉默」,我認為不是「無聲」,而是「無奈」:小區之外,個人信息到處被採集,被交換,被利用,有誰管嗎?死守一個小區門禁,意義不大。業主不是「無聲」,更是「無知」:被收集的那些信息怎麼保管?是否被濫用?法學教授特別提醒,「如果別人用你的人臉數據,開通相關帳戶用於違法犯罪,比如洗錢、涉黑、恐怖主義,你可能會因此而捲入刑事訴訟之中。像利用換臉技術,將你的人臉信息用於淫穢色情等視頻中,由此造成的惡劣影響,根本不是抓到相關的違法犯罪分子就可以消除的。」這些或是很多業主的認知盲點。

因為無奈、無知,所以無聲。從這個角度來說,法學教授勞東燕在小區的「掙扎」更有現實意義。

Netflix(網飛)新出一部紀錄片《監視資本主義:智能陷阱》。影片由大眾網際網路、社交媒體的技術人員、高管出鏡,解密或者揭密網絡科技公司如何監視和追蹤用戶在網上的軌跡,以及如何利用用戶心理實施操控,最終創造利潤。劇作家索福克勒斯在片首鄭重提醒:進入凡人生活的一切強大之物,無不具有弊端。

所有的方便背後,都可能隱藏著不方便:漏洞或風險。不過,我們似乎已經習慣等到極端、惡性案例在身邊真實發生,才去應對,才去補課,才提升防範意識。當下,「人臉識別」已經長驅直入,社區每天直接面對萬千業主,不能不作為,更不能亂作為。老百姓有選擇「不賞臉」的權利,社區要進行充分、有效的信息告知,並提供多種門禁方式,尊重業主的選擇權。

人臉識別的門禁系統,方便快捷,可以視為一種「偷懶的設計」,但是社區不能配套「偷懶的管理」。保障知情權、尊重選擇權,只有「兩權其美」,個人信息保護才不至於再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

(原題為《人臉識別進小區 業主有「不賞臉」的權利》)

編輯:秦秦

相關焦點

  • 人臉識別進小區 業主有「不賞臉」的權利
    顯然,後者已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區門禁系統新增人臉識別,孩子們每次都爭著搶著刷刷刷,踮腳,昂頭,挺胸,匹配成功,有如遊戲裡闖過一關。最有喜感的是,大寶刷臉開門,童車裡的二寶倍感冷落,表示不服,哭著嚷著要家長抱起來刷他的小臉……  與孩子們的興奮、好奇形成對比的是:法學專家的惶恐不安。
  • 惠州:人臉識別進小區 「刷臉」業主有不賞臉的權利
    如今,出入小區不再僅僅依賴門禁卡,刷刷人臉就能輕鬆出入小區。這樣解放雙手的高科技,是否真的足夠安全?近日,記者來到位於惠州江北CBD的某小區看到,該小區出入口以及地下停車場的出入口都設置了人臉識別機器,業主只要站在指定的位置,通過人臉識別機器,刷刷自己的臉,就能輕鬆進入小區。
  • 業主可否「不賞臉」?
    有工作人員上前詢問他要不要辦理,表示這個系統是和公安部門合作的,又方便又安全。但張威還是以「不願洩露個人信息」為由拒絕了。  正在張威疑惑為什麼這些人能隨意進小區推銷,物業和居委會為什麼沒有提前通知時,他才發現,原來「業主群」裡已經為此事吵開了:群裡的大多數業主都表示不贊同物業的做法。「現在刷門禁卡不是挺方便麼?什麼要換?還要自己出錢換卡。」
  • 人臉識別怎麼就進了小區?
    在陳林看來,人臉識別可以帶來的便利,不值得他冒過多與之不相匹配的風險。人臉生物識別信息不像普通的密碼,它具有唯一性,一旦洩露或被竊取,造成的後果是不可逆的。反對的業主們找到居委會,希望可以召開一次業主大會,由負責人在會上把設備和技術相關的問題介紹清楚,「居民有哪些擔心,可以在會上提出來。」但居委會沒有同意。
  • 人臉識別到底是如何進入小區的?
    在陳林看來,人臉識別可以帶來的便利,不值得他冒過多與之不相匹配的風險。人臉生物識別信息不像普通的密碼,它具有唯一性,一旦洩露或被竊取,造成的後果是不可逆的。反對的業主們找到居委會,希望可以召開一次業主大會,由負責人在會上把設備和技術相關的問題介紹清楚,「居民有哪些擔心,可以在會上提出來。」但居委會沒有同意。
  • 探訪濟南「刷臉」小區:為啥有的業主不「賞臉」?
    經濟導報記者調查中獲悉,濟南市不少高檔小區設置人行通道門禁,居民通過「刷臉」才能進入小區,外來人員均被擋在門外。這一模式也被不少小區借鑑,欲設置類似的門禁系統。這一模式儘管很方便居民出行,但也有居民對「刷臉」說「不」。究其原因,還是擔心個人信息被盜取。這些擔心並非杞人憂天,現實中早有相應的案例。
  • |人臉識別|李申|門禁|...
    從「濟南男子戴頭盔看房」,到「南寧十幾名業主刷臉賣房被騙超千萬元」,近期人臉識別系統及其可能帶來的信息洩露風險問題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最近3個月,人民網《領導留言板》上網友反映人臉識別問題的留言超百條,其中不乏小區強制推行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垃圾分類箱等問題。
  • 小區人臉識別應用實測:有App明文上傳人臉照片及房產證
    從中國「人臉識別第一案」一審宣判到售樓處暗中使用人臉識別,從北京推出人臉識別垃圾桶到東莞公廁停用人臉識別供紙機,過去一年中,人臉識別應用正在經歷越來越嚴格的公眾審視。12月22日,由南都個人信息保護研究中心主辦的「2020啄木鳥數據治理論壇」在北京舉行。
  • 合肥小區推人臉識別?!合肥警方回復了!
    合肥小區推人臉識別?!合肥警方回復了!目前已開展「智慧平安小區」信息採集工作,人臉識別並未進行強制要求,業主採取自願錄入人臉識別,不願錄入採用刷卡門禁。
  • 物業免費換上的智能門禁,小區居民竟然要求拆了!「人臉識別」系統...
    現場,702室業主為他們演示了人臉識別和密碼輸入的開門方式,老夫妻看完帶著一絲愁容反問:「還是要用APP設置嗎?」「小孩子比較矮,人臉識別得到嗎?」 對方表示,小區已經暫停智能門禁的安裝進度。 已安裝智能門禁的8幢樓,恢復原樣的有4幢,2幢居民選擇繼續使用,還有2幢仍在搖擺,物業將根據徵詢的意見再做打算。對於選擇使用的居民,物業考慮到老年人操作不便的因素,將提供相應指導,門禁卡故障問題正在聯繫公司抓緊調試。
  • 天津首推人臉識別禁採令之後:600戶的小區,50戶拒絕再「刷臉」
    至於那些靠「蹭」進出的人員,高文則稱,大門上有兩個抓拍的攝像頭,直接接入公安系統,每個人進出的時候,都會被抓拍照片,存入庫中,有事可以直接調取。李玲猶豫了很久之後,最終還是選擇了同意繼續使用人臉識別門禁,「就是圖方便、省事。」對於信息洩露的問題,她直言自己確實有擔心,但還是選擇了相信社區居委會。
  • ...業主車輛被禁止自由出入小區,法院:權利的行使必須遵守管理公約
    公約規定,小區地面停車位先到先得,停滿後,有車庫的業主需將車輛停入地下車庫,無車庫的業主需自行駛離小區。對小區內違規停放的車輛,物業公司將進行文明勸阻,勸阻後仍不配合,報綜合執法局、公安交警及消防部門處理,類似行為累計三次的,刪除車輛的自動識別信息等。管理公約實施後,周某等業主仍然經常將自家車輛停放在車位之外,且對合理勸導不予理睬,並拒絕在文明停車承諾書上簽字。
  • 人臉識別無處可躲,我們越來越難保住自己的「臉」-虎嗅網
    談及其中的原因,小區方面給出的解釋多半是出於安保方面的考慮。比如西安一個小區加裝人臉識別系統,是由於小區部分單元樓地下是商業地庫,啟用人臉識別可以防止外來人員隨意進入住宅樓。二、入侵日常的人臉識別,到底方便了誰? 跟如今人們談人臉識別色變的現實不同,這項技術最初被運用在日常生活的一些領域時,被認為是科技解放人類的一步。
  • 小區人臉識別門禁一體機,適合任何高度人士
    由於疫情,人臉識別門禁、人臉識別測溫、人臉識別考勤等已經建立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小區門禁系統新增人臉識別,孩子們每次都爭著搶著刷刷刷,踮腳,昂頭,挺胸,匹配成功,有如遊戲裡闖過一關。最有喜感的是,大寶刷臉開門,童車裡的二寶倍感冷落,表示不服,哭著嚷 著要家長抱起來刷他的小臉……不僅僅小孩兒喜歡刷臉開門,現在小區裡的老人也非常喜歡人臉識別門禁系統。比起小孩兒的好奇心,老人喜歡刷臉開門更是剛需。因為老人的健忘與指紋老化等問題,傳統的刷卡門禁和指紋門禁已經不能滿足小區老人的需求。
  • 「人臉識別第一案」原告上訴 個人信息保護諸多困境待解
    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學院教授張建文也對記者表示,「人臉識別第一案」的意義可能僅僅止步於個案,我國個人信息保護的諸多難題、困境依然待解。案件之外,因人臉識別濫用造成危害的事件不斷發生,公眾對人臉識別技術的討論熱度也逐漸上升。人臉信息和較於其他個人信息有何特別之處?為何企業爭相落地人臉識別應用?使用人臉識別這種個人生物信息的邊界在哪裡?
  • 雙陽區社區人臉識別門禁機廠家_點擊了解
    雙陽區社區人臉識別門禁機廠家_點擊了解深圳市捷易科技有限公司是從事人臉識別門禁系統、人臉識別考勤系統、人臉識別測溫一體機、無感AI人臉識別攝像頭的開發設計﹑製造﹑銷售及服務的企業,產品廣泛應用於工廠、寫字樓、公司企業、學校、工地、企業、銀行、健身房、酒店等領域。
  • 不是刺兒頭,是普通人守護普通權利
    最新的概念是「智慧XX」,往大了說,有「智慧城市」「智慧健康」,往小了說,有「智慧小區」「智慧電視」「智慧馬桶」。看起來萬物皆可「智慧」,似乎什麼事物只要冠之以「智慧」二字,就意味著使用了高大上的技術,順應了最新的潮流。  去年7月,杭州野生動物世界搞了個「智慧旅遊」,其中一個重要做法是引入人臉識別技術。
  • 人臉識別、自動測溫 西城社區智能閘機「上崗」
    本報訊(記者  李天際)人工測溫存在偏差、進出小區忘帶出門證、提醒戴口罩苦口婆心……疫情期間發生在小區出入口的這些難題,如今用一臺智能「人臉識別+體溫檢測」系統就能「搞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