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王琦、劉榕、張丹、韓楚、蔡軍):人工鑿冰,馬拉絞盤,冰下走網,在方圓500平方公裡的湖面上,「魚把頭」(冬捕作業領頭人)靠風向和冰層厚度等定位魚群,幾乎百發百中。這種可以追溯到遼金時期的捕魚方式,在人工智慧時代依然天天上演。而這場由人、馬、魚協作出演的大型實景秀,不僅讓2020年的查幹湖「頭魚」拍出2999999元的歷史最高價,也讓查幹湖的金字招牌屹立不倒、歷久彌新。
查幹湖位於吉林省松原市前郭爾羅斯蒙古族自治縣,是中國十大淡水湖之一。這裡的人們世代以捕魚為生,被譽為「中國北方最後的漁獵部落」。「馬拉絞盤,冰下走網」的原始冬捕方式盛於遼金。千百年來,查幹湖漁工們一直堅守著祖輩傳下來的冬捕傳統。
△馬拉絞盤
如今,查幹湖冬捕奇觀已被確定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加上第一季《舌尖上的中國》的加持,查幹湖冬捕已成為馳名中外的生態旅遊品牌,每年都吸引著眾多遊客不遠萬裡,不畏嚴寒前來賞玩。
△查幹湖第19屆冰雪漁獵文化旅遊節近日啟幕。
每年冬至後到春節前,是查幹湖冬捕的黃金時間。依照傳統,冬捕之前的「祭湖·醒網」儀式必不可少。族人祈福、聖火採集等環節是對古老漁獵文化的傳承。
凌晨5點,零下30攝氏度,記者的車輛在漆黑一片的查幹湖冰面上行駛4公裡才到達作業點。而此時,查幹湖漁獵文化第20代傳承人、「魚把頭」張文和他的50多個弟兄、10來匹馬已經開工。
△入網口
他們要在厚度超過50釐米的冰層中用人力鑽出280個網眼,然後用長杆,以類似穿針引線的方法將約2000米長,12米寬的漁網一一送到水裡。
臨近午時,冰面上像風颳來一樣多了百十輛車、數百號人。高寒之中,哈氣在他們的眉毛鬍子上結了一層霜,但他們興致高漲,相互攙扶著聚攏在出魚口旁。
在清脆的揚鞭聲下,8匹馬喘著粗氣拉動絞盤,漁網一寸寸從冰窟裡浮出水面——數萬斤魚也連蹦帶跳地「上岸」了。
接下來,查幹湖冰面變成了狂野的魚市,人們爭相挑選自己心儀的大魚,然後拖到銷售車處結帳,滿載而回。
捕撈上來的「頭魚」寓意著吉祥,歷年來都是受到爭搶的「彩頭」。今年「頭魚」的起拍價為199999元,經過激烈競拍,吉林省浙江商會最終以2999999元拍得,這個價格也創下歷年最高紀錄。
△查幹湖漁獵文化第20代傳承人張文
談到為何要沿用古老人工的捕魚方式,「魚把頭」張文表示,機械捕魚容易破壞環境,也毫無賣點,傳統的才是時尚的,講好查幹湖的漁獵文化故事,才能吸引更多的遊客,從而更好的保護這片水,讓查幹湖年年有魚。
△查幹湖全魚宴
△當地為冬捕季節配套了多種娛樂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