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貓傳影評 | 放下執念,與現實和解

2021-02-09 秦大明

假期陪老秦去西安轉了一圈,在華清池剛好遇見一隻眼放綠光的黑貓,像極了《妖貓傳》裡的那隻貓。於是回家趕緊又看了一遍《妖貓傳》,今天就把之前寫的一篇影評分享給大家。

這個電影講了一個什麼道理呢?

用一個金融段子手的話來說,那就是正視沉沒成本,不要讓它成為影響現在的理性決策。正是因為人是情感物種,所以簡單的經濟學原理,理性的邏輯在生活中實施起來,有時比登天還難。這個電影節就講述了這麼個故事。

用文藝小資的話來說,這個電影講述的道理,在我看來,就是本文標題:

放下執念,與現實和解。

以下是詳細的影評,為了保證大家的觀影效果,我會儘量略去細節。

總體評價,我認為這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電影,給它五星,然而商業上的表現較差。

電影無論是從畫面、情節、內容和精神內核上來看,都對得起襄陽專門耗時六年為拍攝這部片子造了個唐城,也對得起2.5億的製作成本。

但又一次,成本大製作的片子,票房卻並不理想。

《妖貓傳》的票房只有5.26億。

作為對比,晚一周上映的前任三的票房為19.26億,但製作成本僅為三千萬,完全碾壓陳凱歌的大製作。

從這個意義上,妖貓傳在商業上並不成功。

電影到底講了什麼故事?

概括來說,白居易的一首長恨歌,貫穿電影始終。此恨綿綿無絕期,真也好,假也罷,這「恨」終究要與現實和解,與自己和解。

電影劇情以唐朝安史之亂前夕的盛唐氣象為背景,講述不同角色的男人們對楊貴妃的「愛」,這當中又以白居易為之作長恨歌貫穿始終。

電影內容以一部日記帶出的回憶明顯地被分成了上下兩個部分。上部講現實,下部講歷史(電影中的三十年前),但其實說的是一回事,算典型的蒙太奇處理手法。

簡單來說,我認為電影講述的東西包括三點:

一是大背景:唐朝盛極而衰的歷史轉折。

通過宏大的場景和華美的畫面來鋪陳唐朝的恢弘盛大,又通過安史之亂和唐玄宗與楊貴妃的悲情故事尤其是楊貴妃的死,來映襯盛世景象的隕落。

了解一點歷史的觀眾都應該知道,安史之亂是唐代由盛入衰的標誌性轉折事件,電影用一隻妖貓在三十年的「報復」之謎,來一步步揭開了這個宏大的時代幕布。

二是小人物:眾人對楊貴妃的愛。

唐玄宗的愛,體現的是一種專制蠻橫霸權君主佔有式的愛。

玄宗用「屍解法」欺騙楊玉環讓其帶著皇帝的愛被活埋,這其實非常深刻地反映了一代盛世帝王在叛亂中失去君主權威後的「小人」和「屌絲」面目,極具諷刺性,讓人唏噓不已。

白居易的愛,充滿了詩人的浪漫情懷。

它更多的是熾熱的文人情懷,瘋狂的對愛情的嚮往、歌頌和痴迷,以致於楊貴妃死了三十年,世人都已經忘卻了,而唯獨白居易還記得。這是一種文藝創作者對創作主題和對象的不能自已的瘋狂與深陷。

白龍也就是妖貓的愛,其實是白居易之愛的現實版。

白龍化身一隻妖貓,守護楊貴妃的屍體三十年,並不斷報復當年活埋楊貴妃的人,可以說愛得熾熱愛得深沉,由愛生恨,長恨綿綿。

阿部的愛,這更多就是屌絲的愛備胎的愛。

第一眼見到楊玉環就被美貌驚呆,要「親口告訴她心中所想」,但最終也隨著安史之亂一起化為雲煙。不過可貴的是,留下了一本單相思的日記(即影片下半部的敘事情節),可謂是備胎當中的典範,單戀當中的極品。阿部還是一個外國人,心疼他老婆三秒鐘(這本日記是他留給老婆唯一的遺物,老婆偷偷看了,想必是心被扎穿)。

最後是楊貴妃自己的愛,充滿了宿命般的無奈。

很難說楊貴妃到底愛誰,尤其是從狹義的愛情來定義。自她被選入皇宮那一刻起,愛情就和這個女人沒有關係。

阿部的日記裡寫得很好:

強盛時,她是帝國的象徵。衰敗時,帝國將不再需要她。

楊玉環早就預料到日後悲劇的歷史宿命。在盛世年華時,她是皇帝的心頭明珠,是百姓擁戴的萬世難得的美人;但在安史之亂中,在皇帝喪失權力落荒而逃時,她又成了紅顏禍水,禍國殃民的歷史罪人,以致於玄宗的軍隊逼迫皇帝親手弒妃,才能繼續效忠。

但楊玉環也有血有肉,也是普通人。所以她憐憫白龍的身世,希望阿部能在自己臨死前告訴她心中的愛慕之意,但這些統統都和愛情沒了關係。因為她不是別人,她是王的女人。

整部電影在盛唐轉衰的宏大背景下,通過蒙太奇的手法在三十年前和現在來回切換,以尋找妖貓「害人」的線索和源頭,一幕幕展開眾人對楊玉環的愛,以此強烈烘託出楊貴妃這個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的人但最終卻被活埋的悲情歷史命運。

通篇手法可謂以小見大,表面看在寫楊貴妃,實際上在寫大時代。

在大時代面前,在滾滾歷史洪流面前,個體人物的命運,都無法被人為左右。

哪怕是皇帝,也保護不了自己心愛的女人;哪怕是眾星捧月萬人傾慕的貴妃,也難逃被活埋的悲情結局。這些情節,恰恰烘託出歷史的車輪無人能擋的力量。

三是愛與恨:是愛還是恨,是真還是假?

整部影片都在講各種人物對楊貴妃的「愛」,如前所述的那樣。也在追尋楊貴妃的死亡之謎:到底怎麼死的?到底有沒有死?還在描繪三十年如一日的堅持:白居易三十年後還要為楊貴妃寫長恨歌。白龍(妖貓)陪在楊貴妃屍體身邊三十年,在他們心裡,楊貴妃根本就沒死,一直活著。

到結尾,電影以妖貓泣血而亡,白居易不再修改長恨歌,空海也不再尋找無上之密收場。

整部電影的「愛」與「恨」,最終都伴隨著一句「她(楊貴妃)已經死了」,白龍的身體已經不是白龍,楊玉環的身體也已經不是楊玉環,「她不是那個身體也已經 很久了」而最終與現實和解。

是愛還是恨,不再重要。是真還是假,也已經不再重要。因為三十年來,它們都只是人們心目中的「幻術」,是虛妄的執念。

放下執念,與現實和解,便是空海法師一直在尋找的「無上密」。

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此恨綿綿無絕期,心中執念何時棄?

遺憾,不甘心,不捨得,忘不掉,求不得,都是這「恨」的含義。要給這恨劃上一個句號,唯有自己面對現實,與現實和解,與自己和解,才是不再痛苦的秘密。

所以電影最後說:

不再痛苦的秘密,你找到了嗎?

「垃圾觀眾太多」

看完這部電影,我由衷體會到馮小剛說的「垃圾觀眾太多」是什麼意思。

一大部分人根本就沒看懂妖貓傳就開始給予負面評價,說這不好那不好,人物關係複雜一會這一會那,為啥是個男人都要愛楊貴妃.

人們更喜歡的是不用動腦,還能滿足八卦吐槽懷舊或是瑪麗蘇意淫的肥皂劇,而大凡是一些有深刻思想內核的片子,反而很容易慘遭票房上的滑鐵盧。

從這個意義上講,真正有品味的藝術,或者叫嚴格的藝術,一定是小眾的。大部分人的認知水平,根本到不了懂藝術內涵的層次。這是有追求的電影藝術家/導演一直都在面對的難題。他們需要在商業和藝術上,取得艱難的平衡。

相關焦點

  • 《妖貓傳》影評|資本家在一起聊藝術,藝術家在一起談資本!
    假期陪老秦去西安轉了一圈,在華清池剛好遇見一隻眼放綠光的黑貓,像極了《妖貓傳》裡的那隻貓。於是回家趕緊又看了一遍《妖貓傳》,今天就把之前寫的一篇影評分享給大家。用文藝小資的話來說,這個電影講述的道理,在我看來,就是本文標題:放下執念,與現實和解。以下是詳細的影評,為了保證大家的觀影效果,我會儘量略去細節。
  • 《妖貓傳》影評
    妖貓傳是一場視覺上的盛宴 ,靈魂上的救贖。
  • 放下執念,請與自己和解吧!
    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用自己的那些執念,建造了一個又一個牢籠,把自己困守在裡面,明明牢籠沒有門,可我們活的就像囚犯一樣,永遠翻越不過去執念的大門。我知道:你多麼想逃出來,正如我多麼想逃出來一樣。人之所以會累,是因為我們無法赤裸裸的去面對現實,去接受現實對我們身旁一切萬物的改變。我想每一個人執念都不同,它可能是一段感情,一段友情,一段親情,一段事業,無論是哪種執念,走不出來,終將會拖累自己一生。
  • 《妖貓傳》:所有的痛苦都來自人心的執念
    —《金剛經》影片《妖貓傳》是由陳凱歌導演執導的一部懸疑奇幻片,於2017年12月22日在中國上映。影片根據日本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影片通過多處設置的懸疑技巧和華麗的視覺盛宴,讓人們強烈的感受到盛唐時期的奢華壯麗,獲得了不錯的藝術評價。
  • 《妖貓傳》——影評
    文 | 簡純隨心圖 | 網絡《妖貓傳 早在幾個月前,看過陳凱歌導演《妖貓傳》的先導預告片,我便有一種狂熱的期待。 上映後,我放棄了觀眾評分9.1的《芳華》,選擇了只有7.4分的《妖貓傳》。除了從小到大縈繞心中念念不忘的瑰麗奇幻盛唐夢,還有對陳凱歌導演再拍玄幻片的好奇與期待。 觀影完畢,我久久不能平靜。
  • 妖貓傳,太可惜了
    從上映後第一天,也有粉絲不斷在後臺給我留言,讓我趕緊的寫影評。看《妖貓傳》的時候,婊姐始終有一個強烈的感受: 陳凱歌的內心應該是矛盾的—— 他急於找到和觀眾溝通的一條渠道,卻又不能完全放下自己的文人身段
  • 我的影評作業 | 《妖貓傳》
    《妖貓傳》是根據日本作家夢枕貘的魔幻系列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改編的奇幻劇。由陳凱歌執導,王蕙玲編劇,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阿部寬、劉昊然、歐豪、張天愛等主演 。該片以講述了一隻口吐人語的妖貓攪動長安城為首,引出了詩人白樂天與僧人空海聯手探查,令一段被人刻意掩埋的真相浮出水面的故事,故事背後也包含了盛唐時期一段奇幻的悽美史詩。
  • 《妖貓傳》,好看!
    對於叔而言,今年最大的一樁懸案一定是,《妖貓傳》到底好不好看。
  • 《妖貓傳》:盛唐是我們永遠無法還原的想像,歷史過去即雲煙
    最近不知怎麼地就想起那句「雲想衣裳花想容」,便又重溫了一遍這首詩,也重新去看了一遍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妖貓傳》其實是陳凱歌導演在讀過《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後,有所感悟而拍攝的這部電影。而我第二次看《妖貓傳》則有一些新的認識,覺得《妖貓傳》中傳遞出這三種觀點。
  • 電影《妖貓傳》:看山還是山
    最近看了一個電影《妖貓傳》,覺得拍得真不錯,可惜錯過了在電影院上映的時機。這種電影不在大屏幕上看,實在可惜。電影剛上映時,好多影評都吐槽,邏輯混亂、撰改歷史、場景浮誇、楊妃混血等等,再加上取的名字《妖貓傳》,就像前幾年的《煎餅俠》《捉妖記》一樣,儘是噱頭,於是就頭也不回地看隔壁場的《芳華》了。
  • 再見了,第五代|《妖貓傳》影評
    於是在說《妖貓傳》之前,我自認為有必要先給沒有幽默感又玻璃心的部分《芳華》的粉絲澄清一下。 我認為,僅僅是我認為,覺得《芳華》好看並深受感動的觀眾,品味和認知水平都相當的低下。不接受反駁。 什麼時候,我們自明的道德可以輕易被瓦解成一套可以隨意改變和將就的風俗,並且還理所當然的接納那種恐怖並與之和解?
  • 《妖貓傳》影評:愛情的故事裡,沒有真相
    《妖貓傳》
  • 妖貓傳,實屬遺憾!
    小編前幾天抽空看了下陳導最近的那部《妖貓傳》,就來跟大家閒聊一番。《妖貓傳》是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以盛唐為時代背景盛唐時期長安城接連發生妖邪靈異事件為主線來講述極盛王朝背後的哀歌。
  • | 影視 | 《妖貓傳》:花想衣裳雲想容,我卻想讀《長恨歌》
    為什麼去看《妖貓傳》,猶豫了很久,看了很多評論。貌似很好看,但是還是有一點糾結。
  • 《妖貓傳》:極樂與解脫之道
    終於看了陳凱歌的電影《妖貓傳》,每次陳導的作品一出,評論都是好壞參半,但這也正是他作品的魅力所在。《妖貓傳》通過一隻妖貓、一個日本和尚、一首白居易的《長恨歌》,帶我們走進盛唐的夢幻時代,破解唐玄宗和楊玉環的千古愛情之謎。
  • 《妖貓傳》觀後感:虛實人生,何為真?何為假?
    2017年,《妖貓傳》上映後,很多觀眾表示看不懂,也有觀眾表示是給我們看特效的嗎?不管怎樣,《妖貓傳》是大製作無疑,劇中美輪美奐的場面的確是斥巨資打造出來的。依依則是奔著黃軒(白居易)去的。《妖貓傳》改編自日本魔幻文學超級霸主夢枕獏的小說《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這就不難理解,在遍地都是詩人的長安,為何偏選白居易了。當然《妖貓傳》中白居易只是解謎者之一,而真正與妖貓有淵源的則是自己尚未定稿的《長恨歌》。電影導入玄幻推理等元素,以妖貓為引,以空海和白居易為解密者,一步一步解開安史之亂馬嵬驛中楊玉環真正死因。
  • 妖貓傳 | 綺麗的虛幻與真實
    所以《妖貓傳》我是很期待的,特別是看到陳凱歌導演在《無極》之後又去做「硬魔幻」,還有看到公布的陣容有染谷將太,期待值直線上升。但是,如同今天的題目所說,我想講講「綺麗」和「虛實」這兩個事情。《妖貓傳》改編自日本作家夢枕貘的小說,描述的就是日本人心之嚮往的大唐盛世,也是日本人對「綺麗」一次的來源於理解。「綺麗」在日語中也是形容美麗動人的高級詞彙。蘿嚴肅在前天的推文有說《妖貓傳》,開篇就說「太美了,美到看完有點懵。」我覺得,美還不足以形容陳凱歌導演嘔心瀝血打造的大唐,《妖貓傳》當中呈現的就是所有對於「綺麗」的幻想。
  • 《妖貓傳》證明《霸王別姬》是陳凱歌拍的
    因為《妖貓傳》之後,誰還能說陳凱歌是一生只拍一部好片的導演?日本人氣奇幻小說家夢枕貘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化作了標準的陳凱歌筆法,楊貴妃被賜死馬嵬驛幾十年後,妖貓作祟,唐室不安,遣唐僧空海越驅妖,攜手白居易探千古之謎。盛世大唐之美,楊貴妃生死之疑,華語電影魔幻之巔,都被裹在一個妖貓傳裡,和盤託出。
  • 《妖貓傳》:看清生活本質,依舊心懷浪漫
    《妖貓傳》,2017年上映,由陳凱歌導演,王慧玲編劇,改編自日本小說家夢枕獏的《沙門空海之大唐鬼宴》,由黃軒、染谷將太、張雨綺、秦昊、張榕容、劉昊然等主演。就筆者來說,《妖貓傳》是一部很不錯的電影,它有瑕疵,卻也有獨到的迷人之處。
  • 《妖貓傳》妖貓四處作亂殺人,背後竟是為了楊貴妃
    極樂盛宴《妖貓傳》是根據一部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一隻會說人話的妖貓,在長安城內作亂,由來自倭國僧人空海和詩人白樂天聯手調查,翻出一宗30年前的舊案。故事開始,金吾衛陳雲樵的夫人春琴在池塘邊吃哈密瓜,一隻黑貓突然開口說話,向她討要水果吃,嚇得春琴魂不守舍,並告訴春琴樹根下可以挖到金幣,隨後告訴丈夫,陳雲樵夫婦挖出了一罐金幣,然而,妖貓帶來的不僅是一罐金幣,還帶來了一場噩夢。妖貓不斷四處作亂,表示要陳家償還30年前的舊債,德宗皇帝之死,順宗皇帝繼位隨即癱瘓,很大可能與這隻妖貓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