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夫特董事長 許禮進
⊙朱翔 ○編輯 祝建華
走進埃夫特,就能感到撲面而來的技術範兒。大門左側兩隻機械手臂,託舉並舞動著兩塊電子屏,「熱情」地歡迎賓客光臨。埃夫特廠區內,機器人拋光、打磨、噴塗、焊接、裝配、寫字、舞龍、耍劍,關節靈活,有模有樣。
眼前看到的只是「雕蟲小技」,背後則是更龐大的工業機器人「軍團」,奮戰在汽車、衛陶、電子電器、五金、鑄造等行業的生產流水線上,「親手」為人們生產日常所需。
埃夫特從整機和系統集成業務著手,讓機器人更好用,再向難度更高的核心零部件環節挺進,努力進一步降低成本、提升性能,埃夫特艱難起步,一步步攀登技術高峰。
如今,埃夫特並不滿足於生產「機械」的機器人。在自身業務發展和疫情的多重考驗下,埃夫特登陸科創板,擬募集資金11.4億元,用於核心零部件、高性能工業機器人以及機器人云平臺的研發和產業化項目。
在埃夫特董事長許禮進的心中,有一座智能共享工廠:為機器人注入智能基因,各專業工業機器人更加柔性,能勝任不同製造場景,滿足各製造企業靈活多變的製造需求。幫助企業解決環保、製造升級等問題,同時也為自己進一步打開發展空間。
自力更生當自強
自力更生並不容易。在許禮進看來,首先存在著先天性的劣勢。國內工業起步較晚,相應的工業機器人起步晚,應用經驗不足。其次,機器人的核心技術是多學科的綜合體,在伺服驅動、精密加工、電子信息等領域,仍有許多技術功課要補上。
增強自身技術實力,埃夫特埋頭苦幹,也「巧借東風」。2014年之前,埃夫特作為奇瑞科技子公司完成了機器人整機初步的技術積累和汽車行業的應用驗證。在技術演進發展的過程中,也伴隨著海外併購、技術吸收消化再創新。
2015年,埃夫特收購CMA,滲透至噴塗機器人業務,並開拓智能噴塗系統集成業務;2016年收購EVOLUT,吸收並創新針對通用工業的打磨、拋光、金屬加工等場景的技術。針對汽車工業高端系統集成,公司於2017收購了具有智能柔性製造技術的WFC。2017年,埃夫特戰略投資ROBOX,並成立子公司瑞博思,增強了核心零部件方面技術實力。
許禮進介紹,核心零部件佔機器人總成本的60%至70%,突破核心零部件這一「卡脖子」技術至關重要。2019年,埃夫特控制器和減速器的自主化率分別約為30%和10%。伺服系統方面,埃夫特也在公司當地引入合作夥伴,相關技術變得更加可控。許禮進預計,2020年,公司自主減速器、控制器將加快導入,自主化率將有較大幅度提高,同時還將導入公司自主研發的伺服控制器。公司做過測算,如核心零部件全部實現自主化,公司整機毛利率可提高到36%。
通用工業領域加速跑
汽車工業是當今世界自動化程度較高的領域之一,涉足較早的國際廠商早已在該領域築起壁壘。「實事求是地講,如果和國外的技術硬碰硬,還是有一定差距。」許禮進坦言。
面對壁壘,許禮進一直在尋找「光透過來的地方」。他認為,汽車工業領域,本土市場一定不能拱手讓人。「客戶離你更近,針對本土汽車工業特殊車型的生產需求,埃夫特必須快速響應,搶抓這個機遇。」對他而言,這是「差異化」的第一種打法。
汽車領域的突破需要從長計議,許禮進說:「汽車工業領域,首先主要發展系統集成方案。如何讓機器人更加好用,系統集成環節至關重要。在這個環節上先積累足夠的經驗。與此同時,不放鬆對於機器人整機的研發以及核心零部件的自主化,然後逐步在整機方面國產替代,最終在零部件環節實現自主替代。」
在汽車工業之外的通用工業領域,埃夫特制定了「換道超車」的策略,這是「差異化」的第二種打法。「在這幾十年間,發達國家製造業逐步轉移到中國。在汽車工業之外的通用工業領域,國外機器人廠商的一些應用也不豐富,也就是說,我們和他們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許禮進解釋道。
為了實現在通用工業領域的換道超車,埃夫特在自主研發的同時,進行了前文所述的一系列收購,進一步增強機器人整機產品、系統集成以及核心零部件全環節,將相關技術吸收創新,豐富滿足更多通用工業應用場景的能力。
招股書顯示,目前,公司擁有16項核心技術,其中8項為獨立自主研發,7項為併購境外企業後吸收再創新,1項為引進海外技術後,吸收該海外技術後研發。
建設智能共享工廠
在埃夫特的計劃中,將單套機器人系統銷售給製造企業還不夠,還要建設一個基於雲平臺的智慧機器人生態——智能共享工廠。
「對於中小製造企業來說,智能製造生產、環保裝備、安全保障裝備投資門檻較高。在產業聚集區內,眾多企業無需自建智能工廠,通過智能共享工廠就可以實現智能製造。」許禮進表示,智能共享工廠在解決區域性產業招工難、環保壓力大、安全生產壓力大等問題上有很強的助推效果。
智能共享工廠想像力巨大,許禮進認為,但這種新的商業模式建立之後,大量的工業製造數據將會產生。「工業大數據將會是工業新的血液。」
2020年5月,工信部印發《關於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加快工業大數據發展提出總體要求,顯示了工業大數據對製造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
許禮進表示,藉助工業大數據和人工智慧技術,工業機器人可以迅速獲得豐富的製造「經驗」,並自主學習,擁有自主決策的能力。同樣的機器人可以勝任多種多樣的製造需求,要實現「硬體標準化、軟體個性化」。
此次登陸科創板,埃夫特將機器人云平臺研發和產業化項目列為募投項目之一。在技術積累方面,埃夫特已開展機器人云平臺與機器人智能作業原型系統的自主研發。
2020年2月,在江西贛州,埃夫特參與投建的面向家具行業的智能共享噴塗中心落地。許禮進介紹,該中心基於雲平臺和智能噴塗機器人技術,解決了共享模式下家具多品種和小批量混線生產的問題,2020年6月達到單班滿產,共享工廠模式正式落地運營。
對於埃夫特來說,工業機器人發展的賽道從來沒有容易過。技術積累階段的研發投入、海外併購、商譽減值、用於員工激勵的股份支付等產生大量費用,一度讓埃夫特財務承壓。
註冊制下的科創板體現了對科技創新企業的包容。埃夫特已成功叩開科創板的大門,「公司未來將不斷提高核心技術和產品競爭力,把公司的真正價值展現出來,回報廣大投資者。」許禮進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