菁菁文苑第546期
喜歡校園文學,關注菁菁文苑
追憶·感恩·憧憬
——在畢業30周年主題班會上的發言
尊敬的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 今天,劉中88級1班60多名同學回到母校召開這次特殊的班會。
三十年前,我們告別母校和老師,心懷憧憬和夢想,奔向祖國各地。今天,每位同學都帶著各不相同的生活閱歷,再次歡聚一堂,共敘同學友誼,追憶逝去的芳華,感恩母校和老師。相信大家的內心,都和我一樣喜悅和激動。
在這裡,我首先代表同學們,表達對老師們的深切敬意。還記得班主任惠老師腋下夾著教案,碎步匆匆走過的身影,還有他伏在講桌上,拿著放大鏡讀《小石潭記》課文時那陶醉的神態;還記得實幹家支興來校長帶著一副黑框眼鏡,經常穿著黑色的上衣,頭戴一頂黑色帽子,邁著不慌不忙的腳步在校園裡不停地巡查;還記得副校長張克義在物理課堂上提問時那帶著鼓勵的微笑,還有在冬天裡雙手袖在背後,嚴厲的監督大家的早操時的情景;還記得鄰近高考時,教導主任劉智傑訓導大家要爭分奪秒複習時那幽默的語言、神秘的微笑,有時還用左手輕撫一下他那充滿智慧的光腦門;還記得化學課王玉郎老師的活力四射、豪放爽朗,物理課王增強老師的溫情內斂、潤物無聲,英語課劉佑良老師的平易近人、風趣幽默,還有初登講臺的數學課程潤哲老師從羞澀緊張到漸入佳境的一幕幕……謝謝老師們。
其次,我想跟大家一起追憶上學時的點滴記憶。記得因為看電影《汪洋中一隻船》未能按時歸校,身為班長的李文莊竟然帶領吳分良,張強林,任耀升,劉隨莊幾個男生翻牆而進入宿舍,張強林先跑回去裝睡,急的都沒脫鞋,讓巡夜老師抓住後不打自招,供出了好幾個「同謀」,大家因此而被罰,還有膽小的石增鴻和我則在校外捱過了那寒冷的一夜;記得校運動會上趙瑞琴受傷後,得到眾多男生的熱情幫助——其實那時候我們男女生之間很少說過話,大家籌錢出力,硬是用架子車拉著她,翻過一個很陡的大坡,護送她到富平縣骨科醫院;記得課間休息時間,張軍強等當時的幾個小個子男生努力地練習著比賽著立定跳遠;還有在晚自習前,一些男生圍著由兩大塊水泥板、五六塊磚頭搭成的桌球臺,準備輪流接替被淘汰下來的一方,杜衛兵經常以高人一籌的技藝霸佔著臺子的另一端;還記得在大通鋪宿舍裡,幾位男生打賭幾口能消滅一個大饅頭,相信荊寬心四口解決一個四兩饅頭的記錄至今沒人能打破;當然還有那著名的春茂湯,不知道春茂大叔如今還好嗎?就連夜深人靜時跳蚤跳來跳去的聲音,也似乎又響在耳邊……
如今,通往學校的那些凹凸不平、塵土紛揚的小路,已經修整為水泥馬路;正對著校門的兩行松樹和報刊亭,已了無蹤影;當年的校舍平房已被樓房取代……我們甚至找不到記憶中劉中的一點痕跡。歲月荏苒,物非人亦非,我們也從青澀稚嫩的高中生成長為人父人母,有的同學甚至還當上了爺爺或奶奶。
三十年轉瞬即逝,時光永遠不能衝淡我們對劉中的感情,衝不淡我們對老師們的感恩,衝不淡我們對同學的惦念。在今天這難得的歡聚時刻,讓我們再次向辛勤培育我們的老師們致以由衷的謝意和崇高的敬意。讓我們感謝劉中,這個開啟我們每個人夢想的地方。我們也要感謝我們自己,感謝你我他(她),相伴度過三年青春奮鬥的歲月。
平日裡同學們忙於自己工作和生活,聯絡並不多。畢業三十年來,我們國家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進步,其中也有我們每個同學的點滴貢獻。我們也要感謝微信朋友圈把大家重新連接在一起,感謝越來越發達、方便的交通讓大家很快地從四面八方匯聚到一起。特別要感謝群主石增鴻和組委會李文莊、杜衛兵、劉曉軍、劉英智、車春麗、郝亞寧、何九玲、劉燕、魯建芳、劉秦剛、張強林等同學的辛苦付出,是他們線上線下的精心組織,才使今天我們能夠團聚在這個教室裡。
這次畢業三十年聚會是我們同學友誼的加油站。再過31年就是建國100周年,也是被認為實現中國夢的重要時間節點。我們相約2049年再相聚,共同見證和慶祝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謝謝大家!
2018年7月21日
作者:李天宏,劉集中學88級1班學生,現就職於北京大學,主要從事於水沙環境信息方面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關注請長按上方二維碼
本期編輯 何九玲(文中圖片來自88130聚會現場實拍)
菁菁文苑文學顧問: 厚夫 (延安大學文學院院長,著有《路遙傳》)
主編 何九玲 副主編 梁穎玲 劉燕
原創首發投稿郵箱13093948713@163.com,投稿時請附個人生活照和50到100字的個人簡介,請
作者把文稿中錯別字消滅掉,標點符號用正確。
原創不易,鼓勵你喜歡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