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家姐」的作品之所以引起廣泛共鳴,因為不少內容都是她親身經歷:十五、六歲情竇初開,她與她的真愛互換「5201314」愛的密碼,最後造化弄人,一個留在香港發展她的歌唱事業,另一個就繼續他的忙碌,這段刻骨銘心感情,就成為關心妍不少慘情歌的原材料。
並非每個人也可以擁有令人深刻銘記的愛情,如果要我選「有」或「冇」,我會選擇「有」。
她認為:
當你老了,將成為回憶;好過你從來無真正愛過一個人,未曾為一個人瘋狂過。「關家姐」都瘋玩「十年挑戰」?!
昔日愛得轟烈,現今細水長流,2019年10月,關心妍和丈夫楊長智在不經不覺間,原來已婚十年;紀念結婚周年當天,她在網上社交平臺上傳了親手做給楊生的心心十字架結婚禮物照,並甜蜜地留言:
十年之後我一樣想講I still want to marry you!
一個用情那麼深的女人,實在令人難以置信,她以前對婚姻竟毫無期望,甚至乎不相信婚姻;整個故事,要從她的童年開始整合。
走出單親家庭陰影
大概六、七歲,父母感情出現問題,那時關心妍年紀太幼,根本不知道離婚是怎麼一回事,加上那個年代這種家庭狀況仍未常見,所以關心妍心中只有恐懼,很不想它發生。
她憶及單親家庭陰影令她看不見完整的愛,所以之後拍拖時,對戀愛對象不會有期望,也不敢期望;當時一直不相信婚姻,也覺得自己不會結婚。
童年陰霾令關心妍對愛,有一定保留,所以當她發現有人想與她走過一生一世時,她形容這件事:很神奇!
與正式結婚的大日子相比,求婚那一刻,對我來說,更覺感動,當聽見對方提出:「你願意和我一起走餘下的人生嗎?」感覺太奇妙了!這麼重大的承諾,很不輕易。
當年義大利上演的求婚畫面,對她來說,今生也不會褪色。
幸福人妻的夫妻相處之道
至於能輕鬆在幸福婚姻「十年挑戰」過關,當事人認為,兩人的思想、價值觀、信仰要一致,固然重要;而懂得「say thank you」三個字,對於感情升華,更有直接關連。
兩個人共同生活的時間久了,很多事會變成「奉旨」,會出現「他肯定知道明白」效應;可是,當你見到對方為你付出過,哪怕是小事一樁,如能即時說聲:「唔該你,thank you,你真係好。」恐怕不會有人不窩心。
她將她十年的夫婦相處之道,公諸同好:
另外,一定是包容,要接受對方的好,也要接受他的壞。因為人一定有脾氣、有缺點,當你見到自己也沒有例外時,那麼,既然人家都頂得你住,我是不是都應該與他同步?
女人四十專享的VIP智慧
2019年是關心妍的好運年,這一年,除了執丈夫之手,慶祝十周年錫婚,並且是她站在人生舞臺的第四十年;此外,她的另一個舞臺:歌唱事業,闊別五年之後,粉絲終於等到她回歸,《時刻觸動演唱會》在內地已先拔頭籌完成,目前她正期待著,巡唱的香港站,可以在2020年出現。
停了五年再出擊,關心妍覺得,心情反而比以前輕鬆。
現時再去演繹那些失戀歌,如《放生》時,心裡會多了一個信念:希望正在為情所困的人,悲情過後,趕快放手,重新站起來。
她說,她想她的歌,可以對他人發揮鼓勵、療愈作用,而非如以前那樣,純粹憑歌寄意。
由心喜歡四十歲的自己,這心態上的轉移,會否與年齡轉變有一定因果?
人生不能一成不變,需不斷成長,成長很多時是基於歲數,令經歷增多,於是慢慢悟到活出自己的方式。
這位過來人強調,這套生活、生存方式,必須靠你自己去找:「如不採取主動,就會被這世界鉗制,變得很辛苦。」她感恩,不同經歷令她可調校人生路向,所以,她很喜歡四十歲的自己。
道歉是一門博大精深的藝術
熟女所賺的另一份獎勵,是對道歉藝術開始有透徹掌握。「二、三十歲時的我比較好強,嘴自然有點硬,不是那麼輕易講sorry。」但她現已慢慢學會,自己做不來的事,就承認力有不逮,說聲sorry,而後請別人幫手。
做了媽咪後,她對此的體會更深:
教導心心(女兒楊榮心)時,我偶爾也會出岔子,卻絕不介意向她講對不起。
她認為,這除了是身教,跟人道歉,某程度上其實是治療之一種。當一個人總是抱持「我無錯」、「我得嘅」、「我無事」的態度做事,就會積聚很多不快樂、愧疚感在心,漸漸形成無數堵牆,困住自己。
她明白,人很多時害怕認錯,但要是能放下偏執,讓自己去成長,才會活得更好。
我以前也曾為這年齡而心頭一震,不知如何是好;但現時感到,四十歲的我,不論身心靈也自由了,因我不會再將自己跟其他人作無謂比較,亦不會糾結於有或無之間,當人能夠知足、不過多索求,心靈就會健康得多。
尤其成立了音樂治療學院「Shining Life Music」後,她從眾多不同的生命之中察覺到,人太容易墮入自製的「我好想有⋯⋯」、「我好想似佢」圈套之中,以致漸漸失去自己,甚至觸發情緒病。
如能著眼於目前所擁有的,好好去活每一天,珍惜身邊疼愛你的人,已是人生一大意義。關心妍更說但這生命中的意義是不會自動找上門的,必須靠你自己做主動,踏前一步。
「關家姐」的跨年sss⋯⋯願望
新一年大家都在展望將來, 「關家姐」關心妍卻經已在計劃她的50++人生!五十歲之後,希望中文字可以寫得靚一點。她「懺悔」,11歲移居加拿大後,沒有好好練寫中文,現時要執筆填東西時,都自覺成何體統!她笑稱也不想將來會成為女兒的笑柄呢。
高瞻遠矚的她,更已展望至六十歲後的人生:「去藍帶廚藝學院,學做廚。」經由她再三解話,原來是中了近期木村拓哉新劇《Grand Maison東京》的「劇」毒。她自稱其實很喜歡煮東西吃,因它有很多可能性,如唱歌一樣。
她稱自己想在一生之中,不斷嘗新,因此,如退休時再去深造音樂,太有預見性了。人要活得有意思,就應有不可預期的希望在前面,等著自己。
撰稿:翠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