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把時間倒回到幾個月前。
那時,農曆新年即將到來,這是一年中最歡樂的時光,每個人都期待著早日闔家團聚。
年輕護士即將回武漢老家過年,她打算今年和相戀多年的男友結婚。
離家多年的醫生久居上海,如果不出意外,今年他也能回武漢待短暫的幾天。
相濡以沫的老夫妻在家準備年貨,今年是值得期待的一年,他們的孫輩即將出世。
新冠疫情突然爆發,打亂了所有人的生活節奏。約定好的難以團聚,無交集的陌生人卻因此相逢。
每個人都可以是一束光
人們常常埋怨生活枯燥夢想遙遠,有人為了生活而放棄追求,也有人選擇用另一種方式實踐自己的理想。
陳桂林是一位在上海工作的武漢人。她從小就想當一名醫生,希望自己可以救死扶傷,像太陽一樣發光發熱,給病人帶去生的希望。長大後她成為了一名護士,即使小時候的夢想並沒有完全實現,她卻仍然決定用自己的方式發光發熱。
新冠疫情爆發後她挺身而出,瞞著家人來到武漢雷神山醫院工作。
陳桂林是個生性樂觀的人。她會在來雷神山上班的途中,和同事調侃自己的生活,會在防護服上認真寫下「武漢加油」,還不忘配上一個嘴角彎彎的笑臉。
她說,「太陽很大,能發光發熱。月亮比太陽要小很多。不做太陽,但能做月亮吧。」
7床的爺爺一家三口都感染了新冠肺炎,他們被分在了三個不同的地方隔離治療。與老伴僅一牆之隔的爺爺只能通過手機聯繫聯繫妻子,兩位老人約定要一起努力活下去。
老伴在信中回顧了他們二人青梅竹馬的故事,感謝老爺子這麼多年對她的照顧。期盼他早日康復回家抱一抱剛剛出生的小孫女。
信的最後,奶奶動情地寫道:
「你總是說想過平淡的生活,你總是要我留在你身邊,說你想見我。那你就要有信心堅持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啊,早點醒過來!」
護士陳桂林,今年29歲,打算今年和男朋友買房、結婚,迎接人生的新階段。
7床老爺子,今年72歲,孫輩剛剛誕生,家人盼望他早點康復,回家抱一抱剛出生的小孫女。
本不相干的二人,因一封家信相逢。
在老爺子病情惡化後,陳桂林承擔了用武漢話給老爺子念信的任務。
她穿著厚重的防護服,吃力地俯身在老人的耳畔,一句一句地念給他聽。念到一半還因為喘不過氣,不得不暫停休息。
昏迷不醒的老爺子,在護士的家鄉話和老伴愛語的雙重刺激下,微微擺動著頭部,像是對老伴的呼喚做著回應。
念完信後,精疲力竭的陳桂林卻顯得很高興,「他應該是聽到了!」
像陳桂林這樣默默付出的護士還有很多很多,他們像是黑夜中的點點微光,匯聚起來,照亮他人,更溫暖自己。
醫護不是萬能的,但他們總能帶給我們安慰。
愛也不是萬能的,但它能讓我們充滿勇氣,替我們驅趕黑暗。
我們為難以團聚而感到遺憾,卻在與陌生人的萍水相逢中收穫溫暖。
而這些在相逢中迸發的點點微光,正是我們捱過漫漫黑夜時所仰望的燦爛光芒。
5月27日,22點,東方衛視,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三集5月28日,22點,東方衛視,紀錄片《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四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