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上午,正在熱播中的《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在附屬華山醫院舉辦了首場幕後分享會,並通過看看新聞、澎湃新聞等媒體現場直播。附屬華山醫院黨委副書記伍蓉,附屬華山醫院副院長、支援武漢醫療隊總指揮馬昕,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陳雨人,上海廣播電視臺紀錄片中心主任李逸、副主任周全、主任助理王俊等,《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主創團隊,附屬華山醫院支援武漢醫療隊員代表、黨員代表、團員代表以及媒體記者等近200人出席了首場幕後分享會。
伍蓉在致辭中回憶起從除夕開始與媒體人並肩的這場戰鬥,回憶起四年前也是6月份在這個報告廳舉辦的《人間世·團圓》線下活動,回憶起為《人間世》第一季進行倫理審片的情景。她感謝媒體人與醫療隊員一起在最接近死神的地方,用鏡頭記錄下心靈的對話,記錄下特殊的手術,並告訴公眾:所有的生命都被珍惜,所有的生命都不輕言放棄,所有的生命都是奇蹟。
分享會現場播放的《人間世·抗疫特別節目》第一集《紅區》中的片段,再一次成功地把大家帶回到光谷院區重症監護病房。隊員與主持人、《人間世》團隊丁璨互動,吐露了在紀錄片錄製之外那些不為人知的心境。
滬鄂醫護通力合作 醫者仁心創造奇蹟
在《紅區》一集中,最讓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12床老人的故事,這名遭受新冠肺炎和糖尿病併發症雙重打擊的八旬老人,右腿壞疽,急需截肢救命。但作為定點收治新冠患者的光谷院區,並不具備手術條件,家屬都做好了最壞的心理準備。可12床的主診醫生、感染科教授陳澍,仍在不放棄地控制老人的肺炎症狀,為老人爭取手術機會,哪怕只有一線生機。幸運的是,老人的重症肺炎有了好轉,陳澍也聯繫到了具備手術條件的中法新城院區。在現場,陳澍回憶起當時的一波三折,不禁感慨:「經過這次疫情,更加感受到治病救人、做一名醫生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從光谷院區到中法新城院區有40公裡,對於靠呼吸機輔助呼吸的高齡等待大手術的新冠肺炎患者來說,這40公裡的轉院路程險象環生。華山醫院麻醉科醫生羅猛強、曹書梅與武漢當地的醫護人員在三級防護狀態下,完成了一場生死攸關的轉運。途中,監護儀測不出心跳了,曹書梅全程用手監測老人的脈搏,一刻也不敢放鬆,紀錄片中緊張的氛圍也讓現場的氣氛為之一凝。在看到現場播放的片段中自己那樣嚴肅的樣子時,羅猛強笑著表示:「多院區合作需要磨合,當時情況也比較特殊,所以才會展現出與平時溫柔的形象不符的一面。很幸運的是,經過兩地醫護人員的通力合作,轉運順利完成,為老人贏得了手術的機會。」
儘管要頂著無數風險和壓力,但團隊夥伴千辛萬苦為老人爭取來的手術機會,必須緊緊抓住。馬昕作為權威的骨科專家,當仁不讓地成為老人的主刀醫生,他表示:「沒有條件要創造條件,每一個生命都值得尊重。何況,我們還需要一個『醫學奇蹟』來振奮人心。」現場播放的手術片段,讓觀眾體驗了一番窒息的感受。近3個小時的高難度截肢手術,術者視野模糊、呼吸困難,汗水浸溼了內外三層防護。醫療隊員「為一線生機盡百分百努力」,最終創造了奇蹟。
白衣戰士相互扶持 戰友情誼永生難忘
轉運需要截肢的危重新冠肺炎老人時,兩地醫護人員因首次配合而產生了一些小摩擦,但在生命面前,兩地醫護人員相互體諒、相互扶持、並肩作戰。片中,兩地醫護人員推著12床病人面朝太陽走去的畫面感動了無數觀眾,範士廣導演表示:「在那個場景中美的不是夕陽,美的是醫生護士不分地域的相互合作。」轉運完成後,初相識的他們在盛開的櫻花前留下了珍貴的合影,雖然沒有見過彼此的容貌,但共患難的戰友情誼足以讓他們永生難忘。
戰友是一個多麼簡單純粹又富有力量的詞彙,一起拼搏的白衣戰士們時刻心繫彼此。片中,護士傅晶晶剛穿好防護服後不久就因為缺氧而嘔吐了。不得不脫去厚重防護服的她,坐在房間哭了許久。在分享會現場,主持人也回應廣大網友的彈幕請求,給了這個96年的小姑娘一個大大的擁抱。傅晶晶解釋道,當時哭,是覺得自己浪費了一套防護服,給同事們添麻煩了。在武漢期間,她對著父母總是報喜不報憂,工作中的辛苦從不提及,但某一天吃到好吃的蟹味醬卻能回味許久。
在分享會總結致辭中,陳雨人深情地說道,從看素材到審片到播出到今天看片段,每一次都非常感動,通過東方衛視播出後,「真實的力量」打動了全國的觀眾,也把醫護人員的仁心、職業精神傳遞給了觀眾。雖然片中的醫護人員因為層層防護而不知容顏,但「對於每一個生命都不惜一切代價」的拼搏值得全國人民尊敬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