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抽了些時間,把近期熱議的電視劇《隱秘的角落》看了一遍。在大鍋看來,該劇劇情寫實,情節緊湊,演員演技精湛,戲劇衝突激烈,帶給觀眾的啟示深刻,是近年來的電視劇領域難得的佳作。
該劇旨在毫不掩藏地向我們展示了人性的各式幽暗,畫面和背景音樂包括劇情也給人以壓抑,不斷強調這這些。
其間的角色都仿佛處於一張張無形的網中,他們背負各種難捱的來自生活、家庭和社會的壓力,巨大到深陷其中,越掙扎越纏繞不清以至於掙脫不得,而整個社會就是一張大網。
很多觀者以劇類比自身,拿「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解構自己的人生和社會,甚至於理解不法、同情犯罪,把外部因素作為開脫罪責的理由。
剛安順警方通了貴州公交墜湖案的調查結果,經調查,為公交車司機暨犯罪嫌疑人張某鋼因生活不如意和對拆除其承租公房不滿,為製造影響,針對不特定人群實施的危害公共安全個人極端犯罪,造成21人死亡,15人受傷,公共財產遭受重大損失。
悲劇令人悲痛,原因令人震驚。但還是看見了個別網民蓮花心泛濫,跑出來為垃圾人洗地,將責任歸結於社會、政府和別人。
此外,我們還常看見,有的人喜歡大肆引用蘇聯詩人馬雅可夫斯基的那句話為犯罪開脫,那就是「當社會把你逼的走投無路的時候,不要忘了,你身後還有一條路,那就是犯罪,記住,這並不可恥」。
在大鍋看來,上述不論是在解構《隱秘的角落》時為不法開脫,還是在評價公交墜湖案時為肇事司機鳴不平,抑或是在其他案件中為犯罪喊冤,都是定性不準確,是理由不正當,也是認知不道德。
本質上,都是是非不分,是善惡不分,是沒有腦子、極度主觀和極其自私的表現。
不道德就是不道德,不法就是不法,犯罪就是犯罪。什麼小孩子才分對錯,大人只看利弊,那都是狗屁。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應該善良,因為善良是一種選擇,而我們並非沒得選。
《三字經》雲,人之初,性本善。其實,人出生時是一張白紙,通過不斷的學習,對善惡和是非有了充分的認知,人性也同時擁有了善良和邪惡的成分。
生活和人生的機會其實很多,選擇亦伴隨之。為了使善良在面臨選擇的時候佔據上風,我們採取了正反兩個方面的措施。一方面通過宣傳正能量,褒獎善良,不斷強化每個成員心靈的善意,另一方面通過道德、法律等規則對邪惡進行非難、科以懲罰。
在剖析那些不道德、不法和犯罪時,我們不難發現,肇事者一開始都是明知什麼是對什麼是錯,什麼是善良什麼是邪惡,他們在一開始包括在每一次作惡時也並非沒得選擇。最終,他們只不過出於個人極其膨脹的私心鋌而走險。只要不怕發現,不被苛責,不被嚴懲,他們將一條道走到黑,享受作惡帶去的暴利。一旦被抓,他們還會說:「我還有機會嗎?」
所以,話說回來,《隱秘的角落》中張東升沒得選嗎?和老婆感情破裂了,那離就離唄。三條腿的蛤蟆不好找,兩條腿的女人多的是,何至於在殺戮的道路上一錯再錯?
公交車司機張某鋼沒得選嗎?他收入不低,還有女朋友,作為直管公房的承租戶在徵遷時還能給7萬多塊錢補償,不就申請公租房因不符合條件未獲批准嗎?再租套房子住得了,何至於拉一車無辜人為自己的一時得意買單?
人生在世固然面臨各種不確定的問題和矛盾,但教員說,與天鬥其樂無窮,與地鬥其樂無窮,與人鬥其樂無窮;生而為人是有腦子的,就是在不斷解決各種問題和矛盾中體現自己的價值。
每個人都必須明白,內因起決定作用,道路千萬條,我們都應該選擇善良。條條大路通羅馬,沒有過不去的坎兒,沒有不能戰勝的苦難。哪怕難捱下去,亦可退而求其次,成不了大事那就好好活著,不糟蹋他人,不禍害社會,也不作賤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