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點擊上方 「曉敏青春說 」 → 點擊右角「...」 → 點選「設為星標 ★ 」
這是曉敏青春說的第376篇原創文章
你看了《三十而已》嗎?
劇中有一個叫做顧佳的女人,因為「完美」火了。
顧佳是一個全職太太,她畢業於211,剛畢業就進入外企,為了支持老公的夢想和老公一起創辦了煙火公司,再後來因為生孩子暫時退居家庭。
回到家庭的顧佳儼然成了一個時間管理大師,當別的媽媽還在為怎麼帶孩子感到困惑的時候,她已一把抓起了銷售、財務,把阿鬥式的老公扶成了身家千萬的CEO。
顧佳能屈能伸,有能力也有野心,不但工作能力出色,也把家庭照顧的妥妥帖帖,有新聞報導說她活成了無數女人們嚮往的樣子。她的老公許幻山實在是有眼無珠,有這麼完美的老婆也會出軌。
不可否認,顧佳的確很厲害,我也很心疼顧佳被出軌的遭遇。
可是顧佳真的可以成為普通媽媽們的標杆嗎?」完美" 的她真的完美嗎?
不完美的中國媽媽#
老實說,當全網吹爆顧佳的時候,我卻不以為然,因為顧佳的完美,是不現實的。平衡事業和家庭對一個女人來說實在是太難了。
阿B是一個全職媽媽,她告訴我她的生活是這樣的:
早上6點30起床,7點做飯,之後就得忙著送孩子上學。從10點開始,她要收拾家務,買菜做飯。到了下午,她還要接孩子回家,盯著孩子學習,每天都會忙到晚上12點。
阿B很焦慮,她也想做一番事業,成為一個完美的媽媽,但她卻沮喪地發現自己整塊的時間太少了,只能告別自己事業有成的夢想。
而曉玲是個典型的職場媽媽,她在一家小公司擔任CEO,每天都要面對客戶、媒體、還要處理工作中各種爛攤子。為了公司的發展,她只能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
別人家的孩子都是媽媽去開家長會,但是曉玲卻去不了,好幾次,面對小朋友的責問曉玲都感到愧疚不已。
曉玲說,不是她不想家庭、事業平衡,過上完美的生活,然而時間是有限的。她只能做出抉擇。
生活不是影視劇,沒有那麼多大起大落,有的只是瑣碎的生活片段。對絕大多數的媽媽而言,平衡事業與家庭之間的關係是困難的。拿完美去要求她們,無異於是對她們的一種歧視,一種情感上的綁架。
▲姚晨有感而發的演講
沒有完美的生活#
有人曾跟我說,自己喜歡顧佳是因為,在追求完美的生活時,顧佳身上有一股不服輸的精神。
的確,顧佳是一個拼命三娘。
為了一紙頂級幼兒園的入園推薦信,她可以去給富家太太做蛋糕親自送上門;為了幫老公談大單,她可以陪著客戶和客戶商討最佳的商業方案;為了維護自己的婚姻,她掌握了十八般技藝,還把每一項技藝升級到A+的水平。
顧佳仿佛拿著完美的角色腳本,她知道如何通過努力去成為完美媽媽、完美妻子,獲得完美家庭。
但是,從現在已有的劇情來看,顧佳她唯獨沒有思考過,對自己來說到底什麼才是完美的生活。
背「愛馬仕「,住千萬的大房子,是完美生活,在縣城支教感受心靈的洗禮是不是完美生活?
努力打進上層圈子是對完美生活的追求,那麼住在四合大院裡忙裡偷閒涮著串是不是對完美生活的追求?
好像顧佳自己,她是好太太,好媽媽,她成就了老公,也成就了兒子。看上去,她是一個幸福的全職太太,是人生贏家,可是她每天都在操心中度過。面對老公的反抗,每日的繁忙,她的焦慮隔著屏幕都要溢出來。即使林有有沒出現,這樣的她真的幸福嗎?
秋,是我曾經服務過的一個孩子,她在考大學時只看重就業前景而沒考慮到自己的興趣,草率地選擇了學校裡最好的專業——建築。
周圍很多人很羨慕她,但她卻因為沒有興趣感覺每天上學都如同上墳。她自嘲,曾經的她天天幻想畢業了能吃香喝辣,然而現在卻擔心自己是不是能如期畢業。
更好的車、更多的錢、更大的房子,代表著我們的社會地位,事業有成的老公和聰慧可人的孩子,代表著我們的社會形象。它們是社會定義的完美生活。我們對完美的嚮往是被社會所塑造的,可是你要知道,對於個體來說,它們並不一定能構成發內心的幸福感。
活出自我#
前一段時間,童瑤在接受採訪時對記者說:「之所以接拍這部劇是因為她看見了顧佳完美外表下的不完美。」
▲ 顧佳與鍾曉芹的對話
有太多人在告訴女人應該按照怎樣的方式生活,二十需要不惑、三十需要而已、四十歲要去乘風破浪。但我認為女人該怎麼活不需要特別的指導,這個社會也不應該定義女人為什麼而活,每個人活出自己就是最好的活法。
完美的顧佳少一些,幸福的女人才能多一點。希望你能不被完美綁架,活出真我。
寫在最後#
點擊下方即可收聽
來到《新關係》專欄的第五期,今天我們談的是完美與真實的關係。
首先,追求完美的人,是無法和自己和他人建立真實的親密關係的。
曾經遇到一個孩子,在別人的眼裡,漂亮、有談吐、學習優秀,人見人愛,但孩子卻告訴我:「我不開心,我不喜歡這個學校。」
也有一些父母,想把孩子培養成全能選手,琴棋書畫、學習體育,樣樣都行,但孩子卻說:「我覺得這樣很沒意思」。
有的明明在房間裡玩遊戲卻告訴父母在複習功課,每到考試前就特別緊張,心裡發虛,終於有一天掩飾不下去了,才說了實話。
我們習慣於給自己織網,然後把自己困在網中,總是要求自己面面俱到、樣樣精通,無瑕疵、無詬病,最好此生不出差錯,這份完美情結的背後只是害怕不被接受。
於是我們開始撒謊,遇到難題開始逃避,肥皂泡越吹越大,可越是緊抓住這根完美的稻草,我們卻離自己越來越遠。因為我們在不斷的告訴自己「我不能接受自己這個樣子,我只能接受自己那個樣子」。
其實,這個世界沒有完美,越是想要完美,越是遠離真實。
如今有不少女孩為了一個完美的外表去整形,結果變得自己也不認識甚至面目全非,也許此舉可以帶來些許的快樂和自信,但在內心深處對自己依然是不接納的。
這個世界的美,是來自於一份平衡,有高就有低、有胖就有瘦、有黑就有白、有大就有小,有卓越即有平凡,接納自己在不同階段的狀態,敢於直面自己的脆弱和不夠好,我們就已經活出了真實。
我也是這樣走過來的。曾經只能接受自己成績是拔尖的,但是老天讓我經歷了在某一次考核中的墊底,還記得當時泣不成聲,如今回想起來好深的感恩,當我能夠放下這份爭第一的執著,我的生命狀態更放鬆了,更自在了,也更完整了。經歷高峰和低谷,是對接納和忍耐的考驗,終將練就你承載的底氣。
▲長按圖片可保存分享至朋友圈
最後,懂得取捨尊重真心,即是完美的活出了真實。
生活無法面面俱到,什麼都想要,卻丟失了最珍貴的,如同電視劇中的顧佳,扮演著一個全能的角色,卻並沒有擁有她自己。
榮格說過:「完美投射所產生的依賴和共生問題,讓女性看似處在幸福美好的生活裡,身心卻飽受焦慮的痛苦。」
①清晰的知曉自己要什麼:這個問題留給你,不妨問問自己,你到底要什麼?想明白了就離焦慮更遠了。
②有意識的欣賞自己:你做得很好啊。別擔心,你已經做得很好了。我好欣賞你,明確說出欣賞自己什麼。
③在每個當下取捨:取捨中沒有對和錯,只是選擇的需要。今天早晨離開家的時候孩子還在睡覺,給他發了一條語音,大概意思是表達沒有好好照顧他起居的歉意,但是也告訴他現階段我需要這樣做,請他理解。孩子愉快的回應我不用陪,我挺好。
分享到這裡,在完美和真實之間,你會選擇哪一個?
追求完美的人,經常會這麼想:
「只有足夠完美,我才會被愛;只有做得足夠好,我才是有價值的!
如果我做得不夠好,那我就是糟糕的!」
而活得真實的人,會覺得:
「即使我不完美,我也是獨一無二的,我依然需要被珍惜,我相信自己值得被愛!」
要真實還是要完美,二者相比,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選擇真實,因為後者看起來更樂觀、更自信!祝願我們都活出這份綻放。
活得完美不如活得真實
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你的看法是什麼?
我們會給留言點讚排名第一名的家長
贈送曉敏老師的課程
《如何應對孩子作業拖拉》
截止時間:2020年8月8日晚8: 00
關注【曉敏青春說】訂閱號
在對話框回復有驚喜
回復【自律】0元
領價值69元《如何培養孩子自律性》
點擊圖片,直接看往期精選文章
👇
作者/ 諸曉敏
音頻/ 諸曉敏
微信/ xmqcs4
圖片/ 部分來源於 www.pexels.com
部分配圖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 轉發到朋友圈是最高的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