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9.4,胡歌獻聲!這是一封給所有讀者的情書

2020-12-23 中信出版集團

最近,有一部紀錄片刷屏了阿信的朋友圈,它就是以書籍為主題,由胡歌配音的《但是還有書籍》。

這部「冷門」題材的紀錄片不僅獲得了豆瓣9.4,B站9.9的高分,還連續幾周登上豆瓣一周華語口碑劇集排行榜。

阿信看的時候發現,很多人都是衝著胡歌配音來的,最終卻都被書籍本身感動了,到第5集開播,已經有近40萬的人追劇。

書籍和它背後的故事為何能夠打動那麼多人?說實話,阿信每天生活在書海裡,也知道做書的不易,但是看到這麼多的人,看到他們對書不同的愛與堅持,還是會不禁熱淚盈眶。

隱身於書背後的人

有這麼一群人,他們隱身於書的背後,做著細微瑣碎的工作,架起了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橋梁。他們就是圖書編輯。

編輯在三浦紫苑的小說《編舟記》中,講述了幾個辭典編輯在浩瀚的詞語海洋裡,用15年的時間編制一部詞典的故事,他們把辭典取名《大渡海》——詞語是海洋,詞典就是渡海之舟,而編輯,就是編舟人。

日劇《編舟記》

在阿信看來,編輯的工作有一點「精分」。

一面是豐富多彩,就像日劇《重版出來》中演繹的一樣,要拜訪各行各業知名的作者或者專家、去各個書店尋找賣點、挖掘新人……

在各種籤售會上都看到編輯的身影/日劇《重版出來》

另一面,大多數時候,編輯生活是枯燥且令人「禿頭」。

號稱豆瓣「禿頂會會長」的朱嶽,是一名文學主編,也是一個充滿了奇思妙想的小說家。不過,比起精神世界的富饒,他的現實世界就顯得有些——無聊。

編輯平凡的一天

而在所有編輯中,古籍編輯應該是人們眼中最「悶」的了。在古籍整理編輯崗位上工作了十八年的俞國林,就用「板凳一坐一輩子冷」來形容自己的工作。

不過錙銖必較的工作,也使他能夠從大量的書稿中挖掘到「寶藏」。

在閱讀何炳棣《讀史閱世六十年》時,俞國林發現了一頁鄭天挺的日記。西南聯大是「抗戰時期」的人才培養中心,但其歷史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謎。鄭天挺作為西南聯大總務長,他的日記他的日記對於研究西南聯大的歷史意義非凡。

於是俞國林嘗試聯繫了鄭天挺的後人,發現鄭天挺從1938年寫到1946年的日記,竟然都在家中保存完好。

這點燃了俞國林的熱情,但是個人日記要出版豈是容易,為了這個選題,俞國林多次拜訪鄭天挺的後人,前前後後竟磨了13年,又經歷了一年7、8遍地校對,日記才終於問世。

這樣一本耗時14年的書,目前銷量2萬餘冊。很多彈幕都在感嘆:這樣一本耗時耗力的書,銷量只有2萬冊。

理想與現實的差距,是編輯們「頭禿」的「罪魁禍首」。堅持純文學的朱嶽,就常常陷入深深的憂慮中。

「做了一個夢,就夢見我們高管來看一下大家的碼洋任務完成得怎麼樣,然後一看我們的數字都特別差,我就覺得哎呀不行,不能再做這種純文學了,真是賣不出去。那種沮喪感,真是一直帶到醒來之後。」

儘管如此,他們依然堅持在這條航線上航行。

201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之一的奧爾加託卡爾丘克的書就是朱嶽所在的部門出版的,得知獲獎消息後,他第一時間說的是:

「託卡爾丘克的書大賣以後,就有錢可以多做點原創新人。」

阿信曾經聽一個編輯說,他最快樂的事情,就是在書店看到讀者翻閱自己出版的書,那個瞬間,所有做書的疲憊,都煙消雲散了。

做書,一件浪漫的事情

編輯們在理想與現實間尋找平衡點,有些人,把書做成了藝術品。

現在我們都知道,做書都是用計算機排版,用計算機設計,但是在半個世紀前,書籍封面設計都還是設計師手繪的。

作為中國最早一批踐行現代設計理念的書籍設計師,寧成春1965從中央工藝美術學院書籍美術專業畢業後,就一直在耕耘於封面設計,《砸碎鐵鎖舉紅旗》是他設計的第一本書。

「字都是自己寫的,鉛筆寫一遍,鴨嘴筆寫一遍,寫完把墨填好,一點點修好,每個字都要寫很長時間。」

寧成春設計的第一本書

1984年和1986年寧成春兩渡日本,跟隨設計大師杉浦康平、真鍋一男學習。回國後,他將從文本出發的整體設計觀念,網格設計等新技術和新理念,引入國內,設計了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聯版《金庸作品集》、陳寅格的《最後二十年》、《錦灰堆》、《城記》等等,這些書已經成為深入人心的經典版本,幾代書迷的共同記憶。

設計師要寫好字體、磅數、行距,再交由工廠製作

《城記》是一本講述北京城半個世紀變遷的書籍,寧成春將封面設計為一個已拆光的城門樓,疊加虛擬的三維城門樓,刻意將建築學家梁思成安放到了封底左邊的角落裡,呼應當時北京拆除老城牆時,梁思成的悲痛與無奈。

《城記》封底

除了封面設計,書籍裝幀的工藝也體現著一個設計師對內容的理解。

張充和,蘇州教育家張武齡的四女(「合肥四姐妹」中的小妹),1949年隨夫赴美後,50多年來,在哈佛、耶魯等20多所大學執教,傳授書法和崑曲,被譽為「民國閨秀」、「最後的才女」。

張充和

1993年,制本藝術家薄英(Ian Boyden)因為一次書法展結識了張充和,他深深地被張充和的書法所吸引了,開始向她學習書法,從此結實一段亦師亦友的情誼。

「當我看到她的書法的時候,就像看到一群魚,或者一束樹葉,他們很鋒利,很清晰。」

為了將這種奇妙的體驗傳達出來,薄英花了三年的時間,製作了張充和先生的第一部出版詩集《桃花魚》,限量140冊,目前價格已經高達78000元人民幣。

為了更準確地表現出張充和書法所帶來的震撼,薄英找來德國老牌紙張製造的公司的一款安格爾米白色重磅毛邊紙和一種極黑又不至於暈染的墨水,又手動修復了一臺手搖曲柄凹版印刷機。每冊都是手工印刷,手工裝幀。

桃花魚是一種淡水水母,據說它們總是在春天桃花盛開時出現,薄英只在紙張一面印刷,並將其摺疊,讓這本書在視覺上顯得乾淨,又有一種呼吸感,恰如桃花水母用身體呼吸的樣子。

《桃花魚》內頁

張充和先生有一枚印章,上面刻著:一生愛好是自然。

這也是為什麼《桃花魚》封面的材質是木頭,有三種不同的木材:印度紫檀,阿拉斯加雪杉和非洲的沙比利木。

從內容來的設計,往往謙卑內斂,不動聲色,但設計師們早已把細膩的情感和深邃的思想,都融入了進去。正是這些設計,賦予了書籍更廣闊的意義,也帶給讀者更美妙的閱讀體驗。

書就希望它被看

阿信曾看過一部記錄臺灣40家小而美書店的紀錄片《書店裡的影像詩》,幾十家各式各樣的獨立書店、舊書店,承載了一個地方的人文底蘊,也是很多人的心靈棲息地。

導演侯季然笑稱:「拍完才知開書店是辛苦、一點也不浪漫的行業。」

看到一條評論說:「書店是天堂在人間的駐館。」那麼那些把書店帶到各個角落的人,就是天使了吧。

lulu和蝸牛是上海的一對夫妻,也是一家書店的店主,每個周末,他們都會去各個書市、書店淘書,再將這些四處收來的書,分享給更多的人。

他們有一個聽起來很「不切實際」的夢想:載一車精心挑選的書,和心愛的人一起,開一輛書車漫遊中國。

但是,他們真的做到了。

2018年,在尋找新址重開實體書店的間隙,他們啟動了這個醞釀已久的計劃。

他們去了很多城市,很多地方,有些地方看起來有些匪夷所思:這裡根本就不會有人買書嘛!

lulu和蝸牛認為,並不是說越來越多的人不愛閱讀了,其實很多人是有閱讀訴求的,只是可能沒有遇到,激發他閱讀欲望的契機點。

他們讓書,出現在它原本不可能出現的地方,也因此收穫了許多珍貴的故事。

在蘇州花橋,他們第一次遇到用香蕉箱裝書的書友,一見如故。

其實香蕉箱本身沒有什麼特別的,就是用來裝運香蕉的箱子,便宜易得,兩邊有孔,方便搬運,盒子相對結實,因此成為搬運書的最佳選擇。

二手書市場用於運書的香蕉箱 圖/郵文博覽

在都江堰,書攤擺在水果攤中間,旁邊一個賣水果的大叔就來他們的攤位看書,覺得他們賣書不容易,想買一本書,但是平時也不太看書,不知道買什麼書,蝸牛就向他推薦了一本《小王子》,送給他的女兒。

「我覺得當他女兒收到爸爸送的一本書的,會成為她印象深刻的一個時刻。她肯定很詫異,很吃驚,爸爸竟然送了她一本書,可能沒有這個攤,她爸爸也不會買這本書。」

他們還去了上海的岑卜村,這裡大多數都是老人和小孩,村民們很好奇,為什麼來鄉下賣書,甚至擔心他們一本也賣不出去。

在一些小縣城,一些農村裡,書店是一個非常稀少的東西,他們平時也很難接觸到一些書籍,雖然他們沒有從書攤買走一本書,但是見到這些人走到書攤前,翻看這些書,蝸牛就覺得滿足和幸福,就像她說的:「書就希望它被看。」

有時候幸福感不是用金錢來衡量的,分享也是一種幸福,就像木心先生所說:「所有美好的東西都是免費的,比如陽光、空氣和水。」

lulu和蝸牛的書攤,從上海出發,經過了江西、四川、甘肅、北京、內蒙古等地,行程9000多公裡,跨越了11個省份,在這個純書店正在漸漸衰弱的年代,他們分享閱讀的快樂同時,也通過書,遇見了許許多多美好的緣分。

做書,就是這樣一件飽含著情懷,說起來浪漫到極致,背後卻充滿了挑戰的事情。

經常有人問阿信為什麼會選擇出版,阿信想說的是,雖然這條道路上充滿了理想與現實的碰撞,但只要還有人在看書,只要還有人喜歡書,阿信就會將這件事一直堅持下去。

就像昨天阿信的大Boss王斌董事長所說:

「出版業一直被人唱衰,但是,革命性的顛覆始終沒有到來。也許事情就是這樣,你所期待的事沒有發生,而你自己可能已經變成了期待的一部分。」因為,我們還有書籍,也希望,書籍,一直有你們。

在那些重要的歷史時刻,文字的作用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多得多。點擊了解圖書詳情↓

文字的力量 馬丁普克納 著 哈佛大學16堂世界文學通識課 文學世界史 聖經源氏物語一千零一夜共產黨宣言 中信出版社圖書 正版書籍

在這個浮躁的世界,做好一件事情是多麼可貴。在這本書裡,遇見你的匠人之心。點擊了解圖書詳情↓

匠人匠心:用一生,做好一件事

相關焦點

  • HI,見字如面丨這是一封來自FM97.4的深宵情書
    四月新版深宵的love letter情書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特別容易在深夜時分被沙啞深沉的聲音觸動這是一封來自深宵的情書嗯.....給還沒睡的你深宵的情書VOL.2是沒有早一步,也沒有晚一步的機緣深宵的情書應該是苦的?甜的?我想應該是巧克力的味道吧。當在口中融化的時候,一點點苦,一點點甜,也許還有一點點酸和鹹。舌尖的苦像異地戀,買一張車票,顛簸一段旅程,去見那個人。
  • 影視演員胡歌公開朗誦情書:致親愛的你
    朗誦:胡歌請原諒我的唐突,在沒有經過你允許的情況下,就這樣貿然的寫了一封情書給你。當你聽見這封情書的時候,我想你應該是坐在電視機前看著我,如果可以的話,請你就這麼目不轉睛地注視著我,因為接下來,我有很多話想說給你聽。雖然我不知道你是來自哪裡有過什麼經歷,但我知道,我們從未陌生過。每個人的所見所遇都早有安排,就像此時此刻,我眼神交匯的剎那,便註定了今生,你我的緣分。
  • 2020情人節,寫一封情書給自己
    2020情人節,寫一封情書給自己,感謝自己一直陪著自己,無論受過多少委屈,無論遇見多少艱辛,都沒有放棄夢想。親愛的自己,謝謝自己一直以來的堅持和努力,以後的日子,要善待自己,好好愛自己。 這一路走來,從脆弱變得堅強,只是不想讓愛我的人失望,學會了獨立,學會凡事依靠自己。
  • 滾滾紅塵中,那一封無處安放的情書
    三年後,與西雅圖毫無關聯的《不二情書》打著《北京遇上西雅圖2》的招牌而來,用129分鐘的奢侈時長製作一封情書,考驗了觀眾的耐心,也顯示了片方小心翼翼的野心。從無心插柳到用心良苦,《不二情書》用這封加長情書複製中規中矩的成功容易,複製「爆款」難。
  • 我在2020寫一封給「你」的情書…
    我在2020寫一封給「你」的情書… 2021-01-03 19: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影留聲: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
    雖然青春這個詞語很美,帶有所有的年輕的意味。但是終不過是一場少年一場夢,夢醒了以後,什麼也沒有留下過。唯獨有時候,有人將這些平凡的場景撿起來,忽然有一天你再次看到,可能還是很難接受曾經的幼稚、困窘、錯過,卻開始對自己好一點,也開始回味起來。
  • 電影留聲: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
    雖然青春這個詞語很美,帶有所有的年輕的意味。但是終不過是一場少年一場夢,夢醒了以後,什麼也沒有留下過。巖井俊二的《情書》,就仿佛是一封寫給年輕人的情書,電影有開場有結束,青春也有開場也有結束。人生也是如此,只不過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中間的場景裡過渡,多得是失落的情緒。
  • 一封情書,一份生日禮物
    我們的創造 我們的頻道這是本微電影的故事背景我很早認識你,也不知哪來對你的好感。我的朋友也是知道,可是,在學校裡,我毫不起眼。很可惜,我發現,一封情書,知道了你有愛的人。掛你電話的那一刻,我是如此矛盾。可因為你的生日,也想你高興,即使是寫好並被我揉成紙團的情書,也忍不住撿了起來,重新鋪平。只是我嚴格按照你的要求,寫了「隔壁老王」。終於,在我交給你情書後,同時莫名其妙丟失了一本書。而在你生日那天,我才知道,書不合常理地丟在了你那,雖然搞不懂,但我還是去找了你。
  • 一封情書
    一封情書 你的存在是世間最美好的事。你問:我何德何能被放在心尖。
  • 一封寫了三十三年的情書
    浪哥講了當年指導早戀學生改情書的故事後,波哥說:你的這個故事純粹是搞笑故事。愛情故事應該要感人才是。
  • 尋找這對戀人 收藏者古玩市場淘得一封41年前情書
    但一旦醒來是多麼失望啊……」一封41年前特殊時期的情書,寫得相當浪漫。收藏者致電導報,望能找到這對戀人,物歸原主。  ●一封41年前的書信,揭開一段純樸的愛情  ●收藏者想尋找這對戀人,讓這愛情信物物歸原主  「只要一合上眼就見到你仍在身邊。
  • 拿下豆瓣9.4,絕不止是因為胡歌
    B站新推出的這檔紀錄片回答:沒有! 豆瓣上的高評分,同樣斬釘截鐵:沒有!一向來文質彬彬、儒雅氣質的胡歌,實在是文人才子的絕佳代言人。大名鼎鼎的豆瓣禿頂協會會長 主編意味著對於文學作品擁有出版選擇權,讀者可以在市場上看到什麼樣的作品,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主編的選題策劃。
  • 這是一封給巴黎的情書.
    《午夜巴黎》電影像極了一封寫給巴黎的纏綿繾綣而又濃烈熾熱的情書。在他的鏡頭下,巴黎堪稱是一座流光溢彩而無與倫比的城市,電影開頭拍攝的將近4分鐘的巴黎美景其中任何一幀都可以拿來當做宣傳巴黎的精美明信片。
  • 周迅大哭:人人等快遞的年代,你還會等一封情書嗎?
    他的新作《你好,之華》聯手周迅、胡歌,終於上映了。寫過幾篇情書呢?,曾經鼓起勇氣給初戀寫過一封情書,沒有敢送出去。臨走,他給了她一封厚厚的信,叮囑等他走後再讀。雖然沒有一句甜言蜜語,但所有的關心都透露在行動上。別說是寒玉床,在古代,運輸和通訊那麼閉塞,送一片鵝毛,情誼都比千金重,何況把那麼大一塊石頭從北運到南。
  • 胡歌獻聲《南方車站的聚會》片尾曲 經典歌曲《美麗的梭羅河》演繹...
    由刁亦男執導,胡歌、桂綸鎂領銜主演,廖凡、萬茜特別出演,奇道主演的犯罪類型電影《南方車站的聚會》將於12月6日賀歲上映。電影講述了一起由偷盜案引發的連環案件,帶來的一系列奇遇,及一趟尋求救贖的人性折返跑。
  • 拍一封情書給太太
    就是這樣一位享譽好萊塢主流市場的華裔動作片A級導演,拍愛情片卻是他的終極浪漫夢想:縈繞於心的念頭已經有20多年了,又恰逢自己的婚姻將近40周年紀念,他有拍一封寫給太太牛春龍的情書的衝動可是到了這一年10月,吳宇森覺得耳朵非常不舒服,就去了趟醫院檢查,竟被確診患了淋巴癌,已是第三期了。
  • 胡歌,送你一封情書,不必歸還
    我從未自稱「胡歌老婆」,因為隔了黃浦江和渾河,也因遙遠的「愛」,是為「同類人」。我這小半生,走過7-8個地方的路,行過6-7個地方的橋,看過5-6座繁城的雲,喝過4-5個夜晚的酒,卻只遇到你1個孤獨的同路人。
  • 《一秒鐘》獻給電影人的一封情書!
    而張藝謀導演的《一秒鐘》就是寫給電影人的一封情書。而電影的主題曲《給電影人的情書》則以百轉千回、起伏跌宕的吟唱,歌頌和致敬了一代代電影人。歌曲由2020中國好聲音年度總冠軍單依純傾情獻唱,致敬每一位初心不改的電影人,同時對所有熱愛電影的觀眾深情告白。
  • 豆瓣9.5!沒想到胡歌這次靠它刷屏
    豆瓣9.5,幾乎無一例外的好評。看似代表「詩和遠方」,始終都待在高處的書籍。因這部片一下子將所有人的距離拉近。閱讀,成了一件可以分享的樂事。定睛一看,出品方是B站,懂了。沒錯,就是那個鬼畜、二次元與原創內容的集散地 —— 嗶哩嗶哩。令人沒想到的是,如今嗶哩嗶哩已經成為了國內最大的紀錄片出品方之一。
  • 《最後一封信》另一封情書
    唯一的溫暖與希望是曾經的一封封情書和被翻黃的書……直到永遠錯過的時候,對方才終於知曉了自己真實的情意。希望本在眼前,卻總是晚一步,如此,遺憾與悔恨便伴隨終生。這是自《情書》上映二十五年後的另一封情書,其中的兩位演員也是曾經《情書》的兩位主演,只是彼時是冬天,而此時是夏天……毫無疑問,本片巖井俊二將自己對《情書》的懷念毫無保留地呈現了出來,並且又一次提醒觀眾:人生沒有早知道,要活在當下,珍惜眼前……幾位主演都飾演得太好了,又一部有生之年系列,讓我再一次品味到曾經的經典,學生時代